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通用14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1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么一個故事,說兄弟兩人一起拿著鈍刀上山砍柴,哥哥到了山上二話不說便埋頭砍柴,而弟弟則找地方磨了柴刀才開始砍柴。故事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并且從這個故事我們還總結出了一條格言:磨刀不誤砍柴工。但時代已然不同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這格言是否依舊適用?磨刀真的就不誤砍柴工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今天機會往往一縱即逝。我們應采取的態度是看到機會來臨,迅速判斷他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如果是,立刻抓住。而不是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作一些繁瑣的準備。因為當一切真正就緒時,你很可能已經沒有對象去發揮了。簡單點說,有一群魚會游過一道兩個人都想要打到魚,一個人抄起臉盆大的網兜便俯下身去撈,而另一個人則拔腿跑到市鎮去買了一只大號的漁網,心想一定能夠大大提高效率。可等他回到河邊才發現,魚群早已游到了自己的視線之外,而另一人則喜滋滋地看著身邊不多的幾條魚——起碼有所收獲。另外,我們想,現在的社會狀態下,競爭是多么激烈,一片林子,一群魚并不是兩個人在爭,而是千軍萬馬在爭奪,哪還會給你磨刀的`時間?有這個工夫,偌大的樹林怕都被鈍刀削為平地了。當然,我說這話并不是反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只想說,機會總成全了有準備的人。我們是不是一定要等砍柴了才磨刀,大魚了才買網?要時刻做好準備。因為只有完全的準備才能保證你在機會到來之際能夠迅速抓住,并有足夠的競爭力。
記住,提前磨刀,才能不誤砍柴工。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2
這幾天花了挺多的心思去堅持做一件事,結果發現,收獲寥寥無幾。
本身也沒有期待有多么大的豐收,但現實中就那么點三瓜兩棗,說不打擊積極性,那肯定是自欺欺人的。
要不要放棄,要不要堅持,這種想法還是會時不時地串出來。
放棄的話,肯定會后悔,畢竟曾經一直有這樣的.半途而廢,兜兜轉轉,正是自己一次次地不堅持,才會一起在原地打轉。
堅持的話,需要正向的反饋,需要內驅力。
也許,可以嘗試著一邊堅持,一邊再努力地打磨。
如果一味地求數量,那只是最開始的一時興起。要想能夠長久且有所成果,就必須學會去打磨質量。
那些所帶給你的成就感是無法衡量的,哪怕最初它們表現的并不是很明顯。可當你看到,因為自己腳踏實地的一步步地努力,終于看到一點點的曙光,內心是充滿力量,充滿歡喜的。
最為關鍵的,還是需要有個目標,尋找一個或者幾個優秀的對標,花時間精力去琢磨。這就是所謂的磨刀不誤砍柴工。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3
今天我在“歡樂谷快易作文”班里和姜逸凡、鄭靈楠、毛瑩一起表演書上的《磨刀不誤砍柴工》。我是“老爺爺”,姜逸凡是“二兒子”,鄭靈楠是“大兒子”,毛瑩是“鄰居”。我顫顫巍巍對大兒子、二兒子說:“現在我老了,行動不方便,我給你們每人一把柴刀,你們上山砍柴吧。”
“謝謝爸爸,我們現在就去砍柴。”“大兒子”、“二兒子”異口同聲地說。“大兒子”剛上山,就馬不停蹄地干起活來,十分賣力。但“二兒子”卻不急不慢地到鄰居家借來了磨刀石,開始磨起刀來。臨近中午,他才上山。傍晚,他們都回來了,“大兒子”只挑回一小擔柴,可“二兒子”卻挑回滿滿的一大擔柴。
我十分納悶,問道:“老二,你沒有比老大上山的.早,可為什么挑回一大擔柴?”老二回答說:“磨刀不誤砍柴。”我聽了,夸獎他說:“你真聰明。”“鄰居”聽了也禁不住發出嘖嘖的驚嘆聲。最后,我們這組得了第一名,別提有多高興了!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4
古時候,有兩兄弟,大的叫阿木,小的叫阿智。都很聰明。有一天,父親要考考這兩兄弟,就給了兩兄弟每人一把斧頭,比比看,到天黑的時候誰砍得柴火多。
阿木一大早天還沒亮就上山去了,揮動著斧頭砍呀砍。阿木想自己來的早,肯定比弟弟砍的多。而阿智呢,拿到斧頭發現斧頭不鋒利,阿智想,用這樣鈍的斧頭砍柴肯定砍不多,還特別累,于是阿智早晨起來就開始磨斧頭,磨了好半天才向山里進發。
天黑了,阿木和阿智都挑著一擔柴回家了。
父親查看了一下,發現阿智的明顯多了一些,阿智說,山里還有我沒有挑回來的柴呢。這下阿木明白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
在平日里,學習和工作也是同樣的.道理。要開動腦筋想辦法,才能學習好。比如背誦單詞,可以使用近義詞聯想反義詞聯想以及相關詞匯聯想的方法,達到快速的背誦單詞的目的。學習上還有很多方法,需要自己去發現。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5
連綿起伏的群山下,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地,草地旁邊有一條清清的.小河,小猴、小豬和小熊三個好朋友經常在這里以前玩。
三個好朋友今天要共同完成一件事,就是把三根木頭運到一公里外的大象家里。它們決定比賽,看誰先到達目的地。
比賽開始了,小熊有的是力氣,扛起木頭就大步流星地往前走。小豬扛不起來木頭,就用力推著木頭往前滾。不一會兒,小熊和小豬就滿頭大汗累得直喘氣。只有小猴撓著腦瓜想著辦法,木頭太重了,再來兩只小猴都不一定搬得動,怎么辦呢?忽然,嘩嘩流淌的河水聲,讓小猴靈光一閃,有招了!只見它慢慢地把木頭推移到河里,然后,輕輕一躍跳到木頭上坐下。木頭在水上像小船一樣順流而下,小猴悠然地坐在木頭上觀賞河兩邊美麗的風景,一會功夫就把小熊和小豬遠遠地甩在了后面。
比賽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聰明的小猴獲得了勝利。
這個有趣的小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前先開動腦筋研究方法,好的方法能讓事情更具成效。這就叫“磨刀不誤砍柴工”!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6
在家的幾天里,我花了很多時間去做一件事,但我發現我取得的成就很少。
自己并不是要大豐收,但實際上,說不難是自欺欺人的。
不管是多么的難,照樣不放棄,這種心思會時不時冒出來。
若是放棄,你必然會后悔的.。事實,一向都有這樣的前功盡棄,兜兜轉轉。
堅持需要積極的反饋和調整心態。
可以試著堅持下去,努力拼搏。
若是一味求成功,可能只是心血來潮。為了持久和高效,您必需學會追求質量。
那些給你的成就感是無法估量的,即使并不顯明。但當你看到這一點時,因為你一步一步的腳踏實地的努力,你終可以看到了一點曙光,那是你的心里沖滿了力量和喜悅。
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目的,找到一個或幾個優異的標準,然后花時間和精神去弄清楚。這就是所謂的磨刀不誤砍柴工。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7
自從了解了印象筆記之后,嘗試去用了幾次,發現其中還有挺多功能不是很會用。
這一度讓我有點懷疑,怎么有那么多人說它好用呢,明明感覺有點兒難度,如果沒有點教程是真的有點琢磨不透。
當然,最初的時候,我還有點小自信,覺得只要自己嘗試摸索幾次,估計就門兒清了,因為那時也找不著相關的教程。結果用了幾次之后,發現自己只會最為基礎的一些運用,其它的像那些推薦的人展示的一些細節,分類的,一直有點沒搞明白。
然后就是一直想著找個時間學一下,因為不好用,所以即使了解了有這個筆記,也很少去用。
今天一個無意的時間中,我發現了它們其實是有自帶一個教程的,有也視頻,就是要花點時間去琢磨研究一下。
當時自己正在做別的事情,所以就先擱置了。
現在想來,有時候真的不能太自以為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是肯定的'。如果肯花一點兒時間去學習一下,立馬就能事半功倍,平時有看到好的字句收集,有一些隨筆、照片之類的素材,可以立馬歸類。在下一次要使用的時候,很清晰方便地去調用出來。
自己一直在拖延前不去學,偶爾要寫一下,就當是摸索功能就花了幾分鐘時間,反而就沒有去用的興致了。
所以,我們經常說到智慧,其實這個的一個細節當中也足以看清了。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8
今天我聽了一個故事,《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故事蘊含了深刻的哲理。
一位老人給他的兩個兒子出了道考題:上山砍柴,誰砍得多誰贏。大兒子早出晚歸,砍到了許多。二兒子卻與他相反,一覺醒來先磨刀。等刀鋒利了,再到山上選茂密的樹林開始砍;下山時找了山坡讓木材滾下去。二兒子用的時間少,柴砍得卻比大兒子多得多。
在古代,用智慧取勝的故事有很多,《三國演義》里的“空城計”便是如此。諸葛亮只用了少數人,嚇退了敵人,這與他運用智慧,知己知彼設計謀有關。
而國外,這種故事也不少。數學家阿基米德帶著城里所剩的老弱病殘用鏡子反射,晃在敵人的眼睛上。手無寸鐵的弱勢群體在智慧的.引導下打敗了敵人,獲得了安全。
兩個故事都是運用了智慧取勝,在生活中如果能這樣,那么做事一定也會輕松多了。比如涂改液一定要等干了以后才能寫,所以有了涂改帶;風扇的制冷還不夠,所以有了空調;火車速度不夠快,所以發明了飛機……
科學家、發明家用智慧創意發明推動了歷史前進的步伐!
如果這個世界上的人們都會開動腦筋,那么世界的科技一定會更加進步。這就是我從這篇故事里得到的感悟。成與功讀后感讓自己成為不可替代的人讀后感學習也可以很快樂讀后感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9
從前,有一個老人,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大林,兒子叫小林。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大林的力氣非常大,大家叫他“大力士”;小林聰明伶俐,大家叫他“小聰明”。
有一天,老人把兩個兒子叫到身邊,語重心長地說:“大林、小林,我多年砍柴,至今已經腰酸背痛,現在不能勞動了。這是我以前用的.兩把柴刀,現在我把它們給你們倆兒了。以后就是你們砍柴養家了。”說著,老人遞給兩個兒子每人一把生銹的柴刀。
兩個兒子異口同聲地說:“爸,放心吧。以后就由我們來養活您吧。”
大林拿著柴刀,飛快地沖出家門,往山上跑去。小林看了看手中的柴刀,心想:用這么銹的柴刀,一天下來砍的柴肯定不多。我還是去王大爺家借一塊磨刀石吧。小林心里這么想著,就朝王大爺家走去。
小林到了王大爺家,敲了敲門。
“誰啊?”屋里傳來了王大爺的聲音。
小林回答:“王大爺,是我,小林。我想借塊磨刀石,行嗎?”
王大爺笑瞇瞇地開了門,指了指墻角:“磨刀石在那兒呢,你用去吧。”
“謝謝王大爺!”小林邊道謝邊走向墻角,拿起磨刀石磨起到來。
到了下午,小林上山了。大林見了,說:“小弟,你干什么去了?這么晚才來?”
“噢,沒什么。”小林在一棵粗壯的樹下停下來。
到了太陽下山,兩個兒子一起下了山。大林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小林呢?他可是一身的輕松。大林筐里的柴只有一點點,小林卻滿載而歸。大林就奇怪了:小林來的這么晚,怎么砍的柴比我多呢?
回到家,大林就和父親說了這件事。老人也疑惑了:難道有人幫小林?我得好好問問他。老人把小林叫進房間,問:“小林呀,你是用什么方法砍到這么多的柴的?”
“磨刀不誤砍柴工呀!刀沒磨快,怎么能多砍柴呢?”小林神秘地說。
“真不愧是小聰明啊,小林。”父親豎起大拇指夸獎道。
這個故事就是說:準備好了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10
“好書不厭百回讀”。放寒假的時候,老師又布置我們重讀主題叢書了,于是我就和媽媽一起讀了《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寫的是:一位老人用兩把沒開刃的斧子考驗兩個兒子。大兒子拿著斧子就上山砍柴,累的腰酸背痛也沒有把一棵小樹砍倒;而二兒子先把斧子磨的.鋒利了才上山砍柴,不一會兒,就砍了一大捆柴下山了,老人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上學期,語文老師在我們班開展了好書推薦課,讓我們每個人都帶一、二本圖書到課堂上推薦給大家。第一次上這樣的課,我沒有什么準備,我就從家里帶了兩本書到學校里。誰知道上課的時候,老師第一個點了我的名字,讓我給大家介紹書里的人物。我根本沒什么準備啊,我站起來一句話也說不出,羞得我低著頭不敢看老師的眼睛,也不敢看同學的眼睛。第二次上好書推薦課的時候,我就不怕了,因為我在家里仔細讀了我要推薦的書,當老師讓我推薦我的書時,我這次昂首挺胸地走上講臺,一口氣說了很多,老師和同學聽了我的精彩介紹,紛紛給我鼓掌。
你說,這是不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呢?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11
“今天作業怎么這么多。”我一邊抱怨一邊寫著數學計算題。媽媽聽見了,走到我房間,站在我身后觀察了一會,對我說:“不是作業多,是你的乘法口訣不熟,做一題,想半天,當然寫得慢,你還是別寫了,先把口訣背熟了再寫。”聽媽媽這樣說,我更加不耐煩了,沒好氣地說:“媽媽,你還是出去吧,別耽誤我時間了。”媽媽合上了我的作業本,摸了摸我的頭說:“磨刀不誤砍柴工。”
“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好奇地問:“這句話什么意思啊?”于是媽媽給我在網上搜了一下,讀了個故事給我聽。
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兄弟倆,聽從父親的話,上山砍柴,哥哥一大早就出發了,而弟弟卻磨了一上午的刀,下午才去山上砍柴,結果晚上回來,弟弟砍的.柴卻比哥哥多。
聽完故事,我拿出口訣表,認真地背了起來。
現在我懂得了“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意義,學習也是這樣,只有做好準備,打好基礎,才能學得更好,更輕松。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12
從前,有一個樵夫,他有兩個俊俏的兒子。
有一天,老樵夫叫住他的兩個兒子,對他們說有氣無力的.說:”哎呦哎呦!我的兒啊,我……已經老了,不中……用了!再也干不動活羅,我想要你們代替我去上山砍柴,好嗎?”
兩個兒子爽快地答應了,老樵夫感到十分的欣慰,便遞給兩個兒子沒人一把生銹了的柴刀。
就這樣,兄弟二人上山了。大兒子一拿到刀就上山砍起了柴,十分賣力的干起了活。而二兒子并沒有先上山,而是到鄰居家去借磨刀石“咚咚咚”他敲敲門。“是誰呀?”里面傳來了一陣詢問聲。“是我”老二回答道“大娘開開門。”門“碰”一聲打開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走了出來,“哦,原來是老二啊,有什么事嗎?”大娘熱情的問道。“我想借用一下您家的磨刀石,可以嗎?”老二直接開門見山的問。“沒問題。就在籬笆下面,你自己去那吧。” 大娘和藹可親地說。
老二磨好刀,便哼著小曲兒上山了。
再看看老大,手都磨出血泡來了,他坐在地上休息,心想:這老二到現在還沒有上山,我肯定比他砍得多。
老二上山也揮汗如雨,不過因為刀快一下子就砍了滿滿的一柴。
漸漸地天黑了,兩個兒子都回來了。老大只挑了一小擔柴回來,而老二卻扛回了了一大擔柴。
老樵夫問老二:“你沒有先上山,為什么砍得卻比你大哥多呢?”“磨刀不誤砍柴工嘛,刀沒磨快,怎么能多砍柴呢?”老二笑笑答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準備好了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13
從前,山村里有一個人,有兩個兒子。
有一天,他對他的兩個兒子說:“我已經年逾古稀了,再也不能上山去砍柴了,以后砍柴的任務就交給你們倆了,你們愿意嗎?”兩個兒子都想為自己的父親盡一份孝心,于是他們兄弟倆異口同聲地答應了父親的要求。父親聽了,指了指門后面的兩把生銹的柴刀和兩個籮筐,哥哥二話不說連忙拿起柴刀和一個籮筐,便匆匆忙忙地跑上山去,而弟弟坐到旁邊的椅子上,心想這把柴刀這么銹,怎么樣才能讓柴刀在砍柴的時候砍得快呢?弟弟想了一會,向鄰居家跑去,只聽“咚,咚,咚”的敲門聲,一個老奶奶探出頭來說:“什么事呀!小伙子?”弟弟說:“老人家您好,您家有磨刀石嗎?”老奶奶聽了說:“鄰居家的'小伙子真懂事。”說完指了指石凳上的那兩塊磨刀石,弟弟站在石凳旁,用力地磨了起來。哥哥在山上自言自語地說:“疑?奇怪了,弟弟怎么還不來,難道他在偷懶,還是他去……”弟弟磨好了柴刀就往山上跑去。
哥哥看見弟弟跑了上來就用了吃奶的勁,爭分奪秒地砍著樹,弟弟上來了,到哥哥旁邊砍了起來,只聽“咔嚓、咔嚓”兩聲,兩棵粗壯的大樹倒在他的面前,哥哥想:為什么,我要砍得如此滿頭大汗,而他卻砍得這么輕松?時間老人,不等人,很快時間就過去了。
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哥哥禁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問弟弟:“你為什么砍得那么得輕松呢?”弟弟只笑了笑,還是沉默不語。
父親看見了他兩個兒子滿載而歸,高興極了!等兩個兒子到他面前,他一下就看見了小兒子滿滿一筐,大兒子只砍了一小筐,父親就問小兒子:“你沒有先上山,怎么砍的柴比他的多?”小兒子回答:“磨刀不誤砍柴工啊!刀沒磨快,怎么能多砍柴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準備好了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情就可以事半功倍。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 14
有個成語叫做“滴水穿石”,說的是即便是一滴水,積少成多,也能夠擁有穿破石頭的力量。還有句諺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說的是只要你耐下心來,認真研磨,到最后即使是一根鐵棒也能夠磨成細針,雖然看起來有些夸張,但是堅持的確能夠擁有強大的力量。
但是我今天想說的是跟上面兩個成語完全相反的詞語,“磨刀不誤砍柴工”。
“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是磨刀花費時間,但不耽誤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準備,就能使工作加快。
換在平時,如果考試前,你能夠扎下心來,多花費些時間去復習,上完課寫完作業以后能夠復習一下當天學過的'知識,然后預習下第二天的課程,這樣雖然花費了一些時間,但是工作效率卻大大提高了,不僅會將當天的課程記得更加牢固,而且第二天的課學起來也會輕松很多。
說回剛才,滴水穿石跟鐵杵磨針雖然講的都是堅持,但是在前進的路上不能只是一味的向前,而是應該適時的停下腳步,思考一下,總結經驗再繼續向前,畢竟磨刀不誤砍柴工,而且這樣會事半功倍。
【磨刀不誤砍柴工初中三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初中三年級的作文12-04
關于初中三年級的作文12-14
(精選)關于初中三年級的作文12-14
初中三年級命題議論文作文06-25
初中三年級感恩的心作文600字04-26
(經典)初中作文10-27
初中的作文11-03
【精選】初中的作文09-08
【精選】初中作文12-03
[經典]初中的作文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