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第一位奴隸出身的宰相是誰
科普知識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歷史上第一位奴隸出身的宰相是誰,希望有所幫助!
伊尹,又名伊摯。伊尹雖出身奴隸,卻成為湯的謀臣,商的相國,歷佐商朝三代,官拜時衡之職,其地位極高,權柄極大,被稱為“相圣”。他比偉大的思想家孔子還早二千三百六十三年,因此,歷史上也稱之謂“元圣人”。
伊尹不僅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奴隸出身的宰相,也是商王朝的開國元勛,還是一代烹飪祖師。
伊尹自幼聰明勤奮,他雖然祖祖輩輩當奴隸,地位卑微,可他肯動腦筋,有志氣,有抱負,注意研究三皇五帝、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對當時社會有深刻的觀察分析。后來,湯與華氏通婚,伊尹作為華氏的陪嫁奴隸,做了湯的廚師。后來伊尹被商湯重用,正式拜為右相,授予國政。從此,伊尹被輔佐商湯大力發展農耕,鑄造兵器,訓練軍隊,使商的國力更加強大繁榮昌盛起來。
公元前1711年,商湯聯合諸侯興師討伐夏桀,大獲全勝,湯建立了商王朝。伊尹輔佐湯王制定并健全了國家制度,使官吏盡心盡力為國家效勞。他注意體察民情,吸取夏桀滅亡的教訓,注意發展經濟,重視農業生產,因此深受民眾愛戴。
商湯死后,伊尹又先后輔佐湯的三個子孫人丙、仲壬、太甲繼任商王。伊尹當了三代商朝相國,為商王朝延續六百年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伊尹活了一百多歲,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賢能相國圣人。
人民為了紀念這位圣賢之功德,在今天的河南虞城魏國堆遺址上建有伊尹祠墓。伊尹祠內一面影壁上,是對伊尹的生平簡介。祠內三座祭殿由東向西分別是:圣母冼姑殿、伊尹大殿、伊尹夫人殿,此三殿是元朝張之忠和侯有造所建,明歷年間重修。
傳說冼姑是伊尹的養母,伊尹出生后就被遺棄于今洛陽偃師一帶一處桑林中,冼姑恰經于此,聽到孩子的哭聲,頓生憐憫之心,于是把孩子抱回家,母子二人居住于伊永之濱,所以他的名字叫伊,尹是官名。伊尹之所以成為一代名相,與冼姑的教誨是分不開的。人們為了紀念她教子有方,特建此殿。因為依尹謚號商元圣公,所以他的母親稱圣母冼姑。
伊尹夫人殿內有伊尹夫人像,她嫻慧開朗,與丈夫同甘共苦,竭盡全力幫助丈夫共同獻力于商,至今其助夫理事的精神,仍為世人所敬仰。
伊尹墓高3米,周長46米,周圍有石砌墻,高2米。墳前墓碑為清同治年間所立,長方形,圓頂方座,碑高2.05米,寬0.48米,厚0.18米,篆字題名“商元圣墓”。
伊尹于商湯沃丁8年葬于此地,沃丁得力于伊尹輔佐,國泰民安。伊尹死后,沃丁難忘其恩,以天子禮葬之。
距此處向北2公里谷熟集原,為沃丁宮殿所在處,將伊尹葬于宮殿正南方的大門之外,用沃丁的話來說,是能望見其師伊尹,不忘輔佐之恩。
伊尹墓最為引人之處,在于墓地周圍的柏林,有高大古柏近二百枝,蒼勁挺拔,郁郁蔥蔥,最大株三人才能合抱。說起這些柏樹的形成,民間還流傳著一段有趣的故事。
傳說程咬金和唐丞相魏征是結拜弟兄,魏征死后就葬在魏國堆附近,程咬金帶兵打仗路經此地,聽說大哥葬在此地,異常悲痛,于是率兵連夜載植柏樹以示紀念。由于軍情緊急,又是夜間,錯把伊尹墓當成了魏征墓,就這樣,幾百棵柏樹便栽在了伊尹墓周圍。這些柏樹橫豎不成行,疏密也不一樣,直到現在當地還流傳著一句歇后語,“魏國堆的柏樹—數不清”。
這些距今已有千余年的柏樹,為世人留下了不少美麗動人的傳說,有歷史典故,有愛情故事,個個引人入勝。比如,鳥柏渡江,闖王刀砍柏,雌雄二柏即相思樹,母子柏,五龍柏,羅漢柏等等。
走出伊尹祠大門之后,正對照大門的是花戲樓,原為木式結構,在“文革”期間被破壞。1984年,由群眾集資政府輔助重建起戲樓。
其樓坐南朝北,與伊尹祠隔街相對,總高11米,東西長19米,南北15米,各寬不等,建筑面積為200平方米。戲臺進深11米,寬8米。后臺兩側各跨耳樓,接通各室,并向北設有四個園窗,對稱美觀。戲樓分為兩層,頂為五脊四山,飛檐挑角,陪襯綠色琉璃瓦點綴寶瓶走獸等,十分壯觀。
【歷史上第一位奴隸出身的宰相是誰】相關文章:
《奴隸英雄》教學反思03-31
中班科學他是誰教案03-31
猜猜我是誰小學作文15篇03-01
高二抒情散文 :我是誰04-08
智力測試題之兇手是誰08-25
《奴隸英雄》教學反思3篇03-31
誰的錯生活隨筆07-01
誰咬了我的大餅12-27
誰的耳朵靈教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