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是2016年新開展的一項工作,屆時也要做好工作總結,下面就是YJBYS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6年美麗鄉村工作總結,僅供參考!
篇一:2016年美麗鄉村工作總結
20XX年來,我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在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下,強化組織領導,各部門協同作戰,共同發力。以美麗鄉村為載體,六項行動為抓手,加大項目資金整合,突出示范帶動、鎮村聯動、村景融合,緊緊圍繞道路硬化、村莊靚化、衛生凈化、環境美化、生活樂化項目建設,高標準打造。“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日新月異,成效顯著。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強化組織保障,健全工作領導機制。為切實加強對全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的領導,及時調整充實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以縣委書記陳湘飚同志為組長,縣委副書記、縣長鄭夢英同志及縣委、政府相關副職為副組長,縣政府相關工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政府辦,由縣政府一名副縣長擔任辦公室主任,專門配備一名專職常務副主任,負責全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工作日常事務,辦公室分別從縣交通局、水務局、供電局、財政局、住建局和工科局各抽調一人集中辦公,抽調人員一律與原單位工作脫鉤,年終考評以創建辦為主,混編為綜合、項目、督導三個組,各施其職、分工協作,為我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以六項行動為抓手,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我縣創建工作以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為抓手,行動部門協同作戰,共同發力,各項行動快速推進,全年累計完成投資167994.84萬元。其中,小康路完成投資7383萬元,建成通村瀝青(水泥)路110公里;小康水完成投資5955.14萬元,解決農村(包含學校)飲水安全人口29368人,發展農村耕地灌溉面積8839畝,新增地下水機井32口;小康房完成投資119475.18萬元,建成小康房300戶,保障房8145套,改造農村危房2717戶和完成棚戶區改造;小康電完成投資1064.07萬元,新建中壓線路15.877千米、配變34臺、配變容量6335千伏安、低壓線路47.547千米、無功補償容量1740千乏;小康訊完成投資9102.81萬元,改造農村危舊郵政普遍服務網點2個,建設村級郵件接收場所6個;小康寨完成投資25014.64萬元,主要用于美麗鄉村道路硬化、衛生凈化、環境美化、村寨亮化、生活樂化等“五化八工程”項目建設。
整合“六項行動”牽頭單位、發改、國土、農業等部門項目資金93091.3萬元,重點圍繞者相鎮納孔村、永豐街道必克村、珉谷街道坡旗村等18個州級美麗鄉村進行打造。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培育支撐產業,發展鄉村旅游,做到美麗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三)突出分類指導,圍繞定位打造。我縣按“沿景區、沿高速、沿省道”原則,根據各村不同的發展條件,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三模式”打造“三型”(示范型、提升型、普及型)美麗鄉村,逐步走出了一條符合**發展實際的新路。一是按照鎮村聯動,村景融合模式打造示范型。我們充分利用旅游資源和良好區位優勢,做到美麗鄉村建設與旅游資源融合,高標準打造,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如納孔村利用三岔河景區風光,打造成村景融合的旅游景區,坡旗村利用良好的區位優勢,打造**后花園,采取政府投資撬動,強化金融支持,吸引民間資本投入,逐步完善休閑廣場、鄉村客棧、餐飲、停車場等旅游配套設施,做到美麗鄉村建設與旅游資源融合,推動鄉村旅游發展。二是按照農旅結合模式打造提升型。在美麗鄉村創建中,對產業發展條件較好、具有發展鄉村旅游潛力的村落,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業發展兩手抓,做美村莊、做美產業,發展山地觀光農業。如在連環鄉關山村平寨組,抓好106戶特色民居改造的同時,不斷完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極大地改變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同時,借助連環鄉優越的氣候條件,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僅平寨組就發展砂仁種植500畝、生姜種植500畝、李子種植200畝、板栗種植300畝。三是按完善基礎設施模式打造普及型。對于自然環境惡劣、生存環境較差村、把重點主要放在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和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上,努力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提高生活品質。如魯貢鎮板懷村,該村農戶主要散居在貞望公路兩側,沒有相對集中連片發展的點,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壓力大,群眾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制約。結合該村實際,著力在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上下功夫,近年來逐步安排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工程、財政獎補一事一議、農村飲水工程等項目到該村實施,吸引農戶集中連片發展,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有效改善。
(四)搶抓機遇強推進,鎮村聯動同發展。今年9月,全省第四屆小城鎮觀摩大會在者相鎮開展觀摩,者相鎮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依托雙乳峰景區,緊緊圍繞“水墨者相•五彩畫廊”打造旅游景觀型小城鎮建設,深入推進鎮村聯動建設,分別選擇了納孔村、蘿卜寨、新寨三個村作為鎮村聯動示范點,強力推進項目建設。納孔村投資12157.9萬元,實施民居風貌整治、生態停車場、濕地污水處理站、布依文化博物館等項目;新寨村投資50743.3萬元,建設污水處理廠、民居改造、高標準農田整治、者南大道等項目;蘿卜寨村投資7656.5萬元,實施精品水果、土地整治、通組路硬化、串戶路等項目,實現鎮村聯動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
(五)注重保護建設,讓美麗鄉村留住鄉愁。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突出地域特色、產業特色、民族特色,嚴禁拆毀古墻、古房等行為。注重村莊整治規劃和傳統村落和民族村寨、特色民居、歷史建筑、文物古跡等傳統建筑的保護,注重古路橋涵垣、古井塘樹藤的保護,注重珍稀名木、風景林和水源涵養林的保護,注重溪流、濕地、山丘等生態細胞的保護。按照古樸、實用、和諧、自然的原則,改造路、房等設施,防止破壞自然環境,嚴禁大拆大建。改造民居按照原汁原味、功能現代、設施完善的要求,注入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元素,使現代設施與自然古寨渾然天成,既保留傳統風貌,又營造田園風光與鄉土風情。讓群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六)注重產業培育,向青山綠水要財富。美麗鄉村建設,綠水青山先行。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注重產業培育,立足因地制宜,堅持“以樹為綱、綠色小康”,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觀光農業,重點扶持農村專業合作社、互助社等,做大做強做美產業,鼓起農民錢袋子。如在今年建設的示范村中,永豐街道辦必克村預計投資800萬元建設1000畝智慧精品觀光綜合項目,投資500萬元發展2000畝櫻桃示范基地已種1000畝,投資100萬元發展500畝玫瑰基地已種200畝;珉谷街道辦坡旗村實施蔬菜種植100畝,總投資31萬元,經果林種植200余畝,投資60萬元,輻射帶動產業800余畝,受益人數1600余人。連環鄉巧巖村規劃在原砂仁面積的基礎上實施砂仁種植3000畝,目前已種植的1500畝;龍場鎮定塘村總投資249萬元,發展生豬養殖30頭以上的四個項目,每個示范村均重點發展1~2個產業促進農民增收,真正實現讓百姓富的根本目標。
(七)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工作氛圍。為充分展現“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成果,5月份以來充分利用州、縣報刊和門戶網點,對創建工作進行宣傳報道,截止目前,在州級媒體報道14篇,縣級媒體報道15余篇,編發簡報28期。10月份我縣組織知名攝影人士到必克、納孔等美麗鄉村開展攝影采風活動,縣電視臺全程跟蹤報道,旨在通過各攝影師鏡頭,從不同角度展現**村莊靚、生態興、風情濃、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篇章,增強群眾建設設美麗家園的信心,以此進一步宣傳**、推介**、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有力醞造了我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工作宣傳氛圍。
(八)注重規劃引領,讓美麗鄉村更美。美麗鄉村建設是否能有序推進,規劃引領是關鍵一環,由縣創建辦牽頭,委托**設計院對全縣自然村寨改善人居環境建設項目總體規劃已完成,明確村寨打造類型(示范性、提升型、普及型)、建設內容和完成時限,確保實現全縣1395個自然村寨全覆蓋,讓美麗鄉村更美。
(九)加強督促檢查,推進項目落地生根。為有效推進全縣“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工作,縣將創建工作納入黨建約談范圍,辦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就鄉(鎮、街道)創建工作部署落實,18個示范村項目推進情況,培育支撐產業,探索村級運行管理模式的等內容開展督查調度,通過督查調度,進一步統一思想,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二、存在問題
(一)群眾參與度較低。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實施項目均全部由國家投入。如在民居風貌整治中,群眾基本不出一分錢,國家對其房屋改造等變得理所當然,有時群眾還不理解。
(二)民居風貌整治無項目支撐。在美麗鄉村示范村建設中,為了更好地突出地域風情、展現民族特色,需對民居風貌進行統一設計,統一改造,但無項目資金作為支撐。
(三)物資采購程序繁瑣。小康寨建設需要的路燈、水泥、垃圾桶等物資采購程序繁瑣,采購周期長,嚴重影響美麗鄉村建設整體進度。
(四)資金整合存在困難。由于各項目實施部門資金落實時間不統一,項目啟動時間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導致部分項目推進緩慢。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兩路建設,完善人居環境。優先安排“一事一議”及“四在農家•美麗鄉村”轉貸資金項目在貧困村實施,重點建設通組路硬化、串戶路硬化、庭院硬化美化、路燈等項目,為貧困村徹底改善村寨人居環境、促進鄉村發展奠定基礎。
(二)充分用好政策,拓寬融資渠道。農業發展銀行是政策性銀行,在農業農村方面有很多好的政策和指標,根據全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精神,縣擬向農發行融資,用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鄉村旅游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美麗鄉村項目建設,目前總體項目規劃已完成,部分融資資金已批準,其余的均已進入與農發行實質對接階段。
(三)依托旅游資源,打造鄉村旅游。充分利用三岔河景區、雙乳峰景區和北盤江大峽谷沿線良好的旅游資源優勢,規劃對沿線鄉村進行打造,把美麗鄉村打造成景區,2016年重點建設者相董箐村和平街小花江村,完善休閑廣場、鄉村客棧、餐飲、停車場、碼頭等旅游配套設施,將小花江村、董箐村打造成休閑旅游度假圣地。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將雙乳峰至董箐坐船到小花江返回者相三岔河線路打造成旅游精品線路,形成**旅游產業帶,推動旅游產業發展。
總之,美麗鄉村建設是改善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需要,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和推動鄉村旅游發展需要,美麗鄉村建設任重道遠,永遠在路上。我們將緊緊圍繞全縣總體規劃,整合部門資金,拓展融資渠道,在打造好精品的同時,按照廣覆蓋原則,全面推進全縣美麗鄉村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
篇二:2016鄉鎮美麗鄉村工作總結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區委《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的精神要求,近期美麗辦黨支部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視,安排部署。 5月6日上午,支部召集全體黨員召開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會議,會議強調,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基礎在學、關鍵在做、根本在改。全體黨員要緊緊圍繞美麗鄉村建設中心工作,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統領,著力加強政治思想建設,著力規范職業行為操守,著力解決突出問題,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會后及時成立美麗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協調小組,印發《美麗辦“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施方案》。
二、邊學邊論,注重實效。5月12日下午,支部開展集中學習《中國共產黨黨章》,支部委員及各股室負責人結合學習《黨章》的體會和工作實際進行了發言。主要從黨員對科學理論的掌握、對自身要求、對工作態度等方面就如何成為一名合格黨員發表自己的看法。此次學習教育研討提升了全體黨員思想政治素質,并要求所有黨員干部要用科學理論武裝自身,在立足本職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確保“兩學一做”能夠落到實處。
三、聯系實際,促進工作。為按質按量完成全區美麗鄉村建設年初既定的目標任務,支部書記親自帶隊,加班加點對2016年13個省級中心村10項建設任務進行認真調研和核定,并按既定時間完成省級中心村建設方案印發。同時,市級中心村和綜合示范帶具體建設項目已完成區級審核,即將印發實施。各股室黨員干部積極到各自聯系村開展建設指導工作,從中心村項目安排、各個單體項目的建設、綠化樹種的選擇等等進行科學指導,確保中心村建設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督查股嚴格按照“周統計、月調度”工作機制,協同區委督查室和區政府督查室定期開展督查,推動全區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有序開展。截至目前,“三清四拆”工作約完成總任務量的85%,其中,清理垃圾、雜物等約48500噸,拆除旱廁591座、廢棄豬圈476座、危房(披屋)7830平方米、破舊圍墻5620平方米。14個省級中心村房前屋后整治、溝塘清淤、公廁、垃圾屋、道路硬化等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
今后,我辦將進一步以實際行動自覺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精神,加大力度推進全區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督促鄉鎮做好“三清四拆”掃尾工作,立即啟動5萬元以下建設項目自主招投標工作并開工建設,促進項目盡快落地。同時,按照村莊綠化、建筑外立面改造等相關技術導則要求,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進度,確保10月底完成年度建設任務。
篇三:2016美麗鄉村扶貧工作總結
通過市扶貧辦統籌安排,在市各駐村居委及社會各界鼎力幫助下,我鎮堅持科學發展觀,精心組織,認真貫徹落實扶貧開發政策,積極組織實施扶貧項目,在產業發展、安居工程及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探索道路,為貧困村、貧困戶脫貧及發展建設摸索出了些許經驗,現將一年來扶貧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利用國家建立貧困管理信息系統契機,建立貧困村、戶檔案。
抓住今年國家建立貧困村戶信息管理系統機遇,對我鎮貧困村、戶進行從新摸排,通過三個月時間,調查了解情況,填寫貧困村、戶基本情況調查表,進行鎮、村兩級公示,最終確定貧困村10個,低收入村7個,貧困戶795戶,并進行電腦錄入,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統,與國家系統接軌,實現信息動態管理。
二、與各駐村局委及相關單位協調,建立精準扶貧機制。
一是十個駐村局委在年初分別制訂了年度扶貧工作計劃,簽訂了年度扶貧駐村工作目標責任書,使駐村工作有計劃、有目標、年終考核有結果。二是對全鎮795個貧困戶全部明確到人,每一戶都有對應的機關干部分包,對包戶機關干部明確目標任務,強化措施責任,通過駐村幫扶,包戶等措施,使貧困村、戶盡快脫貧。
三、項目建設。
1、完成愚公遷戶并村點72戶項目申報、立項工作,協調鎮相關部門推進工程進展,目前項目正在實施中。
2、完成羅莊村遷戶并村項目51套新型民居建設及羅莊村部建設項目,使群眾生產生活更加便利,文化活動有便利場所。
3、完成鐵山村鎮區安置點26戶新房建設工作,通過水電路等設施配套,該安置區居民便可入住新居。
4、建成鎮區綜合點扶貧搬遷樓兩棟,共70戶。目前主體建設已經完工,正在進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5、申報實施老區項目一個,對迎門村小區水、路及護堰進行改造,排除安全隱患,確保該小區20余戶居住安全。
6、申報實施上二里村到戶增收項目一個,對上二里村73戶貧困戶進行煙葉種植基礎投資補貼,爭取扶貧資金27萬余元,使這些貧困戶有項目、有投資、能賺錢,為今后脫貧致富奠定基礎。
7、在桃花洞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硬化生產道路2500米,為該村400余畝土地高效開發工作提供了交通條件,便利了四個居民組400與群眾生產生活。
8、利用市整村推進資金50萬元在西門村硬化生產生活道路2500米,目前該項目正在實施中,預計12月20日前可施工結束。
9、對五里橋村塘堰壩及配套建設進行設計、施工,目前該工程已通過驗收。該項目投用后可為五里橋東坡一百余畝土地開發提供生產用水,保證旱澇保收,并為五里橋農家休閑場所提供了人文景觀。
四、存在問題。
1、在產業扶貧方面缺乏主導產業,產業規模小,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在多數村產業靠農戶自己發展,零敲碎打,沒有集體組織,沒有統一技術服務和銷售渠道,在項目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面臨壓級壓價甚至產品滯銷,很難發揮最大效益。
2、扶貧辦人員配備較少,現在只有兩人,且年齡較大,沒有新生力量,只能局限性開展工作。扶貧工作關系全鎮貧困村戶的脫貧及發展,涉及社會扶貧、產業扶貧、項目扶貧等諸多領域,工作面廣,業務量大,目前緊靠一兩個人只能局限于幾個扶貧項目建設,建議鎮扶貧工作能夠與農業發展或是民政救助、村鎮建設等合并,增加力量,提高效率,以取得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