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辛棄疾注釋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究竟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辛棄疾注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江月辛棄疾注釋 1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作者: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橋:(有的版本為“頭”,小學語文義務教育人教版上為“橋”)
見:通假字“見”念“現”
賞析單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讀者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作者筆下這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正是作者忘懷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樂。這是一首描寫田園風光的詞,讀后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恬靜的生活美。詞的上片寫月明風清的夏夜,以蟬鳴、蛙噪這些山村特有的'聲音,展現了山村鄉野特有的情趣。詞的下片以輕云小雨,天氣時陰時晴和舊游之地的突然出現,表現夜行鄉間的樂趣。全詩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了詩人豐收之年的喜悅和對鄉村生活的熱愛之情。
西江月辛棄疾注釋 2
辛詞以其內容上的愛國思想,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在文學史上產生了很大影響。與辛棄疾以詞唱和的陳亮、劉過等,或稍后的劉克莊、劉辰翁等,都與他的創作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葉以后聲勢浩大的愛國詞派。后世每當國家、民族危急之時,不少作家從辛詞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文學成就
思想內容
辛棄疾有許多與陸游相似之處: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并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在文學創作方面,他不像陸游喜歡寫作詩歌尤其是格式嚴整的七律,而是把全部精力投入詞這一更宜于表達激蕩多變的情緒的體裁。
辛棄疾在詞史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在于內容的擴大,題材的拓寬。他現存的六百多首詞作,寫政治,寫哲理,寫朋友之情、戀人之情,寫田園風光、民俗人情,寫日常生活、讀書感受,可以說,凡當時能寫入其他任何文學樣式的東西,他都寫入詞中,范圍比蘇詞還要廣泛得多。而隨著內容、題材的變化和感情基調的變化,辛詞的藝術風格也有各種變化。
雖說他的`詞主要以雄偉奔放、富有力度為長,但寫起傳統的婉媚風格的詞,卻也十分得心應手。如著名的《摸魚兒·淳熙亥己……》,上闋寫惜春,下闋寫宮怨,借一個女子的口吻,把一種落寞悵惘的心情一層層地寫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腸蕩氣,用筆極為細膩。
他的許多描述鄉村風光和農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樣樸素清麗、生機盎然。如《鷓鴣天》的下闋: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闋:“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于簡樸中見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境界。
所以劉克莊《辛稼軒集序》說:“公所作,大聲鞺鞳,小聲鏗鍧,橫絕六合,掃空萬古,自有蒼生以來所無。其秾纖綿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這是比較全面也比較公允的評價。
辛詞和蘇詞都是以境界闊大、感情豪爽開朗著稱的,但不同的是:蘇軾常以曠達的胸襟與超越的時空觀來體驗人生,常表現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這種參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從沖動歸于深沉的平靜。
而辛棄疾總是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來擁抱人生,更多地表現出英雄的豪情與英雄的悲憤。因此,主觀情感的濃烈、主觀理念的執著,構成了辛詞的一大特色。
西江月辛棄疾注釋 3
[宋]辛棄疾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釋:
【1】西江月: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五十字,平仄兩協,上下片字句作法相同。
【2】遣興:遣發意興,抒寫意興。
【3】那:同“哪”。
【4】“近來”二句:語本《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5】我醉何如:我醉成什么樣子。
【6】“以手”句:化用《漢書·龔勝傳》:“博士夏侯常見勝應祿不和,起至勝前謂曰:‘宜如奏所言。’勝以手推常曰:‘去!’”
作品賞析:
欣賞這首詞,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說:品讀辛棄疾的詞,可從詞中品出更有韻味的戲劇來,雖然在寫詞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戲劇性場景并非辛棄疾發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發揚光大,在他的詞中,這種情況十分常見。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通篇“醉”字出現了三次。難道詞人真成了沉湎醉鄉的“高陽酒徒”么?否。蓋因其力主抗金而不為南宋統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說沒工夫發愁,是反話,骨子里是說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才敘飲酒,又說讀書,并非醉后說話無條理。這兩句是“醉話”。
“醉話”不等于胡言亂語。它是詞人的憤激之言。《孟子·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本意是說古書上的話難免有與事實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棄疾翻用此語,話中含有另一層意思:古書上盡管有許多“至理名言”,現在卻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種種,如直說出來,則不過慨嘆“世道日非”而已。但詞人曲筆達意,正話反說,便有咀嚼不盡之味。
下片寫出了一個戲劇性的場面。詞人“昨夜松邊醉倒”,居然跟松樹說起話來。他問松樹:“我醉得怎樣了?”看見松枝搖動,只當是松樹要扶他起來,便用手推開松樹,并厲聲喝道:“去!”醉憨神態,活靈活現。詞人性格之倔強,亦表露無遺。在當時的現實生活里,醉昏了頭的不是詞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紙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詞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掙扎著自己站起來,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軟骨頭們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棄疾的這首小詞,粗看,正如標題所示,是一時即興之作。但如果再往里仔細一看,那么會發現作者是在借詼諧幽默之筆達發泄內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們還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會現實的黑暗而憂心忡忡,滿腹牢騷和委屈,不便明說而又不能不說,所以,只好借用這種方式,來暢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實感。
此詞上片詞人說忙著喝酒,醉里貪歡。可是用了一個“且”字,就從字里行間流露出這“歡笑”比“痛哭”還要悲哀:詞人是無法排解內心的苦悶和憂愁,姑且想借酒醉后的笑鬧來忘卻憂愁。這樣,把詞人內心的極度憂愁深刻地反映了出來,比用山高水長來形容愁顯得更深切,更形象,更可信。接著兩句進一步抒寫憤激的.情緒。孟子曾說過書上的話不能完全相信。而詞人卻說,最近領悟到古人書中的話都是不可信的,如果相信了它,自己便是全錯了。表面上好像是否定一切古書。其實這只是詞人發泄對現實的不滿情緒而故意說的偏激話,是針對南宋朝廷中顛倒是非的狀況而說的。辛棄疾主張抗戰,反對投降,要求統一祖國,反對分裂,這些本來都是古書中說的正義事業和至理名言,可是被南宋朝廷中的當權派說得全無是處,這恰恰說明古書上的道理現在都行不通了。詞人借醉后狂言,很清醒地從反面指出了南宋統治者完全違背了古圣賢的教訓。
下片則完全是描繪一次醉態。先交代一句:時間發生在“昨夜”,地點是在“松邊”。這次醉后竟與松樹對話,問松樹自己醉得如何,這是醉態之一。以松樹為友,可見知音極少。自己醉后搖晃,卻以為松樹擺動;明明是自己扶著松樹站起來,卻說松樹要扶他,這是醉態之二。最后是用手推開松樹,命令它走開。表現獨立不倚的倔強性格,這是醉態之三。這些醉態寫得非常逼真,可謂惟妙惟肖。但這不拘形跡的醉態,實際上也都是表現對當時現實的一種反抗。下片僅僅二十五字,構成了劇本的片段:有對話,有動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畫,內容之豐富乃小令中少見。“以手推松曰去”乃用散文句法入詞,是辛棄疾豪放詩風的特色之一。
此詞題目曰“遣興”,也說明這是抒寫情懷,詞中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情緒。全詞語言明白如話,文字生動活潑,表現手法新穎奇崛,體現了辛棄疾晚年清麗淡雅的詞風。
西江月辛棄疾注釋 4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注釋:
【1】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調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西江是長江的別稱,調詠吳王西施的故事。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雙調五十字,平仄兩協。后闋字句作法與前闋相同。
【2】黃沙道:指的是從江西省上饒縣黃沙嶺鄉黃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黃沙嶺之間約20公里的鄉村道路,南宋時是一條直通上饒古城的比較繁華的官道,東到上饒,西通江西省鉛山縣。
【3】“明月”句:意思是明亮的月光驚醒了睡在樹枝上的喜鵲。語出蘇軾《次韻蔣穎叔》詩:“明月驚鵲未安枝,一棹飄然影自隨。”又蘇軾《杭州牡丹開時仆猶在常潤周令作詩見寄次其韻》詩:“天靜傷鴻猶戢翼,月明驚鵲未安枝。”別枝,斜枝。
【4】七八個星二句:何光遠《鑒誡錄》卷五“容易格”條:“王蜀盧侍郎延讓吟詩,多著尋常容易言語。有松門寺詩云:‘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
【5】鳴蟬:蟬叫聲。
【6】舊時:往日。
【7】茅店:茅草蓋的鄉村客店。
【8】社林:土地廟附近的樹林。社,土地神廟。古時,村有社樹,為祀神處,故曰社林。
【9】忽見:忽然出現。見,同“現”,顯現,出現。
①作于閑居帶湖期間。黃沙:即黃沙嶺。見上篇注①。此夏夜小唱,深具藝術魅力。上片夜景,意在寫靜,卻出之以動。鵲啼、蟬鳴、蛙喧,愈鬧而愈靜,是為動中見靜法。下片時轉景移,山雨欲來,心緒由安閑而焦躁。結韻妙語:就急欲避雨而言,先推出茅店,后補以“忽見”,則恍惚驚喜之態,躍然紙上;就全篇而言,至此點出夜行者,返照全詞,則無一不是作者“夜行黃沙道中”的見聞和感受,詞脈由是暢通一體。
②“明月”兩句:月光驚飛枝上烏鵲,清風送來夜半蟬聲。按: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蘇軾《次周令韻送赴闕》:“月明驚鵲未安枝。”周邦彥《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辛詞“明月別枝驚鵲”句與以上詩句景象仿佛。別枝:遠枝。方干《寓民郝氏亭》:“蟬曳殘聲過別枝。”或作“離別樹枝”講,意亦通,但與下文“半夜”失偶。
③“稻花”兩句:稻花飄香,蛙聲一片,似在歌唱豐年。或謂“說豐年”者,守夜農人。似太實,且欠韻味。
④“七八個星”兩句:天外星稀,山前欲雨。盧延讓《松寺》:“兩三條電欲為雨,七八個星猶在天。”以數詞對偶,駢文中屢見,如庾信《小園賦》:“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
⑤“舊時”兩句:轉過溪橋,忽見記憶中的茅店就在眼前。兩句用倒裝句法。
【評解】
這首詞是辛棄疾貶官閑居江西時的作品。著意描寫黃沙嶺的夜景。明月清風,疏星稀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詞從視覺、聽覺和嗅覺三方面抒寫夏夜的山村風光。
情景交融,優美如畫。恬靜自然,生動逼真。是宋詞中以農村生活為題材的佳作。
【集評】
唐圭璋等《唐宋詞選注》:作者以寧靜的筆調描寫了充滿著活躍氣氛的夏夜。一路行來,有清風、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鵲聲、蟬聲,還聞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識的小店,可以進去歇歇腳,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這是一首筆調靈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語淺味永,摹寫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頗有審美價值的淡墨畫——充滿著農村生活氣息的夏夜素描。
這是辛棄疾中年時代經過江西上饒黃沙嶺道時寫的一首詞。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因受奸臣排擠,被免罷官,開始到上饒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間,他雖也有過短暫的出仕經歷,但以在上饒居住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詞作。詞中所說的黃沙嶺在上饒縣西四十里,嶺高約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兩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畝。這一帶不僅風景優美,也是農田水利較好的地區。辛棄疾在上饒期間,經常來此游覽,他描寫這一帶風景的詞,現存約五首,即:《生查子》(獨游西巖)二首、《浣溪沙》(黃沙嶺)一首,《鷓鴣天》(黃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本詞。
辛棄疾的這首《西江月》前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表面看來,寫的是風、月、蟬、鵲這些極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經過作者巧妙的組合,結果平常中就顯得不平常了。鵲兒的驚飛不定,不是盤旋在一般樹頭,而是飛繞在橫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為月光明亮,所以鵲兒被驚醒了;而鵲兒驚飛,自然也就會引起“別枝”搖曳。同時,知了的鳴叫聲也是有其一定時間的。夜間的鳴叫聲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鳴,而當涼風徐徐吹拂時,往往特別感到清幽。總之,“驚鵲”和“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來“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人們的關注點從長空轉移到田野,表現了詞人不僅為夜間黃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潤,更關心撲面而來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聯想到即將到來的豐年景象。此時此地,詞人與人民同呼吸的歡樂,盡在言表。稻花飄香的“香”,固然是描繪稻花盛開,也是表達詞人心頭的甜蜜之感。而說豐年的.主體,不是我們常用的鵲聲,而是那一片蛙聲,這正是詞人匠心獨到之處,令人稱奇。在詞人的感覺里,儼然聽到群蛙在稻田中齊聲喧嚷,爭說豐年。先出“說”的內容,再補“聲”的來源。以蛙聲說豐年,是詞人的創造。以上四句純然是抒寫當時當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詞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卻是洋溢著豐收年景的夏夜。因此,與其說這是夏景,還不如說是眼前夏景將給人們帶來的幸福。
不過,詞人所描寫的夏景并沒有就此終止。如果說詞的上闋并非寥廓夏景的描繪,那么下闋卻顯然是以波瀾變幻、柳蔭路曲取勝了。由于上闋結尾構思和音律出現了顯著的停頓,因此下闋開頭,詞人就樹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運用對仗手法,以加強穩定的音勢。“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在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輕微的陣雨,這些都是為了與上闋的清幽夜色、恬靜氣氛和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相吻合。特別是一個“天外”一個“山前”,本來是遙遠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筆鋒一轉,小橋一過,鄉村林邊茅店的影子卻意想不到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詞人對黃沙道上的路徑盡管很熟,可總因為醉心于傾訴豐年在望之樂的一片蛙聲中,竟忘卻了越過“天外”,邁過“山前”,連早已臨近的那個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也都沒有察覺。前文“路轉”,后文“忽見”,既襯出了詞人驟然間看出了分明臨近舊屋的歡欣,又表達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遠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體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底,令人玩味無窮。
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語言沒有任何雕飾,沒有用一個典故,層次安排也完全是聽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卻有著詞人潛心的構思,淳厚的感情。在這里,我們也可以領略到稼軒詞于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
【西江月辛棄疾注釋】相關文章:
西江月辛棄疾09-02
辛棄疾西江月11-29
辛棄疾的西江月10-17
西江月 辛棄疾11-19
西江月(辛棄疾)10-22
西江月 辛棄疾08-25
辛棄疾《西江月》11-29
《西江月》辛棄疾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