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作文高中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高中,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作文高中1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里,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著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歷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著亡國危運。
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著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劃著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著清香的竹葉里,投到了江里……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著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著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著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著籠罩著的蒙蒙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著人們太多的欲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制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么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向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端午節作文高中2
前些日子我在網上看到了一些新聞,相關韓媒稱“屈原是韓國的,端午節也是韓國的。”這讓屈原先生在九泉之下怎么能安心?而且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了,他們的言論被世界承認了,這個事實無疑讓中國人感到訝異和憤怒,同時我也在思考:韓國為什么要這么做?它的目的何在呢?它為什么敢這么做?
為什么?眾所周知,韓國在歷史是一個向中國俯首稱臣的附屬國,在近代又受到日本的壓迫,如今國家經濟的發展又不得不受約于美國,這導致了它瘋狂的剽竊中國文化,除端午節外,中醫、甲骨文、漢字都有著不同程度的侵犯現象,韓國正在極力地改變受中華文明影響的韓國文明,于是它想出了一個好方法:據為己有。何況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好的`東西誰不想擁有?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貿易的全球化,不少國家收獲了累累碩果,韓國也不例外,經濟的飛速發展讓它開始重視這個國家的內涵:文化底蘊。試想一下,沒有強大的文化支撐的國家怎么能經歷風雨昂首挺立在世界這個大舞臺上?韓國想用中華文明填的補自己的空白,企圖利用文化來抬升自己在東亞的地位,明明是強盜般的行為,偏偏還要裝得光明正大理所當然,它的虎狼之心,早被世界識破。
它為什么敢這么做?第一,它的強大后盾是美國,美國的超級地位代表了強大的實力。第二,中華兒女越來越不重視文化的現象被發現了。因此,韓國認為:既然你們不在意,我們又有強大的大哥,搶你的端午節不行嗎,有本事你拿大炮轟擊我呀!
這給我們深刻反思的機會,當韓國一次又一次地肆無忌憚的侵略中華文化的時候,我們除了憤怒的譴責,是否應該反思為什么韓國可以將中國的端午節申報成自己的傳統習俗呢?歸根結底還是我們重視不夠,保護不當。我國的文化保護部門也應該更加重視自己的工作,防止他國的文化侵略,早日把中國文化申遺,刻上世界認同的烙印,并且讓國民更加認同自己國家的文化。
端午節,一個紀念屈原和吃粽子的盛大節日,在所有的華夏子孫心中都是重要的存在,單單從過節的時候我們收獲的喜悅來說,我們決不允許端午節離開我們。
端午節作文高中3
離端午節還有兩天了,富貴村的人們都在忙碌著。
這富貴村,雖然名為富貴,但其實是一片山坳坳里的窮鄉僻壤,偶爾飛出一兩個金鳳凰,蕭順就是一個。去年剛剛醫科大學畢業的他正在城里醫院里履行著天職。家里有一老母,還有一個快要生娃的童養媳,她們并不知道蕭順的工作單位在哪里,因為這山村實在太閉塞了,惟一與外界的聯系就是那一月才來一次的郵差。
往年,蕭順都會在端午節前一個月寄信回家,這樣,婆媳們就會在端午節前收到他的信,為他將要回家作準備。可是今年有些反常,離端午節只有兩天了,他的信還沒到。婆媳倆倒沒怎么擔心,心想也許他忙,就忘了寫信,反正過節一定會回來,按往年一樣準備就是了。
端午節轉眼就到了,村長按慣例用挨家挨戶集來的錢買了一串火紅的鞭炮,放得震天響。按他們那里的習俗,每戶的男丁都要跪在離鞭炮4米的`圈子里,然后祈福。可人們發現,蕭順沒來,于是村長又派人去請。然后,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蕭順沒回來,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蕭順端午節沒回家!
在這個沒有什么新聞的窮山村里,女人們開始用她們獨特的傳播方式,生動地演繹著這個號外。真是團結力量大,現在村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蕭順這個假冒的孝子,拋妻棄子,在城里一個人風流快活,還了一個小老婆。
蕭家婆媳整日閉門不出,媳婦本來挺相信丈夫的,可聽傳言說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著個大肚子,整日以淚洗面。她將信將疑,只有蕭順的媽始終堅信兒子不會如此,她始終以堅定的口吻勸慰媳婦:順子不會的,他不會的!
一日,婆婆聽到門外又有村婦在談論自己的兒子,她不顧媳婦的勸阻,毅然拄著拐杖,一步步挪到門口,打開門,只說了一句話:順子不會的,不會的!話音未落,蕭順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來,奮戰在非典一線的蕭順剛剛結束任務,又在賓館被隔離了一個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趕,所以耽擱了。
于是,女人們開始說:蕭順真孝順!
媳婦開始說: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說:他不會做那種事!
端午節作文高中4
在每一年的節日中除了春節,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因為在這一天我不僅可以吃到香香甜甜的粽子,而且還能親自動手包一包粽子。
說到端午節,我先來跟大家講一講端午節的來歷吧。這一天,人們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因為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給皇帝提個意見,皇帝聽了,怎么也不同意他的意見,他就很生氣,在五月初五這一天,他走到江邊,投江入死。人們在這一天,就劃著船在河面上尋找屈原的尸體,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屈原的尸體。就把包好的粽子一個一個的投進江河里,不讓魚蝦把屈原的尸體吃掉,讓魚蝦把粽子吃飽,就不會把屈原的尸體吃掉。所以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有賽龍舟,包粽子的習慣,就延續下來,是為了紀念大詩人屈原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也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粽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綠豆、肉等做餡,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粽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粽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奶奶告訴我,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我在想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經過千辛萬苦,我的粽子總算包好了。放到鍋里煮的時候,我不停地打開蓋子,嘴里還念著:“好了沒有、好了沒有。”把家里人逗得哈哈大笑。終于粽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咽的吃著自己包的粽子,心想:我的粽子雖然難看,但太好吃了!
這真是難忘的端午節呀!
端午節作文高中5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天我們要吃粽子,玩龍燈,在家門口掛菖蒲和陳艾,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今天,麓山國際社區為業主們舉辦了盛大的游園活動。
孩子們穿上節日的盛裝,有的手拿五彩粽子,有的.佩戴香包,還有的身上掛著菖蒲,個個喜氣洋洋,臉上洋溢著歡快的笑容,紛紛涌向會所。
在會所大廳的一角,聳立起巍峨雄偉的攀巖墻。許多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向上爬。看著小朋友們快樂的樣子,我也擠進人群排隊。輪到我了,我迫不及待地拴好保險繩,開始手腳并用地向上爬。一開始,我很順利地爬了三格。可當我爬到第三格時,發現上面的攀巖石釘間距越來越寬,我的手怎么也夠不著了。心開始像一只小鹿又蹦又跳,頭腦一片空白。往下一看,哎呀,黑鴉鴉一片人頭!突然,手一松,我便懸在了空中,繩索帶著我不停地晃動,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我并拼命大叫:“放我下來!放我下來!”工作人員對我說:“堅持就是勝利,續繼往上爬吧!”可我還是不敢,不爭氣的金豆豆噼哩啪啦地落了下來。工作人員無可奈何地把我放了下來,觀眾們也用惋惜的眼光看著我,我紅著臉擠出了人群。
舅舅不停一安慰著我,把我帶到一排籃球電玩架下,許多孩子也在這里排隊投籃。我的舅舅天生喜愛打籃球,他丟下我,不由自主地走進了長長隊伍中。輪到他了,他挪動著笨重而又肥胖的身體。在籃球架旁,舅舅的身體幾乎占了整個籃球架,胖胖的舅舅投著籃,身子一晃一晃,簡直就像羊群里白大狗熊,又滑稽又好笑。看著他,我高興地笑了。
捏彩泥館里人潮涌動,五顏六色的彩泥吸引了我,我也走向前去玩起來。我捏出來的小人、動物、汽車個個不成形,而別人的呢?稀奇古怪。我們都相視而笑了,說:“重在參與嘛!”
今天是快樂的一天,節日是快樂的,我也是快樂的!
端午節作文高中6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雖然在中國的北方和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認為,南方的端午節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尤其是在我的家鄉——瓊海。我的家鄉在端午節不僅有吃粽子和插艾葉的習俗,還有洗龍水,以及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的龍舟賽。
每逢端午最讓人嘴饞的就是粽子了。家鄉的粽子有五角型粽子和長粽子兩種。五角型粽子一般是咸味的,里面放著肥瘦相宜的豬肉、咸蛋黃和臘腸等材料。而長粽子一般只是放糯米。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咸粽子里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粽香。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誘人啊!而長型粽子則透著一股淡淡的糯米香,解開粽子,沾著白砂糖一口咬下去,那滋味妙不可言,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最令我們興奮的就是賽龍舟了。比賽那天,博鰲三江入海口的兩岸紅旗飄飄,彩旗獵獵。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此時人山人海,熱鬧無比。隨著一聲令下,由當地人民組成的龍舟隊在水面上奮勇爭先,伴著陣陣喧天的鑼鼓聲,隊員們槳葉翻飛,一只只龍舟像離弦的箭般向前面射去。河岸上的觀戰的人群高聲吶喊著:“加油!”“加油!”……
家鄉最有特色的一個就是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洗龍水。每到端午節前一天的`晚上,媽媽會準備好五種花草:檳榔花、海棠花、野菠蘿花、艾草、一種蘆葦的芯,寓意“五月五日”。然后,在端午節當日大清早就去井邊取龍水(如果家中、附近沒有井的,就用河水或者自來水代替),先把五種花草清洗干凈,用盆或者桶裝好放在祖屋門口用來中午祭祖的時候讓祖先洗漱,待祭祖完畢,全家老小再用泡了一天的龍水來沐浴,說是這樣可以在沐浴中沾得龍神恩澤,可以洗去身上的病魔和晦氣,強身健體,而經過龍水洗浴的孩子,會得到龍神的保護,在接下來的一年之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怎樣,我家鄉的端午節不同尋常吧?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我的家鄉一起過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高中7
全世界有很多節日,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張掖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著屬于我們的傳統節日。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么。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于自家包的,對于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劃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劃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群眾頂著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后再也見不到如此偉觀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裝著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里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再過半月是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家鄉的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這就是我們過端午節的方式!
端午節作文高中8
端午從汩羅江的波浪里悄然走來,幾千年的那朵浪花猶如一滴墨綠的翠汁,把中華錦繡大地染成粽葉成的奇綠。
——題記
一抹粽香,一斟酒醉,帶領我走進端午遺失了的美好。
端午,你就像那遺失的美好,一種跌跌撞撞,不曾與誰相伴,一直到銷聲匿跡,而我卻要始終帶著你的微笑,一路上尋找你遺失的味道。
端午的氣息再度彌漫,氤氳在每一個細胞周圍,透過了我的心臟,浸溫了我的靈魂。
沁人心脾的艾香帶我走進了70年代的新中國。那時候,建國沒多久,農民生產力低下,生活水平不富裕,每逢過端午節,每家每戶都要奢侈地包幾個粽子,幾片粽葉,幾粒糯米,再加上兩顆紅棗,粽子就包好了,孩子們一聞到幽香幽香的粽子味就會忙不迭地掀開鍋蓋,狼吞虎咽似的吞下了粽子,想到這一幕,內心就泛起了漣渏,一股澀澀的苦,我們真應該珍惜現在擁有的美好生活。70年代的吃粽子事件都成為欣喜若狂的事,那人民生活,豈不是更凄慘?
我們現在依然記得,端的午是為了紀念屈原;我們現在依然記得,屈原是愛國詩人;我們現在依然包著粽子,賽著龍舟,祈禱江中魚兒不要傷害屈原……但是,我們現在還仍有誰在奉承著屈原的.這種高度愛國精神,又有誰,一心牽掛都會百姓,想著祖國,我不禁發出一聲由衷的感嘆,唉!吃粽子只是滿足一下自己對美味的追求,賽龍舟也只成了一種娛樂的方式,再也見不到70年代貧窮生活中的插艾葉的景象了。70年代的環境凄慘,現在的精神內涵難道就不凄慘嗎?
汩羅江上,我又看到了一位長發壯士,正直不阿,回頭一望,長嘆一聲,投入江中……
端午的味道,我不想做作也說聞到了什馬幽的艾香,我只聞到了這黑暗世界中一切事物發出腐朽的氣息,籠罩著每一個人,掙脫不了,被束縛在邪念的臂膀下。這新陳代謝的唯一可能,也被它把握在手中,正是這種不健康的理念讓我們把這端午淡淡默化。
是我們的那一份浮躁遺忘了它,還是那一份喧囂容不下它?
那物事人非的端午呀,讓我思,讓我想……
端午節作文高中9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端午節作文高中10
上一個端午節似乎離我是那么遙遠,記憶也是那么模糊,聞不到艾草跨越時間的清香,也沒有黏黏的糯糯的米粽帶來余香的綿長,我為自己對傳統的不恭感到壓力和羞慚。
然而,早早地,左鄰右舍與親友已經帶來了許多粽子和香囊。但帶來的粽子雖然品類繁多,卻畢竟是商品粽,有些許油膩。幾天前,這些饋贈被冷落于角落,而爺爺則親自買回精選的糯米與碧綠的粽葉,自己包粽子。他自己包得飛快,一聲不吭,頭始終低著,我卻學不來這技術,包起來松松垮垮。沒有多年的實踐,我是不可能成功的。
無聊地捧起一根粽葉,寬大,挺括,脈絡清晰。輕輕地捻一捻,摩擦力極大,似乎用肥皂搓洗過,很奇特。貼近鼻子聞一聞,有股蒿葉的氣息,也仿佛夾雜著些許薄荷的清冽,輕輕放入水中,綠得是那么深沉,不覺離真正的端午更近了一步。
忙碌到正午,遠處又飄來艾草神圣的氣息。觀世音菩薩的佛龕前,不知誰已燃了三炷香,升騰著裊裊的煙。它與艾草一起,無聲地傳達著端午節的前兆。抬頭看看那尊佛像,眼神似乎有著滿意與欣慰。
端午節在這個小長假的最后一天如約而至,清早朦朧中粽子的氣息又燃起記憶中的余火。清晨,爺爺取出冰箱中白米粽,聽著溫暖的沸騰聲,它們逐漸蘇醒。
等待,等待。
剝開層疊的粽葉,還有糯米頑強地吸附在上面。撒一些綿綿的白糖,咬一大口,那種糯米原本的稻香與糯,粽葉的清香,白糖的甜蜜在口中交織,唇齒留香,它讓我覺得,還是最簡樸、最自然的品相方能永恒。也許,它正是因為有了端午節的`歷史與傳說的光環而愈加神圣,仿佛縱閱歷史,流轉千年。我虔誠地吃下一整個粽子,以表示對傳統的尊重。
仍在佛龕前擺著的艾草早已枯萎,卻仍散發著清香,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飽經滄桑,卻一成不變地執著,它等待著最后的蛻變。艾草水又重新擺在佛龕旁,充滿了端午的氛圍。
也許現在的人,已經被喧囂和浮華蒙蔽了雙眼,用“新穎”的方式來度過一個個傳統的節日,把那些傳統的習俗和故事都忘得一干二凈,但至少還有城市、家庭、人在堅守著傳承。
驀然間,鼻翼一翕動,又有一縷粽香從遠處飄來……
端午節作文高中1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了。
記得每年的五月初四,大人們就去外面拔一捆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人說這樣能驅蚊蟲,能辟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漸漸被風干了,就成了藥。老人們都說,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脹肚子,肚子鼓鼓的,像個球;這樣拔一根風干了的艾草放在鍋里煮上一陣,蒸汽冒出了一股好聞的的香氣,在屋里繞來繞去,冷卻后在脹肚子的小孩喝下,這樣中鼓鼓的肚子就會漸漸得下去。
家鄉民俗認為。五月為惡月,懸掛艾葉如旗,昌薄似劍,可驅邪除穢。到了端午節這天。媽媽就會出去找捆粽子的的葉子,然后回來包粽子。媽媽首先洗好粽葉、糯米和蜜棗就端過來,還有筷子,一切準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我和妹妹就坐在一旁觀看,我們都非常期待何時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粽子。媽媽一邊做一邊對我們說:“粽子雖說難包,但種類卻非常的多;有大米包的紅棗粽子,小米包的蜜棗粽子,還有江米包的`粽子……。”沒用多大功夫,就有一堆精致的小粽子擺在我們的面前。媽媽把這堆粽子放進鍋里煮了好半天才好。煮熟了之后,媽媽一揭鍋,一股濃郁的糯米味就立即撲鼻而來。我們看到這些熟了的粽子,心里都有幾分饞意,我禁不住這誘惑,于是剝了一個吃,它的味道濃濃的,香香的,還散發著一股清香的糯米味和一股濃濃的紅棗味,吃完后讓人回味無窮。
之后,我跟隨爸爸乘車去看劃船的,看著他們玩得非常高興,我就也來了興趣,叫上爸爸和我一起去玩,我們和其他船一起比賽,看誰劃得快,頓時周圍的船都像飛起來似的向前劃去,誰也不讓著誰,看到這種情況,我和爸爸也著急了,猛的劃了起來去追趕他們,這種畫面向南方的賽龍舟一樣,感覺有趣極了。回到家后,我就和家人一起談論今天的趣事,我正說的激烈就聽見“吱吱”的聲音,難不成是“小老鼠來湊熱鬧”我說。我悄悄地走到哪里一看還真是老鼠,我再仔細一看,就忍俊不禁的笑了說道:“這小老鼠也被媽媽包的粽子引來了啊!”我們都笑了……
今年的過端午節是我過的最好最開心的一次了,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啊!
【端午節作文高中】相關文章:
有關端午節的高中作文07-22
高中的端午節作文(精選39篇)06-11
端午節的高中優秀作文(精選20篇)10-30
端午節高中生作文(精選57篇)06-27
800字作文端午節高中(精選52篇)06-28
高中優秀作文:家鄉的端午節(通用42篇)06-26
快樂的端午節高中生作文(通用30篇)12-13
端午節作文高中議論文(通用32篇)06-12
寫端午節的高中英語作文(精選16篇)06-12
高中英語作文:端午節計劃(精選15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