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性情中人陶淵明
公元427年9月15日,東晉詩人陶淵明逝世。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謚號“靖節”,世稱“靖節先生”。他是中國田園詩派的代表,一生困頓不得志,其詩中透露著對官場的厭惡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處處流露著真性情。
一身傲骨,不為五斗米折腰
年輕時的陶淵明,為謀生路,曾在彭澤縣做縣令,每個月有五斗米的俸祿。一個冬天,郡上的太守派了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人去叫縣令來見他。督郵的品位并不高,但能在太守面前說話,也算有些權勢,難免有些傲慢。陶淵明不愿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是瞧不起,但卻也不得不去見他,便想穿著便服去會一會督郵。正要走時,縣吏攔住他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否則會是不敬,影響前程。”這下陶淵明忍受不了了,說:“我不能因為五斗米而向這個鄉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辭職離開了彭澤縣。
此后,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參加農業勞動。后來由于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愿再為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征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陶淵明是在貧病交加中離開人世的。他原本可以活得舒適些,至少衣食不愁,但那要以付出人格和氣節為代價。陶淵明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獲得了心靈的自由,獲得了人格的尊嚴,寫出了一代文風并流傳百世的詩文。
得意忘形,無弦之音表心曲
陶淵明有一把無弦琴,意興闌珊之時,便會拿出來撫弄一番,抒發感情。一日,陶淵明與朋友在庭院樹下對坐,夜幕降臨,群星閃爍,此時他興致甚佳,撫摸著無弦琴,對朋友說:“今夜風清月朗,我為你彈奏一曲。”說完用雙手按拍琴板,開始了演奏。
朋友大惑不解,問:“先生彈琴堪稱人間妙手,為何不撥弦彈奏一曲,以娛耳目?”陶潛笑道:“我曾有詩云:‘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和,從內心發出;靜,并非從外傳來。如果從琴音中去獲得寧靜,就會沉溺于琴音之中,使沉靜消失。難道一定要彈奏引誘玄鵠都來跳舞、驚動赤龍躍出深潭的琴音嗎?像這樣用手指虛按著,心境和逸,對風舒頸長嘯,豈不是獲得天然意趣,得意忘形。”
陶淵明所追求的,是一種意趣。這種意趣,不需要計較琴是有弦還是無弦。琴在陶淵明眼中只是一種抒發自己情感的工具而已。如此真性情,也正是適合“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吧。
【性情中人陶淵明】相關文章:
陶淵明10-20
陶淵明集08-20
陶淵明的飲酒09-06
陶淵明詩句07-27
有關陶淵明09-13
陶淵明的名句09-05
贊陶淵明07-30
擬古 陶淵明09-02
豁達的陶淵明12-06
陶淵明的故事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