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国产午夜三级-国产性大片黄在线观看在线放-国产性老妇女做爰在线-一区一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11-13 09:04:33 海潔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1

  一、本節學習指導

  本節中需要記憶的知識實在是太多,希望同學們勤奮些,當然理科的記憶不像文科那樣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帶著探索理解性去記憶。本節特別要注意晶體、非晶體的融化、凝固的異同。還要小心別把“熔化”寫成“融化”。

  二、知識要點

  1、物態變化

  通常情況下,物質存在的形態有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的三種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樣變化稱為物態變化。

  注:物態變化時,既要關注溫度的變化,又要關注吸收或放出熱量的情況。

  2、固體的分類

  (1)晶體:有確定的熔化溫度(熔點)。如海波、冰、食鹽、萘、石英各種金屬等。

  (2)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無熔點)。如蠟、松香、玻璃、瀝青等。

  注:判斷晶體和非晶體的關鍵是,看物體有沒有固定的熔點,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而非晶體沒有,初中考得最多的非晶體是:玻璃、蠟燭的蠟。

  3、熔化【重點】

  (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熔化的過程需要吸熱。

  注:融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比如冰化成水這個過程,我們說冰在融化,這個過程是吸熱過程,好比冰需要吸收熱量才能融化一樣。

  (2)熔化現象:春天“冰雪消融”,煉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3)熔化規律:

  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②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

  加速度學習網我的學習也要加速

  注:在遇到這種曲線圖時我們要會從中讀出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上面兩個圖,圖1是晶體熔

  化的折線圖,縱向表示溫度,橫向表示加熱時間。我們的曲線起點并沒有從0開始,因為物體本身在加熱前就有一定的溫度,當溫度達到48℃時,呈水平直線,說明在這段時間物體的溫度恒定,達到熔點,后來溫度繼續升高,說明開始汽化。圖2是非晶體的融化,蠟的溫度在不斷的升高,卻始終在慢慢融化。

  例:晶體的熔化圖像(ABCD段)和晶體的凝固圖像(DEFG)

  分析:

  AB:固態(吸熱升溫)

  BC:固液共存(熔化過程,溫度不變,繼續吸熱)CD:液態(吸熱升溫)DE:液態(放熱降溫)

  EF:固液共存(凝固過程,溫度不變,繼續放熱)FG:固態(放熱降溫)

  該圖說明:①該物質是晶體。②晶體的熔點等于凝固點。③該物質熔化和凝固過程溫度都不變。

  (4)晶體熔化必要條件: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

  (5)有關晶體熔點(凝固點)知識:

  ①萘的熔點為80.5C。當溫度為79C時,萘為固態。當溫度為81C時,萘為液態。當溫度為80.5C時,萘是固態或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都有可能。

  ②下過雪后,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灑水車在路上灑鹽水(降低雪的熔點)。③在北方,冬天溫度常低于-39C,因此測氣溫采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水銀凝固點是-39C,在北方冬天氣溫常低于-39C,此時水銀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點是-117C,此時保持液態,所以用酒精溫度計)。

  (6)熔化吸熱的事例:

  ①夏天,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②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

  ③鮮魚保鮮,用0C的冰比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④“溫室效應”使極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凝固【重點】

  (1)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凝固的過程需要放熱。

  注:凝固也是一個過程,好別鐵水變成鐵塊一樣,需要慢慢的冷卻,冷卻過程是一個放熱的過程,所以凝固是一個放熱的過程。

  (2)凝固現象:①“滴水成冰”②“銅水”澆入模子鑄成銅件

  (3)凝固規律

  ①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②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且溫度不斷降低。

  注意:在題目中如果看到上面兩個圖我們要迅速反應哪一種是晶體,哪一種是非晶體。

  (4)晶體凝固必要條件:溫度達到凝固點、不斷放熱。

  (5)凝固放熱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幾桶水。(利用水凝固時放熱,防止菜凍壞)②煉鋼廠,“鋼水”冷卻變成鋼,車間人員很易中暑。(鋼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熱)

  5、熱傳遞:熱量總是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熱傳遞的條件是要有溫度差。

  注:熱傳遞必須要有溫度差,就像開空調的臥式沒有關門,而客廳的“熱空氣”就傳遞到臥式,使得臥式的溫度上升。所以為了節能,我們開空調時要關好門窗,早上要開窗通風。

  三、經驗之談:

  凝固和融化是互逆的過程,根據能量守恒定律,融化吸熱,凝固固然就會放熱。對于晶體和非晶體的融化、凝固圖我們要熟悉,在題目中遇到遮掩的圖,我們要能正確的從中讀取信息。初中常考的非晶體就倆:蠟、玻璃。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2

  物態變化

  1.溫度:是指物體的冷熱程度。測量的工具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2.攝氏溫度(℃):單位是攝氏度。1攝氏度的規定:把冰水混合物溫度規定為0度,把一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

  3.常見的溫度計有(1)實驗室用溫度計;(2)體溫計;(3)寒暑表。

  體溫計:測量范圍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溫度計使用:(1)使用前應觀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時溫度計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4)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體、液體、氣體是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

  6.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熔化。要吸熱。

  7.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要放熱.

  8.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熔點;。晶體凝固時保持不變的溫度叫凝固點。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9.晶體和非晶體的重要區別: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即熔點),而非晶體沒有熔點。

  10.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11.(晶體熔化和凝固曲線圖) (非晶體熔化曲線圖)

  12.上圖中AD是晶體熔化曲線圖,晶體在AB段處于固態,在BC段是熔化過程,吸熱,但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CD段處于液態;而DG是晶體凝固曲線圖,DE段于液態,EF段落是凝固過程,放熱,溫度不變,處于固液共存狀態,FG處于固態。

  13.汽化: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發和沸騰。都要吸熱。

  14.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15.沸騰:是在一定溫度(沸點)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時要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叫沸點。

  16.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2)液體表面積;(3)液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

  17.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熱。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化現象如:“白氣”、霧、等)

  18.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要吸熱;而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要放熱。

  19.水循環: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運動、變化著,構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水的循環伴隨著能量的轉移。

  聲現象

  一、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常考點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音的音叉,發音也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

  3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4、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

  5、回聲是由于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在屋子里談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原因是屋子空間比較小造成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不足0.1s最終回聲和原聲混合在一起使原聲加強。

  利用: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測量中要先知道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測量方法是:測出發出聲音到受到反射回來的聲音訊號的時間t,查出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v,則發聲點距物體S=vt/2。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常考點

  1、聲音在耳朵里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人有兩只耳朵,而不是一只。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三、聲音的三個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4、區分樂音三要素: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高聲大叫——指響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調。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點

  1、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常考點

  可以利用聲來傳播信息和傳遞能量。(選擇題)

  電路知識點

  1、電路由電源、電鍵、用電器、導線等元件組成。要使電路中有持續電流,電路中必須有電源,且電路應閉合的。電路有通路、斷路(開路)、電源和用電器短路等現象。

  2、容易導電的物質叫導體。如金屬、酸、堿、鹽的水溶液。不容易導電的物質叫絕緣體。如木頭、玻璃等。

  絕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

  電荷的知識點

  (1)電荷是物質的一種物理性質。稱帶有電荷的物質為“帶電物質”。

  (2)電荷,為物體或構成物體的質點所帶的正電或負電,帶正電的粒子叫正電荷(表示符號為“+”),帶負電的粒子叫負電荷(表示符號為“﹣”)。

  (3)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實質:電子在不同物體間的轉移

  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

  ②感應起電

  實質:將金屬導體中的電子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

  當一個帶電體靠近導體時,由于電荷間相互吸引或排斥,導體中的自由電荷便會趨向或遠離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異號電荷,遠離帶電體的一端帶同號電荷。這種現象叫做靜電感應。利用靜電感應使金屬導體帶電的過程叫做感應起電。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3

  一、溫度

  1.溫度: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2.溫度計制作原理:

  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3.攝氏溫度的規定:

  把在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為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為100攝氏度。

  4.溫度計使用方法:

  (1)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側壁;

  (2)待溫度計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3)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液體中,視線要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條件:

  到達熔點,繼續吸熱。

  3.凝固:

  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

  4.凝固條件:

  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

  2.汽化現象:

  灑在地上的水變干了;

  3.汽化的兩種方式:

  沸騰和蒸發是汽化的兩種方式。

  4.沸騰和蒸發的異同

  5.影響蒸發的因素:

  (1)液體的溫度

  (2)液體的表面積

  (3)液體表面的空氣流速

  6.液化:

  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

  7.液化現象:

  霧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氣。

  四、升華和凝華

  1.升華:

  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升華。

  2.升華現象:

  衣柜里的樟腦丸過一段時間變小了;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干了

  3.凝華: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

  4.凝華現象:

  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樹枝上的“霧凇”

  5.吸熱與放熱:

  熔化吸熱、凝固放熱;

  汽化吸熱、液化放熱;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4

  一、長度和時間的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

  其他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1km=1 000m;1dm=0.1m;

  換算關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測量長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標尺的零刻度線、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測量時刻度尺的刻度線要緊貼被測物體,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線應對準所測物體的一端;

  ③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對正觀測點,不能仰視或者俯視。

  3.時間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是秒(s)。

  時間的單位還有小時(h)、分(min)。

  換算關系:1h=60min 1min=60s。

  4.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我們不能消除誤差,但應盡量減小誤差。

  誤差的產生與測量儀器、測量方法、測量的人有關。

  減少誤差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

  誤差與錯誤區別:誤差不是錯誤,錯誤不該發生能夠避免,誤差永遠存在不能避免。

  二、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

  物理學中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參照物:

  在研究物體的運動時,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參照物的選擇: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應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參照物(不能選被研究的物體作參照物)。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情況時,通常選地面為參照物。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三、運動的快慢

  1.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時間內,物體經過的路程越長,它的速度就越快---觀眾方法

  物體經過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時間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

  2.速度:

  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的單位:

  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米每秒,符號為m/s或m·s-1,交通運輸中常用千米每小時做速度的單位,符號為km/h或km·h-1,

  換算關系:1m/s=3.6km/h。

  計算公式:

  v=ts

  其中:s——路程——米(m);或千米(km)

  t——時間——秒(s);或小時(h)

  v——速度——米/秒(m/s);或千米/小時(km/h)

  v=ts,變形可得:s=vt,t=vs。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5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的產生:

  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說明:物體在振動時發聲,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

  2.聲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聲速的大小不僅跟介質的種類有關(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且V固>V液>V氣),還跟介質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聲速越大);

  (3)聲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

  (4)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約為340m/s;

  (5)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

  3.回聲:

  人耳能辨別原聲與回聲的時間間隔至少為0.1S或人與障礙物的距離至少為17m.

  4.百米賽跑:

  終點計時員應該在看見發令槍冒白煙時計時,若再聽見槍聲計時,則會少記0.294S(約為0.3S)。

  5.人類怎樣聽到聲音: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產生的信號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非神經性耳聾——鼓膜或聽小骨損壞——可以治愈

  6.耳聾

  神經性耳聾——聽覺神經損壞——不易治愈。

  7.骨傳導及實例:

  聲音通過頭骨、頜骨也能傳導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科學上把這樣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

  骨傳導實例:音樂家貝多芬耳聾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頂在鋼琴上,聽自己演奏的琴聲,從而繼續進行創作的。

  8.雙耳效應:

  聲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這就是雙耳效應。

  二、聲音的特性

  1.頻率:

  每秒內物體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頻率是表示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單位赫茲,符號HZ。

  2.超聲波和次聲波:

  高于20000HZ的聲音叫做超聲波,低于20HZ的聲音叫做次聲波;

  大象可以用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等都伴有次聲波發生,一些機器在工作時也會產生次聲波;蝙蝠可以發出超聲波。

  3.人耳聽覺范圍:

  20HZ---20000HZ

  4.音調:

  (1)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2)長而粗的弦,發聲的音調低;

  (3)短而細的弦,發聲的音調高;

  (4)繃緊的弦,發聲的音調高;

  (5)一般來說,女士的音調高于男士的音調;小孩的音調高于成人的音調。

  “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銀鈴”都是描述音調的。

  5.響度:

  (1)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2)距聲源越近,響度越大。

  “震耳欲聾”、“高聲呼叫”、“低聲細語”、“聲如洪鐘”、“引吭高歌”、“請勿高聲喧嘩”、“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響度的。

  6.音色:

  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聞其聲,知其人”、“悅耳動聽”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來辨別發聲的物體是什么,辨別物體是否損壞。

  三、聲的利用

  1.聲音傳遞信息的實例:

  (1)遠處隆隆的雷聲預示著一場可能的大雨;

  (2)鐵路工人用鐵錘敲擊鋼軌,會從異常的聲音中發現松動的螺栓;

  (3)醫生用聽診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狀況;

  (4)醫生用B超為孕婦作常規檢查;

  (5)古代霧中航行的水手通過回聲能夠判斷懸崖的距離;

  (6)蝙蝠靠超聲波探測飛行中的障礙物和發現昆蟲;

  (7)利用聲吶探測海底深度和魚群位置。

  2.聲音傳遞能量的實例:

  (1)聲波可以用來清洗鐘表等精細機械;

  (2)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出去人體內的結石。

  3.超聲波的應用:

  (1)聲吶;(定向性好,傳播距離遠。)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

  (3)超聲波測速器。(易于獲得較為集中的聲能。)

  四、噪聲的危害與控制

  1.噪聲: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產生的;

  從環境保護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的工作、學習、休息,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分貝:

  人們以分貝來表示聲音強弱的等級,符號dB;

  為了保護聽力,聲音不能超過90dB;

  為了保證工作和學習,聲音不能超過70dB;

  為了保證休息和睡眠,聲音不能超過50dB。

  3.噪聲的控制:

  (1)防止噪聲的產生或消聲或在聲源處減弱;

  (2)阻斷噪聲的傳播或吸聲或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3)防止噪聲進入耳朵或隔聲或在人耳處減弱。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6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

  能夠自行發光,且正在發光的物體。

  2.光源分類: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光的直線傳播:

  在同種均勻物質中,光沿直線傳播。

  4.光線:

  為了表示光的傳播情況,我們通常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不是真實存在的。

  5.光的直線傳播實例:

  (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4)激光引導掘進方向;

  (5)排隊看齊;

  (6)射擊瞄準

  (7)立竿見影。

  6.小孔成像特點:

  (1)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

  (2)所成的像與小孔的形狀無關,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

  (3)當物體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光屏離小孔越遠,像越大。(光屏離小孔越近,像越小);

  當光屏與小孔的距離不變時,物體離小孔越遠,像越小。(物體離小孔越近,像越大)

  7.影子的形成:

  因為光沿著直線傳播,且光不能穿過不透明的物體,所以光照射到不透明物體上,在物體的另一側會有一個光照不到的區域,這就是影子。

  8.判斷月食:

  太陽、地球、月亮位于同一條直線上,且地球在中間。

  9.判斷日食:

  太陽、月亮、地球位于同一條直線上,且月亮在中間。

  10.光速:

  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為3.0×108m/s。

  11.光年:

  常用于天文學中,是一個非常大的距離單位,它等于光在一年內傳播的距離,1光年=9.46×1012Km。

  二、光的反射

  1.法線:

  垂直于鏡面的直線叫做法線。

  2.入射角:

  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入射角

  3.反射角:

  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反射角。

  4.反射定律:

  (1)在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位于同一個平面內;

  (2)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反射的分類:

  反射有兩種,一是鏡面反射,一是漫反射。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光路可逆性:

  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平面鏡成像

  1.探究平面鏡成像

  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在桌上豎立一塊玻璃當做平面鏡,平面鏡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平面鏡后面放一支未點燃的同樣的蠟燭。移動蠟燭,直到從前面看上去也像點燃的一樣,這就是燭焰的像。通過觀察可知,像與燭焰的大小相等;像與燭焰的連線跟鏡面垂直,像到鏡面的距離等于實物到鏡面的距離。

  2.面鏡分類

  平面鏡

  面鏡凹面鏡

  球面鏡

  凸面鏡

  3.球面鏡對光線的作用

  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

  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4.球面鏡的應用

  凹面鏡:太陽灶、反射式天文望遠鏡;

  凸面鏡:汽車后視鏡、街頭拐彎處的反光鏡、手電筒的反光裝置。

  5.平面鏡成像規律:

  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經光的反射形成的正立的虛像。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想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現象:

  潭清疑水淺、海市蜃樓。

  3.光的折射規律:

  (1)光折射時,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個平面內;

  (2)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3)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減小時,折射角也減小);

  (4)光從速度較快的介質斜射入速度較慢的介質中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5)光從速度較慢的介質斜射入速度較快的介質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特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靠近法線。(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特例:光從水、冰、玻璃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遠離法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五、光的色散

  1.色散:

  太陽光經三棱鏡折射后在白屏上依次得到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彩帶

  2.色光的三原色:

  紅、綠、藍。

  3.顏料的三原色:

  品紅、黃、青。

  4.物體的顏色: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色光決定。無色透明物體的顏色能讓所有的光都透過。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白色不透明的物體能反射所有顏色的光;黑色不透明的物體能吸收所有顏色的光。

  5.光譜:

  把光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排列起來就是光譜。

  6.天空呈藍色的原因:

  大氣對陽光中波長較短的藍光散射較多。

  7.傍晚太陽發紅的原因:

  傍晚的陽光要穿過厚厚的大氣層,藍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剩下紅光、橙光射入我們的眼睛。

  8.霧燈選擇黃色的原因:

  人眼對黃色光敏感度較高,且黃光不易被空氣散射,有較強的穿透作用,能讓更遠的人看到。

  9.紅外線的應用:

  (1)紅外線夜視儀;

  (2)紅外線遙感。

  10.紫外線的應用:

  (1)殺菌;

  (2)防偽;

  (3)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

  11.紫外線的危害:

  過量的紫外線照射對人體十分有害,輕則使皮膚粗糙,重則引起皮膚癌。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7

  第一部分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

  2、聲的傳播:聲的傳播需要介質,聲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氣)真空不能傳聲。

  3、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1)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音只能使原聲加強。

  (3)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聲納系統)

  4、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

  7、噪聲及來源: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8、聲音等級的劃分

  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噪聲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10、聲的利用:

  (1)利用聲音傳遞信息(如B超、聲納、雷達等)

  (2)利用聲音傳遞能量(潔牙、超聲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現象及透鏡應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歸納為:“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8、理解: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

  9、兩種反射現象

  (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平面鏡對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1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

  13、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鏡成像

  (3)潛望鏡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

  2、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

  (1)三線一面

  (2)兩線分居

  (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

  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

  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6、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7、凸透鏡成像規律

  ①虛像物體同側;實像物體異側;

  ②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③離焦點越近,所成的像越大。物距(u)u>2fu=2ff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第三部分物態變化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

  3、溫度計

  (1)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

  4、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

  ①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

  ②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

  5、體溫計

  構造:玻璃泡上方有縮口量程:3542℃分度值:0.1℃用法:離開人體讀數

  6、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7、熔點和凝固點

  (1)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

  (3)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8、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9、蒸發現象

  (1)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10、沸騰現象

  (1)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2)液體沸騰的條件:

  ①溫度達到沸點

  ②繼續吸收熱量

  11、升華和凝華現象

  (1)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2)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雪、冰花)

  12、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第四部分電路與電流

  【知識結構】

  一、電路的組成:

  1、定義:把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

  (2)用電器:工作的設備;

  (3)開關:控制用電器或用來接通或斷開電路;

  (4)導線:連接作用,形成讓電荷移動的通路

  二、電路的狀態:通路、開路、短路

  1.定義:

  (1)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

  (2)開路:斷開的電路;

  (3)短路:將導線直接連接在用電器或電源兩端的電路。

  2.正確理解通路、開路和短路

  三、電路的基本連接方式:串聯電路、并聯電路

  四、電路圖(統一符號、橫平豎直、簡潔美觀)

  五、電工材料:導體、絕緣體

  1.導體

  (1)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2)導體導電的原因:導體中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2.絕緣體

  (1)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2)原因:缺少自由移動的電荷

  六、電流的形成

  1.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元電荷:e=1.6×1019C

  2.形成電流的電荷有:正電荷、負電荷。金屬導體中是自由電子。

  七、電流的方向

  1.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2.電流的方向跟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八、電流的測量

  1.單位及其換算:主單位安(A),常用單位毫安(mA)、微安(μA)

  2.測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1)電流表;

  (2)量程;

  (3)分度值

  (4)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九、電流的規律:

  (1)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I=I1=I2);

  (2)并聯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I=I1+I2)

  【方法提示】

  1.電流表的使用可總結為(一查兩確認,兩要兩不要)

  (1)一查: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

  (2)兩確認:

  ①確認所選量程;確認每個大格和每個小格表示的電流值(分度值)。

  ②兩要:一要讓電流表串聯在被測電路中;二要讓電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

  ③兩不要:一不要讓電流超過所選量程,二不要不經過用電器直接接在電源上。在事先不知道電流的大小時,可以用試觸法選擇合適的量程。

  2.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求解有關問題的電路

  (1)分析電路結構,識別各電路元件間的串聯或并聯;

  (2)判斷電流表測量的是哪段電路中的電流;

  (3)根據串并聯電路中的電流特點,按照題目給定的條件,求出待求的電流。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8

  一、本節學習指導

  本節知識較為簡單,同學們多看即可,要注意溫度計的使用原則。本節有配套免費學習視頻。

  二、知識要點

  1、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測量溫度的儀器叫溫度計。

  2、溫度計

  (1)溫度計原理:是利用了水銀、酒精、煤油等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制成的。

  (2)基本結構:玻璃外殼、液體泡、毛細管等。

  3、攝氏溫度

  (1)單位符號:攝氏度用符號℃來表示。

  (2)攝氏溫度是這樣規定的:

  把一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把一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規定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為1攝氏度;

  (3)讀法:-6℃讀作負6攝氏度或零下6攝氏度。

  4、溫度計的使用【重點】

  (1)使用溫度計之前應:觀察它的量程;認清它的最小刻度。

  (2)在溫度計測量液體溫度時,正確的方法是: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加速度學習網我的學習也要加速

  例:下圖中,對溫度計的使用錯誤的是:

  分析:圖1中,①讀數時玻璃泡沒有浸在液體內;②讀數時視線應與溫度計的液柱上表面平行,而他是斜視,所以錯誤。圖2中,①溫度計碰到了杯底部;②同圖一的錯誤②。

  5、溫度計的分類

  (1)實驗室用的溫度計

  量程:-20℃~110℃,分度值:1℃,特殊結構:無縮口,用途:測液體溫度,使用方法:讀數時不能離開被測液體。

  (2)體溫計

  量程:35℃~42℃,分度值:0.1℃,特殊結構:有縮口,用途:測體溫,使用方法:讀數時可離開人體,使用前要用了甩幾下。

  (3)寒暑表

  量程:-60℃~50℃,分度值:1℃,特殊結構:無縮口,用途:測氣溫,使用方法:讀數時不能離開被測氣體。

  三、經驗之談:

  本節考得最多的是溫度計的使用規則,注意三條:

  1、讀數的視線要與液柱上平面平行。

  2、溫度計不能碰到杯壁,容易損壞儀器。

  3、溫度計在讀數時必須將玻璃泡浸在液體中。

  在物理實驗中,同學們一定要對儀器的各個部位的名稱要叫得出,很多同學考試中知道錯在哪兒,卻叫不出名字,這樣的丟分是非常不應該的。

  有疑問的題目請發在“51加速度學習網”上,讓我們來為你解答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9

  1、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做質量,用符號m表示,質量不會因為物體的位置、形狀和狀態的變化而變化。

  2、質量的國際單位是千克,符號為kg。常用單位有噸(t)、克(g)、毫克(mg)等。換算關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測量質量的工具:實驗室常用太平測量質量。常見的工具還有臺秤、磅秤、電子秤等

  4、使用托盤天平測量物體質量的方法:

  (1)稱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碼應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處,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2)稱量時把待測物體放到左盤,法碼放在右盤,取法碼時要用鑷子

  (3)讀數時待測物體的質量等于法碼的質量加上游碼對應刻度的質量

  5、密度:某種物質單位體積所含質量的多少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用符號ρ表示,每種物質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物質的密度與該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體積、形狀和位置無關,但與物質的種類、溫度、狀態有關。

  密度公式:ρ=m/v單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單位有克/厘米3(g/cm3)等。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1kg/m3=1X10—3g/cm3。

  6、物體的密度的測量

  (1)一般固體密度的測量

  ①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②向量筒中注入適良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

  ③用細線系住固體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記下水和固體的體積V2;

  ④根據所測數據用ρ=m/v求出固體的密度。

  (2)液體密度的測量步驟

  ①用燒杯裝入一定量的液體,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液體的總質量m1;

  ②把燒杯中的一部分液體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記下倒入液體的體積V;

  ③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下液體的質量m2,求出倒入量筒中液體的質量;

  ④根據所測數據用ρ=m/v求出液體的密度。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10

  一、長度的測量

  1、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69米(um),納米(nm)。換算關系: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μm;1m=10nm常識: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1mm、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手掌寬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2、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長度測量結果由數值和單位組成,數值包括準確值和估讀值

  二、時間的測量

  時間測量的工具是停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秒(s)。常用的單位有:小時(h)、分(min)等。換算關系是:1h=60min1min=60s

  三、誤差:

  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減小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改進測量方法

  四、機械運動

  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為研究物體運動狀態時被選做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就看和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結論可能不同。故運動和靜止的相對的

  五、速度

  1、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常見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相同時間比較路程。計算公式:v=s/t變形:t=s/vs=vt速度單位:m/s;1m/s=3.6Km/h8

  2、常識:人步行1.1m/s,自行車5m/s,大型噴氣客機900Km/h,客運火車140Km/h,光速3x10m/s,聲速340m/s

  六、測量平均速度實驗原理:v=s/t;注意事項:將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車運動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測量時間;

  第二章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但是聲音不一定停止。固體、液體、氣體振動均可發聲;發聲的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聲音的速度與介質種類和溫度有關;一般v固>v液>v氣

  常識: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聲。

  例: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煙時計時。若聽到槍聲再計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的時間要晚,0.29S(當時空氣15℃)

  3、聲速的利用:超聲測距,計算公式距離s=vt。

  4、聲音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聰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二、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彼此獨立,互不相關)

  1、音調: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赫茲(Hz),人的聽覺范圍:20Hz2000Hz。低于20Hz的叫次聲波,高于2000Hz的叫超聲波。

  2、響度: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3、音色:聲音的品質特征;由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三、聲的利用:聲音可以傳播信息和能量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保角度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做單位來劃分聲音等級;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第三章物態變化

  一、溫度: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

  2、溫度的測量工具是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等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物體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要吸熱;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要放熱。晶體熔化圖像:非晶體熔化圖像:

  特點:吸熱、先共存、放熱、溫度不斷降低。溫度不變

  特點:固液變軟變稀、最后共存、吸熱、變為液態溫度不溫度不變斷上升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同種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晶體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繼續吸熱。晶體凝固圖像:非晶體凝固圖像: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特點:固液硬、最后成固體。

  2、汽化和液化:物體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要吸熱;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要放熱。汽化的兩種方式是蒸發和沸騰;液化的兩種方式是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體沸騰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3、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要吸熱;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要放熱

  第四章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及現象:

  ①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3、光速:c=3x10m/s=3x10km/s;

  二、光的反射:

  1、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

  三、平面鏡成像

  成像特點: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虛像且左右倒置;即:等大、等距、垂直、虛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四、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入射角大,光路可逆入射角N空氣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N折射角空氣居與法線兩側。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O入射角,折射光線靠近法線。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O水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折射角圖1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

  3、折射的現象:

  ①從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淺,沿著看見魚的方向叉,卻叉不到;從水中看岸上的東西,好像變高了。

  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③海市蜃樓。④彩虹。

  五、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疊加成白色。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疊加成黑色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

  一、透鏡

  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2、光心:即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焦點:凸透鏡能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焦距: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二、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uu>2fu=2ff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11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符號:t 單位:攝氏度<℃>)。

  瑞典的攝爾修斯規定:

  ①把純凈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

  ②把1標準大氣壓下純水沸騰時的溫度規定為100℃

  ③把0到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溫度計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做到以下三點: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物體中;

  ②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讀數時,不要從液體中取出溫度計,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

  4、體溫計,實驗溫度計,寒暑表的主要區別:

  構造量程分度值用法體溫計玻璃泡上方有縮口 35-42℃ 0.1℃ 離開人體讀數,用前需甩實驗溫度計 無 -20-100℃ 1℃ 不能離開被測物讀數,也不能甩寒暑表 無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

  6、熔點和凝固點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非晶體沒有熔點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非晶體沒有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晶體熔化的條件:

  ①達到熔點溫度

  ②繼續從外界吸熱

  液體凝固成晶體的條件:

  ①達到凝固點溫度

  ②繼續向外界放熱「記憶」常見的一些晶體與非晶體。

  7、汽化與液化

  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

  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液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這兩種方式都要放熱。

  8、蒸發現象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

  9、沸騰現象定義:沸騰是在一定溫度下,發生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液體沸騰的條件:

  ①溫度達到沸點

  ②繼續吸收熱量

  10、升化和凝化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記憶法」

  蒸發沸騰不同點發生部位劇烈程度溫度條件溫度變化影響因素相同點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12

  1.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發生體在振動——實驗;聲音靠介質傳播——介質:一切固液氣;真空不能傳聲

  聲速——空氣中聲速(約340m/s);一般的,固體中速度>液體中速度>氣體中速度;聲音速度隨溫度上升而上升

  回聲——回聲所需時間和距離;應用

  計算——和行程問題結合

  2.音調、響度和音色

  客觀量——頻率(注意人聽力范圍和發聲范圍)、振幅

  主觀量——音調、響度(高低大小的含義);影響響度的因素:振幅、距離、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發聲體本身決定

  3.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噪聲——物理和生活中的噪聲(物理-不規則振動,生活-影響工作、學習、休息的聲音);噪聲等級:分貝(0dB-剛引起聽覺);減小噪聲方法(聲源處、傳播過程中、人耳處);四大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噪聲污染)

  1.光源——火把、蠟燭、電燈、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線傳播

  光的直線傳播——條件(均一);可在真空中傳播;現象(激光準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樹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長度單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線共面;分居兩側;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敘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系)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條光線都符合反射定律(現象解釋:拋光的金屬表面、平靜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鏡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圖5-40;應根據現象回答)

  4.平面鏡

  平面鏡成像——規律(等距、等大、正立、虛像);能看見(看不見)像的范圍;潛望鏡

  5.作圖——按有關定律做圖

  1.光的折射

  折射——定義(……方向一般發生變化);折射規律(三線共面、兩側、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敘述順序要符合因果關系);現象解釋(水中的魚變淺、水中筷子彎曲、海市蜃樓等)

  2.光的傳播綜合問題

  注意區分折射和反射光線;注意區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3.透鏡

  透鏡中的名詞——主光軸、光心、焦距、焦點(測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鏡、凹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會聚光線”和“使光線會聚”的區別:“會聚光線”是能聚于一點的光線,“使光線會聚”是光線經過凸透鏡后比原來接近主光軸)

  透鏡的原理——多個三棱鏡組合;光線在透鏡的兩個表面發生折射

  變化了的凸透鏡——玻璃球、盛水的圓藥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問題

  4.凸透鏡成像

  三條特殊光線(過光心-方向不變;平行于主光軸-過光心;過光心的光線-平行于主光軸);像距/像的大小/虛實/正倒和物距的關系;像移動的快慢(依據:光路圖);實際應用

  1.溫度計

  溫度計——常見溫度計的測溫物質、原理、量程(體溫計:35~42℃;寒暑表:-20~50℃)

  使用方法——體溫計構造及使用(縮口部分;甩體溫計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響測低溫)、溫度計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選擇);校正溫度計;讀數(一般地,讀數時不能離開物體)

  溫標——攝氏溫標、熱力學溫標及換算;絕對零度;常見溫度

  2.物態變化

  熔化和凝固——實驗裝置(水浴加熱);常見晶體、非晶體;熔點、凝固點;圖象

  汽化——蒸發;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沸騰實驗裝置;蒸發和沸騰的聯系、區別(都是汽化;劇烈程度、發生條件等);酒精燈的使用(可參照化學相關內容)

  液化——兩種途徑(降溫一定可使氣體液化;壓縮可能使氣體液化)

  升華和凝華——實例

  3.物態變化中的熱量傳遞

  吸熱——固→液→氣(即使溫度不變也有熱量的傳遞);放熱——氣→液→固

  4.其他

  現象解釋——例:P3圖0-

  3、紙鍋燒水、“白氣”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發和升華)、樟腦等;電冰箱原理;物態變化中的熱量計算;注意名詞的寫法(汽、氣;溶、融、熔;化、華;凝)以及字母(t和T;℃和K)

  第四章電路

  1.摩擦起電兩種電荷

  靜電——電荷種類的判斷;驗電器結構(P45圖);電量(單位:庫侖C)

  物質微觀結構——原子結構(可與化學中原子概念對照);摩擦起電原因(核外電子的轉移)

  2.電路相應概念

  電流(及方向:正電荷移動方向);電源;導體、絕緣體;串聯、并聯;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及運動方向;電路圖;通路、斷路及短路;常見電路(樓道電路;電冰箱電路:第一冊P60圖4-18)

  等效電路的判斷——先去除電流表/電壓表(電流表:短路;電壓表:斷路)再做判斷

  1.各個物理量(I、U、R、P)的定義、單位(單位符號)及含義、換算

  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選擇、串并聯、正負極、能否直接接電源兩端)及其構造

  2.電阻的測量(基本方法及變化);影響電阻的因素;滑動變阻器的構造及使用(P94圖7-7);變阻箱的使用及讀數(P95圖7-9、7-10;電位器);滑動變阻器的變形(如P101圖7-19)

  3.歐姆定律及變形(注意物理意義)

  4.串并聯電流、電壓、電阻公式(注意條件。如串聯時功率和電阻成正比,并聯時成反比;焦耳定律求功率只適用于純電阻電路,求熱量時適用于一切電路)

  常用結論(各比例式;當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變化時,電路中各物理量的變化情況-注意推導順序)

  5.電功——W=UIt=UQ;電能表及利用電能表測功率(P130);

  電器銘牌;電冰箱工作時間系數(P130)

  6.電學計算——①畫等效電路圖(幾個狀態畫幾個圖);②按串聯、并聯找等量關系和比例關系;③求解(注意電流、電壓、電功率均應取同一狀態下的值)

  初三物理公式大全歸納

  1、初中物理公式之力學部分

  (1)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S/t

  (2)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mg

  (3)密度定義式:ρ=m/V

  (4)壓強定義式:p=F/S

  (5)液體壓強公式:p=ρgh

  注:h指的是距離液面的深度。

  (6)浮力定義公式F浮=F下-F上

  注:下表面所受液體的壓力減去上表面所受液體的壓力

  (7)懸浮與漂浮的浮力公式:F浮=G

  注:只有在漂浮、懸浮時才能用。

  (8)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公式:F浮=G排=ρgV排

  (9)做功的定義式:W=FS

  (10)舉高物體所需的功:W=Gh

  (11)功率定義式:P=W/t

  (12)力學功率推導式:P=Fv

  (13)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

  (14)不考慮摩擦的理想斜面做功關系:W=FL=Gh

  (15)理想條件下滑輪的拉力與物重關系式:F=G/n

  注:n為繩子的段數,初中物理七百講有詳細介紹。

  (16)普通狀態滑輪組的拉力與物重關系式:F=(G+G動)/ n

  注:滑輪組為豎直方向拉物體

  (17)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關系式:W總=W有+W額

  (18)機械效率定義式:η=W有/W總

  (15)機械效率公式:η=G/nF(豎直方向)

  (16)機械效率公式:η=G/(G+G動) (豎直方向不計摩擦)

  (17)機械效率公式:η=f/nF (水平方向,含有摩擦力)

  2、初中物理公式之熱學

  (1)吸熱公式:Q吸=Cm(t-t0)=CmΔt

  (2)放熱公式:Q放=Cm(t0-t)=CmΔt

  (3)熱值公式:q=Q/m

  (4)熱機效率公式:η=Q有效/Q燃料

  (5)熱平衡方程:Q放=Q吸

  (6)熱力學溫度與普通溫度:T=t+273K

  3、初中物理公式之電學部分

  (1)電流強度定義式:I=Q/t

  (2)電阻與電阻率:R=ρL/S

  注:ρ為材料電阻率,L為導體長度,S為導體橫截面積。中考不要求用該公式計算

  (3)歐姆定律公式:I=U/R

  (4)串聯電路公式

  電流處處相等:I=I1=I2

  電壓累加關系:U=U1+U2

  電阻累加關系:R=R1+R2

  (5)并聯電路公式

  電壓處處相等:U=U1+U2

  電流累加關系:I=I1+I2

  等效電阻公式:R=R1R2/(R1+R2)

  (6)電功公式:W=UIt

  (7)電功率公式:P=UI

  (8)電功與電功率關系式:W=Pt=UIt=UQ

  (9)電功率推導式:P=I2R=U2/R

  (10)電功推導式:W=I2Rt=U2t/R

  (11)焦耳定律公式Q=I2Rt

  (12)焦耳定律推導式:Q=I2Rt=U2t/R

  注:上述推導式僅限于純電阻電路,中考物理不要求非純電阻電路計算。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13

  1、比熱容的概念:

  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用符號c表示比熱容。

  2、比熱容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比熱容的單位是焦每千克攝氏度,符號是J/(kg·℃)。

  3、比熱容的物理意義

  (1)比熱容是通過比較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時吸收的熱量,用來表示各種物質的不同性質。

  (2)水的比熱容是×103J/(kg·℃)。它的物理意義是:1千克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是×103J。

  4、比熱容

  (1)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各種物質都有自己的比熱。

  (2)從比熱表中還可以看出,各物質中,水的比熱容。這就意味著,在同樣受熱或冷卻的情況下,水的溫度變化要小些。水的這個特征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在受太陽照射條件相同時,白天沿海地區比內陸地區溫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區溫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區溫度變化小,內陸地區溫度變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內陸比沿海炎熱,冬季內陸比沿海寒冷。

  (3)水比熱容大的特點,在生產生活中也經常利用。如汽車發動機、發電機等機器,在工作時要發熱,通常要用循環流動的水來冷卻。冬季也常用熱水取暖。

  5、說明

  (1)比熱容是物質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種物質的比熱不會因為物質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而改變,也不會因為質量的多少或溫度變化的多少而改變。

  (2)同種物質在同一狀態下,比熱是一個不變的定值。

  (3)物質的狀態改變了,比熱容隨之改變。如水變成冰。

  (4)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般不同。

  6、熱量的計算:

  Q=cmΔt。式中,Δt叫做溫度的變化量。它等于熱傳遞過程中末溫度與初溫度之差。

  注意:

  ①物體溫度升高到(或降低到)與溫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義是不相同的。比如:水溫度從lO℃升高到30℃,溫度的變化量是Δt==30℃-lO℃=2O℃,物體溫度升高了20℃,溫度的變化量Δt=20℃。

  ②熱量Q不能理解為物體在末溫度時的熱量與初溫度時的熱量之差。因為計算物體在某一溫度下所具有的熱量是沒有意義的。正確的理解是熱量Q是末溫度時的物體的內能與初溫度時物體的內能之差。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14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的特點

  光源指自身能發光的物體,太陽、發光的電燈、點燃的蠟燭都是光源,有些物體本身不發光,但由于它們能反射太陽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們也在發光一樣,不要被誤認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們并不是物理學所指的光源。

  2、光的傳播規律:光在同一均勻透明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例子:種樹、排隊、挖掘隧道、打槍、影子、手影、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

  3、光的傳播速度

  光速與介質有關,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 大,真空或空 氣中的光速取為c=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真空 中的2/3。

  4、光年(距離單位):光在1年內傳播的距離。

  5、光線:用一條帶有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光線。

  光線并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理想模型。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及反射定律

  反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射到另一種介質表面時,有部分光返回原

  介質中傳播的現象。光的反射所遵循的規律稱為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

  ①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點:入射光線與鏡面的交點。

  法線:從光的入射點O所作的垂直于鏡面的線ON叫做法線。 入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入射角,用符號i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叫做反射角,用符號r表示。注意:①對應于一條入射光線,只有一條反射光線;

  ②反射光線的位置是隨入射光線的改變而改變的,即入射光線是“因”,反射光線是“果”,所以敘述反射定律時不能說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線沿原來的反射光線的方向射到界面上,這時的反射光線定會沿原來的入射光線的方向射出去。

  3、反射類型:

  ①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線入射后反射光線不再

  平行,而是射向各個方向。

  光

  ②鏡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線反射后光線仍

  然平行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是反射現象,每一條光線反射時,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③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不同點:

  鏡面反射的反射面是表面光滑的平面,平行光束反射后仍為平行光束;

  漫反射的反射面是粗糙不平的,平行光束反射后射向各個方向, 利用鏡面反射可以改變光路,例如用平面鏡反射日光照亮地道; 利用漫反射可以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例如用粗糙的白布做幕布放映電影。

  ④例子:

  日常見到的絕大部分反射面都會發生漫反射,由于漫反射才能夠使我們從不同方向看到物體,教室里的黑板用毛玻璃、電影幕布用粗布,都是為了使各個方向的人都能看到。而黑板用久了,會出現“反光”現象,就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使有些方向沒有反射光線,從而看不見了。

  ⑤光的反射現象例子:

  水中的倒影、平面鏡成像、潛望鏡、凸面鏡、凹面鏡、能看見不發光的物體。

  三、平面鏡

  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①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②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③平面鏡成正立、等大的虛像。

  ④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2、平面鏡中像的形成

  平面鏡所成像是物體發出(或反射出)的光線入射到鏡面,發生反射,由反射光的延長線在鏡后相交而形成的。

  線會聚而成的,是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這樣的像就叫虛像。如果用光屏放在平面鏡后的S處,是接收不到這個像的。

  3、平面鏡的應用

  ①成像;

  ②改變光路(光的傳播方向),如潛望鏡就是利用兩塊互相平行的平面鏡可以從水下觀察水面上的船只。

  4、虛像:非實際光線而是光線的反向沿長線會聚而成的像。 實像: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叫實像。

  在光學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實像和虛像。

  它們的共同點是都能被人眼觀察到,即都有光線射入人眼。它們的不同點是:實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相機成像、幻燈機成像均是實像;而平面鏡成像,放大鏡成像均是虛像。實像是光線的實際會聚而成,而虛像則是由發散的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形成虛像。

  5、會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圖兩種方法找物體的像。最關鍵是光路圖法。

  6、畫圖中的實線和虛線:

  (1)實際光線用實線畫,加箭頭表示光線的行進方向。

  (2)反向延長線不是實際光線,所以用虛線畫,不加箭頭。

  (3)實像用實線畫,虛像用虛線畫,都要加箭頭表示像的正倒。

  (4)法線等輔助線要用虛線畫。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改變這現象。

  2、折射角:折射光線與法線之間的夾角。

  3、折射定律:

  ①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兩側;

  注意:折射角隨著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隨著入射角的減小而減小。

  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光的折射:

  在這個定義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光能射入某種介質,則這種介質一定是透明的。否則光只會被反射。

  ②在兩種介質的交界面上,光一定會發生反射,若介質透明,則還能發生折射。

  ③光的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但特殊情況下,

  五、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可解釋許多光學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線

  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歸納為:“三線一面,兩線分居,兩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線決定反射光線,敘述時要“反”字當頭

  (2)發生反射的條件:兩種介質的交界處;發生處:入射點;結果:返回原介質中

  (3)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度

  8、兩種反射現象

  (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

  (2)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15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考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鐘考鐘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并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并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由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三、回聲:

  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師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重合);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離);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后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生源到兩只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只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亦不同,可由此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聽見立體聲);

  五、聲音的特性包括: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體的音調、響度盡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卻一定不同;(辨別是什么物體法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范圍: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七、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1)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招生飛機的轟鳴聲、汽車的鳴笛聲、鞭炮聲、金屬之間的摩擦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噪聲:(1)在生源處較弱(安消聲器);(2)在傳播過程中(植樹。隔音墻)(3)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

  八、聲音的利用

  1、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用來打結石、清洗鐘表等精密儀器;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聲納系統)

  2、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飛機場幫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生)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 16

  一、溫度

  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進行工作。

  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觀察它的量程,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的溫度;并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以便準確讀數。使用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常考點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晶體物質: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體物質:松香、石蠟玻璃、瀝青、蜂蠟食鹽、明礬、奈、各種金屬

  熔化圖象:

  熔化特點:固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熔化特點:吸熱,先變軟變稀,最后變為液態,溫度不斷上升。

  熔化的條件:⑴達到熔點。⑵繼續吸熱。

  ②凝固: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

  凝固圖象:

  凝固特點: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凝固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硬、最后成固體,溫度不斷降低。

  凝固點:晶體凝固時的溫度。同種物質的熔點、凝固點相同。

  凝固的條件:

  ⑴達到凝固點。

  ⑵繼續放熱。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義: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定義: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叫蒸發。

  影響因素:

  ⑴液體的溫度;

  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表面空氣的流動。

  作用:蒸發吸熱(吸外界或自身的熱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義: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

  沸騰條件:

  ⑴達到沸點。

  ⑵繼續吸熱

  沸點與氣壓的關系:

  ⑴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

  ⑵液化:

  定義: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

  方法:

  ⑴降低溫度;

  ⑵壓縮體積。

  好處:體積縮小便于運輸。

  作用:液化放熱

  3、升華和凝華:

  ①升華定義: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吸熱,易升華的物質有:碘、冰、干冰、樟腦、鎢。

  ②凝華定義: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放熱

  ☆要使洗過的衣服盡快干,請寫出四種有效的方法。

  ⑴將衣服展開,增大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⑵將衣服掛在通風處。

  ⑶將衣服掛在陽光下或溫度教高處。

  ⑷將衣服脫水(擰干、甩干)。

  ☆解釋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氣溫足夠低,空氣中水蒸氣才能放熱凝華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過程,吸熱所以雪后寒。

  三、物理選擇題答題技巧簡介

  (1)審題干:在審題干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明確選擇的方向,即題干要求是正向選擇還是逆向選擇。正向選擇一般用“什么是”、“包括什么”、“產生以上現象的原因”、“這表明”等表示;逆向選擇一般用“錯誤的是”、“不正確"、“不是"等表示。

  其次,明確題干的要求,即找出關鍵詞句。――題眼。

  再次,明確題干規定的限制條件,即通過分析題干的限制條件,明確選項設定的具體范圍、層次、角度和側面。

  (2)審選項:對所有備選選項進行認真分析和判斷,運用解答選擇題的方法和技巧(下文將有論述),將有科學性錯誤、表述錯誤或計算結果錯誤的選項排除。

  (3)審題干和選項的關系,這是做好不定項選擇題的一個重要方面。常見的不定項選擇題中題干和選項的關系有以下幾種情形:

  第一、選項本身正確,但與題干沒有關系,這種情況下該選項不選。

  第二、選項本身正確,且與題干有關系,但選項與題干之間是并列關系,或選項包含題干,或題干與選項的因果關系顛倒,這種情況下的選項不選。

  第三、選項并不是教材的原文,但意思與教材中的知識點相同或近似,或是題干所含知識的深層次表達和解釋,或是對某一正確選項的進一步解釋和說明,這種情況下的選項可選。

  第四、單個選項只是教材中知識的一部分,不完整,但幾個選項組在一起即表達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點,這種情況下的選項一般可選。

  四、物理考前復習方法與技巧

  摸透主干知識

  近幾年高考理綜試卷及物理單獨命題試卷,都注意突出考查主干知識,包括勻變速運動規律、牛頓定律、機械能守恒、機械波、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與偏轉、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電磁感應等,命題兼顧對非重點知識(熱、光、原)的考查,在試卷中這三部分均有相應的試題,這些非重點知識的考查多以選擇題出現,側重于對知識的理解,也體現出了一定的綜合度。

  能力駕馭高考

  物理學科的能力可概括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能力、實驗和探究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既是基礎也是核心。近幾年高考試題還出現了許多對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試題,這類題目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應用新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準確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已學過的知識加上新的信息來解決問題。

  科技領跑生活

  高考試題情境設計注重物理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試題的命制都是從生活實際現象或實際問題入手,源于考生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現象。在近幾年的高考物理中,應用型、創新型試題尤為明顯,而物理中每一重要的知識塊,幾乎也都與現代科技緊密相關,同學們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物理應用事例,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熱點、關注新興科技。

  掌握實驗探究技巧

  近幾年高考實驗試題更加強調動手操作、分析推理、實驗設計能力,強調實驗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與應用。因此,考生要養成良好的實驗探究習慣,掌握實驗探究技巧。(1)明確實驗目的、原理或理論根據。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電學實驗用什么電路圖等。還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測量。然后選擇所需的儀器和實驗條件,進而設計好實驗步驟,畫好記錄表格等。(2)正確調整和安裝儀器,連接電路。

  五、物理概念是學好物理的關鍵

  會表述:能熟記并正確地敘述概念、規律的內容。

  會表達:明確概念、規律的表達公式及公式中每個符號的物理意義。

  會理解:能掌握公式的應用范圍和使用條件。

  會變形:會對公式進行正確變形,并理解變形后的含義。

  會應用:會用概念和公式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和計算。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的物理知識點總結11-06

八年級上冊的物理知識點總結03-25

八年級上冊的物理知識點總結(優)11-08

蘇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總結06-29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12-24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05-20

八年級上冊物理期末復習知識點總結06-24

【優】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09-30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總結06-09

八年級物理上冊知識點10-28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伦理在线观看 | 男女在线视频观看 | 午夜欧美成人久久久久久 | 麻豆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观看 | 任我鲁这里有精品视频在线播 | 最近中文字幕经典版在线 | 日本h片在线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影院 | 国产成人综合95精品视频免费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看 |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 欧美精品免费专区在线观看 | 老司机日日摸夜夜摸精品影院 | 国产成人在线播放 |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 亚洲视频精品 | 噜噜狠狠 | 免费h福利漫画网站在线 |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 亚洲黄网视频 | 8x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 | 黄色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香港黄 | 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 欧美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黄免费网站| 欧美成人亚洲国产精品 | 视色视频在线 | 69欧美xxxxx色护士视频 | 91小鲜肉 | 成人性欧美丨区二区三区 | 伊人婷婷在线 |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 夜色私人影院永久地址入口 | 高清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 午夜在线视频 | 欧美黑人巨大性极品hd |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国产亚洲新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