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作文9篇(精品)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俗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俗作文 篇1
年糕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非常耳熟吧。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它寓意著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古人用詩稱年糕:年糕寓意好運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
之所以叫年糕那么當然它也有一個來歷。據說: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命伍子胥建筑闔閭大城,建成后,大宴眾將群臣慶功。只有伍子胥悶悶不樂,他料到吳王驕奢不防備越王勾踐和范蠡,國家遲早將亡。回營后他密囑身邊
隨從說:‘我死后,如國家遭難,民饑無食,可往相門(蘇州六個主要城門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后來遭誣陷身亡,吳國被越軍橫掃而滅。這時都城斷糧,餓殍遍野。隨從們帶領百姓前往相門拆城掘地,這才發現原來相門的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從此,人們為了紀念并銘記伍子胥的功績與忠烈,就在春節這一天家家吃年糕。聽了這段傳說我相信大家對年糕有了些了解吧!現在讓我來教大家怎么做年糕吧!
先把許多的糯米,放入一個大的`木桶在木桶下面開個洞,放上過濾網,用一個打塞子堵住放入冷水浸泡15至60分鐘小心翼翼把糯米洗干凈,把水裝進大桶,再把蓋子蓋上;然后,往鍋里倒水,將大桶放進去,用火燒15分鐘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后,打開桶的蓋子,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鍋熱氣騰騰的粥。這樣子大米才會更柔軟。這時候打開那個蓋子水流湍急,這就是塞子的用途。
下一個步驟是把瀝干水分的米飯倒到石磨上,拿起大錘,往米飯上用力地捶,還不時要翻來翻去,將糯米錘了幾下后再拿去廚房蒸,蒸了又捶,捶了又蒸,一個大大的酷似面團的米團出現在我面前。接下來的任務就是是定型,往手上抹點油,再揪出一個米團子,揉圓了,再壓出一個不大不小的餅來。過了十五分鐘,這個任務也完成了。奶奶把我們自己做的年糕切成段,煎了煎后,加上醬油,一道美味的醬油年糕就完成了。
民俗作文 篇2
清明節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傳統節日。
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清明節屬于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個文化傳統節日,凝聚著民族精神,傳承了中華文明的祭祀文化,抒發人們尊祖敬宗、繼志述事的道德情懷。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為掃墓,即為“墓祭”,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到了清明節,掃墓的人們都會去先人的墓前鳴放鞭炮。聽家人說放鞭炮,是為了叫醒在墳墓中的魂靈,讓他們從睡夢中起來收好后輩們供奉的錢材。而現在隨著綠色掃墓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大家也開始提倡在墓前放幾束花,磕幾個頭,以敬哀思就可以了。
每年四月五日起床后,我們一家就會搭上爸爸的汽車,啟程前往白沙,給死去的親人掃墓。
我們手提祭品,心情沉重地往山上走著。親人墓前的草已長得很高了,外公把墓前的草清理干凈后,我們便將火點起來,把紙錢一張一張的分開后,一點一點地放進火里,燒給在墳墓中居住著的親人的靈魂,再虔誠地插上香,在墳墓前磕幾個頭許下自己的心愿后,最后將花束擺放在墳前,我們才會離開了。
清明掃墓,既是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懷念他們的音容笑貌;又是一種信仰,在列主列宗之前許下愿,鼓勵讓自己在新的一年多多努力。我想,這就是清明掃墓經久不衰的緣由吧。
民俗作文 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又是一個春節來到我們身邊。
除夕這天下午,全村人都穿上了紅似火的新衣。家家戶戶的門口都貼上了新的對聯和年畫、
奶奶買回了甘蔗,貼上了紅紙,放在門口。她說,這叫做“門蔗”。方言中,“蔗”同“佳”。貼上紅紙是希望來年家里的孩子如甘蔗一樣生長,預祝來年家和萬事興過得甜甜蜜蜜。
到了除夕的晚上,家族的人都會來家中吃飯。一樓二樓,個擺上十幾桌。桌上的菜各式各樣:有一塊有一塊的白斬雞,有一大鍋的粉絲;又新鮮的魚湯。不過,必備的食品——就是碗糕。
萬高非常想紅饅頭,但是比紅饅頭更甜,每一塊萬高上都有一個紅點,大概是祝來年喜氣洋洋。而且碗糕吃起來松松蓬蓬,非常有嚼勁,令人喜歡。
吃完團圓飯,大家都會坐在一起聊天。大人們在這時會給未成年的孩子們包上壓歲錢,然后互相祝福。
到了深夜,幾乎沒有人睡覺,大家都要守歲。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都是站著也可以立刻入眠的'狀態。而大人們一個勁兒幫孩子們轉移注意力。
十二點準時一到,家家戶戶都點燃了鞭炮。雷鳴般的鞭炮聲震耳欲聾,響徹云霄。火花好似一句有一句的祝福,飛向各地。
每當這時,就有一朵又一朵的煙花點亮黑暗,有的如同一朵朵展開的菊花,有的好像星星點綴夜空,還有得好死絲綢從天而降,五彩繽紛、各色各樣。
接著人們會在家門口擺上桌子,桌子上有香、三牲、果合、清茶等,這是要迎接灶神下凡。家中每一個人都必須去拜。到了正月初一還要去祠堂,和全村人再一次迎接灶神,這叫做“團拜”,男女老少,缺一不可。
閩南的春節真是令人難以忘懷啊!
民俗作文 篇4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年一度的“畬鄉三月三”又在我們景寧人民廣場拉開了序幕,這次大會的主題是,《詩畫畬山》。
這天晚上,廣場門前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人們都十分期待這次演出,來的人可謂是“各種各樣”。有年邁的老人;有挺著大肚皮的孕婦;有還背著書包的小伙子;還有頑皮可愛的小孩子。
這里擺小攤的也很多:有賣牛角燈的,為了吸引顧客自己頭上也帶了一個,樣子挺滑稽的;有買氣球的,一大團飄在空中,像一朵七彩的云;還有賣火炬燈的.,那些彩光在夜晚的襯托下顯得十分美麗。
我隨著媽媽走進人民廣場,里面也非常熱鬧。演出在主持人的話語中開始了。“太陽月亮醒著唔?大山鳥兒醒著唔?”再一束淡藍色燈光下,畬家后生面對著眼前的世界,充滿了驚奇和疑慮;剎那間,鳳凰鼓齊鳴,聲聲震天,舞臺上燈光正在舞蹈,幻化出多彩多姿的美麗圖畫。頓時,臺下掀起一陣陣掌聲。
一眨眼,燈全熄了,又是一陣鳳凰鼓聲,一束綠色八爪燈直射出來,接著兩束綠燈從一個燈口冒出,鼓聲越來越響,越來越快,燈也越來越快,讓人眼花繚亂。
鼓不再響了,停留在八爪綠燈上,八爪綠燈開始動了,在天空直射,像一個碧玉做的屏障;接著又豎著很快掃過現場,天空上的綠燈卻像流星掠過天空,臺下又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接下去又表演了許多精彩的節目,觀眾都十分歡迎。
民俗作文 篇5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炎黃子孫歷來都重視。離過年還有半個多月,大家便開始緊落密鼓的籌劃準備。
在著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里,親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難了,而過年正是天涯海角的游子與親人團聚的大好時機。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雖然我體會不到游子的心情,但過年時親朋好友聚在一塊玩,卻也其樂無窮。
作為小孩子,當然最愛玩了,平日忙于學習,過年終于可以痛痛快快的放送了。你們不妨與我分享我得大年吧!
除夕晚上剛吃完水餃,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會的開始,盡管每年都有晚會,但每次晚會同樣能夠被小品、相聲逗得捧腹大笑,時而陶醉于美妙的歌聲中,時而驚嘆于神氣的魔術……
放鞭炮。今年過年,我買了許多鞭炮,除夕夜十二點整時,我點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鐘聲與鞭炮聲同時響起,場面十分壯觀。閑來無事,還可以與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雖無意思,但這些鞭炮聲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過年時,把長輩給的壓歲錢攢起來,買些自己需要的東西,感覺真不錯!今年,我還學會了一項新本事―――包湯圓。吃著自己包的湯圓,真甜!
過年是熱鬧的,但姐姐告訴我:“年的背后也寄托著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于人生應該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一年。
我想:這就是過年的意義吧!
民俗作文 篇6
周末,我們寶雞日報全體小記者興致勃勃的跟隨老師參觀了了寶雞民俗博物館。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寶雞風尚”展區,展區以我們寶雞的世俗生活為主線,將淳樸,求樂的日常生活用栩栩如生的蠟塑展示的淋漓盡致,讓我們小記者情不自禁的融入到生活的場景中,看,你也許此刻正在忙里偷閑、嬉戲打鬧的'元宵隊伍中,也許你此刻正在鑼鼓開道,炮火震天、踩高蹺的齊天大圣、騎毛驢趕船的社火隊伍中,轉眼你又回到滿窗紙花、喜慶豐收的大年中。兒時的小伙伴或者抓羊羊、或者翻絞絞、或者斗雞、或者添方、或者打陀螺。好奇的我們一會看看這,一會摸摸那,時不時發出驚嘆的聲音。最后進入省級非遺展區,主要介紹馬勺臉譜,巨大的插翅馬勺臉譜,1只大的馬勺臉譜周圍插了10長9短,共計19只小馬勺臉譜,夸張的造型、細膩的紋樣、鮮明的色彩,想象奇特,臉譜線條穿插變化,使得臉譜的忠奸善惡各具特色,將人物特點盡顯臉上。
接下來我們進入了“西府人生”展區,這部分以人生禮俗為主線,從人之初開始,到婚嫁娶、福祿壽展廳詳細的介紹了西府人民一生的經歷,主要分為現實生活和信仰兩大部分,有好多聽爸爸說都是他們親身經歷過的,像出生滿月的落胎毛、鉆曲聯,掛長命鎖,當天還要抱著滿月的小孩出門“碰干大”來祝福小孩富貴長命、如意吉祥等等,最有意思的是給長輩祝壽的蠟塑,當你走到門口時,會自動感應播放祝壽的場景,鞭炮聲響、禮儀開始,惟妙惟肖。整個展廳教育我們要孝敬尊長,珍惜生命,傳承美德。
最后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我們可以同全省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張選武(岐人張)老師學畫馬勺臉譜,聽老師講馬勺臉譜一般選擇優質的桐木、柳木、桃木為原材料,它的圖案多取自《封神榜》、《三國演義》、民間傳說或地方戲曲中具有法力正義感的人物作為臉部造型,每一位小記者都專注的聽張老師將畫臉譜的步驟,先勾邊,再上色。我們這一次畫的是關羽,你看每位小記者手中的關羽,通紅的臉頰、怒睜的雙目,一展三國關羽的英雄氣概。
短短的時間,博物館給我們展示了寶雞西府淳樸而神秘的民間藝術,通過地域特色濃郁的木板年畫、刺繡、剪紙、草編工藝品、皮影社火臉譜等,給我們小記者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鄉土民俗教育課。
看完了這些,你對西府民俗知多少?
民俗作文 篇7
我的家鄉在陽江,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大人小孩都要“拜月亮”。
中秋節前幾天時,家家戶戶都要買好月餅、水果等東西,準備中秋節時“拜月亮”。凡是認識的人都會互相送幾盒月餅,說上一句“中秋節快樂”的祝福。
當中秋節晚上到時,家家戶戶都拿一張桌子放在能看見月亮的地方,把月餅和水果等食物放桌子里,再拿幾支香點起來,插在桌子前頭,然后,一家人輪流的站在桌子后面,抬頭看著皎潔的圓月,就把自己的愿望說出來,并拜幾拜。拜完了月亮,就到吃東西了,把桌上的東西搬到屋子客廳里,津津有味的吃著月餅水果。
吃完吃飽了!就到了小孩子的天堂了!小孩個個都提著閃閃發光的燈籠,成群結隊的走在一起,互相比比誰的燈籠最亮。有時,還三五成群提著燈籠走夜路,像冒險似的`,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那些比較膽小的馬上跑出來,只有比較膽大的小孩繼續“冒險”,真是有趣極了!
我愛我家鄉的中秋節,因為有趣、熱鬧。
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中秋節!
民俗作文 篇8
臘八節就要到,這讓我不禁想起家鄉的臘八節。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節日,家鄉有很多關于臘八節的習俗,讓我現在都還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因為進臘月門,天氣也就真正的.到“數九寒天”,所以,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飯,“沾沾下巴”。
臘八節,在我國歷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綿長,各地的習俗不同,過法也就不同,飲食的差異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視程度可不比其他的傳統節日差。因為過臘八,就離過年不遠,年味也就越來越濃。
小的時候,過臘八這一天,總能讓我們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黃米干飯。每人再給那么一小勺白糖,吃得那個香啊!就覺得老過這樣的臘八多好。可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臘八吃粘米飯,其實是很奢侈的事情,糧店里定量供應的糧食中沒有黃米。有的人家農村有親戚種的或者有什么其它門道搞到的,否則,所謂的臘八飯,就只能用帶粘性的其它米來充當。不管怎樣,人們對臘八的盼望值還是很高的,因為能吃上一頓飽飯啊。
我開始懷念家鄉的臘八節,真希望可以回老家過臘八節,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飯,那該有多愜意啊!
民俗作文 篇9
我的家鄉春節的風俗很多,不信你看——一到春節,男女老少就都穿著漂亮的新衣,臉上掛著淳樸的.笑容,迎接著新年的到來。每家每戶都張貼著紅紅的對聯和年畫。到處都敲鑼打鼓。
小朋友們都去拜年、送賀卡。到了夜晚,處處張燈結彩。有名的店鋪,都要掛出幾百盞燈來,什么走馬燈、官燈、冰燈、紗燈……各式各樣。一旁,鞭炮聲、擦炮聲,響個不停,火箭炮、煙花,火光沖天。
出門在外的人,必寧要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人們還要守歲呢!怎么樣,我家鄉春節的風俗多吧,你想到我的家鄉來過年嗎?
【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民俗的作文02-20
民俗作文05-15
【經典】民俗作文10-14
(精選)民俗的作文01-17
民俗的作文01-02
民俗作文【精選】05-15
[經典]民俗作文12-06
家鄉的舞春牛民俗作文_作文_民俗作文01-09
民風民俗作文06-12
節日民俗作文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