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陰鏗的江津送劉光祿不及的閱讀答案及翻譯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陰鏗的江津送劉光祿不及的閱讀答案及翻譯,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江津送劉光祿不及
陰鏗
依然臨江渚,長望倚河津。
鼓聲隨聽絕,帆勢與云鄰。
泊處空余鳥,離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葉,晚釣欲收綸。
如何相背遠,江漢與城闉 。
【注】
①相背遠:遠別,各分東西。
② 城闉(yīn):城門,指詩人回去的地方。
閱讀題
(1)詩歌的三至六句在景物描寫上有何特點?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①視聽結合。詩歌的第三句寫聽不到行船時的鼓聲,是聽覺;第四句寫看到船帆與云彩相接,是視覺。②對比襯托。五、六兩句,用余鳥飛翔襯托船已遠行,用人已散反襯詩人來遲。
(2)詩歌的最后四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概括。
【答案】①因朋友遠離的悲涼之情。詩人送朋友不及,看到秋風中的落葉、垂釣者回家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獨立蒼茫,凄苦無著的悲涼之情。②對詩人和朋友你去我返的相背命運的無奈和對朋友的關心、留戀之情。朋友孤身一人遠行,詩人一人孤單回城,表達了對命運的無奈和對朋友的留戀、關心之情。
參考譯文
面對著江中的小洲,依依不忍離去;站在這江邊的渡口遙望著遠去的船只。
隨著朋友的船漸行漸遠,那船槳搖動的聲音聽不到了;那船上的大帆也漸漸與云彩接近。
會看朋友船聽過的地方,只有幾只小鳥;再看那離亭中,為朋友送行的人也早已散去了。
傍晚風寒,林間的樹葉紛紛落下;日暮黃昏,釣魚人也正準備收拾回家。
為什么要讓我們背離得這么遠,一個遠去江漢,一個歸返城中。
簡析
這首詩是作者到江邊渡頭送朋友光祿卿劉孺時所作。但是詩人遲到了,當作者趕到時,友人已經乘船啟航,只好引領遠望,久久佇立,目送航船遠去。開船的鼓聲已絕,征帆漸漸靠近了天邊的白云,船停泊的地方只剩下鳥兒的身影,送別的亭子早已空無一人,天色將暮,落葉飄零,垂釣者歸去。于是作此詩,表達作者惆悵與懊惱之情。
文學賞析
此詩共十句。首二句“依然臨江渚,長望倚河津”是一幅目送朋友風帆逝去的遠望圖。“依然”是依戀,可以從中看出詩人內心是何等懊喪。從“長望”的凝神注目中能夠窺見其情緒的起伏,有如這眼前的江水翻滾不已!
“鼓聲隨聽絕”以下六句可分為兩個層次,也可以把它看成兩個鏡頭。第一層次“鼓聲隨聽絕,帆勢與云鄰”兩句是電影長鏡頭中的遠景,寫船已經遠去的情狀。友人開船時的打鼓聲已在江空中絕響,而去帆也如脫弦之箭到了很遠的江際,似乎已經與云為鄰。這兩句都是寫詩人注目的那個遠去所在。
緊接著的四句是第二層,可以看作近乎特寫的近鏡頭。詩人回過頭來寫自己身邊的情景,也就是朋友剛才離去的那個地方。“泊處空余鳥,離亭已散人”,這個泊處是朋友離船所泊之處,離亭是朋友離去前曾經逗留過的亭子。詩人所以特別注目,或許是因為沒有來得及送別友人,因而對與友人剛剛駐足的地方產生情感上的牽連和遷移,其中有睹物思人的意味。泊處已空,只剩有飛鳥在盤旋往還,飛鳥是不領會詩人的離別之苦的,依舊追逐嬉戲,這就更加撩撥了詩人的惜別之情。離亭依舊存在,人卻已散去,物是人非,徒增感慨。詩人寫鳥亭的實有,更反襯出泊處的空寂和朋友之間的散落。下二句“林寒正下葉,釣晚欲收綸”仍是承上二句,說的是天氣寒冷而樹木紛紛落葉,時正向晚而釣者也要收起釣絲返家。這里對選取入詩的景即詩人的眼中景是頗具匠心的。林寒葉下,釣晚收綸正渲染出詩人獨立蒼茫、凄苦無著的情緒和氛圍,景的色調灰暗,從中可窺出詩人心中的悲涼。這里樹葉的紛紛落下象征著朋友的孤帆遠去、萍水飄泊,釣晚收綸暗示著詩人即將怏怏歸去。這種詩歌欣賞的二重境界基于作者創造的第一重境界,這樣才可以在欣賞、接受的過程中開拓出新的藝術天地。
最后二句是說朋友已去江漢而自己卻返歸城曲。“如何相背遠”,詩的語氣平淡樸素,其中深深透露出無可奈何的情調。這樣寫自己歸來的情狀于全詩而言,一是對江津送友不及情狀的續寫,更可見出詩人對朋友思念之深、之切;二是整個詩篇也更渾然一體,而且情意不絕,余音裊裊,更加顯得深厚蘊藉。
【陰鏗的江津送劉光祿不及的閱讀答案及翻譯】相關文章:
任光祿竹溪記閱讀附答案09-29
春陰閱讀答案翻譯賞析07-13
關于劉穎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7-17
《劉贊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5-26
《劉秉忠》閱讀答案附翻譯08-05
《劉行本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6-24
劉羽沖讀書閱讀答案及翻譯10-07
晚出新亭(陰鏗)09-05
關于《趙光逢》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