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與湊整》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數與湊整》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數與湊整》的教學反思1
本節課由大數的讀寫和四舍五入的復習為開頭,一方面復習了學生的已有知識,為新課的內容做好準備,同時也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大數與湊整。
在新授部分,用商場買衣服作為引入情景,聯系到了實際情況,使學生更易理解。在對“進一法”引入時,課本上只有小胖一個例子,無法完全體現“進一法”的特點,因此在本節課中又加入了小丁丁的例子,使被省略尾數的最高位既有小于5的,又有大于5的,但結果都是向前一位進一,這樣的設計能使學生對于進一法有更確切的了解。
在練習設計上,讓學生從做題過程中尋找三種湊整方法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能更進一步的理解三種湊整方法。并通過應用題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湊整方法在實際情景中的選擇與運用。
《大數與湊整》的教學反思2
1、敢于對教材進行修改整合。教材的編排意圖很好,但選取的材料并不符合實際情況,黃老師根據同學們在國慶期間的游玩購物或平時看到過促銷活動,甚至是購物時有過這樣的體驗,課前熱身中請學生在moodle平臺的討論區中聊了聊自己的購物經驗,平時在生活中觀察到的一些商店的促銷形式,帶著對課堂教學的熱情和興趣走進課堂。黃老師在課中創設了“單柜滿100減30”的促銷活動情景,請學生當小胖來選擇兩件衣服。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自然而然地運用了大數湊整的方法,這樣的設計非常巧妙。
2、充分體現數學知識源于生活、數學教學高于生活、數學知識回歸生活。黃老師制定的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目標的第二點就是讓學生在現實背景中比較三種不同湊整的.方法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積累數學事實。情感與態度目標是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知數學是有用的,初步了解數學的價值。這些目標的設定都是讓學生充分體現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并引導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回歸于生活。
黃老師首先創設了一個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教師創設的商店促銷“單柜滿100元減30元”這一情境,購物時的優惠方式本身就是在運用“去尾法”或是類似的方法,所以,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親近感,產生研究問題的愿望,很好的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有用和有趣。接著根據四年級要訂服裝,黃老師設計了給自己選校服的尺碼。這樣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燃起學生研究數學的愿望。在這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運用了“進一法”。“去尾法”和“進一法”的情境設計都是一些生活中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中進行了三種湊整方法的對比,讓學生自己體會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得到了提高,同時也建構了學生的認知結構。
與創設情境相呼應,最后韓老師設計了讓學生通過觀察超市收銀條中積分問題和電費的賬單,了解“去尾法”和“進一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是比較廣泛的,不僅僅只存在于商場的促銷和選衣服尺碼這兩個日常生活的場景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合理的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感知數學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數學的價值。數學知識在這樣的設計中回歸到生活,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中可以處處用數學。數學知識中的取近似值是生活的需要,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數據都是近似值,如我國的人口、占地面積等等。既然這一知識來源于生活,那就要為生活需要服務。
我的建議:三種湊整方法的比較,由于數比較大,可以讓學生在獨立完成的前提下進行小組交流,擴大交流面,讓表達強的同學帶動表達弱的同學,增強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三種湊整方法的聯系與區別要講透。在考考你時,可以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去尾法與進一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大數與湊整》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數與湊整》教學反思03-28
關于《大數與湊整》的教學反思01-22
關于《大數與湊整》教學反思范文05-14
《大數與湊整》的說課稿06-26
數學四年級上冊《大數與湊整》教學反思04-02
《湊十法》教學反思06-12
小學計算分組湊整法的試題03-28
大數的讀法的教學反思06-14
大數學教學反思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