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造太陽》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
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特別是作為常用文體的說明文,說明文寫作的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那么問題來了,說明文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造太陽》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隨著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危機和能源污染步步逼近,獲取新型能源已經變得十分迫切。雖然風能、水能、太陽能等不斷地被開發利用,但很難想象,它們能夠完全替代傳統能源。
1939年,美國科學家證實,一個氘原子核和一個氚原子核通過碰撞結合成一個氦原子核,可以釋放出一個中子和17.6兆電子伏特的能量。該發現揭示了已經持續“燃燒”了50億年的太陽的巨大能量來自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的核聚變反應的奧秘。
模擬太陽,利用熱核聚變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安全而又清潔的能源,成為了人類的新夢想。面對這個夢想在理論研究和實驗技術上遇到的一個又一個難以逾越的障礙,原本獨立進行研究和實驗的歐盟,也同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中國和印度6個成員合作協定了“國際熱核反應實驗堆計劃”,合力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打造“人造太陽”。
太陽巨大的能量來自核聚變反應。在太陽的中心,溫度高達20xx萬攝氏度,氣壓達3000多億個大氣壓,在這樣的高溫高壓條件下,核聚變釋放出大量能量。“人造太陽”將模擬這一過程,在建成的一個巨大的核聚變反應裝置的真空室內加入少量氫的同位素氘,像變壓器似的使其產生等離子體,然后提高密度和溫度,使其發生聚變反應,產生巨大的能量。
作為核聚變反應的必要燃料,氘在自然界中幾乎“取之不盡”,它可以從空氣中提取,也可以從海水中提取。地球上僅在海水中就含有45萬億噸氘,而每1升海水中含30毫克氘,30毫克氘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于300升汽油。采集氘進行聚變反應,產生的能源足夠人類使用100億年。
但是,在地球上再現太陽的環境,以利用這種強大的能量,就意味著必須實現極高的溫度,使燃料能夠達到上億度的高溫,并且把處于上億度高溫下的燃料約束到一個局部的小空間當中。發達國家紛紛興建的磁約束裝置“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就是用大量線圈和磁體構成一個環形的磁容器,盛裝約束極高溫度的聚變燃料,讓它發生具有可控性的核聚變反應。
由于技術局限,目前的“人造太陽”釋放電能的時間很短。科學家寄希望于全超導技術的應用,這種技術可使實驗裝置釋放電能的時間延長。我國已建成的世界上第一個投入運行的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使磁約束柱聚變研究更進一步,更有利于等離子體穩態先進運行模式的探索。
近期,“人造太陽”又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美國能源部近日宣布美國國家實驗所的模擬太陽中心核反應的世界最大激光器“國家點火裝置”即將啟動,中國“人造太陽”實驗裝置環流器二號A也取得了新的國際創新成果。
5.下列對“人造太陽”的工作原理解釋準確的一項是()
A.一個氘原子核和一個氚原子核與一個氦原子核發生碰撞結合,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一個中子和17.6兆電子伏特的能量。
B.首先建成一種實驗裝置,然后在它內部通過上億度高溫實現氘和氚的聚變,最后控制并利用聚變產生的巨大能量。
C.在核聚變反應裝置中,通過極高溫極高壓的條件,實現具有可控性的氘和氚的熱核聚變反應,以此來獲取巨大的能量。
D.提取自然界海水和空氣中的氘,通過能量巨大的核聚變反應,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安全而又清潔的能源。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因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枯竭而導致的能源危機使人類通過“人造太陽”工程獲取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需求已經變得十分迫切。
B.通過對自然界中幾乎“取之不盡”氘的核聚變反應的利用,人類將獲得一種新型的能源,同時也將由此告別受污染的生存環境。
C.如果想利用核聚變所產生的強大能量,必須的條件是使核燃料達到上億度的高溫且把它約束到一個局部的小空間中。
D.我國已建成并成功投入運行實驗的全超導核聚變“人造太陽”實驗裝置“EAST”是世界上第一個托卡馬克實驗設備。
7.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國際熱核反應實驗堆計劃”由歐盟、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等7個成員共同參與,說明只有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才能加速核聚變能利用的實現。
B.在地球上再現太陽的環境,使用全超導核聚變裝置為人類提供能夠完全替代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的新能源,是解決能源危機問題的唯一出路。
C.“人造太陽”項目可實現商用化,通過核聚變獲得的新型能源將造福于全人類,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將會用上一種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
D.全超導非圓截面核聚變實驗裝置的成功建成,為我國核聚變事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平臺,同時也為我國全面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
參考答案:
5.C(A項曲解文意。原文是說“一個氘原子核和一個氚原子核通過碰撞結合成一個氦原子核”;B項解釋不準確,未具體說明“實驗裝置”,并且主要闡述的是工作流程;D項解釋不完整,未準確說明“核聚變反應”的可控性)
6.C(A項曲解文意,“人造太陽”獲取的不是太陽能而是核能;B項以偏概全,“人造太陽”所能解決的只是環境污染中的能源污染問題;D項張冠李戴“EAST”是“第一個沒人運行的全超導非阻載而核聚變實驗裝置”,而不是“第一個托卡馬克實驗裝置”)
7.B(“唯一出路”太絕對)
【《人造太陽》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測謊儀》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06-15
《太陽能飛機》初中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06-13
《宋朝的經濟》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06-14
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12-09
《文化時間》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06-14
《青花瓷》高三說明文閱讀題及答案06-13
說明文《臭氧》閱讀題及答案08-15
太陽閱讀答案07-12
太陽的閱讀答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