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的作文優秀【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享的作文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分享的作文 篇1
開學的第二個星期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天早上我的頭特別暈,起床都起不來,媽媽摸了一下我的頭感覺特別燙,又拿來體溫計給我量了一下體溫,表情特別嚴肅地和我說:“今天不用去上學了,39.8°呢,我去向何老師請假吧!”我著急地哭了,因為這幾天全部教的是新課新內容呢。
在媽媽的精心照顧下,我慢慢好起來了,又是一個星期的開始了。我迫不及待地讓媽媽送我去學校,到了教室一看,我呆若木雞了,我的課桌上堆了一疊厚厚的.作業練習本,練習冊,都是我必須完成而未完成的作業啊。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我的同學王越來到了我的身邊,她微笑著說:“不用著急,我來幫你吧”。我輕輕松了口氣,她不慌不忙拿出語文書,在我空白的書上幫我標注組詞,解釋詞義,把課堂摘抄給我看,叫我區別生字,告訴我不能寫錯別字哦。她又拿出數學書來,正好學到有圖形的課,她拿出直尺,三角尺,在我的草稿本上給我畫圖,給我畫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教我區分計算兩種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告訴我計算的公式。特別是英語她一遍又一遍的把單詞讀給我聽,直到我能正確發音為止,并把單詞翻譯給我聽,一遍又一遍叫我讀課文......在同學們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很快地完成了落下的各種作業和練習冊。
王越那種樂于助人的精神,像一股暖流,一下子流進了我的心窩。我覺得同學之間的友情真的很偉大,她可以使人進步,使人快樂。
分享的作文 篇2
怎么才能快樂?也許有的人說:快樂是一根棒棒糖,一件美麗的新衣,一本期待已久的圖書。
大家說的這些東西是能讓人感到快樂,可感覺到的快樂只是一時的,比如棒棒糖,吃完了就沒有了,有什么樂趣呢?
那么,什么方法才能讓自己在感受快樂的同時,也能讓別人感受快樂呢?
答案只有一個:分享。
假如給同學們一大堆好吃的食物,你是選擇獨享還是分享?是選擇獨樂還是眾樂?有的同學可能會說:這么一大堆好吃的,恐怕能吃上好幾天,干嘛要給別人呢?
但換作會分享的同學,結果可就大相徑庭了。那個同學一定會說:“這么多的'好東西,自己吃了有什么意思?我還是去喊我的朋友一起分享吧。”結果呢,這位同學不僅自己吃到了好吃的食品,而且他的伙伴也加入其中,這個同學一定會收獲一份真摯的友誼。
那個自己吃獨食的同學雖然美餐了一頓,可是他不但沒有收獲友誼,還可能覺得有些冷清。這下知道了吧?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分享給別人一點,收獲的就是友誼。
高爾基曾說過:“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說得很好,你從別人那里自己喜愛的物品,倒不如把自己心愛的物品給別人,那時,你一定覺得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的甜。別人也會對你投來贊賞的目光,你能不快樂嗎?
我聽過一則故事:有一個國王,他很小氣,天百姓們干活兒,卻不給一點兒錢資助,幾年過去了,國王的錢攢了好多,他又害怕別人來偷搶,便藏在了一個隱秘的地方,但每當他見到捐錢時,心里就不是滋味。后來,他徹底,做了一個英明的君王,很體貼百姓,他也漸漸受到了人們的愛戴。你看,如若不分享,心里就有點不是滋味,希望大家能學會分享,學會快快樂樂地度過每一天,讓心靈得到充實。
我地祝福大家能學會分享,擁有快樂!
分享的作文 篇3
讀課外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是我成長的伙伴,也是我最好的老師。
讀課外書提高了我的寫作水平,同時讀課外書也給我帶來許多樂趣。從小開始,一有空我便捧起《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看。讀過這本書,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如人為什么會觸電死亡,為什么太陽會發光等,好多問題都能從中找到答案。
現在,我正在讀四大名著。讀《西游記》時,其中的《三打白骨精》最精彩了,孫悟空以自己的智慧、神勇和白骨精打斗的精彩故事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想象。孫悟空七十二變的神通廣大令人向往,豬八戒貪吃、沙僧老實厚道的形象也使人記在了腦海里。
現在,我更愛讀課外書的原因是受幾篇文章的影響,這些文章都是講讀課外書帶來的好處。《竊讀記》表現了作者對讀課外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小樹苗與大樹的對話》里寫了只有多讀課外書,才能把作文寫好;《走遍天下書為侶》表達了作者對讀課外書的摯愛。這幾篇文章讓我知道讀課外書可以調節心情,也可以抒發感情。
從那以后,每天我寫完作業,剩下的時間就會認真地讀課外書。我會在書上批注,積累一些好詞好句,把文章的意思理解清楚,在書上寫出感受和道理。這就是我的讀課外書方法。
好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讓我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為伴。
分享的作文 篇4
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對于剛從二年級升上來的同學來說,此次習作要求寫同學,非常貼近學生生活,易于動筆,但如何消除學生懼怕寫作的心理,順利地完成這次片段習作呢?筆者認為,設計上可用交朋友,猜朋友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密切關注課堂生成,實現有效指導。
教學要求:
1、讀懂例文《我的自畫像》,了解主要內容,初步感受圖文介紹自己的方法。
2、讀懂習作要求,初步領會介紹人物的基本要領:抓住人物的整體形象、長相、性格、興 趣愛好等方面的特點,按一定順序寫并配上自己創作的自畫像。
3、按習作要求,依照例文的寫法,圖文結合抓住主要特點向大家介紹自己。
課前準備:
1、學生人手一份自畫像;
2、教師選擇一份典型的自畫像,小虎自畫像的錄音;
3、適當指導被選畫像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像,激發興趣。
1、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位你們認識的朋友,猜猜看,他是誰?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自畫像,引導學生觀察。
2、組織學生交流:畫像是誰?學生說出一個答案,教師讓被猜到的學生站到講臺 來。
教師引導:為什么猜的是他?圖畫與真人之間有共同之處嗎?學生各抒己見。
如果猜出是誰,給予表揚,并讓猜到的同學說說是怎么猜到的;如果沒有猜到,組織討論,找出被選同學的特點。進行圖像點評時,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問題。教師課堂點撥時,可適當滲透抓住人物的特點有順序地寫作,但不作硬性的規定。
3、教師揭示謎底,請這位同學說說自己畫自畫像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修改畫像。
1、師:剛才我們共同針對某某同學的自畫像談了自己的意見,下面請小組的同學互相看看各人的自畫像,提提建議有什么地方畫得不像的,修改修改。
2、學生討論,教師巡視,就一組進行指導。
三、研讀例文,探求方法。
1、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想認識嗎?教師出示掛圖。
2、引導學生觀察:認真觀察我們這位新朋友,說說他長得什么樣?較多注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教師預設評價:看得準;看得細;連這個你都發現了,真會觀察……
3、簡介小虎:這位新朋友叫杜小虎,是我的表弟,他特別愛交朋友,為了能和大家交上朋友,他不但要我帶來了他的自畫像,還特意寫了一篇介紹自己的文章,叫《我的自畫像》。教師板書:我的自畫像。
4、放小虎的錄音。想和小虎交朋友的同學注意了!你了解小虎的那些內容?
5、組織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身材、年齡、穿著、性格、愛好。
四、小組練說,促進寫作。
1、師:一個是活潑的小虎,一個是可愛的某某,喜歡他們的介紹嗎?讓別人喜歡是一種本領。你們能讓小虎喜歡嗎?趕緊把自己介紹自己的話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請他們給你提提意見。開始吧,小虎可等急了。
2、學生練習說,教師參與一小組的交流討論,并適時指導。
3、指名一人交流。教師預設評價:你是第一個上臺來介紹自己的人,老師為你的勇氣感到自豪。
五、學生動筆,綻放激情。
1、師激發情趣:你們這么多人要和小虎交朋友,這一下他可為難了,選擇誰作他的朋友呢?你們還是把介紹自己的話寫下來交給我帶回去,有小虎自己選擇吧!快,小虎他們可等及了。
2、學生作文,教師巡視指導。關注學生的寫字姿勢、執筆姿勢、良好寫作習慣的養成、學生表達程度。
3、助寫:如發現學生詞匯貧乏,難以表達,可適當提供一些描寫外貌的詞語。
六、交流作文,共同提高。
1、寫好后讀給同學聽,讓同學猜猜看。
2、師生共同評議,以肯定、表揚為主,指出明顯錯誤,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習作點評:
我的自畫像
現在出現在大家面前的這位漂亮的小女孩就是我啦! 想和我交朋友嗎?那就聽我來介紹自己吧!
我叫姜甜,今年10歲。我長得可討人喜愛啦!彎彎的眉毛,水汪汪的大眼睛,還有白嫩嫩的皮膚,走起路來兩支羊角小辯晃來晃去的。我最大的特點就是個子特別高,排隊都是最后一個。我很開朗,喜歡唱歌、跳舞,還特別喜歡交朋友。你們想和我交朋友嗎?向我介紹自己吧?
點評:小作者介紹自己,并沒有面面俱到,而是抓住自己最有特點的地方來寫,如羊角辮子、個子最高等,全文字里行間透露出小作者的天真活潑,可見作文是在其樂于去寫的情況下創作的。
《我的自畫像》教學設計意圖說明
為了設計好這一篇作問教學設計,我從《課程標準》入手,以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全副武裝自己。所以,在這一節課中我力求體現一大原則和四大理念的思想。
一大原則:
新的課程標準關于三年級作文分目標有這樣幾句話引起了我的沉思:
1、留心周圍的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寫作的信心。
2、不拘形式的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最手感動的內容。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作文的快樂。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我從中聯接了幾個關鍵詞:樂于、自信、新奇、有趣、分享快樂等。從中我悟出了第二學段尤其是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的最大任務是:培養學生作文的興趣,增強學生寫好作文的自信心,讓學生在作文中分享快樂,獲得成功的體驗。我想,這遠比教學生作文技巧、方法來得重要。
四大理念:
從根本性任務出發,我力求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如下幾個理念:
1、將教學的流程和要求設計于無痕之中
學生的口頭表達也好,書面表達也好,難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平時作文不愿寫,寫不好或寫不出的同學,而在不為表達而進行表達時常常超水平發揮。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不為表達而表達出來的語言,不是根據教材或教師的要求硬生出來的,而是在一定因素的誘發下自然生成的。它總是如汩汩清泉,清純、活潑,充滿生命力。為此,在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自然的原則,不能讓學生感受到這是書本的規定,教師的要求,以防止禁錮學生的思維,阻礙其發展;而是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進行的每一步練習都是自身情感的需要,都是自然而然生成的。一句話,就是變教材、教師要學生說為學生本身想說、要說。
2、針對性積累并及時運用
三年級學生才進行了兩年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的熏陶,課外的積累也是很少。語言積累的量與質都不高,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正因為這個事實讓學生在作文操作時感到為難——因為語言的缺乏影響了學生表達的效果,打擊了學生作文的信心。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到學生以后作文水平的提高,甚至秧及其一生的發展。真所謂“失一卒,而全盤皆輸”,那就太可惜了。身為教師應該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根據所設計的內容,可以針對性地提供一些相應描寫人物的詞語讓學生去進行課中積累,在自己的口語交際與作文中及時運用,起到速記速用的效果。這樣做我覺得有兩個好處:(1)保證了學好作文的信心與興趣,這是最主要的;(2)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積累對自己寫好作文乃至學好作文的作用,強化積累的實用價值。
3、以說促進寫,以說強化寫
在三年級之前,學生除了進行了少量的寫話練習外,絕大部分的表達都是通過口語進行的,可以說口語交際是這一階段學生交際最為主要的方式。所以,對于剛接觸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如何實現表達中心從說向寫的轉移,如何以說促進寫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把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由說起源,練中說,說中練,為馬上的作文夯實基礎。
4、充分發揮例文的示范作用
中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創造力強,尤其是初步接觸作文的三年級學生,例文是他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的樣板,且教材中選取的例文都是同齡人所作,語言習慣與觀察角度都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緊密相連,沒有教師下水作的矯揉造作,沒有作文選優秀作文的高不可攀,是學生最好的范例,如果不好好加以利用實在是最大的資源浪費。
【分享的作文】相關文章:
分享蘋果,分享世界作文07-15
分享應分享的幸福作文01-27
分享的作文06-18
分享 作文08-20
分享作文02-07
分享作文08-21
分享作文01-27
分享作文01-28
作文:分享01-26
[經典]分享的作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