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0~51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對兩種事物進行搭配的過程,初步發現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能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動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初步的符號感和數學思考。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探究兩種事物之間搭配的規律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3個茶杯、2把勺子,面包、包子和牛奶。
學生準備3個不同顏色的圓和2根不同顏色的小棒。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又快到周末了,這個雙休日你是怎么安排的?現在我請同學們一起來看小紅是怎么度過“快樂的周末”的。
早晨起來,媽媽已經給小紅準備了豐富的早餐,有面包、包子還有牛奶。如果小紅選擇1種點心再配1種飲料做早餐,有幾種選擇?(指名到講臺前搭配)
剛才同學們說的每一種選擇都是一種搭配,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簡單的事物搭配問題,并從中找到規律。(板書課題:事物搭配的規律)
二、教學新課
1、小紅吃完早餐,媽媽帶她去公園玩,經過商店門口看到3個漂亮的茶杯和2把勺子很是喜歡,媽媽只準她買一個茶杯再配一把勺子,她有多少種購買方法?
2、談話: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還是從實踐入手。每個同學拿出小棒代替勺子,圓片代替茶杯,兩人動手搭配并記錄,研究一下有多少種搭配方法。。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關注學生中出現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3、①學生不按順序搭配的小組到講臺演示,說出結論,全班學生發表對這種搭配方法的意見。
教師歸納學生的意見:這樣搭配沒有順序、沒條理,容易重復和遺漏。
②哪個小組是有順序有條理地搭配的,能演示給同學們看嗎?
指定兩個小組到講臺演示。一個小組是先按擺放順序選茶杯,再按順序配勺子;另一個小組先按順序選勺子,再按順序配茶杯。
全班學生評議這兩個小組的搭配方法,先說說他們是怎樣搭配的,再說說這樣搭配有什么好處。(板書: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4..談話:剛才我們進行茶杯和勺子的搭配時,用的是實物,假如沒有實物,我們可以畫簡單的圖形來代表實物,你打算用什么圖形表示茶杯,用什么圖形表示勺子,想一想圖形應該怎樣排,用什么方法表示搭配?
(指名回答,使學生都明確表示勺子的圖形畫成一排,表示茶杯的圖形畫成另一排,用連線的方法表示搭配。)
讓學生各自設計圖形,畫線搭配,并說出答案。
小結:用圖形或符號來代替物體,幫助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數學方法,同學們今后學習中可以多加運用。
5.小組討論:
(1)出示討論題
a.怎樣選配才能既不重復又不遺漏?
b.茶杯的個數和勺子的把數,與有多少種搭配方法有什么關系?
c.你能列式計算出有多少種搭配方法嗎?
(2)在小組內討論
(3)班內交流
A. 應該有順序、有條理地選配,可以用實物搭配,可以畫圖連線,還可以在腦中推想
B. 茶杯的個數×勺子的把數=搭配方法的種數。
C. 3×2=6或2×3=6。
6.. 談話:發現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后,現在老師把剛剛的問題條件改一下,看看誰能又快又正確的找出有多少種搭配。 (1)把三個茶杯改成五個茶杯,還是兩把勺子,買一個茶杯配一把勺子,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
(2)有10個茶杯,20把勺子,買一個茶杯再配上一把勺子,可以有多少種選配方法? 小結:在進行比較復雜的事物搭配時,我們最好選用計算的方法。
三、組織練習
1、小紅從商店出發準備去公園玩,打開地圖,(出示路線圖)看她們可以選擇多少種不同的路線?你用什么方法解決?(數或計算)
同桌討論后,指名到前面來講解
2 、小紅在公園里不小心摔了一跤,身上的衣服都臟了,媽媽拿出從家里帶來的衣服,出示一組服裝,說說有些什么衣服?(3件襯衣、2條褲子、3條裙子)
問題1:如果小紅選擇穿襯衣和裙子,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生獨立解決。小組里說說想法。(3×3-9種)
問題2:如果選擇穿襯衣和褲子,有幾種不同的搭配方法?學生獨立解決。小組里說說想法。(3×2-6種)
問題3:不管怎樣搭配,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學生獨立解決。小組里說說想法。(方法1:6+9-15。方法2:3×5=15種)
四、小結拓展 談話:今天同學們幫小紅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搭配問題,并從中找到搭配規律,希望大家能把學到的搭配規律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有序,有條理。可以用實物搭配,也可以用簡單的圖形代替事物連線,還可以在腦中推想,當然也可以列式計算)
五、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38頁
六、板書 事物搭配的規律
牛奶圖
包子圖 面包圖
有序、不重復、不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