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上冊)第67頁。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并學會根據看到的不同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過多種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體驗到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
教具:CAI課件、小豬存錢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誘趣激學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喜歡)今天呀,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盲人摸象”的故事,好不好?(出示課件講述故事內容)
師: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 ……他們說的對嗎?(不對)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樣子呢?你能幫助他們想個辦法嗎?
學生匯報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盲人叔叔全聽到了,說你們真是一群樂于助人的好孩子。這節課呀,老師想和同學們一起研究怎樣正確地觀察物體,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們一樣。
板題:觀察物體
二、 觀察物體,順思導學
1、 確定方位。
師:(出示小豬)這是什么?(生答小豬)大家看,老師手里的這只小豬可愛嗎?我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只小豬,喜歡嗎?(喜歡)那我們就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加入我們小組。請你悄悄地告訴它,你坐在它的哪一邊?
師:你們對小豬說了些什么?
學生匯報
師:坐在小豬前邊的同學朝我揮揮手。
……
師:我知道了,你們就分別坐在小豬的前后左右。
2、 觀察小豬。
(1) 在自己座位上觀察。
師:從你這個位置上看到了小豬的什么?
(課件出示:你坐在小豬的哪一邊,看到了它的什么?)
學生匯報
師:其他同學觀察的結果也是這樣嗎?有補充嗎?
(2) 交換位置再觀察
師:剛才你們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了可愛的小豬,現在咱們換換位置再觀察。好嗎?小豬前面和后面的同學換換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學也換換位。準備好,輕輕地換。(學生起身換位。)
師:現在你又在小豬的哪邊?仔細觀察,你看到的小豬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匯報
師:我想采訪坐在小豬前面和后面的同學,現在的位置看到的小豬和你剛才看到的一樣嗎?
學生匯報
師:哪兒不一樣呢?
師:哦,從前面和后面看小豬是不一樣的。請問小豬左邊和右邊的同學,你們可要仔細看了,你剛才看到的和現在看到的相同嗎?
學生匯報
預設:有的同學會說一樣,有的同學會說完全不一樣
出現矛盾沖突時,學生再次觀察小豬左右兩邊,并在組內討論。
小結:從左邊和右邊觀察小豬是不是一樣呢?(學生齊聲:不一樣!)你們從細節觀察并解決了問題,好樣的!從小豬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樣的,從左邊和右邊看也是不一樣的。
(3) 從前后左右觀察小豬
師:咱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小豬的一個面,要是能讓每個人都看到小豬的前后左右四個面,那才過癮呢!有什么好辦法嗎?在小組里討論后,試一試
方案一:到其他幾個同學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辦法太麻煩。我們可以讓小豬轉一圈,我們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學生嘗試操作
師:好的,每轉一個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嗎?這兩種方法都很好,可以圍著小豬轉一圈,也可以讓小豬轉一圈,小組商量定下一種,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開始觀察。
(伴隨著輕柔的音樂,學生進行觀察活動。)
師:同學們從前后左右再次觀察了小豬,你們看到的一樣嗎?(不一樣。)為什么?
學生匯報
師: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小豬是不一樣的。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
三、 分層練習,應用促學
1、 剛才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特別高興。老師也給小亮、小明、小紅一個禮物,大家看。(出示第67頁上的恐龍圖)你能很快說出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說說理由。(學生各抒己見)
2、 67頁的做一做
3、 70頁的第1題
4、 欣賞 課件出示廬山圖片和古詩《題西林壁》
四、 回顧全課,梳理評學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你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
今天劉老師和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大家也學到了很多的新知識,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其實我們在觀察物體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受到肉眼和其它一些條件的限制,所以啊,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來進行我們的觀察,請看大屏幕
1、 放大鏡
師:它可以把一些很小的文字、圖片進行放大
2、 望遠鏡
師:觀察比較遠的物體我們可以依靠它
3、 顯微鏡
師:這是顯微鏡,通過這個工具啊,可以看見很多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物體,很多科學家就是借助它來觀察一些微生物或者細胞的。
希望大家課后能夠處處留心觀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感受,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 實踐延學
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家里的物品,說給爸爸媽媽或好朋友聽,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師相信你一定說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