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諸葛亮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關于諸葛亮的成語故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還記得都學過哪些成語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諸葛亮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分享。
三顧茅廬
官渡大戰后,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
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慌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劉備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去拜訪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剛好出游去了,書童也說不準什么時候回來。劉備只好回去了。
過了幾天,劉備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雪又來到諸葛亮的家。劉備看見一個青年正在讀書,急忙過去行禮。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說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個好日子,有一次來到隆中。這次,諸葛亮正好在睡覺。劉備讓關羽、張飛在門外等候,自己在臺階下靜靜地站著。過了很長時間,諸葛亮才醒來,劉備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辦法。
諸葛亮給劉備分析了天下的形勢,說:“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業,和曹、孫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一聽,非常佩服,請求他相助。諸葛亮答應了。那年諸葛亮才27歲。
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制10萬枝箭的要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復命。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 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諸葛亮必死無疑。表明:周瑜并不相信諸葛亮在三天內會造出10萬枝箭。
諸葛亮告辭以后,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叫我如何救你?” 諸葛亮說:“只望你借給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只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余個,分別豎在船的兩舷。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 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并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他見到周瑜后,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并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 等物品。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計劃準備停當。可是一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并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 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只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只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于 曹軍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制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里,曹操決不敢毅然出戰。你我盡可放 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后,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他急調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1萬多人,一起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一時間 ,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過了一段時間后,諸葛亮又從容地命令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之時,船上的全部草把密 密麻麻地排滿了箭枝。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調頭返回。他還命令所有士卒一起高聲大喊:“謝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實情時,諸葛亮的取箭船隊已經離去20余里,曹軍追之不及,曹操為此懊悔 不已。
船隊返營后,共得箭10余萬枝,為時不過3天。
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諸葛亮對魯肅講: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利,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擅長行軍作戰中的布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他最后說:“我的 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豈能害我!”當周瑜得知這一切以后,大驚失色,自嘆不如。
七擒孟獲
蜀漢先主劉備在永安病勢越來越重。他把諸葛亮從成都召到永安,囑咐后事。他對諸葛亮說:“您的才能比曹丕高出十倍,一定能夠把國家治理好。我的孩子阿斗(太子劉禪的小名),您認為可以輔助,就輔助他;如果不行,您就自己來做一國之主吧。”
諸葛亮流著眼淚,哽咽著說:“我怎敢不盡心竭力,報答陛下,一直到死!”
劉備把小兒子劉永叫到身邊,叮囑他說:“我死之后,你們兄弟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尊敬丞相。”
劉備死后,諸葛亮回到成都,扶助劉禪即了帝位,歷史上稱為蜀漢后主。
劉禪即位后,朝廷上的事不論大小,都由諸葛亮來決定。諸葛亮兢兢業業,治理國家,想使蜀漢興盛起來。沒料到南中地區(今四川省大渡河以南和云雨、貴州一帶)幾個郡倒先鬧起來了。
益州郡有個豪強雍闿(音kǎi),聽說劉備死去,就殺死了益州太守,發動叛變。他一面投靠東吳,一面又拉攏了南中地區一個少數民族首領孟獲,叫他去聯絡西南一些部族起來反抗蜀漢。
經過雍闿的煽動,牂柯(音zāngkē,在今貴州遵義一帶)太守朱褒、越巂(今四川西昌縣東南,巂音xī)部族酋長高定,也都響應雍闿。這樣一來,蜀漢差不多丟了一半土地,怎么不叫諸葛亮著急呢?
可是,當時蜀漢剛遭到猇亭大敗和先主死亡,顧不上出兵。諸葛亮一面派人和東吳重新講和,穩住了這一頭;一面獎勵生產,興修水利,積蓄糧食,訓練兵馬。過了兩年,局面穩定了,諸葛亮決定發兵南征。
公元225年三月,諸葛亮率領大軍出發。諸葛亮好友馬良的弟弟、參軍馬謖(音sù)送諸葛亮出城,一直送了幾十里地。
臨別的時候,諸葛亮握住馬謖的手,誠懇地說:“我們相處好幾年了。今天臨別,您有什么好主意告訴我嗎?”
馬謖說:“南中的人依仗地形險要,離開都城又遠,早就不服管了。即使我們用大軍把他們征服了,以后還是要鬧事的。我聽說用兵的辦法,主要在于攻心,攻城是次要的。丞相這次南征,一定要叫南人心服,才能夠一勞永逸呢。”
馬謖的話,正合諸葛亮的心意。諸葛亮不禁連連點頭說:
“謝謝您的幫助,我一定這樣辦。”
諸葛亮率領蜀軍向南進軍,節節勝利。大軍還在半路上,越巂酋長高定和雍闿已經發生火并。高定的部下殺了雍闿。蜀軍打進越巂,又把高定殺了。
諸葛亮派李恢、馬忠兩員大將分兩路進攻,不到半個月,馬忠又攻破牂柯,消滅了那里的叛軍。四個郡的叛亂很快就平定了。
但是事情還沒有結束。南中酋長孟獲收集了雍闿的散兵,繼續反抗蜀兵。諸葛亮一打聽,知道孟獲不但打仗驍勇,而且在南中地區各族群眾中很有威望。
諸葛亮想起馬謖臨別的話,決心把孟獲爭取餅來。他下了一道命令,只許活捉孟獲,不能傷害他。
好在諸葛亮善于用計謀,蜀軍和孟獲軍隊交鋒的時候,蜀軍故意敗退下來。孟獲仗著他人多,一股勁兒追了過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南兵被打得四處逃散,孟獲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獲被押到大營,心里想,這回一定沒有活路了。沒想到進了大營,諸葛亮立刻叫人給他松了綁,好言好語勸說他歸降。但是孟獲不服氣,說:“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計,怎么能叫人心服?”
諸葛亮也不勉強他,陪著他一起騎著馬在大營外兜了一圈,看看蜀軍的營壘和陣容。然后又問孟獲:“您看我們的人馬怎么樣?”
孟獲傲慢地說:“以前我沒弄清楚你們的虛實,所以敗了。今天承蒙您給我看了你們的陣勢,我看也不過如此。像這樣的陣勢,要打贏你們也不難。”
諸葛亮爽朗地笑了起來,說:“既然這樣,您就回去好好準備一下再打吧!”
孟獲被釋放以后,逃回自己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進攻蜀軍。但是他本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哪里是諸葛亮的對手,第二次又乖乖地被活捉了。
諸葛亮勸他,見孟獲還是不服,又放了他。
像這樣又放又捉,一次又一次,一直把孟獲捉了七次。
到了孟獲第七次被捉的時候,諸葛亮還要再放。孟獲卻不愿意走了。他流著眼淚說:“丞相七擒七縱,待我可說是仁至義盡了。我打心底里敬服。從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孟獲回去以后,還說服各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區就重新歸蜀漢控制。
諸葛亮平定南中后,命令孟獲和各部落的首領照舊管理他們原來的地區。有人對諸葛亮說:“我們好不容易征服了南中,為什么不派官吏來,反倒仍舊讓這些頭領管呢?”
諸葛亮說:“我們派官吏來,沒有好處,只有不方便。因為派官吏,就得留兵。留下大批兵士,糧食接濟不上,叫他們吃什么。再說,剛剛打過仗,難免死傷了一些人,如果我們留下官吏統治,一定會發生禍患。現在我們不派官吏,既不要留軍隊,又不需要運軍糧。讓各部落自己管理,漢人和各部落相安無事,豈不更好?”
大家聽了諸葛亮這番話,都欽佩他想得周到。
諸葛亮率領大軍回到成都。后主和朝廷大臣都到郊外迎接,大家都為平定南中而感到高興。
打那以后,諸葛亮一面積蓄財富,一面訓練人馬,一心一意準備大舉北伐。
火燒赤壁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軍事戰例,這其中,三國時候的“火燒赤壁”在民間流傳最廣,因為其間包含了許多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的典故。
鮑元二世紀末,中央集權政府東漢衰落,經過長期的軍閥溷戰,曹操、劉備和孫權分別占據了中原、巴蜀和江東地區,而曹操的勢力最強大。公元208年,曹操揮師南下,打敗劉備,占領了軍事重地 荊州的大部分地區,迫使劉備退守夏口(今湖北漢口)。曹操妄想一舉消滅劉備,同時吞并孫權占據的江東地區,劉備和孫權決定聯合抗曹。當時曹操率領二十多萬大軍從江陵(今屬湖北)沿江東進, 直逼夏口。孫劉聯軍五萬人逆流北上,雙方在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磯山)相遇。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初戰失利,于是曹操退駐江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曹操吃了敗仗,便任命投降 的荊州將軍蔡瑁和張允訓練北方士兵學習水上作戰,初見成效。為孫權統兵的都督周瑜擔心曹軍在蔡瑁、張允的訓練下,學會水上作戰,于是巧妙地使用離間計,曹操中計上了當,誤信蔡瑁和張允是潛 伏在曹軍的奸細,將二人殺了。
周瑜與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商量,覺得曹操人馬眾多,軍容整齊,如果正面交戰,孫劉聯軍無法取勝,于是他們決定采取火攻,并安排了一系列的計策。一天,周瑜召集手下大將商量進攻曹操,老將 黃蓋認為對方太強大了,不如干脆投降。周瑜大怒,命令手下打了黃蓋五十軍棍。黃蓋被責打后,派人送信給曹操,表示要投奔曹操。此時,埋伏在周瑜軍營里的曹軍奸細也傳回周瑜責打黃蓋的信息, 曹操相信了黃蓋真的要來投降,非常高興。這時,聞名天下的軍事家龐統也來拜見曹操,曹操高興異常,立刻向龐統請教一個他正發愁的問題。原來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會水戰,而且對南方水土 不服,經常生病。龐統說:“這有什么難的?只要把大小船只搭配,把三十只或者五十只船,頭尾相連,用鐵索鎖住,上面鋪上木板,就可以了。”曹操連忙依法行事。果然,曹操的戰船用鐵索相連后 ,沖波激浪,一點也不顛簸。兵士們在船上使槍弄刀,像陸地上一樣,一點也不覺得暈眩。曹操大喜,可是謀士卻說:“戰船連鎖固然是好,可是對方若用火攻,怕難以逃避。”曹操聽了哈哈大笑,說 :“不必擔心。我們在北邊,他們在南邊。現在是冬季,只有西北風,哪里有東南風?他們如果用火攻,豈不是燒了自己?”大家都夸曹操有見識,于是放松了警惕。
誰知十一月二十日,突然刮起了東南風。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善觀氣象,早就和周瑜作好了準備。這時,曹操收到黃蓋派人送來的信,約好來投降。曹操帶了將領站在船頭等候。果然看見黃蓋領著十 多只小船,順風駛來,曹操非常得意。十幾只小船趁著風勢,很快就到了曹操的戰船前。黃蓋手一招,小船頓時燃起大火,原來船上全是柴草油脂等易燃之物。著火的小船借著東南風,直撞入曹操的戰 船營里,曹操的戰船立刻著火,因相互被鐵鏈鎖住,無法脫逃,登時成了一片火海。曹操急忙棄船上岸,誰知岸上屯放糧食的軍營也被周瑜事先埋伏的士兵燒了。孫劉聯軍乘勢勐攻,曹軍大敗,曹操狼 狽突圍,逃回北方。
經過赤壁一戰,孫權得以鞏固在江南的統治,劉備則乘機占領荊州大部分地區,因而形成曹、孫、劉三方鼎立的局面。火燒赤壁,還留下了很多典故,比如黃蓋被周瑜責打然后詐降曹操,被稱為“ 苦肉計”。
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諸葛亮,總想找個理由殺掉諸葛亮。
一天,周瑜讓諸葛亮造10萬枝箭,并說10天內就要。諸葛亮痛快地答應了,他向魯肅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條船用布蒙上,兩邊堆滿一捆捆的干草。到第三天,天還沒亮,諸葛亮把20條快船用長繩連起來,一直往江北駛去。當時,長江上霧云很大,對面看不見人。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諸葛亮命令將船頭朝東船尾向西,一字擺開。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吶喊。曹操聽了報告,說:“霧天作戰,恐怕有埋伏。先讓水陸軍的弓箭手向他們射箭,霧散后再進軍。”于是,箭像雨點一樣射向那20條船。等到太陽要升起來時,霧也快散了。諸葛亮命令軍士開船,并一起大喊:“謝謝丞相的箭!”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經派了500名軍士在江邊等著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萬枝箭。周瑜嘆氣說:“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實在不如他啊!”
這個成語形容無本生意,空手套白狼。也是說人神機妙算。
七擒七縱
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后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
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說,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松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諳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布置過的軍營,之后特意問他:“你看這軍營布置得怎么樣?”
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里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說:“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給你贏了一次,現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你并不難!”
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他料定盂獲今晚準來偷營,當即布置好埋伏。
孟獲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對手下人說,蜀軍都是些老弱殘兵,軍營的布置情況也已經看清楚,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營,定能逮住諸葛亮。
當天夜里,孟獲挑選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進蜀軍大營,什么阻擋也沒有。孟獲暗暗高興,以為成功在即,不料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接連被擒,再也不敢魯莽行事了。他帶領所有人馬退到滬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滬水,沒有船不能過去,天氣又熱,困難重重。”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裝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對岸射來的箭立即退回來,隨后再去渡河;一面將大軍分成兩路,繞到上游和下游的狹窄處,渡過河去包圍孟獲據守的上城。后來,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雖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氣。諸葛亮還是不殺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將士中有人對諸葛亮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他對孟獲大仁慈寬大了,諸葛亮向大家解釋說:“我軍要徹底平定南方,必須重用孟獲這樣的人。要是他能心悅誠服地聯絡南人報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萬大軍。你們現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這里來打仗了。”
孟獲這次被擒又釋放后,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但時間一長。營里快斷糧了,他派人向諸葛亮借糧,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獲親自出來,與蜀軍大將一對一比武。孟獲接連打敗了幾名蜀將,但剛到大堆糧食旁,被絆馬索絆倒被擒。蜀將當即傳達請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并把糧食搬走。
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于從心里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著他們一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打盡。蜀營里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么辦。孟獲流著眼淚說:“作戰中七縱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
就這洋,孟獲等終于順服蜀漢,聽從管轄。
現在用這個成語說人心胸寬廣,以德服人。
鞠躬盡瘁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成語出自諸葛亮的 《后出師表》。 鞠躬盡瘁 漢末,曹操的兒子曹丕廢去漢獻帝,改國號為魏,自己做了皇帝,即魏文帝。這時,占據四川一帶的劉備,也宣告登基,即歷史上所稱蜀漢的“先主”。劉備以諸葛亮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連同江南(江東)的東吳,就正式出現了魏、蜀、吳三國的局面。(參看“三顧茅廬”) 不久,劉備去世,劉備的兒子劉禪襲位為“后主”。
諸葛亮繼續任丞相,并受封為“武鄉侯”,蜀國一切軍政大權,都操在他手里,由他裁決。諸葛亮是一貫主張聯吳伐魏的,這時他仍然一面和東吳結好,一面南征孟獲,平定南中諸郡,以消除后顧之憂,然后充實軍備,練兵習武,積極準備北伐魏國。出兵的時候,曾上表后主,力勸聽信忠言,任用賢臣,這就是后來流傳的《前出師表》。可是這次北伐,沒有完成,就暫時退兵回蜀。過了一些時候,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三次北伐,當時蜀國臣子官員中,頗有反對興師動眾的,諸葛亮因此又上一表,分析當時局勢,說明蜀漢與曹魏勢不兩立,必須北伐。這就是后來和《前出師表》同樣流傳的《后出師表》。 諸葛亮的前后兩次出師表,所表現的忠貞氣節,使文章被人千古傳頌。 《后出師表》的末后有一句道:“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就是人們常引用的一句成語
這個成語是形容人盡心盡力,忠于職守。
吃瓜留子
諸葛亮不僅能種出好莊稼,而且還有一手種西瓜的好手藝。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諸葛亮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與諸葛亮有關的成語故事(精選6篇)11-15
諸葛亮簡介07-28
諸葛亮的歷史典故11-17
我心中的諸葛亮02-25
諸葛亮的故事(精選13則)12-03
描寫諸葛亮的作文03-24
關于諸葛亮的故事10-24
關于諸葛亮的典故07-09
我的偶像諸葛亮04-30
我心中的諸葛亮作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