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我們以班組為單位,確立幼兒發展評價研究目標,如:小班幼兒主要針對生活自理能力的評價,在生活活動中突現我會了的分層、分階段目標系列,這個評價主要是以班主任評價為主,一學期班主任會根據班級孩子的自理能力發展水平推出不同階段的評價要求,如學習穿褲子就分為會脫褲子、能區分褲子的前后、能把褲子反正、能把腿伸進不同的褲管、能拉上褲子、能用褲子包住肚子等,使教師通過評價,指導每一孩子有不同水平的發展。中班主要是針對幼兒結伴能力的評價、語言表達能力的評價和數概念形成的關鍵期的評價,以幼兒和老師共同評價為主,以視覺化方式呈現,如:小喇叭廣播站,以站站直、大聲說、說完整三個臺階式的階梯評價,發展幼兒的講述能力,引導幼兒在自評的過程,明確自己提高的方向;再如中班的小組在行動活動,班級教師就以結伴能力、合作能力發展的評價貫穿整個活動,評價的內容定位在形成小組、結伴商量、簡單合作等;大班班主任則主要研究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幼兒的任務意識、責任意識、自我管理意識等內容的評價,評價以老師、家長、幼兒三方面相結合的方式,讓孩子明確自己哪些方面已經做到了,哪些方面還需努力,我離大家約定的小學生標準還有多少距離。通過各年齡段有針對性、有層次遞進的評價研究,積累了評價的經驗,體現了優質保教的實踐特征。
2)推出班級安全員制度,關注幼兒的生命安全
關注幼兒的生命安全,是落實優質保教的基礎,本學期我園每個班級都推出了“本周安全員”的活動,安全員的職責除了對班級活動設施進行安全檢查,記錄與及時維修外,還必須在每天保教人員共同預習時,提出第二天活動各環節的安全措施,確保幼兒在園中的安全,關愛幼兒的生命。
3)班級幼兒午睡觀察記錄,優質保育每一天
午睡是幼兒身體發育成長的需要,對幼兒午睡進行科學的管理,是優質保育不可忽視的環節,因此,本學期我們推出“幼兒午睡觀察記錄”,關注幼兒的入睡率,幼兒在睡眠前后的行為,幼兒身體可能出現的異樣變化,從而降低幼兒的發病率,提高幼兒的體質,同是,午睡觀察記錄體高了保教人員管理幼兒午睡的意識和責任心,杜絕了幼兒在以往被忽視環節可能發生的問題。
(二)教研、科研并進,推保教工作科學化
1、開展集體教學的實踐研究
集體教學活動是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最難把握好的活動,無論從設計還是實施過程對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挑戰,但對學前教育專家和家長來能都是非常關注的活動,因為他是教師能力的綜合體現,那么如何提高教師實施集體教學的有效性,我們開展了園本教研活動。我們從“上海市學前教育綱要”的要求出發,分不同的備課組,從認知、情感、技能三方面,研究活動目標提出的緯度,同時幫助教師歸納出科學的常態課的三個標準即保教目標設計合理、保教實施突出重點、活動過程充分選擇,教師們心中有了標準,集體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水平就有所提高,我們先后設計了小班語言活動《小雨點》、中班美術活動《大家一家親》、托班語言活動《快樂的毛毛蟲》等獲得市級專家的好評。
2、開展醫教結合的課題研究
本學期我們開展了《幼兒過敏性疾病的心理成因及適切干預的實踐研究》,我們在各年齡班確立了研究對象,從幼兒基本情況、幼兒健康狀況(過敏史、即往疾病史、生活情況)進行了幼兒過敏性情況調查,并推出了幼兒園和家庭的觀察記錄,通過研究小組的討論,我們還真對降低幼兒發病率,設計了體育活動內容,適宜活動的時間,活動中照料的要點,積累了研究的案例,使研究促保教工作更加科學。
三、創新家園共商的實踐,促進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互動
家庭、幼兒園、社區“三位一體”是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和途徑,同時在有效溝通的基礎上,體現幼兒園公信教育的理念,從而監測保教工作的過程,評價保教工作實效,接受科學教養的指導。
1、“三公開”,奠定家園共商的信任基礎
本學期我們實行班級“三公開”制度,首先是保教工作計劃與記錄公開,以教師工作臺的形式,分類展示每周保教計劃與記錄,每日保教計劃與記錄,主題(探索)活動計劃與記錄,家長可以隨時翻閱了解班級保教工作;第二是保教活動流程公開,我們以班級保教工作“活”的流程板的形式,向家長展示一日活動流程與板塊,以及三位保教人員的站位,職責,讓家長感受三位保教人員在每一活動環節,對每一孩子的關注;第三是課程實施效果公開,在教室中教師以可視化的方式公開班級每一課程實施的評價,有區域學習的評價,有運動能力達標的評價,有行為習慣養成評價等等,家長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了解課程實施的情況與幼兒發展的情況。保教工作的公開與透明,使家長對保教人員產生信任感,使家園共商有了共同的信任基礎和話題。
2、“周二園長接待日”,提供家園共商的契機
每周二園長會分別向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家長發出邀請,解答家長的保教問題,宣傳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在周二家長與園長面對面溝通,為家園共商提供契機。本學期園長為家長解答招生錄取工作的疑問;解答中班幼兒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方面的疑問;開展大班幼兒在園最后階段,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策略研討等等,使家長有機會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中來,與家長共同探討孩子的成長。
3、“家長志愿服務吧”,實踐家園共商的平臺
本學期每個班級設立了“家長志愿服務吧”,每周班主任教師都會與家長志愿服務者一起商量班級保教工作的瓶頸問題,家長志愿服務者還承擔家長課堂的教學工作,如媽媽講故事活動;承擔班級活動的評價工作,如“模擬報名活動”中對孩子行為的評價,承擔親子閱讀室的圖書收集、編號、借閱工作等等,因此“家長志愿服務吧”成為家長參與幼兒園保教工作的平臺。
4、“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與服務”活動,構建幼兒園與社區互動的服務模式
本學期,我們以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寶寶身心發展的特點,把握寶寶生長階段家庭教養的重點,學習家庭中培育寶寶的正確方法,使寶寶健康聰明成長為宗旨,推出腦科學與兒童發展等科學理論關于嬰幼兒生心理發展關鍵期的相關活動系列,設計感統屋、聰明屋、體操屋、運動場四大板塊以及家庭育兒資料包,為社區家長提供“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與服務”。同時創新了幼兒園與社區孩子家庭四次指導與服務的模式,1)教師“一對一”全程指導的方式;2)教師指導評價、家長操作的方式;3)有目的的專家咨詢方式;4)針對某一育兒問題開展家長沙龍的方式,提高嬰幼兒早期教育指導與服務的有效性。20xx年2月至6月我園共組織活動3次,被指導人數為90人次,提升了早期教育服務與之道德品質。
四、完善崗位聘任工作,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針對性,為聘后管理打下基礎
本學期在盧灣區實現教育現代化以及貫徹《上海市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前提下,圍繞思南路幼兒園十一五辦園目標,為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斷提高市級示范性幼兒園的辦園水平,優化辦園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我園以逐步建立良性的人才流動機制為抓手,不斷推進崗位設置、崗位用人的科學化及優質化。在全體教職員工充分討論的基礎上,通過投票一致通過了《思南路幼兒園教工崗位聘任工作實施細則》,推出了教師身份的生活教師崗位,提出了按崗聘用、優化組合和優選為先的競聘方法。
在20xx學年度崗位競聘的過程中,通過任職資格情況一覽表的填寫與評分,首先使教工們比較出自身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其次,結合崗位任職資格和崗位要求,使教工們明確了從學歷達標到專業能力、專業水平提升的要求,為即將推出的聘后管理打下了基礎。
同時通過20xx學年度崗位競聘工作,使聘用工作組成員得到了鍛煉,對聘用工作法律、法規更加了解,體會到做人工作的辛苦與細致,積累了工作的經驗,那就是合理合法,規范操作,公平公正,按崗聘用,以退為進,多思人性。
五、完成20xx年招生工作
實行小班、小小班不同時間抽號錄取的方式,在滿足小班適齡幼兒入園的前提下,在抽號錄取小小班,并實行校門口和網上信息同時公示的方法,方便家長查閱,減少家長聚集校門口而引發的社會矛盾。
六、退管會完成了“思南路幼兒園退休教工幫困基金”章程的制定,在全體退休教工會議上通過,并開始有效運作,使退休教師老有所依、難有所幫。
本學期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有的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如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實施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強推進力度,家、園、社區合作共商機制還需不斷創新形式,提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