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者在培養學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它力圖使當事人發展成為一個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實現之人(馬斯洛)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協調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開展。正如馬卡連柯所說:一個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湊培養起來的,而是由他所受過的一切影響的總和綜合地造就成功的。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非常重要。
一、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親子之情不可代替,父母重視子女的教育,善于運用教育方法,善于處理家庭問題,對孩子既溫和,又嚴格要求,讓孩子在一個充滿關心、愛意、和諧的家庭氛圍中成長。
二、形成良好的班風班紀。
良好的班風班紀有助于學生形成強烈的成就動機,激發求知欲,形成合理競爭與會作的態度和方式。建立一個團結、活潑、文明、進取的班集體,同學間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孩子在集體中去尋求歸屬和依托。兒童的友誼、集體的活動促進著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
俗話說:情不通則理不達。心理教育需要愛的情感,需要對孩子的滿腔熱情。教師要從平等尊重的立場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努力和他們建立朋友式的友好信賴關系,用愛的情感去打開孩子的心扉,讓他們吐露心中的積怨與秘密,解除其心理負擔。
四、幫助獲取有利信息。
兒童每時每刻都受著社會傳媒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影響最大的傳播媒介便是圖書和電視。為了開闊兒童的視野,增長知識,了解生活,家長和教師應幫助兒童選擇健康向上的讀物及電視節目。
心理學界已研究表明個體心理素質對其成功、成才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其影響作用甚至比智力大得多。讓我們一齊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成長氛圍,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社會的嚴峻挑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