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設計方案4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優秀的方案,方案指的是為某一次行動所制定的計劃類文書。那么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設計方案 篇1
一、年會目的
1、增強區域員工的內部凝聚力,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2、對20xx年區域營銷工作進行總結,對區域市場業績進行分析.制訂20xx年度區域營銷工作總體規劃,明確20xx年度工作方向和目標.
3、表彰業績優秀的公司內部優秀員工,通過激勵作用,將全體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投入到未來的'工作之中.
二、年會主題:同心同力 共創未來
三、年會時間:20xx年2月10日
第一部分:領導致辭、表彰優秀員工、表演節目
第二部分:團體聚餐
四、年會地點:
酒店多功能宴會廳
五、年會組織形式:
由企業前期策劃和后期執行.
六、年會參加人員:
分公司領導、邀請當地政府部門和業界領導員、兄弟單位企業
七、工作人員工作安排:
1.會場總負責:張經理
主要工作:總體工作協調、人員調配.
2.策劃、會場協調、邀請嘉賓:高小姐負責
主要工作:年會活動策劃、會議節目安排、彩排、舞臺協調;對外協調、現場資訊采集、人員分工、布場撤場安排;
3.嘉賓接待、簽到:張小姐負責
4.音響、燈光:蔡先生負責,會前半小時檢查音響、燈光等設備.
5、物品準備:王小姐.主要工作:禮品、獎品等物品的準備.
八、年會會場布置:
1、舞臺懸掛烘托氣氛的紅燈籠;
2、舞臺兩側放置易拉寶各2個;
3、年會舞臺背景用酒店原有背景板,在背景板的中心安裝"公司標志";
4、年會舞臺上方懸掛紅布幅:
年會場地布置:
1、充氣拱門放置賓館大門外主要通道;
2、賓館入口處掛紅布幅;
3、賓館內放置指示牌;
九、年會流程:
1、形式:領導致辭、表彰優秀員工、表演節目、公司聚餐;
2、整個年會分兩部分
設計方案 篇2
教材簡解:
杜牧的《山行》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煉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我們可以在觀賞勝于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
目標預設:
知識與技能:了解詩句的含義,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能成誦。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以分步解讀,入境悟情等方式通過品味語言、描繪畫面來體會詩歌的情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秋天,發現欣賞自然之美,激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基于本人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本課的重點難點定為:
1、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體會詩的意境;
2、激發學生對秋天的欣賞美的欣賞,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媒體選擇和應用:
1、網上有關圖片的.下載;
2、杜牧《長安秋望》,王維《山居秋暝》,李商隱《霜月》古詩下載;
3、古箏曲《漁舟唱晚》。
設計理念:
古代教育學家孔子說:“不學詩,無以言。”這句話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古詩語言精煉,情感強烈,節奏鮮明,意境優美,引導學生學些古詩,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感知力。
意境,即客觀事物和詩人思想感情的有機統一,它是詩的靈魂,可以說,沒有意境就沒有了詩:“詩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誦秋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將一幅絢麗的秋景圖展現于我們面前。教學中我把握情與景的統一,引導學生走入詩境,感受詩情,以得到美的感染,情的陶冶。
設計思路:
基于以上理念,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思路:
一、情境導入,初體詩境。
二、分步解讀,入境悟情。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四、整體誦讀,體會詩韻。
五、課外延伸,拓展視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初體詩境
1、談談秋天的印象。
2、出示圖畫或課件,配樂朗誦《山行》。
3、理解詩題,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講解更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感知秋天,進而引入古詩,通過圖片直觀感受,引發學生了解全詩的興趣。】
二、分步解讀,入境悟情。
1、“扶”學生學習第一句。
(1)運用不同手段理解“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遠上”讓學生聯系實際,展開想象理解;
“斜”教師用“簡筆畫”演示;
“寒山”讓學生查閱工具書或教師講解。(從該詞當中了解古詩所寫的季節)
(2)出示句式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教師引導學生講句意。
(3)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講句意。
【設計意圖:緊扣重點詞,理解“遠上”、“斜”、“寒山”相應詞語,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古詩的凝練與本詩意境。】
2、“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1)指導學生看圖或課件,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戶人家在白云的地方。
相機突出“生處”這個詞義的難點。
(2)試著讓學生自己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自學三、四句。
(1)根據學法指導,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教師深入學生,了解反饋。
(2)匯報交流,教師對重點處點撥。
4、引導學生領會全詩的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突出“詞義句意理解”的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力求改變“講詞語——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聽著音樂,隨著老師的描述,想象一下山林的景色,引導學生把景物說具體。
2、面對這么多的景致你想做些什么呢?
(1)放聲朗讀這首詩。
(2)畫一幅畫。
【設計意圖:愛動、富于想象、形象性強是兒童的共同特性。教學時對于繪畫基礎較好的學生,可指導學生根據詩意作想象性繪畫(非技術性)。教學中應讓學生盡可充分發揮想象力,把自己意象景色描繪出來。詩中之“畫”形象化、直觀化了,不但有助于學生更好的入境、激情,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美的意識。】
(3)當導游介紹此處美景。
……
【設計意圖:能在課堂上完成的想法讓學生當堂即做,如朗誦詩,不能當堂完成的可作為家庭作業布置給學生,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給了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權利】
四、整體誦讀,體會詩韻。
1、學生誦讀,怎樣才能讀得美?
2、學生匯報,教師點撥。(讀出節奏美)
3、改變形式,反復誦讀。(范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
【設計意圖:古詩是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瑰寶,它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適宜誦讀。采用不同形式的讀,既可以在讀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詩歌內容,又可使學生情感升華至對美好景物的熱愛。】
五、課外延伸,拓展視野
1、出示杜牧《長安秋望》,王維《山居秋暝》,李商隱《霜月》。
2、學生自由誦讀。
【設計意圖:這幾首詩都與秋天有關,學生通過自讀,領悟古代詩人筆下秋天的千姿百態之美。】
設計方案 篇3
一、活動主題
“團結互助,增進友誼”
二、活動目的
四月天春意盎然,正是踏青春游的好時節。
通過本次春游活動,在領略優美景色的同時,促進本班同學間的交流,營造和諧融洽的集體氛圍,豐富同學們的校園生活,陶冶情操。
同時,圍繞我們的主題“團結互助,增進友誼”,加強同學們的'集體意識,使班級更具有凝聚力,讓同學們在春意盎然的季節里放飛心情。
三、活動對象:青園一(1)班全體師生以及家長
四、活動時間:20xx年4月7日
8:30—15:30
五、活動地點:南郊公園
六、活動內容
(一)前期準備工作
召開全班會議。
為全體同學講解春游當天的行程,讓同學們對行程有大致的了解。
同時提醒同學們出行應該注意安全的問題,例如不要私自離隊獨立行動。
(二)活動當天事宜:
活動內容
一、深山尋寶
1、游戲規則:在規定的范圍內,將10個寶藏藏匿于不同地方,在規定的時間內由家長帶孩子參與搜尋,設定1、2、3等獎,給予相應獎勵。
2、游戲道具:信封10個等
二、拔河比賽
1、游戲規則:將全班同學按座次分為2組進行比賽,共拔三局,獲行2次勝利的為勝方。
2、道具:拔河繩子一根。
三、兔子蹲游戲
1、游戲規則:每個家長帶孩子對面雙手相扣,與其他參賽隊員站成一排。
聽至工作人念到自己的動物顏色名稱就馬上蹲下來。
如:白兔子蹲,白兔子蹲完,紅兔子蹲……。
2、游戲道具:白、紅、黑、黃兔子的頭套。
四、無敵烽火輪
1、游戲規則:10人協作相互協作,使用報紙和膠帶制作一個能容納10個人的封閉大圓環,將圓環立起來全隊人員站在大圓環上邊走加滾動大圓環,在規定時間和距離內最先達到終點的獲勝。
2、游戲道具:報紙、膠帶等
五、捆綁腳環
1、小隊員和家長一起拿繩子捆腳環,只要雙方腳走向一樣,考默契程度,先到達終點者為勝。
2、游戲道具:小繩10根
六、丟手絹
1、所有小隊員圍繞一圈,一邊唱一邊丟手絹,輸家表演節目,(如:唱歌、小品等)
2、游戲道具:手絹
七、活動費用:AA制100元
費用包括:一大一小中餐費用,以及游玩過程中孩子的零食和水、班服T恤(游戲獎品等),另加一大人加20元。
注意事項
1、為保證學生安全,活動中請家長照看好自己的小孩,以防責任事故的發生。
2、8:30所有參加人員準時到達集合地點,方便各組組長統計,清點人數。
所有費用當天在門口收取,費用交納會計部吳啟朋媽媽。
3、有攝影愛好者請向鄧時雨媽媽報名。
由鄧時雨媽媽收集影像資料。
(為我們參加等于活動的家長留下歡快的瞬間)。
4、因活動屬于親子互動環節,建議到場家長穿舒適、便于運動的著裝。
5、一切行為聽指揮,每項活動結束后由分組組長清點人數,讓孩子們增加集體意識,團隊精神。
6、公園不亂丟果皮紙屑,愛護公物,人人有責。
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體驗在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重要性。
2、認識合作成功與失敗的條件。
3、培養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體驗合作成功的喜悅。
教學準備:
8組競賽瓶、4個排球、4面紅旗、8組積木、5組橡皮泥、9個帶問題的卡通人物和動物、課件、錄像片等。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故事過渡
小朋友們,你們愛做游戲嗎?老師也很喜歡做游戲,今天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好嗎?不過在做游戲前,先讓我們一起來昕一段小故事:
很久以前,一個很深很深的礦井里有5個礦工,可是有一天礦井突然塌方了,面對僅有的一個井口,5個礦工該怎么辦才能逃生?
小朋友,你們面前的五個小球就是5個礦工,快快想出好辦法!
二、游戲體驗
1、體驗一:抽球比賽。看哪個小組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球抽出。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動作快的原因或者動作慢的原因,進行比較。
2、體驗二:傳球比賽,奪紅旗。
A、第一輪比賽球從每個學生頭上傳過。賽后,說說動作快的原因或動作慢的原因。B、第二輪比賽球從每個學生左肩傳過。借鑒第一輪失敗的原因小組調整,再試。(以搏戲導入新穎而富有情趣。)
3、體驗三:堆積木比賽,奪紅花。要求小組每個同學都參與,看哪個小組在5分鐘內堆的積木種類最多,堆完后可以找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欣賞,并介紹你們小組是
怎樣堆的。最后,學生介紹,總結堆的多與少的原因。
三、探究明理
1、討論探究:通過前面的三個游戲,你明白了什么?通過比較,進行總結歸納。
2、小結明理:合作r可以產生超過個人的力量;合作,可以幫助我們戰勝困難;合作,能為集體贏得榮譽;合作,能給我們帶來愉快的體驗。
四、延伸升華
A、讓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說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
B、學生看有關合作內容的課件,錄像片,然后談感受。
五、模擬實踐
出示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動物、人物卡片,在每個卡通動物的后面都有一道題,各小組根據要求分工合作.(這三個游戲設計的目的性、層次性非常強。)
(讓學生收集材料充分地體現了該學科以學生的社會生活體驗為基礎的特點。)
(電教媒體的使用恰到好處,為學生由感性認識的積累到理性認識的升華起到了推動作用)
(用小朋友喜歡的各種卡迪人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解決的問題如下;
a、小組幾個人用彩粉筆將教室黑板打扮漂亮!先想好畫什么,然后小組同學一起完成。
b、喜歡拼圖嗎?那么試試看,拼出后會是一幅什么圖?然后將結果貼在黑板上!
c、會捏橡皮泥嗎?那么來吧!試試捏個"動物樂園"出來,好嗎?
d、小組同學準備個小合唱,要有動作才漂亮!
e、有一座房子光禿禿的,你們能用玉米粒做屋架,
紅豆做屋頂,綠豆做窗戶,再配上圖案,將它打扮一下好嗎?
f、你們幾個人試著組合成"術字形"、"米字形"、"梅花型"圖案(要求站著組合)
g、你們小組能團結一心,那么大家都來想想,小組同學一起合作干點什么!給大家個驚喜!
h、這是一朵大紅花,每個花瓣都被白色花片遮住了,白色花片上的問題需要
(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調動了學生的熱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從書中尋找答案,只要大家齊心合力從十本書中找出答案,就能揭開白色花片得到這朵紅花。i、圖中有七種水果的橫截面圖,小組努力,猜猜這是哪七種水果,如果答對了,小動物就是你們的了!學生小組準備,(如有困難,可以找老師幫忙);然后全班展示成果,體會成功的喜悅。
六、總結深化
師生共同參與活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體現了新型的師生關系。
總主評:
1、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后感悟,在感悟后運用。
"活動、體驗、感悟、運用"是本課設計的最大特點。本課針對三年級學生心理特點,選擇了學生感興趣又能體現出合作重要性的游戲活動,通過"活動"這個載體,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情感和態度上有了積極的體驗,也對他們逐步明確合作的重要性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再經過討論歸納,再體驗、再感悟,以此促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
2、師生共同參與活動,充分體現了合作的實踐性在本課中,除了上課教師能以準確的角色定位,以組織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活動之外,看課教師也能在看課過程中,被同學邀請參與活動,這一做法,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也使學生進一步明白了合作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3、開放性地使用教材,體現了創新精神。
教材是一個載體,教師應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本節課,教材中是以"捏熊貓"這一活動,讓學生討論"合作成功的條件"和"合作不成功的原因。"我們認為只通過這一活動,學生對以上問題的感悟不會太深,因而設計了抽球、傳球、堆積木這三個游戲活動,讓學生在多次感悟后明白道理。同時對于教材中提供的兩項活動一一捏熊貓和做花環,我們也沒有采納,而是重新設計了讓學生更愿意接受的12個活動,這些活動種類不同,形式各異,其趣味性和生活性都很強,使本課所倡導的生活化教學真正落實到實處。其次,我們根據教材提供的圖形,進行大量充實后制成課件,并選用石油開采、汽車制造為內容制成錄像,使本課教學內容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所加深。
4、合作意義的內涵在體驗、感悟中不斷加深。"合作意義"內涵是很深的,學生通過身邊事例只是對其有了淺顯的了解,老師通過游戲活動一一講身邊事例一一延伸到社會大舞臺,這一由淺入深的設計安排,使合作意義的內涵在體驗、感悟中不斷加深。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設計方案03-01
設計方案03-04
設計方案03-09
設計方案03-14
設計方案03-14
設計方案03-14
設計方案03-15
設計方案03-23
設計方案03-24
設計方案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