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通用10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1
蘇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史上的傳奇英雄。懷著敬畏,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其中“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認為教師一定要有思考力。教師備課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目標知識(學科),有關學生的知識,學科教育知識。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進行的。而學生學習則是從個人經驗、前備知識、知識表達方式解答三方面由下而上進行的.。教師以一定的方式表達目標知識,并通過教學活動促成學生形成的期望的理解。這就引起師生對接矛盾。因為學生是經由自主建構興盛“學生理解的知識”,主要通過課堂提問,課堂練習,回家作業,測驗考試等形式在一定情境下表達“學生理解的知識”。教師與目標知識對照發現差異,修正教學材料或過程。教師用重復練習,提供變式,澄清概念,關聯強化等形式提供反饋及采取措施,修正偏差。所以教師要思考,要從學生經驗出發設計課堂。課堂教學應以教學目標為本,不管教學理念如何轉變,教學方式如何變革,但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一定要服從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這一點是永遠不會改變的。課堂的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要緊緊環繞教學目標展開。
有一點應該銘記:教師只有提升自己的素質,加強各方面的學習才能防患于未然,一以概之就是要會讀書,有思考力。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2
每次打開蘇霍姆林斯基,每次細讀蘇霍姆林斯基,每次重讀蘇霍姆林斯基,總會為之怦然心動,總會不時地被震憾。
在我的書房里,有《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部,有《給教師的建議》。讀蘇霍姆林斯基,我讀得并不快,也并不急,但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總會忍不住玩味再三,當然,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今天教育中的種種弊端,也會感覺很多很多的遺憾與無奈;用蘇霍姆林斯基來看自己昨天的教育,也會感覺更多的不安與后悔!
我自是沒有能力來整體地評價蘇霍姆林斯基,但我努力地思索:蘇霍姆林斯基何以能對教師、對教育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真理總是簡單的。我得到的第一個字是:實在。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一切是為了孩子。就是那么實實在在的思想。在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我們清晰地感覺到才華的涌動,但我們看不到才華的買弄;我們清晰地體會到理性的精辟,但我們看不到晦澀的“學問”;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的豐富,但我們并不感覺紛雜而煩人。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忙碌而無為的教師低首沉思,我們教了十年、二十年、幾十年的書,我們對教育產生了厭倦,我們對孩子產生了厭倦,我請你去馬上去打開蘇霍姆林斯基!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還感覺到教育的幸福!你會感受到教師在創造教育過程中,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地得到豐富;你會感受到一個精神世界豐富的.教者是那樣的幸福與強大!
在蘇霍姆林斯基面前,很多的“教育家”顯得那么無力與乏味。說一句實話,我并不反對理論,但優秀的理論同樣應該成為豐富我們精神世界的重要因素。對于教育理論書刊的眾多的優秀的論文,從來都是能帶給我們美妙的啟迪的,從來就是能帶給我們精神的愉悅的——我覺得閱讀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精神發展相聯系的話,閱讀便會成為一件苦差使。
更何況,時下實在太多的是拼拼湊湊的“論文”,即使并沒有拼拼湊湊吧,我也實在不知道發表這些論文、閱讀這些論文對于我們的真正的教育發展究竟有沒有作用?甚至我頗懷疑它們的副作用。我寧愿一次次地走進蘇霍姆林斯基,從那里去尋找靈感,尋找智慧,尋找胸襟,尋找精神!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3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是當代出類拔萃的偉大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我選了其中三段著名的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
一、蘇霍姆林斯基說:
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我們上課時有時說這堂課上得很沒勁。原因也許不同,但教師講課時激發不出學生的真正的激情可能是最重要的。教師對教材講述的含糊不清,針對性不強,以至于在孩子們那里形成了一種沉悶的感覺。教師對教材無所謂的態度,立即會傳遞給學生,這樣一來,教學內容似乎成了架設在師生之間的一條鴻溝。面對著難以逾越的寬度,試問學生怎么能精神得起來呢?在這樣的課堂上,比起那些需要注意力集中和內容豐富的課來學生本不需要緊張,但卻前所未有的感到疲憊,也許只有下課鈴才能讓他們更興奮一些。
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二、蘇霍姆林斯基說:
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學校里會有這樣的場景:教師正講解一個新的教學內容,學生們認真聽著,講述結束了,教師問學生:有什么問題嗎?教室里一片沉默,于是教師得出結論,新內容學生們都搞懂了。但是當教師把學生單個叫起來,讓他復述的時候,往往又根本講不出個所以然來。于是,教師不得不把剛才講述的內容重述一遍。但是,在講述之前,教師常常不無憤怒地對學生們說:既然你們一點都沒懂,為什么剛才不提出問題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常常氣憤學生的不懂裝懂。可是,在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分析之后,我不得不承認是錯怪學生了。其實,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學生們根本無法判斷他們對新內容是理解了還是沒有理解。因為在講課之初,教師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在學習這一新內容時,他們應該理解什么,在思考過程中應達到什么目的。
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加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加清楚,因而腦力勞動的過程也就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克服困難的過程。那種認為把教學內容講得越清楚,越明白,學生的問題就會越少,他們的知識就會掌握得越牢固的教師,是大錯特錯的。好老師決不會越俎代庖地替學生解決難題,他們對學生的關心首先表現在讓學生明白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什么,要想克服困難,不僅僅需要孩子們集中極大的注意力,而且需要他們付出極大的意志力。要想真正地掌握知識,不僅僅要在學生面前揭示教材內容的.本質,而且要教給學生怎樣思考,讓他們獨立地,自覺地深入到教師的詳細講解中來。
學生被動,消極地掌握住的知識,對學生思維發展起不到多大的影響,而是讓他們扮演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積極主動收獲的知識,不但讓人深信不疑,更會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三、蘇霍姆林斯基說:
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為他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乎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我們要讓學生經常看到自己的成功,讓他們感到每一天都不白費力氣,每一天自己都有新的收獲。
讀了這本書后,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4
世界上的書籍千千萬萬,但是只有一種讓人當初一見鐘情,之后則要常常拿起——哪怕撫摩一下也好,這種書往往蘸著生命的汁液用心寫就。《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無疑屬于這樣的精品。
我把這本書當成是我一生的財富,那是因為:這是一本讀來親切的書讀目下的多數教育書籍,包括媒體上的某些論文,簡直是比自己寫文章還要累,幾近“眼睛的牢獄”與“心靈的折磨”。
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不!蘇霍姆林斯基沒有、大概也不想以教育家的身份,用校長的口吻(盡管他就是校長)對教師進行空洞的說教和長篇大論的理論闡釋!盡管選集中的每一本都一本書都厚重如磚,但蘇霍姆林斯基提煉出教師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棘手難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每一條建議都結合生動的教育實踐來說,因此他就好像坐在你的身邊,微笑著,與你娓娓而談,真可謂是“坐而論困,起而新教”。
奧蘇霍姆林斯卡婭教授在致教育科學出版社的信中這樣評價他的父親: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教師和父母應當歷經何等艱難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長為好學上進、聰穎、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因此,這不是方法、技術之作,而是實踐大作、心血鑄就
因此,我常常是把《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當成睡前難得的思想與精神的享受來對待的。
“思想應該像高大的橡樹一樣堅強,像出弦的`箭一樣有力,像烈火一樣鮮明。真理的堅定性,真相的鮮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動搖性,是從同一個名叫困難的源泉中涌出的泉水。”
“親愛的朋友,請記住,學生的自尊心是一種非常脆弱的東西。對待它要極為小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因為在要摘掉這朵花時,不可抖掉那閃耀著小太陽的透明露珠。”
“正因為有一條鮮明的對象、畫畫、知覺、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斷地流進兒童的心田,所以兒童的記憶才那么敏銳和牢固。”
……讀著這樣的書,我不免會忘記自己是在讀書,仿佛倘佯在情感的無邊礦野,飛翔在思想的萬里晴空,品味著一首首燦爛的教育詩篇,觀賞著一片片絢麗的人文風景……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5
這是一本引領教師研究的書
我是讀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走上研究之路的。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告訴我們要“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要“教會兒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時間”,研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最喜歡做的事”,應該“使兒童愿意好好學習”,“要思考,必要死記!”,學生的“學堂”不只是教室,不只是學校,自然、社會均是學生“智慧發展的源泉”——“到自然界去‘旅游’”“帶孩子做環球‘旅行’”等等。這種境界,不正是教育教學研究的理想?如果沒有這樣的出發點,我們的教育研究究竟能夠給孩子帶來什么?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還告訴我們:思考,思考,再思考!讀《蘇霍姆林斯基選集》這一著作,你會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簡直是一個行走的思想家,他時時思,處處思,事事思,在思中做事,思中改進,因此,他的許多想法、觀點都新鮮而深刻。他是如此敏銳地看到教育當時以及以后的問題,并且作出如此完整而實在的思考。讀他的書,讓人對語文教學,對人的教育都產生新的認識、新的升華。
今天,大家都認為思考與反思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與素養。讀蘇霍姆林斯基,你會跟他一起思考,你就這樣靜悄悄地走上了“研究”的道路。
這是一本可以改變教師行走方式的書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指點教師從實際出發做研究。看看這樣的文章題目:“要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怎樣教會頭腦遲鈍的學生解應用題”“怎樣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提高教育質量的幾個問題”等等,你就清晰了: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實踐解決,這就是普通而偉大的'蘇霍姆林斯基!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指引教師帶著火熱的心來做事。在這本書的代前言里,蘇霍姆林斯基寫道:“我在帕夫雷什中學工作的年代里,同剛開始工作的年輕教師舉行了無數次會見和談話,收到過他們成千上萬封信,從而促使我不得不寫了這本書。”沒有熱情與激情,就沒有《給教師的建議》,就沒有《蘇霍姆林斯基選集》,也就沒有那所聞名世界的帕夫雷什中學!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教會教師用筆記錄自己的足跡。在35年的教育生涯里,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留下了41部著作、600多篇論文和1200篇文藝作品。他的著作和論文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他屬于全世界。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建言,“我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教育日記并不是什么對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件,而是一種個人的隨筆記錄,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記。”他進而說:“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造的源泉。”
《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引領我們做教育須先做好人。蘇霍姆林斯基不僅當校長,還當班主任和任課教師。他帶領全校老師在20多年的時間內,將一所被德軍當作監獄的荒蕪不堪的學校,改造成了花園般的世界知名的“教育實驗室”。他一刻也沒有脫離教育教學第一線,更沒有停止對教育科學的思考與研究——他幾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五點至八點從事寫作,白天則親自上課、聽課和當班主任,晚上整理筆記,思考一天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座高山,是一條大河,是我們心中璀璨的那顆星。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6
暑假里,我和女兒一起讀名著,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家庭讀書氛圍,美 ——生活的快樂。我也認真拜讀了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選集。這是一部論文集,涉及內容很廣,既有德育﹑公民教育﹑理想教育方面的論文,也有勞動教育﹑情感教育﹑語言教育﹑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論文;有論述學校教育的論文,也有論及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各種教育有機結合的論文。可以說,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多年教育心得的結晶。在書中,他從多角度談了教師﹑家庭﹑社會對學生成長的多方面影響,既有對成功做法的贊揚鼓勵,也有對學校和社會錯誤行為的嚴厲批判。讀完全書后,我對蘇霍姆林斯基談到的這幾方面內容深有體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自然的、和諧的才是最美的。兒童周圍的世界,首先就是那包含無窮現象和無限美的大自然的世界。這個大自然是兒童理性的永恒源泉。所以“美——生活的快樂”這部分內容在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深信,揭示多姿多彩的、引人入勝的自然界的小藝術作品,其使命不僅要發展兒童的認識興趣,還要產生一股觸及教育過程的許多方面的強大的教育力量。比如《我們拯救了小云雀》我們在小麥地里找到了一個小云雀窩,在窩里有五只小云雀。他們還不會飛。明天收割機就要來割麥了。
我們看著小鳥,而一只大云雀在我們的頭上飛來飛去,我們捧起了小鳥藏身的窩,把鳥窩轉移到了綠色的粟子地里,粟子離收割的時間還早著呢。我們走回家去,看見一只大云雀飛進了鳥窩。它在那里坐了好長時間。然后,他出來了,快樂的唱著歌飛向了藍天,它是在告訴我們:“謝謝你們救了我的孩子!”作者從自然界的事物著手,從平常得再也不能平常的童趣入手,引導孩子要善良的對待所有的生靈,所有的小動物,要與自然界的萬物和睦相處,不正是我們今天提倡的保護生態環境嗎?想想偉大的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具有超前的意識!又如《為了蝴蝶不被刺傷》小卓婭在花園中玩,她走近一棵刺槐。
在刺槐上面有尖尖的刺。一只漂亮的蝴蝶正在刺槐上飛。哎喲,它怎么不害怕呀!要是飛到了刺上,那會怎么樣呢?卓婭走到刺槐跟前,摘下了一棵刺、兩棵、三棵。媽媽看到了就問她:“卓婭,你在干什么?”“為了不讓蝴蝶被刺傷”!這是多么美好的心靈,多么純真的想法,多么善良的舉動啊!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那顆純潔無暇的心靈,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保護。在純潔,善良的心靈的感召下,我們自己也將使身心受到洗禮,情操受到感染,世界將充滿關愛!還有《雨和雷》小雨點躺在溫暖的小云朵上。他是這樣一只小鳥,就象小公雞那樣。雷悄悄的走近他的身邊。這是什么樣的野獸啊!披頭散發,全身都是毛。雷偷偷的走近小雨點,還呼隆隆的吼叫。小雨點嚇醒了,哭了起來。他的淚水一個勁掉到了地上。這時地上的人說:“下雨了。”田野和草地在洗臉。小麥和白菜也在洗臉。小雨點哭夠了。雨停了。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把孩子們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描述得如此淺顯易懂。
把有時會給人類帶來傷害的雨和雷也描寫得如此可愛。在作者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那里的陽光、雨露、微風都會讓你感受到生活是如此愜意!世界不是不美,而是我們的雙眼被塵世所蒙蔽,看不到也欣賞不到美好的事物。人生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別在去計較那些丑惡的不開心的事情。只要你有一顆寬容的心,包容一切,你將活得非常輕松而又愉快!讀了這本書,就好象有一股清泉不斷沖擊著我的頭腦,讓我的思想在不斷的撞擊中反復錘煉,去腐存新。在讀書時,我常常情不自禁地掩卷沉思,對照書中的例子,反思自己平時的教育行為,在不斷的對比與學習中,我常常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余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讓我深深感受到,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時時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時時不忘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他們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7
最近在讀蘇霍姆林斯基的《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整體進度比較慢。遇到一些章節總是想反復讀誦,頻頻中斷,一者是有些地方實在是太在理太認同了,所以會反復多看幾遍,而有些地方是感覺尚未明白所以要推敲幾次!如:書中提及,教師的工作應該是極其富有創造性的工作。聯系我們當下,熊老師一直在提老師們不能停留在舒適圈內,要打破舒適圈。我想如果我們教師在工作中習慣性的停留在舒適圈內,不去探索和分析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學生,那么這種創造性就得不到發展,我們的教育就變得沒有創造性,間接的對孩子們的教育就會變得特別的呆板生硬模式化,遇到一些突發的問題或者比較有個性的孩子就容易不知所措,也找不到突破點。
這一點深有體會,這學期帶一二年級的數學課,合班上課,二年級的小嘉同學是一個比較活潑好動的孩子,這類孩子有個優點,就是很聰明,基本一點就通。所以剛開學那段時間我基本的思路是給他布置任務,不懂的地方適當點撥,課堂上雖然也會有點小動作,基本提醒一下會收斂。后來一兩周當我把重心轉移到一年級的同學身上時,我發現他的狀態就特別不好,課堂紀律很差,著實把我氣的夠嗆!沒有辦法,因為我是老師,職責所在,不能退,也無路可退,于是向其他老師求助,小紅老師給了一個字:陪。細細思考也有道理,就像對自己的孩子,光嚴格要求是不夠的,還需要有陪伴。同時我還發現,其實小嘉同學也有很善良,很熱心,很渴望被關注的一面。可能因為他的性格,以往受到的批評都是比較多的,可是越批評孩子的.狀態就會越差,這一點是永恒的真理。唯有鼓勵和表揚為主才能讓孩子朝氣蓬勃自信滿滿。明白了這兩點之后自己再次調整對他的思路。
課后多一些陪伴,陪他們踢足球,陪他們做游戲,帶他們去我家摘橘子等,課堂上帶著他一起溫習一年級數學的重點,同時多表揚他進步的地方,偶爾有些地方沒做好也先放一放,先說那些方面做好了。一個月下來感覺我們相互的狀態都會很不錯,打心眼里喜歡上這個胖嘟嘟的小伙子了。我想這應該也屬于教師的創造性工作的范疇。用心對待每一個孩子,用心對待每一次課堂,用心對待每一個問題,我想唯有“用心”二字才能不斷的激發教師的創造性,也唯有用心二字才能讓教師感受到教育的意義。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8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他幾十年如一日扎根基礎教育教學工作,在理論與實踐上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的教育思想是一筆寶貴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用心去繼承。《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是他一生心血筑就的紀念碑。人們在這紀念碑面前,可以玲聽到許多燴炙人口的有益教誨;可以汲取到許多用來豐富和指導自己工作的理論和經驗;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人的教科書、素質教育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我選了其中一段話,來談談我讀書的心得。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
蘇霍坶林斯基認為:
第一,一個好教師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我一直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也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要用愛去感化學生;用愛去啟迪學生。然而愛學生,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復雜”。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蘇霍坶林斯基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第二,一個好教師應精通他所教的科目建立的那門科學,熱愛這門科學,并了解它的發展情況——最新的`發現,正在進行的研究以及最近取得的成果。
一個好教師應精通他所教的科目,具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同時教師應有淵博的知識,由于知識淵博,教師才可以在課堂上將注意的中心放在學生上,如果教師只局限于教科書,而不打開學生的科學視野,就會讓他們失去任何求知欲。這樣會扼殺學生的智力素質和才能。淵博的知識從何而來?“閱讀,閱讀,再閱讀”。
第三,一個好教師要精通心理學和教育學,懂得而且能體會到缺乏教育科學知識就無法做好孩子們的工作。
教師和其他行業的從業者相比,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教師除了具有專業的知識以外,還必須具有一定的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教育工作首先是與人打交道,所謂“育人先育心”。懂得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人并善于運用的教師,工作起來就像《莊子-養生主》中的那個十九年才換一把刀廚子一樣游刃有余;而不懂得或不善于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人則像一個月就更換一把刀的普通廚師一樣吃力不討好,因為它只是用力做事,而不是用心做事。
第四,一個好教師要精通某項勞動技能,并且是這項工作的能手
過去有一句流行語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這就話永遠也不會過時。勞動是一種智慧和汗水的付出,但能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勞動能給人精神創造的幸福,勞動的快樂也就在于此。
做最好的教師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最初愿望,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終極目標。作為教師的我要以藍天般廣闊的胸懷去容忍孩子的錯誤,要把師愛平等的、毫無保留的給予我們的學生,把教育建立在尊重學生人格的基礎上,從而獲得學生的尊重與擁護。以愛作為教育的鑰匙,讓愛融于課堂,讓課堂變成學生健康成長的樂園、才藝展示的平臺。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這本書,仿佛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愿“做一個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9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形成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
教學實踐中,面對學生對學習的熱切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的動力。培養這種愿望與學校整個教學工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而它的實現首先得依靠課堂教學,需要教師的不斷引導與激勵,作為教師的我們,更要時刻注意克服那種令學生昏昏欲睡的課堂語調,用飽滿的熱情激發學生求知的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真正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讓他經常具有作為智力勞動者的自尊感,作為公民的自尊感,作為自己父母兒女的自尊感,作為因自己崇高的意向、激情和成績而變得美好起來的個人的自尊感。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不但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對他的偉大人格也充滿了深深的敬意。他用赤誠的心、火熱的.血、堅強的毅力、辛勤的汗水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忘己任,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亦是我們的重任。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 10
在《蘇霍姆林斯選集第一卷》里有三本書的內容:《全面發展的人的培養問題》、《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集體的方法》,而在讀第一本的時候,我們是需要辨證去吸收的,因為蘇霍姆林斯基生活的年代跟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不同,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勞動教育,他說“實現自由勞動,形成人必須勞動的堅定信念,培養勞動的習慣,鄙視懶惰和玩忽職守——這些是實現個人全面發展的基本的、起決定作用的條件。”
可是,即使是在城鄉結合部的學校,我們也根本沒有多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勞動中去體驗,去進行德育教育。所以,如何在新時代吸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能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啟發和幫助,這是我讀書的指導思想。
啟示一
在第一卷的94頁,有一段話給我標上重點符號: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教師要善于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發展上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都要向他打開他的精神發展的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里達到頂點,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的存在,從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
這個領域就是道德發展。在這里,通往頂點的道路對任何人都沒有封鎖,這里有真正的和毫無限制的平等,這里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偉大的、獨一無二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還舉了一個例子:
“我們學校的畢業生中有幾個女孩子,曾經在掌握知識方面感到極其困難。從少年早期,我們就讓這幾個四、五年級的'女生當學前兒童、一年級學生的教養員。她們從這項充滿著高度道德意義的高尚活動中得到了體驗自己的人的尊嚴感的幸福。否則,早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她們就會感到自己是個不幸的人。后來,這項勞動成了她們寄托生活的意義和生活的目的的事業。”
這段話和這個案例告訴了我們就是要充分相信每個孩子,特別是那些智力發展上最困難的學生,都相信他們有勝任的事情,都給他們機會去展示自己的能力,這是他們獲得尊嚴的關鍵,相信自己是個有用的人的關鍵,而這一點,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班那個智力發展最困難的孩子。這兩天開始了復習吟誦的活動,每個孩子都有一張表格,到老師這里背誦后老師就蓋上印章,孩子們非常踴躍,下課時間也尋找我的蹤影來背詩給我聽,而在這長長的隊伍中,就有這個智力發展最困難的孩子,讓我很驚喜。
上學期她背過的古詩,她還記得,她加入這個隊伍,她也需要肯定,讓我慚愧的是,當時由于時間太匆忙,她一時沒有流利背誦出來,我就把表格還給她,沒有耐心等待,真的很后悔,如果當時我能不趕著去課室上課,能多呆一分鐘等待她背完,或許在她心中的那份自豪感和自信會更足,可是,我缺少這顆細膩的感受的心,這是我需要修煉的地方。
同時,我也更加相信:對那些基礎差的孩子一定要“逼”,不能隨他們算了吧,當他們不懂得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嚴抓,讓他們把基礎一點點補回來,因為只有這樣,等他們積累到一定程度,他們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就加強,當他們能學會的時候,他們的信心就會回來,他們的學習也會從被動轉為主動,因為他們嘗到了學習成果的甜頭。
教育,真的是一門細致的學問,是一門修煉的學問。
【教育專著《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蘇霍姆林斯基名言05-15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選320句)09-07
蘇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210句08-29
蘇霍姆林斯基經典名言250句05-18
蘇霍姆林斯基名言(精選530句)01-06
蘇霍姆林斯基名言420句12-09
蘇霍姆林斯基的名言310句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