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為主題的說課稿
《登高》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5第3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深邃的人生感悟。本詩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重陽節登高遠眺的感懷之作,飽含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個人身世的感慨。學習本文有助于學生獲得審美體驗,體會作者沉郁頓挫的詞風。本課計劃用時1課時。
高二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古詩文知識,但鑒賞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定本節課的三維學習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品讀語言,學習詩歌的鑒賞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詞作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深沉的苦痛和無盡的哀思。
教學重點:賞析語言,體悟情感。教學難點:通過意象鑒賞詞作。
中國傳統文化根本上是一種感悟文化,因此,本課將采用情境教學,以情促讀、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朗讀法、問題探究法完成學習目標。
為實現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多媒體、微課視頻。
本著“育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擬定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用時約3分鐘
古人云:“未見興趣,必不樂學。”多媒體播放一段秋日悲歌的視頻,激發學生興趣:同學們,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展現了萬類霜天競自由的景象,馬致遠的《秋思》描繪了古道西風瘦馬的蕭條,那么,杜甫筆下的秋日又將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順勢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初讀品析,用時約10分鐘,分2步展開
1.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我將對易讀錯、易寫錯和難理解的字詞進行講解。
2.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我將播放一段名家范讀的微課視頻,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思考:本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師生討論,共同明確,本詩是作者晚年流落夔州,在祈求長壽的重陽節登高遠眺,國勢艱危,身世飄零,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這位曾高唱“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人,不禁生發無限感慨,極為沉郁。
第三環節:精讀探究,用時約20分鐘,分2步展開
1.讀中悟情,深入文本。我將播放一段微課視頻《詩歌中的意象》,引導學生思考作者共描寫了哪些意象?小組討論、展示,根據學生回答進行總結補充:這首詩前兩聯寫景,首聯共寫了六種景物——風、天、猿、渚、沙、鳥,分別用“急”“高”“嘯哀”“清”“白”“飛回”來描寫,十四字寫六種景,極為凝練;而頷聯只選取了落木和長江,由落木聯想到自身孤苦伶仃,人難免一死,而滾滾長江又擺脫了上聯悲哀之調,顯出豁達、開闊的'意境。
2.以情促讀,探究文本。本詩的文眼是“悲”字,是什么使詩人感到“悲”呢?小組交流討論,引導學生聯系寫作背景加以分析。
第四環節:拓展升華,課堂小結,用時約5分鐘
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通篇關目,全在一“悲”。古往今來,身世家國,榮辱人生,沉浮世態,得失人心,杜甫一肩挑起了推排不盡、驅趕不絕的千斤悲愁。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怎樣的體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暢所欲言。
預留3分鐘,讓學生回顧當堂所學。我將進行課堂巡視,及時解答學生疑問。
整堂課,以問題為導向,充分發揮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育理念,完成課前預設,促進精彩生成。
第五環節:布置作業
比較賞析本詩與《沁園春·長沙》的異同。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課后我將及時進行總結反思。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擦黑板,道別)
【登高為主題的說課稿】相關文章:
《登高》說課稿07-25
《登高》的說課稿06-12
登高的說課稿04-09
登高說課稿示范03-03
登高說課稿示范06-12
關于《登高》的說課稿04-09
《登高》說課稿(精選5篇)01-26
登高語文說課稿04-09
《登高》《蜀相》說課稿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