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制定“精細統計,量化考核”辦法,支行員工工作效能明顯提高,執行力大幅提升,實現了內部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一是通過對各崗位工作的“精細統計”,使全員的執行力有了明顯提升;二是通過對各股室的“量化考核”,使各股室在工作安排和分配上的合理性明顯提升;三是通過在全行各項工作的綜合考評,使全行上下對支行工作總體目標和要求的全面把握能力有了明顯提升。
(七)以加強外匯政策宣傳和便捷服務為推手,積極構建了縱橫立體的外匯服務和監管框架。建立“一橫一縱”聯合工作機制。橫向即由聯合商務、財政、國稅、地稅、工商、海關、商檢等部門,建立涉外企業服務聯動機制,定期開展宣傳活動,深入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促進涉外貿易便利化。截至9月末,開辦了“進百企、送百策、解百憂”四期外經貿政策巡講會,向400多家企業,500多名企業代表宣傳了主要內容為“開拓國際市場,外貿政策、風險防范”等綜合業務知識,同時,開通政策咨詢熱線和涉外企業QQ群,方便解決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v向在金融系統建立外匯綜合協管員制度。聘請各外匯指定銀行國際業務部負責人為縣外匯局綜合協管員,架起外匯局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橋梁,發揮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等政策宣傳和代位監管作用,更好地暢通外匯政策傳導機制。聯合工作機制的建立,極大地方便了企業,提高了宣傳效率。同時也為相關部門之間的政策互通和相互合作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構建了一個高效合作的平臺,受到了企業的一致好評和當地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具體工作措施
(一)以發揮“窗口”指導作用為導向,進一步推動地方經濟發展。面對我縣金融總量快速增長及高位運行的態勢,我支行積極貫徹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與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關系,合理引導調控政策預期,著力提高執行貨幣政策針對性和靈活性,加大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力度。注重把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有機結合起來,引導金融機構以支持中小企業和“三農”發展為立足點,重點圍繞##業和##業二大特色產業做活做好金融服務工作。落實好“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要求,進一步創新融資體制機制,把信貸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保證在建重點項目貸款需要,嚴格控制對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推動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以“模糊考核”、“五員機制”為依托,進一步增強了金融管理和服務水平。按照上級行“兩管理、兩綜合”要求,從自身實際入手,通過實施《##縣金融機構金融管理與服務暫行辦法》,《約見談話制度》,探索建立了適合##縣域特點的金融機構“模糊考核”和“五員機制”。從而與金融機構建立起面對面、點對點的業務指導模式,有效提升了業務指導效率以及提升基層行貨幣政策傳導效力、暢通縣域金融服務渠道、引領縣域金融做大做強、支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提升基層人民銀行金融管理能力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三)以推進“2017金融服務深化年”為主線,進一步強化金融宣傳力度。以金融服務經濟發展為出發點,進一步組織開展“金融服務深化年”活動,加強貨幣政策宣傳,通過編制金融信息專報、組織召開金融聯席會議、貨幣信貸工作例會等形式,積極向地方政府、金融機構通報經濟金融運行面臨的環境和問題,同時,立足縣域經濟特點,主動加大與縣政府等相關部門協調,增強宣傳貨幣政策的透明度,通過開展“六進”活動,以及“金融讀本、匯率知識送政府、送企業、送農村等各類政策、知識普及性主題活動,切實提升了金融認知度,形成良好金融輿論氛圍。
(四)以金融支持“三農”及新農村建設為目標,縱深推進“誠信彩虹”工程。將原有分散、間接的農戶信息通過村級信用小組以自助方式進行登記、評議,并匯總形成被金融接受的信用檔案,有效解決了農村信用信息不對稱問題,在支持新農村建設上闖出了一條支農、惠農的新路子。目前,全縣共成立村級信用小組245個,以村級信用小組作為“誠信彩虹”工程建設深化活動的切入點,推進“信用農戶”、“信用村”、“信用鄉(鎮)”的評定工作的更好開展。截至2012年9月末,全轄評出信用農戶90103戶、信用村151個、信用鄉鎮10個,農戶檔案電子信息檔案建檔率100%.
(五)以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為要求,扎實推進金融服務現代化。扎實推進“便農支付工程”,全面推進金融服務空白行政村的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現代支付系統在農村地區的運用;切實加強人民幣管理,在全省率先建立縣域“人民幣硬幣應急供應”機制,有效緩解了縣域硬幣市場供需矛盾,進一步完善現金流通狀況監測預警機制。深入推進反假貨幣工作人性化、網絡化、長效化建設。積極開拓“金融支農”新模式,在轄內建立村級“便農金融服務點”彌補了銀行業機構網點不足、服務欠缺問題,增加了金融輻射和覆蓋面積,促進了農村金融的有效競爭,提高了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認真履行經理國庫職能,加強國債管理,完善國庫會計核算制度,拓展國庫服務領域,配合財政局對財政專戶進行清理整頓,切實維護國庫資金安全、規范、有效運行。進一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和標準,加強對金融機構征信制度執行情況和數據報送質量的監督管理。繼續深化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擴大信用戶的范圍,積極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