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狠抓分管學校項目的建設進度,實現八標學校項目首先竣工目標,推動其它學校項目的建設進程。
確保災區學校在8月底前全面建成,讓孩子們按時回到寬敞、明亮、安全的教室,這是理縣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理縣縣委、縣政府交付的重大政治任務,工作隊和所有參建單位也都把它作為2011年8月份以前必須完成的頭等大事。在我分管的第八標段,項目四組的同志和施工企業的負責人更是摩拳擦掌,鉚足了勁頭要爭“最早竣工”的榮譽。有鑒于此,我注意因勢利導,堅持勤下工地,不斷加大組織協調、督促檢查、支持鼓勵和排憂解難的力度,想方設法幫助第八標段加快建設步伐。功夫不負有心人。8月10日,桃坪小學首先順利竣工,比工作隊規定時間提前了15天;8月14日,第八標段實現整體竣工,比工作隊規定時間提前了11天。袁建堯省長助理親自參加了第八標段整體竣工交付使用的慶典儀式。應該說,我省援建理縣的14所中小學校能在阿壩州率先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理縣數千中小學生能夠按期開學,工作隊能為湖南省黨政代表團來理縣考察獻上一份厚禮,第八標段的提前順利竣工確實是在最后沖刺階段帶了一個好頭,給其他標段起到了非常好的榜樣和示范作用。
五、促成精神家園重建項目啟動實施,拓展湖南援建的深度和廣度,打造湖南援建理縣的獨特名片。
不到災區不知災區。到了災區才知道,汶川大地震嚴重損毀的不僅僅是災區人民的物質家園,它對人們在精神層面的傷害甚至更深更重更慘烈。無數殘酷事實證明,每次巨大的災難都會對人的心靈造成重大創傷,因此引發的后遺癥有時甚至會伴隨終身。北川縣救災辦主任董玉飛、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馮翔等同志沒有在地震中罹難,卻因承受不了喪親之痛等原因選擇以自殺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不能不令人觸目驚心、扼腕嘆息。在理縣的調查也發現,有超過三成的鄉鎮干部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我因此非常強烈地感覺到,對口援建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家園的層面,必須把理縣精神家園的恢復重建同樣納入對口援建的重要范圍,某種意義上說,這甚至比物質家園的重建更加重要和緊急。考慮到地震之后長沙民政學院社會工作系已派出一批師生駐扎在理縣甘堡鄉開展社會工作服務,由婁底殘疾人愛心互助會心理援助大隊組織開展的心理援助服務也受到災區人民熱烈歡迎且有意為理縣人民和湖南援建事業提供幫助,于是積極我向工作隊和理縣縣委、政府建議,通過整合力量、購買服務等方式正式啟動精神家園重建項目。該建議得到了銀橋隊長、蔣剛書記和清禮縣長的高度重視,先后做出重要批示,省領導小組也很快批準立項支持,工作隊明確由我具體負責組織實施,從而使我省對口援建理縣工作達到物質家園重建和精神家園重建并駕齊驅的新階段和新高度,并成為18個對口援建省份中唯一一個啟動精神家園重建項目的省份,為湖南援建理縣工作打造了又一張獨特而閃亮的名片
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從2011年10月份開始籌備、2011年3月17日啟動以來,以“重建精神家園,構建和諧理縣”為指導思想,以“社工服務、心理咨詢”為主要方法,以“政府主導、專家支持、專業服務與社會愛心力量參與”為鮮明特點,以“災區青少年、殘疾人、傷亡家庭及黨政干部”為主要服務對象,以湘川情社會工作服務隊為執行主體,強力推進黨政干部心理咨詢輔導、青少年成長小組、死亡傷殘家庭個案服務、農村和諧社區重建、當地社工人才培養等各項工作,為幫助理縣人民擺脫災難陰影、平復心理創傷、重塑生活信心、回歸正常秩序發揮了獨一無二的作用,也為全面加快理縣災后恢復重建步伐、努力促進民族地區的和諧社會建設做出了積極有效的探索,起到了良好的引領和示范作用,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理縣人民熱烈歡迎,湘川各級黨委政府和國家有關部門也給予了充分肯定。2011年4月24日,阿壩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川同志特地聽取了理縣縣委、政府和工作隊的專題匯報,要求在全州學習推廣湖南開展精神家園重建的經驗;9月7日,理縣被國家民政部確定為第二批“全國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地區”,這是迄今為止阿壩州唯一的一個試點縣;10月下旬,該項目順利通過中國社會工作協會組織的考核驗收,并被確定為“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組織示范工程”五個試點單位之一;12月,廣東省學習借鑒我省做法,已在汶川縣啟動了社會工作服務項目。2011年元月6日,省委副書記、省長周強同志在一份關于湘川情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的匯報上批示說:“湘川情社會工作服務隊發揚奉獻精神,利用專業知識服務理縣災后重建、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發揮了獨特作用,做出了積極貢獻。”
此外,在其他工作方面,我也做了不少工作,同樣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效。如在日常財務管理方面,我積極推動內控機制建設,開展資金專項檢查,注重評審質量把關,努力為項目建設服好務;在工會工作方面,我注意營造環境,通過組織外出考察休假、過集體生日、慰問傷病員等活動,不斷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審計銜接方面,堅持歡迎、支持、配合的態度,既虛心接受審計部門指出的不足,也據實反映客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爭取到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這些工作的有序推進,都對項目建設產生了積極影響。
回首過去一年的工作,我深深感到,無論是我個人還是整個工作隊,取得的成績都確實來之不易。為了保質保量做好各項工作,圓滿完成任務,我在援建實踐中比較注意堅持了以下幾條:
第一、依法依規。援建事業是一項偉大而神圣的事業,要經得起時代、歷史和人民的嚴格檢驗,就必須堅持依法依規依程序,做到公開公平公正,不給別人留話柄,也不給自己留遺憾。對項目實行公開招投標,對專業設備實行政府采購,對主體工程和附屬工程進行客觀公正的量價評審,對設計變更、現場簽證嚴格審查把關,通過省造價總站確定商品混凝土價格,要求按照基本建設規定完善相關合同協議,設置嚴格的付款門檻等等,就是希望把這種“三依三公”的理念充分體現到工作實踐中去,落實到提高管理水平上來。
第二、實事求是。對口援建畢竟是在異地進行,環境不能與在湖南本土同日而語,因此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在不違反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努力做到特事特辦,以切實有效地推進項目建設為第一要務。通過提高工程預付款比例到25%、對未經審計的附屬工程付款45%、緩扣農民工工資保證金以推進項目建設進度;通過推動混凝土供應商與施工企業緊密合作以保障材料供應;通過對混凝土供應商和理小路二標高壓線施工實行委托付款以緩解參建單位的資金壓力等,都是為了從實際出發,真正把好事辦好,把實事做實。
第三、開拓創新。對口援建是新生事物,沒有成功的經驗可資學習借鑒,必須解放思想,開拓視野,創新觀念,以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在這方面,我同樣做了積極探索,盡力推動援建進程。比如,我建議理縣縣委、政府采取把湖南援建的飲水工程和農房重建資金劃歸理縣城建投公司經營管理的方式而不是向工作隊借款的方式來解決公司注冊資金問題,實現了湖南和理縣“雙合規”;通過建立湘川兩省結合、互相監督制約的投資評審機制,實現了湖南和理縣“雙放心”;通過推動理縣各種災后重建資金的有機整合與統籌使用,既化解理縣資金短缺難題,又進一步拓展湖南援建理縣的空間和領域,實現了湖南和理縣“雙滿意”。
第四、加強學習。工作隊員來自湖南二十多家省直單位,絕大多數同志包括我自己在內對基本建設的業務都比較陌生。要圓滿完成援建任務,就必須結合各自負責的工作下苦功夫、下大力氣學習充電,盡快把自己從“門外漢”變成“行家里手”。在這方面,我一方面堅持笨鳥先飛,勤學不輟,學以致用,邊學邊用,另一方面也時常提醒全體隊員注重加強學習鍛煉,不斷提高素養水平。整體來看,工作隊員的學習風氣在逐漸形成,整體戰斗能力在穩步提高,圓滿完成援建任務的工作基礎也在不斷鞏固。
編輯:應屆畢業生求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