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優秀的“高校人事工作總結”,供大家參考!
一年來,人事處在校黨委、校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在分管領導的指導下,堅持樹立“績效意識、增量意識、創新意識”和“穩中求進、與時俱進、團結奮進”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學校中心工作,在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人才招聘、人才培養、師資建設、職稱評審、工資福利、社保計生、制度完善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進展,較好地完成了學校安排的年度工作計劃。現根據人事處2017年工作要點和任務分解,將各項工作完成、執行情況匯報如下:
一、抓思想、班子建設,凝聚團結奮進共識
根據學校安排,人事處積極組織全處同志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狠抓作風建設,整治“四風”問題,圍繞“六權治本”,進一步規范人事工作,簡化辦事流程,強化勞動紀律,提高工作成效。深入開展學習討論落實活動精神,定期召開支部民主生活會,開展談心,深刻剖析自身存在的各類問題,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對照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嚴格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四個實施辦法。對照學校要求,積極面對教職工提出的建議,落實責任到人,杜絕違規違紀現象,嚴格控制辦公經費開支,“三重一大”等事項都要在全處會議上進行討論,結合民主生活會,開展了科室專項工作匯報和研討,各項工作都做到公開透明,加強了工作聯系和溝通。
二、抓重點推進,工作實現穩中有進
(一)堅持育引并舉,統籌做好人才工作
1、人才引進突出“新”。全年共錄用來自36所大學的63名畢業生(其中博士22人,優秀緊缺專業碩士24人,公開招聘碩士17人),涉及專業55個,遍布山西、陜西、安徽、甘肅、廣東、河北、河南、湖北、遼寧、內蒙、山東、青海等11個省份。其中省外27人,占比43%,有56人來自32所國內外一流知名高校(包括浙江大學、南開大學、中國農大、重慶大學、西北農林、中國地大、南京農大、香港大學、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等),占到總錄取的89%,使得我校的人才隊伍學緣結構進一步多元化。
2、實施“131”人才工程突出“引”,發揮高層次人才引領作用。做好現有后備人才的培養工作,充分運用好“131”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堅持學術引領、項目合作、多方扶持、考核激勵、完善配套的方針,對拓展我校青年教師學術視野,實現學術高起點,成果高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時發揮牽頭作用,積極督促落實“131”人才工程款項,協調組織督促2610萬的經費使用,購買了先進儀器設備,進一步提升了各學院的學術研究設備檔次,為開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提供了物質保障。一年來,各學院認真組織,一、二層次的院士和知名學者先后36次來校開展學術講座、科技論文討論、項目選題等學術交流工作,2014年我們積極申報第二批省“131”人才工程,申請引進院士級人才4人,國家杰青獲得者、長江學者等層次知名學者35人,這一工作有力帶動了師資隊伍梯隊建設。
3、人才招聘突出“早”。2015年人才招聘工作從2014年9月即已著手組織,我們利用網絡宣傳,參加8大城市現場招聘會和12所知名大學校園招聘,目前碩士畢業生達成就業意向63人,博士10人。
(二)樹立了干事創業導向,初步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機制
1、按照學校制度建設要求和建立完善人事管理制度體系工作需要,2014年人事處基本完成了校內編制的核定方案草案,起草了《山西農業大學崗位職責及聘期考核方案(試行)》,基本形成了從二級單位編制數量核定、崗位職責明確、崗位競聘程序、崗位聘任、聘期考核一條龍的工作體系。
2、嚴格考勤考核,修訂了獎勵績效發放辦法,與每一位職工按照不同崗位,不同層次簽訂了聘期聘用合同,明確了崗位職責。
3、將工作年度考核與聘期考核相結合,開展年度工作述職,并對副高以上人員年度工作在全校范圍內公示。
(三)職稱評審嚴格把關,明確導向
嚴把論文基本信息關、查重關、外審關、答辯關、評審關。堅持條件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確保公平公正。認真按照省教育廳要求,對論文進行查重、外審,起到了很好的導向性作用,讓老師們今后對論文的撰寫,著作的發表都進一步明確了要求和規范。
全年共評審聘任教授9人、副教授26人、講師30人、實驗師3人、圖書助理館員2人,圖書館員1人,編輯2人。
(四)狠抓重點,構建人事管理體系
按照學校制度建設年的工作要求,堅持構建科學、靈活的人事管理體系,狠抓重點,先后就高層次人才引進考核、博士后管理配套措施、博士引進扶持政策、學校獎懲考核機制、師德師風建設等幾方面修訂出臺了《山西農業大學教師延退暫行辦法》、《博士研究生來校工作暫行辦法》、《山西農業大學博士后工作管理辦法》、《“131”領軍人才工程引進人才崗位津貼發放辦法》、《山西農業大學校內獎勵性績效工資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