課堂教學是當今學校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師生圍繞內容,按照課堂教學的要求,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活動,由于受諸多因素的限制,很多先進的教學模式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普及。因此,這種形式在未來一定時間內將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如何“向45分鐘要質量”已成為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探索的中心課題,當前,努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
一、明確課堂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科學地制定、精心地設計教學目標,有利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只有做到目標明確,才能有的放矢,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發展能力,將素質教育的內容具體地細化于課堂教學之中,否則,如果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那么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就會在課堂中重演,所以課堂教學目標要求準、精適度。所謂“準”,就要求教師深入鉆研大綱,吃透教材,挖掘出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重、難點是什么,教師在準確把握了這些要點之后,再根據學生的知識情況,接受能力,進一步衡量,使課堂教學目標更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這就在“精”字上下了功夫。因課堂教學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以目標應講求適度,它應根據知識的廣度、教學的深度、教材的進度、學生的能力等諸方面的因素而定,讓課堂教學目標實施于課堂,在時間上有張有馳,在內容上有難有易,能將教學目標盡可能有效地消化于課堂中。
二、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改革一直是教育教學理論研究的重點,也是教學實踐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改革教學方法首先要樹立關于教學方法的新觀念,準確把握教學方法的結構要素,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地位。一堂課的成敗,取決于教師怎樣教,使學生如何學,也就是如何講究課堂教學藝術的問題。上得好的一堂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學生所學知識過關,能力發展,素質提高。所以研究教與學就成了提高課堂質量的關鍵,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
1、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沒有興趣,哪能談得上提高教學質量?而在教學中展示目標之后,學生自學中會一次次地獲得由達到目標而生產的勝利感、成功感,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反映:“現在我們知道每堂課要講什么,正在講什么,還講什么;知道我們要學什么,正在學什么,學得怎么樣。”學生對學習有了輕松感、愉快感,畏難情緒明顯下降,學習熱潮不斷高漲。當然,在自學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攔路虎”,在三思而不解其義的情況下自然“憋”在心中,待老師講解,學生“憋”得越很,老師講解時他聽的越入神,并很快將知識“吸收”消化,這樣學得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不忘,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2、采用靈活教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傳統的教法在課堂上長期貫用教師讀,學生看,老師寫,學生記,這種“填鴨式”的教法已經不受學生歡迎了,學生的智慧和才能得不到發揮。事實上教師的“教”就是為了學生的“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愿學且樂意去學,教師運用靈活多樣的教法是為培養學生具有多方面素質的前提和保障。如:我在課堂上教學生掌握多音字,其目的是讓學生對多音字的字、詞、句能讀、能寫、能用。一般的教法只是讓學生根據多音,記住組詞就罷了。結果,學生在檢測中表現出死記硬背的多,久而久之學生對詞中的多音字遺忘快、混淆多,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于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如果將其教法、寫法變換一下,效果就不一樣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取讓學生動手,查出這個字有哪幾種讀音,然后全班同學共同為多音字組出能夠了解詞意的所有詞語,最后讓所有同學開動腦筋,將多音字不同讀音組成的詞語用在一起造句,要求滑稽可笑最好,結果學生思維活躍,造出如“媽媽外出打工后,我迷上了電子游戲機,每天上課腦子開小差chāi,學習上出了差chā錯,也不知改正,期中考試成績一出來,結果很差chà ,在全班參差cī 不齊的考試分數中,竟得了倒數第一。”象這樣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既獲得了較為扎實的基礎知識,又發展了學生的能力,何樂而不為?事實有力地證明,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徹底轉變教育觀念,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面向全體學生,改革過去那種傳授知識的舊方法,調動一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3、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習。陶行知先生說過:“不是要先生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指導學生以最短的時間去找到這種方法,并利用這種方法找到別的辦法,解決別的問題,”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比掌握某些具體知識更為重要,在以往的教學中,偏重于教學方法的研究,教師只注重傳授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這是不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現在的中學生是未來祖國現代化建設的生力軍,他們面對的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二十一世紀,要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生存、發展,并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僅限于掌握書本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使他們有一定適應社會的能力,學習方法的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幾年里,我重視了對學生自學的指導及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帶著問題動腦想想,動筆寫寫,運用工具書學習字詞,運用不同的符號圈劃出生字、新詞,關鍵詞語、重點句子,標出段落層次。進而歸納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在安排自學時,著重引導學生對課文語言材料的關注,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強調學生個體獨立思考和學習的同時,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交流,使他們的能力不斷提高。這樣堅持下去,久而久之學生就養成了勤于思考,善于總結的良好習慣,良好習慣的養成和學習方法的掌握,學生們就可終生受益了。
設疑和質疑也是一種學習方法。教師對學生的每個疑問都要敏捷地作出恰當的處理,從而提高他們設疑的興趣和能力。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時因讀書馬虎而產生的疑問,就引導學生在反復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去解決。經過學習和努力可以自己解決的疑問,就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行解決。具有導向性、啟發性的疑問,就表揚提問的學生,并組織大家討論研究。當學生興趣不高時,可通過問題引導,限時閱讀等辦法來激勵學生,從而引發閱讀;興趣已濃,精神振奮時,可轉為深思攻堅,將閱讀引向縱深。這樣就充分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鍛煉了他們的自學能力,提高了學生素質。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
根據遺忘規律,學生所學知識,鞏固時間越短,遺忘的知識就越少,所以,學生及時完成教師精心設計的課堂練習,除了是對所學知識的檢測以外,還有助于及時消化,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使學生有較多的時間從事課外閱讀。練習內容要精選,題量體現少而精,能及時反應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達到,并要遵循“講”、“練” 結合,“練”、“考”結合的原則,即:練的內容,在講中有伏筆,考的內容在練中有類型,舉一返三的題型在循序漸進的教學中有所體現,這樣學生的整體素質就能在獨立完成作業的基礎上繼續得到提高。
四、向學生傾注一片愛心
心理學家認為“愛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學生只能在情緒愉悅的氣氛里,思維才能與教師的教授密切配合。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要求自己面帶微笑,做到親切和藹,盡量利用充滿激情,幽默的語言來引發學生的濃厚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發揚民主,提倡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提出不同看法,切忌一言堂。對于課堂上一時回答不上來問題的學生,教師要投以親切鼓勵的目光,對于機智敏睿的回答,要給予恰如其分的表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對差生給予個別輔導,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使他們樹立我也能學好的信念,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我們的教育不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高分低能的書呆子,而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為有較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創新人才。只要我們努力改革課堂教學方法,自強不息,勇于探索,勤于實踐,就一定能使素質教育結出更多的碩果。
段長順
[努力改革課堂教學,切實開展素質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生物課堂教學論文
2.小學課堂教學論文
3.課堂教學論文
9.幼兒課堂教學論文
10.英語課堂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