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數學10的認識教案模板(通用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10的認識教案模板(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10的認識教案 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讀、寫數、大小比較和10的分與合,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4、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64~65頁及練習九的第1~3題。
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
老師請大家猜一猜。
a.有一個數,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還表示起點,它是誰?
b.能與0做鄰居的又是誰?
c.在我們所學過的數字中誰最大?
d.故事:9知道它最大可驕傲了,它對1~8各數字說:你們誰都沒我大,特別是你──0,表示一個物體都沒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聽了可傷心啦。1走到0的身邊,和0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對付9。這時,9沒話可說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個什么辦法?
學生可能猜出許多不同的辦法,教師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聯合起來,站在一起組成10,10比9大。
[在這里,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令人著迷的、非常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既復習了9以內數的大小比較,又引起了新的數學思考:1和0用什么辦法使9沒話可說?很自然引出今天要學習的新數10。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系的,是可以組合的。在這樣的問題情境里,學生的數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探究學習
關于數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嗎?它排在數字的什么位置?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它與我們生活有什么聯系?如果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數學知識,就可以做許多奇妙的事情。這節(jié)課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嗎?
[在這里,教師把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轉換成問題,向同學們提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去學習、去領會。體現教師重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
1、學習10的含義及10以內數的順序。
a.做與10有關的一個動作,或說一句話。
我們的身邊或我們生活中與10有關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動作或一句話表示出來嗎?
師:同學們舉了很多例子,像這樣:人的手指、腳趾、一組的人數、氣球個數、花的盆數等等,都可以用10來表示。
[這個活動的設計給每一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臺,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可以舉出許許多多與10有關的例子,如:人有10個手指頭,左邊5個腳趾加右邊5個腳趾就是10個腳趾,10個同學可以組成一組,一桌酒席坐滿剛好是10人等。通過讓學生舉例,動一動、說一說、數一數,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b.做排隊游戲。
請小朋友們數數第一排有幾個人?(8人)
(老師站進去)現在有幾個人?(9人)
如果想讓第一排有10個人,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數一數現在有幾個人?誰是第10個人?你是從哪邊數的?還有誰也可以是第10個人?怎樣數?
2、10的位置與大小。
a.尺子上的數字。
同學們經常用到尺子,請小朋友觀察(實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為什么?
讓學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數都大。
師:數的順序不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還可以在直線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線)。
請同學把空格中的數字補上。
b.10為什么排在9的后面?說一說下面有多少種填法。
10>()
反過來
()<10
c.完成課本第65頁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寫法。
看屏幕回答問題。
10根小棒里有幾個1根?
把10個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個10?
1個10在格上書寫時左邊寫1,右邊寫0。左邊的1和過去學過的單個的1表示的數相同嗎?為什么?
在第65頁的田字格練習寫10。
[教師巧妙地利用多媒體把10個1與1個10的關系,以及同一個數字在組成的'數目中,由于所在位置不同而表示不同的數值,這樣抽象的數學含義生動而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的設計是很有創(chuàng)意的,學生對10的數感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4、10的分與合。
a.情境引入(課件演示)。
有一天,小聰約小伙伴去踢球,從家里帶了10瓶飲料并把它裝到袋子里,可是一個袋子裝不完,就把10瓶飲料分別裝到兩個袋子里,小聰可能會怎樣裝這10瓶飲料呢?
b.想一想,有幾種分法?也可以(用學具代替飲料)親自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教師注意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在10的分與合活動中,學生可以用擺一擺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組合的辦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不擺,直接用類推的辦法都可以。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
c.匯報不同的分法。
根據匯報把分的結果通過點擊,在屏幕上出現。
d.上面每兩個數合起來都是10。如果能快速記住10的分與合,將來對你們解決許多數學問題很有好處。
你用什么方法記住它們?把你的想法說給同桌聽。
e.游戲:組成10。
師生互動。
教師說一個數,學生說一個數,兩個數組成10。
生生互動。
同桌兩人做游戲,說數并出手指,兩個同學出的手指數合起來是10。
課堂作業(yè)
1、練習九的第1題。
2、練習九的第2題。
學生模仿指揮員發(fā)出命令,讓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這樣的情景。
3、獨立完成第3題。
課堂小結
1、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反思小結。
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你能說說嗎?
2、質疑:誰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
3、教師對全課進行小結。
4、聰明題。
給能組成10的相連方框涂上相同的顏色。
專家評析
本節(jié)教學設計總的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如猜一猜、講0和9的故事、做游戲、多媒體直觀演示等,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10,建立數感。
2、為了便于學生觀察、操作、推理、交流,教師在設計時注意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教學內容的展開,都力求創(chuàng)設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情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能根據學生心理發(fā)展和認識規(guī)律對本節(jié)教學采用滲透、深化、螺旋上升的方式編排,如10的認識安排從舊知引向新知,從具體直觀到數學抽象,從生活到數學,再從數學回到生活逐步深入,使學生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建立數感。
小學一年級數學10的認識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數字10,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能正確數出數量是10的物體個數,會讀、會寫數字10。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操作、游戲等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
認識數字10,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書寫數字10,以及在實際情境中運用10的概念。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通過故事引入:講述一個關于10只小動物聚會的故事,引出數字10。
提問:你們見過哪些東西可以用10來表示呢?
新知講授:
出示數字卡片10,教學生認讀。
利用計數器或實物,演示從1數到10的過程,強調10是由9再添1得到的。
引導學生觀察數字10的寫法,教師示范書寫,學生跟寫。
鞏固練習:
“數一數”:展示圖片,讓學生數出圖中物體的數量,確認是否為10。
“找朋友”:學生手持1-9的'數字卡片,教師手持數字10的卡片,尋找能組成10的兩個數字朋友。
“寫一寫”: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數字10,注意筆順和占位。
游戲互動:
“十指游戲”:伸出雙手,每個手指代表一個數字,通過組合手指來表示10的不同組成方式。
“跳格子”:在地上或黑板上畫出1-10的格子,學生按順序跳格子,每跳到10時大聲說出“我到了10!”。
總結提升:
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強調數字10的重要性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鼓勵學生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有哪些東西可以用10來表示,與家人分享。
作業(yè)布置:
完成數字10的書寫練習,并在生活中尋找并記錄至少5個可以用10來表示的事物。
小學一年級數學10的認識教案 3
教學目標:
認識并能正確書寫數字10。
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掌握10的組成。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數字卡片1-10。
實物或圖片(如10個蘋果、10本書等)。
計數器或珠子。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復習9以內數的認識和順序。
通過數數游戲,復習從1數到9。
新知探索:
出示實物或圖片,引導學生數一數物體的數量,引出數字10。
使用計數器或珠子,演示從9數到10的過程,強調10是由9添1得到的。
教學數字10的.書寫,強調書寫規(guī)范和筆順。
鞏固深化:
“數一數,說一說”:展示不同數量的物體圖片,讓學生數一數并說出總數,特別關注數量為10的圖片。
“分一分,合一合”:使用實物或數字卡片,進行10的組成練習,如9和1組成10,8和2組成10等。
“我寫你猜”:學生在田字格中寫出數字10,其他同學猜是誰寫的,增強書寫的趣味性。
應用拓展:
設計情境題,如“小明有10顆糖,他給了小紅3顆,現在還剩下幾顆糖?”引導學生運用10的減法解決問題。
“我是小小建筑師”:用積木搭建10個物品,可以是房子、橋梁等,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總結回顧:
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強調數字10的重要性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鼓勵學生回家后與家人一起尋找并記錄可以用10來表示的事物。
作業(yè)布置:
完成數字10的書寫練習,并嘗試用10的組成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小學一年級數學10的認識教案 4
教學目標:
認識并能正確書寫數字10。
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和10的組成。
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材料:
數字卡片、實物或圖片(數量為10的物體)。
計數器或豆子等計數工具。
田字格練習本。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創(chuàng)設一個生日派對的情境,引出數字10(因為有10個小朋友參加派對)。
提問:你們過生日時會邀請多少朋友呢?有沒有想過用數字來表示?
新知學習:
出示數字10的卡片,教學生認讀。
使用實物或圖片,讓學生數一數,確認數量為10。
通過計數器或豆子,演示從1數到10的.過程,強調10的組成(如9+1=10,8+2=10等)。
教學數字10的書寫,示范并引導學生練習。
實踐操作:
“分組數數”: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分發(fā)實物或圖片,讓學生合作數一數,確認總數為10。
“數字接龍”:學生圍成一圈,從1開始報數,報到10的同學說出自己的名字,并嘗試用10說一句話。
“書寫比賽”:在田字格中書寫數字10,評選書寫最規(guī)范的同學。
游戲互動:
“數字卡片配對”:學生手持1-9的數字卡片,教師手持數字10的卡片,尋找能組成10的數字對。
“跳格子游戲”:在地上畫出1-10的格子,學生按順序跳格子,每跳到10時說出10的組成。
總結評價:
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強調數字10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用數學眼光看世界。
作業(yè)布置:
完成數字10的書寫練習,并嘗試在生活中找到至少3個可以用10來表示的例子,與家人分享。
小學一年級數學10的認識教案 5
教學目標:
學生能準確地數出數量是10的物體個數,會讀、會寫數字10。
學生能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它們的大小。
學生能熟練地掌握10的組成和分解。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0的組成和分解。
教學難點:
理解10的基數和序數意義。
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
復習0-9的數字,通過兒歌或故事形式引入數字10。
2、新課講授:
通過主題圖,讓學生數一數圖中數量是10的物體。
使用計數器,展示9顆珠子添上1顆珠子得到10顆的過程。
通過尺子,讓學生理解10在9的后面,9在10的前面。
比較10與9的大小,使用點子圖輔助理解。
掌握10的組成,通過分小棒的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10可以分成幾和幾。
3、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包括寫數字10、比較大小、數的組成等。
設計游戲,如“找朋友”,讓學生快速找到能組成10的兩個數。
4、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強調10的組成和分解的重要性。
【小學一年級數學10的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10的認識教案10-03
數學《10的認識》教案06-30
小學數學認識分米教案09-22
小學數學《認識米》教案05-17
小學數學《秒的認識》教案08-17
小學數學《倒數的認識》教案10-04
小學數學認識時間教案10-18
小學一年級教案:10的認識09-28
小學一年級數學10認識說課稿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