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醫基礎理論的試題及答案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試題,試題是參考者回顧所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參考資料。你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是規范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醫基礎理論試題及答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中醫基礎理論的試題及答案 1
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現存最早的針灸學專著是 ( D )
A.《內經》 B.《難經》 C.《諸病源候論》 D.《針灸甲乙經》
2、被后世尊稱為“攻邪派”的醫家是 ( B )
A.劉完素 B.張從正 C.張元素 D.朱震亨
3、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是( D )
A.《內經》 B.《難經》 C.《傷寒雜病論》 D.《神農本草經》
4、以制約不足的“消”為主要過程的陰陽消長平衡是 ( A )
A. 此消彼長 B.此長彼長 C.此消彼消 D. 此長彼消
5、按照五行生克關系,肺為心之( D )
A. 母 B.子 C.所勝 D. 所不勝
6、以下不符合五行生克原理的是( C )
A. 肝為心之母 B.脾為心之子 C.腎為肺之所勝 D.肺為肝之所不勝
7、被稱為“先天之本”的臟是( D )
A.心 B.肝 C.脾 D.腎
8、與呼吸運動關系密切的臟是 ( B )
A.肺與心 B.肺與腎 C.肺與肝 D.肺與脾
9、五臟之中,具有“主疏泄”生理特性的是 ( C )
A.肺 B.脾 C.肝 D.心
10、被稱為“髓海”的是( C )
A. 脈 B. 心 C.腦 D.三焦
11、五臟之中與氣機升降關系密切的是 ( C )
A.肺與心 B.肺與腎 C.肺與肝 D.心與肝
12、臟腑之中,既屬于六腑,又屬于奇恒之腑的是( B )
A.三焦 B.膽 C.胃 D.心
13、與呼吸微弱、脈動異常等病癥關系最為密切的是( B )
A.元氣 B.宗氣 C.營氣 D.衛氣
14、質地較為稠厚,流動性較小,具有濡養功能的是( A )
A.津 B.液 C.精 D.血
15、具有營養全身、化生血液作用的氣是 ( D )
A.元氣 B.宗氣 C.衛氣 D.營氣
16、臨床上治療出血證配合補氣藥的理論基礎是 ( C )
A.氣能行血 B.氣能生血 C. 氣能攝血 D.血為氣母
17、行于后頭部的經脈是 ( B )
A.手太陽經 B.足太陽經 C.手陽明經 D.足陽明經
18、在手小指端交接的經脈是 ( B )
A.肺經與大腸經 B.心經與小腸經 C.腎經與膀胱經 D.心包經與三焦經
19、面白形胖、膽小易驚的體質是( B )
A. 偏陽質 B. 偏陰質 C. 陰陽平和質 D. 肥胖質
20、下列哪項不是癘氣的致病特點 ( A )
A、一氣一病 B、發病急病情重 C、直接傷及內臟 D、傳染性強烈
21、風寒濕三氣雜至可致“痹證”,其中“著痹”的特點是( D )
A.痛無定處 B.冷痛劇烈 C.紅腫熱痛 D.重著疼痛
22、七情內傷易影響臟腑氣機,其中恐則( B )
A.氣上 B.氣下 C.氣消 D.氣亂
23、導致發病的內在因素主要是( A )
A.正氣不足 B.邪氣 C.七情內傷 D.飲食不節
24、寒熱真假形成的病機是 ( D )
A.陰陽偏勝 B.陰陽偏衰 C.陰陽互損 D.陰陽格拒
25、“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的治法適用于 ( B )
A、實熱證 B、實寒證 C、虛熱證 D、虛寒證
26、“真寒假熱證”宜采用下列何種治法 ( A )
A.熱因熱用 B.熱者寒之 C.陰病治陽 D.用熱遠熱
27、病人出現精神萎靡、神識朦朧、瞳神呆滯等神氣衰敗之象的是( C
A.神亂 B.少神 C.失神 D.假神
28、隨生活環境及勞作等因素發生相應變化的面色是 ( B )
A.主色 B.客色 C.善色 D.惡色
29、以下哪項不是青色主病 ( D )
A.寒證 B.瘀血 C.疼痛 D.水飲
30、患處漫腫無頭、膚色不變、不熱少痛者為( B )
A.癰 B.疽 C.疔 D.癤
二、多項選擇題
1、藥物五味中屬陽的是 ( A.C )
A. 辛味 B. 酸味 C. 甘味 D. 苦味 E. 咸味
2、具有所勝、所不勝關系的是 ( B.C.E )
A. 木與火 B. 土與水 C. 木與金 D. 水與金 E. 水與火
3、脾的生理特性為 ( C.D )
A. 喜條達惡抑郁 B. 喜潤惡燥 C. 喜燥惡濕 D. 以降為和 E. 以升為健
4、人體之氣的生理功能有 (A.B.C.D.E )
A.推動 B.溫煦 C. 固攝 D. 防御 E.營養
5、以下有關望目的各部分與五臟之間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D.E )
A.瞳仁屬腎,稱水輪 B.黑睛屬肝,稱氣輪 C.白睛屬肺,稱風輪
D.目眥血絡屬心,稱血輪 E.眼瞼屬脾,稱肉輪
三、填空題
1、臨床常用的補氣生血法是根據陰陽(胡根互用 )的理論確立的治療方法。
2、五行相克關系的傳變,包括( 克我)和( 我克 )兩個方面。
3、藏象學說常以( 五臟六腑 )來概括整個消化系統的生理功能。
4、( 膽 )稱之為孤府。
5、津液與血液之間相互滲透轉化,稱為( 津血同源 )。
6、疾病發生的內在因素是( 正氣不足 )。
7、用溫熱性質的`方藥治療具有假熱現象病證的治法,稱為( 熱因熱用 )。
8、望面色之病色的特征是( 晦暗枯槁 ),或( 鮮明暴露 )。
9、一般問診包括問主訴、問( 現病史 )、問( 既往史 )、問個人生活史、問家族史。
10、熱證以( 邪氣盛)或( 陰液不足 )為主要病機。
四、名詞解釋
1、陰陽交感:陰陽二氣在運動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并由此產生各種相應的變化和反應。
2、五行相克:相克,是指這一事物對另一事物的抑制、約束、拮抗作用。五行之間的遞相制約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藏象:藏于體內的內臟所表現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現象及與其相通應的自然界的事物和現象。
4、元氣:又名原氣、真氣,是人體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原動力的物質基礎。
5、十二經筋:十二經脈循行部位分布的筋肉系統,是經絡系統的組成部分。
6、內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由于臟腑經絡及精、氣、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產生的化風、化寒、化濕、化燥、化火等五種病理變化。由于病生于內,故分別稱為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統稱為內生五邪。
五、問答題
1、何謂陰陽? 陰陽的特性有哪些?
答:(1)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它既可以說明相互關聯的兩個事物,也可以說明一個事物中相互關聯的兩個方面。
(2)陰陽的特性有以下幾點:①相關性,②普遍性,③相對性,④規定性。
2、肺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哪幾個方面?
答:(1)肺主一身之氣:包括主呼吸之氣、主管氣的形成和調節全身氣機。
山東大學網絡教育本科中藥學專業
(2)肺主通調水道:肺為水之上源,能通調水道,參與水液代謝。
(3)肺助心行血:協助心臟主持血液循環。
3、氣機失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氣滯,氣機運行不暢而郁滯的病理狀態。
(2)氣逆,氣的升降運動失常,當降者降之不及,當升者升之太過,以致氣逆于上的病理狀態。
(3)氣脫,氣虛之極而有脫失消亡之危的病理變化。
(4)氣陷,在氣虛的基礎上表現以氣的升舉無力為主要特征的病理狀態。
(5)氣閉,氣機郁閉,外出受阻的病理變化。
4、血的失常病機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血的失常主要有:血不足和血的運行失常兩個方面。
(2)血不足,濡養作用減退,又稱為血虛。
(3)血液運行失常:①血瘀,②血行急迫,③出血。
中醫基礎理論的試題及答案 2
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佐藥”功用范疇的是
A.配合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
B.消除或減弱君、臣藥的毒性
C.針對某些次要癥狀發揮治療作用
D.制約君、臣藥的峻烈之性
E.針對主病起主要治療作用
考題解析:佐藥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是佐助藥,即配合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或針對某些次要癥狀發揮治療作用的藥物;二是佐制藥,即用以制約君、臣藥的峻烈之性,或消除或減低君、臣藥的毒性的藥物;三是反佐藥,即根據治療需要,在方中配伍的少量的、與君藥性味相反的、而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中醫執業醫師試題。由此可知,A、B、C、D均屬佐藥功用的范疇。故標準答案為E.
2.由逍遙散變化為黑逍遙散,屬于
A.藥味加減的變化
B.藥量增減的變化
C.劑型更換的變化
D.藥味加減和藥量增減變化的聯合運用
E.藥量增減和劑型更換變化的聯合運用
考題解析:黑逍遙散(《醫學六書。女科要旨》)由《局方》逍遙散加味化裁而成,方中不僅加入生地(或熟地),且藥物配伍比例也作相應調整,所以D 為正確答案。
3.至寶丹的功用是
A.化瘀開竅,解毒辟穢
B.豁痰開竅,化濁解毒
C.化痰開竅,熄風止痙
D.芳香開竅,解毒辟穢
E.清熱開竅,化濁解毒
考題解析:至寶丹為涼開的代表方之一,功擅開竅、辟穢、化濁、解毒,所以E為最佳選項。A項中之“化瘀”,C項中之“熄風止痙”,均與至寶丹的功用無關;B、D兩項雖與至寶丹的功用相近,但均未提及“清熱”,所以亦非最佳選擇。
4.具有補氣生血功用的方劑是
A.四君子湯
B.參苓白術散
C.當歸補血湯
D.補中益氣湯
E.生脈散
考題解析:補氣可以生血。當歸補血湯雖以當歸命名,但重用黃芪為君,大補元氣,意在使氣旺血生,所以C是正確答案。補中益氣湯雖亦重用黃芪、人參、白術等補氣藥,少量配伍當歸,但其立法意在補氣升陽舉陷,而不在補血,故不是最佳答案。四君子湯、參苓白術散、生脈散的.功用均與題目相去較遠,所以不選。
5.以解毒消癰,化痰散結,活血祛瘀為主要功用的方劑是
A.四妙勇安湯
B.犀黃丸
C.仙方活命飲
D.大黃牡丹湯
E.葦莖湯
考題解析:五個備選答案中,犀黃丸、仙方活命飲均具有解毒消癰、化痰散結、活血祛瘀作用,但仙方活命飲重在清熱解毒,潰堅消腫;犀黃丸重在化痰散結,活血祛瘀。所以B為最佳選項。四妙勇安湯、大黃牡丹湯、葦莖湯三方,或具解毒、散結之功,或具化痰、祛瘀之用,但均不全面,所以A、D、E皆非正確選項。
6.枳實薤白桂枝湯中,具有通陽散寒、降逆平沖作用的藥物是
A.枳實
B.薤白
C.桂枝
D.厚樸
E.瓜萎
考題解析:枳實微寒,瓜蔞甘寒,均無通陽散寒之用;厚樸雖性溫且能降逆,卻無通陽之用;薤白雖辛溫通陽,但無平沖之功,所以A、B、D、E俱非正確選項。唯桂枝辛溫,具通陽散寒、降逆平沖之功,故C為最佳選項。
7.小建中湯中配伍芍藥的意義是
A.益陰養血,柔肝緩急
B.養陰復脈,柔肝緩急
C.益氣養陰,緩急止痛
D.益氣養血,復脈定悸
E.養陰補血,活血通脈
考題解析:小建中湯所主虛勞里急腹痛之證,雖以中焦陽氣虛寒為主,實則五臟俱虛,氣血陰陽俱不足。方中配伍芍藥益陰養血,意在與飴糖、炙甘草相配,酸甘化陰,柔肝滋脾,和里緩急而止腹痛,所以A為正確答案。其余各項,或涉陰血,或涉緩急止痛,但都與小建中湯主證、病機及方藥配伍不盡吻合,故均非正確答案。
8.蘇子降氣湯中配伍當歸和肉桂的意義是
A.溫腎納氣
B.養血補肝
C.溫補下虛
D.祛痰止咳
E.溫腎祛寒
考題解析:蘇子降氣湯中配伍肉桂溫腎祛寒,納氣平喘;配伍當歸養血補肝,兼“主喘逆上氣”,合而溫補肝腎以顧下虛,所以C為正確答案。A、B、E項都僅言及一藥作用或某一方面,所以均非最佳選擇;D項與本題無關。
9.白果在定喘湯中的作用是
A.散寒平喘
B.斂肺定喘
C.清瀉肺熱
D.止咳化痰
E. 降氣平喘
考題解析:白果甘澀性平,功能斂肺氣而化痰濁。與麻黃相合,宣斂并用,既防麻黃宣散太過而耗損肺氣,又助化痰定喘之效。所以B為最佳選擇答案。
10.真武湯中白芍的主要作用有
A.緩急,利小便
B.滋陰,養血
C.調和營衛
D.斂陰止汗
E.柔肝,熄風
考題解析:真武湯為溫陽利水之劑,主治腎陽虛弱、水氣為患所致腹痛下利諸證。《神農本草經》云:“芍藥主邪氣腹痛……止痛,利小便。”本方配伍芍藥,既取其斂陰緩急而止腹痛,兼取其利小便以助滲濕而除水患。所以答案A為最佳選擇。
11.桂枝湯原方服法要求“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其意義在于
A.護中以防傷胃
B.助汗以去外邪
C.防止過汗傷陰
D.防止過汗傷陽
E.養胃以復正氣
考題解析:桂枝湯以桂枝解肌發表,芍藥斂陰益營,散中有補,發中兼收,滋陰和陽,調和營衛,發汗作用和緩,既無過汗傷陰之慮,也無過汗傷陽之憂;更無傷胃之弊,所以A、C、D均非正確答案,醫師考試《中醫執業醫師試題》。
本方藥后啜粥之意,是借水谷之精氣,充養中焦,不但易為釀汗,以助祛邪,更可使外邪解而不致復感。其中雖寓“養胃以復正氣”之義,然重在“助汗以去外邪”,所以B為最佳答案。
12.李東垣氏所創,主治勞倦傷脾所致的發熱,稱為"甘溫除熱法"的方劑是
A.竹葉石膏湯
B.小建中湯
C.補中益氣湯
D.歸牌湯
E.當歸補血湯
考題解析:補中益氣湯為李東垣氏所創,專為治療脾胃病始得,主用于氣高而喘,身熱而煩,頭痛自汗,渴喜熱飲,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氣短乏力,脈洪大而重取無力者。本方以甘溫補氣為主,而治脾胃氣虛發熱之證,所以C為正確答案。
竹葉石膏湯清補并用,主治陽明氣分余熱未清,氣津兩傷之證;小建中湯溫中補虛,和里緩急,主治虛勞里急腹痛之證;歸脾湯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主治氣血不足,心脾兩虛之證,且三方皆非東垣所創,故A、B、D均非正確答案。當歸補血湯雖為東垣所創,但重在補氣生血,主治血虛發熱之證,所以E亦非正確答案。
13.“以補為固”,補而兼疏的方劑是
A.牡蠣散
B.固沖湯
C.健脾丸
D.玉屏風散
E.真人養臟湯
考題解析:所謂“以補為固”,是指以補氣為主,通過補氣而達固攝氣、血、精、津之目的。玉屏風散雖為止汗之方,卻不用收斂止汗之藥,而以黃芪、白術補氣固表為治,是典型的“以補為固”,且更佐少許防風,使補中兼疏,固表而不留邪。所以D 為最佳答案。
牡蠣散、固沖湯、健脾丸與真人養臟湯的方藥配伍中,雖皆用補氣之品以增強固攝作用,或用以止汗,或用以止血,或用以止瀉,但均為補澀兼施之劑。所以A、B、C、E均不是正確答案。
14.半夏瀉心湯所治心下痞是由何因所
A.太陽病誤下
B.少陽病誤下
C.陽明病下之過早
D.陽明病應下失下
E.太陽病大下后,復發汗
考題解析:《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云:“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之下……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傷寒,病本在表,經五六日,證見“嘔而發熱”,說明邪傳少陽,故“柴胡湯證具”。少陽病禁用汗、吐、下三法,而以他藥下之,顯系誤治。所以正確答案為B。
15.旋覆代赭湯的病因病機是
A.痰熱內阻,胃失和降
B.食積內停,胃失和降
C.胃虛痰阻,氣逆不降
D.胃虛有熱,氣逆不降
E.胃中虛冷,氣逆不降
考題解析:旋覆代赭湯原方主治云:“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氣不除者,旋覆代赭湯主之。”傷寒之邪,雖經發汗或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胃氣已傷。中氣既傷,運化失健,痰濁內生,遂成胃虛痰阻,氣逆不降,心下痞鞕,噫氣不除之證。故C為正確答案。
16.咳血方主治證候的病機是
A.痰阻肺絡
B.虛火犯肺
C.肝火犯肺
D.肺絡瘀阻
E. 風熱襲肺
考題解析:咳血證,原因很多。咳血方所主咳血,以咳嗽痰稠帶血,伴見心煩易怒、胸脅刺痛、頰赤便秘、舌紅苔黃、脈弦數為主要臨床特征,顯系肝火犯肺所致。故正確答案為C,A、B、D、E各項皆非本證病機。
17.下列除哪項外,均是防風通圣散主治病證的臨床表現
A.憎寒壯熱
B.頭目眩暈
C.目赤睛痛
D.大便秘結
E.郁郁微煩
考題解析:防風通圣散主治風熱壅盛,表里俱實之證。是證以憎寒壯熱、頭目眩暈、目赤睛痛、口苦而干、咽喉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涕唾稠粘、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為主要臨床特征。
"郁郁微煩"常是少陽病兼陽明腑實證的臨床見證之一,而非防風通圣散主治病證的臨床表現。
18.四物湯主治證候的病因病機是
A.氣衰血少
B.勞倦內傷
C.沖任虛損
D.郁怒傷肝
E.陰精虧損
考題解析:《局方》四物湯為補血調經之主方,主治婦女月經不調、胎動不安及產后惡露不行,少腹堅痛諸疾。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若沖任虛損,血行失暢,則月經不調,或量少色淡,或經期延遲。一旦受孕,血不養胎,則胎動不安。至若產后,氣血大耗,若調理失宜,結生瘕聚,則惡露不下,少腹堅痛。總之,本方所主,皆沖任虛損,營血虛滯之證。所以C為正選答案。
19.下列各項中,屬于四逆湯主治病證臨床表現的是
A.神衰欲寐
B. 臍腹痛
C.心下滿痛
D. 泄利下重
E. 煩躁欲死
考題解析:四逆湯為回陽救逆之主方,主治傷寒少陰病四逆證。經云:“陽氣衰于下,則為寒厥。”又云:“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腎陽衰微則神失所養,每見神衰欲寐,故爾《傷寒論。少陰篇》有“少陰病但欲寐”之論,所以A為正確選項。
“煩躁欲死”為陽衰未甚,邪正劇爭的表現;“臍腹痛”是陰血不足,肝郁乘脾的見證;“泄利下重”常由肝脾不和,下焦氣滯所致;“心下滿痛”多因實邪阻閉而生,所以B、C、D、E均非正確選項。
中醫基礎理論的試題及答案 3
1、呂某,女,65歲,適值冬天,因天氣變化出現膝關節劇烈疼痛,得溫痛減,關節屈伸不利,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緊而來針灸科求診。醫師留針后行針提插、捻轉,出針困難,證屬:
A、暈針
B、滯針
C、彎針
D、斷針
E、血腫
答案:B
2、主要適用于肢端小關節的手法是:
A、抖法
B、擊法
C、搓法
D、捻法
E、拿法
答案:D
3、常作為小兒推拿結束手法的是
A、拿肩井
B、推坎宮
C、揉太陽
D、搓上肢
E、抖上肢
答案:A
4、敷臍療法進行穴位敷貼時間一般為:
A、每次貼敷4~8小時,每隔1~3天換藥1次。
B、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如需再貼敷,應待局部皮膚基本恢復正常后再敷。
C、每次敷貼3~24小時,隔日1次。
D、從每年入伏到末伏,一般每7~10天貼1次,每次貼3~6小時,連續3年為一療程。
E、每次貼敷4~8小時,可5~7天換藥1次。
答案:C
5、孫某,男,7個月。三天前因暴受驚恐而至四肢抽搐,兩眼上翻,大聲啼哭。經其母安撫后,神智恢復正常。此后,病情反復發作,每次發作約幾秒鐘,每日10余次。現癥見:煩躁不安,時發驚惕,低熱,唇周及印堂發青,舌質紅,苔黃膩,指紋青紫。行針刺治療應采用:
A、補法
B、瀉法
C、平補平瀉
D、先補后瀉
E、先瀉后補
答案:B
6、黃某,男,18歲,2日前因淋雨即感惡寒,次日出現頭痛,無汗出,鼻塞,流清涕、咽癢,微咳,無痰,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經辨證分型,該病屬:
A、風熱犯表
【中醫基礎理論的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中醫復習試題與答案06-28
中醫護理學基礎試題及答案02-13
中醫基礎理論學習心得(精選19篇)12-12
《外婆中醫》閱讀答案05-14
中醫外科學試題07-12
jsp試題及答案12-05
護理試題及答案01-17
消防試題及答案08-30
氣候的試題及答案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