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精選[6篇]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設計方案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設計方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通過本次隊會,配合學校德育方案,推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提出的宣言“學會關心”,并配合班級現狀,幫助后進學生,使學生懂得關心的意義,學會關心自己和別人,從而關心社會和社會進步。最終促成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二、準備工作:
1、編排課本劇《小珊迪》,小品,啞劇及快板;
2、準備好錄音機,磁帶及道具;
3、布置好教室,黑板上繪出各種幫教場面及中心繪圖“請讓我來關心你”。
三、活動過程:
1、隊會開始之前,清點人數。
中隊長上臺宣布:隊會開始之前,請各小隊清點人數。
各小隊長清點人數,向中隊長匯報。
中隊長向輔導員匯報:五一中隊應到48人,實到48人,報告完畢!請求隊會開始。
輔導員:可以開始!
2、隊會開始:出旗!
中隊長宣布:我們歡迎王翠(甲),付倩云(乙)同學為我們主持這一次隊會。
(甲,乙主持人上):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五一中隊“請讓我來關心你”隊會現在開始!出旗!敬禮!(兩名護旗手和一名旗手高舉隊旗出)(放“出旗曲”)
3、唱隊歌。
(主持人):禮畢!唱隊歌!
4、隊會內容:
(1),表演課本劇〈〈小珊迪〉〉。
甲:關心是一首溫馨的詩,
乙:解開憂愁治愈傷痛。
甲:關心是一句體貼的話語,
乙:熔化冰川溫暖心肺。
甲:關心是愛,是情,是友誼。
乙:關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源泉。
甲:曾經有許多人讀過《小珊迪》的故事,為小珊迪誠實,善良的品質所打動,也為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的和諧關系而感動。今天,在這里將重新演繹一出小珊迪的動人故事。
(表演課本劇《小珊迪》……)
(2),正反小品對比,引導討論,激發情感。
甲:看著小珊迪在寒冷饑餓中死去,我們的`心都要碎了,但唯一讓我們感到溫暖的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心的美德會讓小利比幸福地生活下去,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怎樣對待呢?請看下面的小品。
(表演反面小品。)(小品內容略)
(小品結束。)
乙:同學們,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生活著五十億人。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每當此時,我們多希望得到一雙溫暖的手幫助啊!剛才這位老奶奶就遇到了困難,可是她得到是什麼呢?看了剛才的小品,心情怎樣?你們是怎樣想的?
(主持人采訪老奶奶……)
(表演正面小品。)(小品內容略。)
(小品結束,主持人帶頭鼓掌上。)
乙:同學們,這樣的結局,大家滿意了吧?
生齊:滿意!(小品結束,主持人上。)
(3)小隊匯報在學會關心中的收獲和體會。
甲:課本是我們的樂園,在吮吸知識的同時,在小珊迪的故事中,我們學會了關心。
乙:校園社區是我們的天地,紅領巾系著陽光的燦爛,我們學會了友愛。
甲:愛的升騰,讓我們擁有了金子般的美麗心靈。
乙:下面我有個建議,咱們中隊的同學以雛鷹假日小隊為單位進行一次比賽,向老師和同學們匯報一下在“學會關心”的過程中的收獲和體會,大家說好不好?
(四個小隊分別匯報,內容略。)
(片斷一,小品:向殘疾人獻愛心。內容略。)
(片斷二,小品:尊老愛幼。內容略。)
(片斷三,小品:孝敬父母。內容略。)
(片斷四,小品:關心同學。內容略。)
(4),四個小隊表決心。甲:這四組片斷擷取了同學們在成長過程中的收獲,它像一股清新的風,吹進了五三中隊火熱的班集體,隊員們都積級行動起來了!
(一小隊):我們第一小隊是“向殘疾人獻愛心”小隊。
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數學》六年級上冊第2~3頁。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2.通過形式多樣的游戲與練習,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發展其空間觀念,初步體會到數行結合的思想,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對數學的親切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確定位置的全過程,從而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從實際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學生學會在具體情景中用數對確定位置
1.談話引入。
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同學們歡迎嗎?
老師們都很想認識你們。咱們先來給他們介紹一下我們班的班長,可以嗎?
2.合作交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長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寫或畫在紙上。
匯報:班長的位置在第4組的第三個,他在從右邊數第二組的第三排…
哪個小組也用語言描述出了班長的位置?
請班長起立,他們的描述準確嗎?
剛才同學們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長的位置,有的同學說第幾組,第幾行,第幾排……)
看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組、排、行、等多種方式,還可以從不同的方位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為了我們在確定位置的時候語言達成一致,一般規定: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板書:列 行
老師左手起第一組就是第一列…,橫排就是第一行…
班長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畫圖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師這個位置看全班的座位,這張圖應該怎么放?(課件)
把座位圖轉過來,班長的位置變了嗎?為什么?
(沒變,還是第四列第三行,因為老師和我們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沒變)
(2)探究新知。
在這張座位圖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嗎?
師指圖:這是誰的位置?(我的,我的位置在第五列,第4個)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說說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師還要教你們一種更為簡潔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想知道嗎?
板書:(2,5)
你們知道,這是誰的位置嗎?
2,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像這樣用兩個數來表示位置,我們稱它們為數對。(板書)
下面我們就來研究用數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板書)
(3)鞏固新知。
A、誰能用數對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兩個,說出數對的含義,板書出來。
老師板書:(5,2),請這個同學起立,回答問題:(2,5)(5,2)這兩個數對都由數字2、5組成,他們表示的`位置一樣嗎?為什么
(兩個數字組成順序不一樣,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樣)
B、老師出示圖中的點,相應的學生說數對,其他同學判斷對錯。
(1,5)(4,2)(3,3)
當出示(3,3)時,問:兩個3的意思一樣嗎?
在我們班的位置中,這樣的數對還有嗎?
如果有個班級最后一個同學的位置是(7,7),你知道這個班有多少人嗎?為什么?
(49個,因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游戲:接龍。
老師先說出一組數對,相應的同學起立,說出下一個同學的位置,以此類推。
先讓學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學的位置。
D、尋找新位置。
同學們都會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嗎?下面這個環節要檢驗你們每一個同學是否真的會了。
收拾好你的東西,根據你手中的數對,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學生的數對里有兩個特殊設計:
二、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1.出示動物園示意圖。
你能看懂這張圖嗎?圖上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
請你用數對說出飛禽館和南門的位置。
請你寫出獅虎山,猴山,大象館的位置。
觀察這三個地點在圖中的位置和他們的數對,你有什么發現?
周六,小紅和媽媽去動物園玩,她們的游玩路線如下
請你說出她們的參觀路線。
請你設計一條路線:
(1)從南門進,從北門出。(2)經過所有的景點。(3)不走重復路線。
用數對寫出路線方案。
2.老師的禮物。
老師相送給每位同學一份禮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的同學才能看到這份禮物。
學生按照數對涂色。
介紹經驗:這么多數對,你是怎么做到不丟不重,又準確的找到位置的。
看來這些同學取得成功時有方法的,老師真心祝賀你們,沒有成功的同學也別氣餒,老師把信心送給你們,只要吸取好的經驗,下次一定會成功。
思考:在這幅圖中,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方法一樣,一組數對表示一個方格,而不是一個點)
3.第5頁第4題第(2)小題:描出下列各點并按字母順序依次連成封閉圖形,看看是什么圖形。
這道題的構圖方式和剛才的心行構圖有什么不同?
三、生活中的數學
用數對確定位置,在生活中應用廣泛,你能舉出例子嗎?
教師出示:地圖、圍棋圖…
四、小結
五、小小設計師
以小組為單位,任選構圖方式,用數對確定位置,設計一個圖案。把設計方案和效果圖都記錄在圖表紙上。
設計方案 篇3
一、相關理論概述
員工培訓是指為了提高員工工作績效水平、實現組織目標而使員工獲得工作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等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根據培訓對象的分類,企業培訓可以分為普通員工培訓、班組長培訓、管理人員培訓、技術人員培訓、決策者培訓等;根據培訓活動與員工崗位關系來劃分,員工培訓可分為崗前培訓、在崗培訓及外派培訓等三種,其中崗前培訓又分為一般性和專業性的職前培訓,在崗培訓又可分為補充差距培訓、人際關系培訓、思維能力拓展培訓、拓展訓練等;企業培訓按培訓方式可以分為在職培訓、脫產培訓、半脫產培訓、掛職培訓等。培訓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模擬法、實踐法、案例法、課堂講授法、研討法等。
二、員工培訓現狀及其分析
(一)培訓現狀
針對基礎工作員工(尤其是新進員工)。本公司強化教育培訓計劃的剛性管理,按照培訓計劃對員工進行培訓,例如編制公司“三華”同步電網相關知識培訓方案并組織實施及培訓數據統計報表,開展職能電網知識全員培訓,組織參加集團公司舉辦的各類培訓班,有選擇地參加國家電網公司和中電建協組織的培訓班等,培訓效果良好。
(二)存在的問題
盡管公司建立了相應的培訓制度,近年來根據市場需要開展了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工程師、干部崗位培訓、計算機和英語培訓、新員工培訓等,但培訓工作仍存在許多問題。
員工培訓需求調查分析不充分。公司在制定培訓計劃時,不是以基層培訓需求調研資料為依據,而是以以往的培訓項目、上級主管或領導要求的培訓項目為基礎進行組織培訓的。
培訓資源建設與管理體系不完善。目前公司的培訓課程還不成體系,雖然已經具備了教育培訓中心,有專職培訓教師,定期舉辦經濟管理、外語、計算機、經濟法規等培訓班,但是通過訪談和調研發現,培訓課程的'針對性不強,課程主要根據實際工作的需求和問題來被動設置,缺乏針對性和前瞻性。
培訓效果評估不系統。(企業管理論文 )公司雖然進行了大規模的員工培訓,但培訓效果評估還主要以現場演練和考試為主,并沒有關注員工到底進步了多少,還有哪些知識、技能需要進一步提高,員工培訓活動并沒有真正的提高員工的工作知識與技能,在花費企業成本的前提下,并沒有為企業發展帶來直接效益。
三、員工培訓體系優化設計
在分析員工培訓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根據本公司自身實際情況,對其員工培訓體系框架進行優化:
(一)培訓需求分析和需求評估體系設計
根據員工培訓的實際情況,本部分的設計主要包括:員工培訓需求類型分析、員工培訓需求分析過程設計、員工培訓需求體系設計和員工培訓需求評估體系設計。其中,員工培訓類型主要包括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脫崗培訓和繼續教育等形式;員工培訓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組織需求分析、任務需求分析和員工需求分析三個過程;公司主要采用組織、任務、個人三個層次和職業生涯規劃的“三”+“一”培訓需求體系設計模式;針對組織培訓需求和個人培訓需求不盡相同甚至發生沖突的問題,建立了公司需求和個人需求契合度模型,并以此作為公司員工培訓需求評估體系,為其培訓計劃的制定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和理論依據。
(二)培訓評估體系設計
要改變過去僅對部分培訓進行反應層面和學習層面評估的現狀,必須建立科學完善的評估體系。本研究中培訓效果評估包括對組織者、教師、學員三個方面的評估,培訓效果評估體系分為反應層面、知識層面、行為層面和結果層面四個層次,其中結果層面是對成本—效益的分析,根據結果層面的研究結果不斷地完善資源體系和數據庫。本次培訓評估活動主要在培訓結束后或年末進行,主要采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角色扮演法和討論法等方式,針對培訓老師的授課水平、學員的知識與態度的提高以及培訓內容對員工績效的影響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不斷地完善培訓評估體系,為企業培訓計劃的制定與完善提供建設性意見。
四、結論
本文圍繞公司的現狀分析及其培訓體系的優化,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要建立科學的培訓體系,保證培訓體系的有效運行,必須和企業的發展戰略、人力資源戰略和企業文化緊密結合。
明確提出將所有培訓資料數字化,建立培訓資源建設與管理系統,實現內部培訓資源的共建和共享。
培訓需求分析和評估要與公司的戰略目標及員工的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相結合。
要保證培訓的有效性,一定要建立科學的培訓效果評估體系。
設計方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初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養成對他人、社會親近、合作的態度。
2、 學習關心、愛護、幫助周圍的人,有同情心。
3、學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 、體驗與人相處、溝通和合作的快樂。
5、能明白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懂得尊重、關心、愛護、體諒他人,并加強幼兒的自信心及積極的對待事情的態度。
二:活動內容:
活動一、談話“我長大了” 活動二、統計“我家有幾口” 活動三:“大帶小活動” 活動形式:
個別、集體、分小組展開活動 活動來源:
5—6歲的幼兒已形成了初步自我意識,具有一定的自我服務能力,但僅此還不夠。我們應該讓幼兒知道:其幼小生命是在親人的呵護下,在眾人的關心、愛護下成長的,在我們心存感激知情的同時,應該學著去關心、愛護、幫助周圍的人。學習尊重他人,在與人相處、溝通和合作中產生并體驗快樂。 三:活動過程: 活動一:談話“我長大了”
師:小朋友,現在你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了,在幼兒園應該怎么做?在家呢?
幼兒的談話記錄: 在幼兒園
“要幫助老師做事情。” “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 “要和小朋友友好相處。” “要幫助小朋友們做事情。” “不打架、不罵人、不搶玩具。” “排隊要快、不推不擠。”
“少玩玩具,多看書,多學習,還要學會認字。” “愛護花草樹木,愛護動物。” “要保持清潔,不亂扔垃圾。” “要收拾好自己玩過的玩具。” “不大吵大鬧,認真聽講。” 在家里
“不吵爸爸、媽媽買玩具。” “幫家里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要尊重老人。”
“少看電視,多畫畫,多學習。” “自己吃好飯,不浪費糧食。” “要看好弟弟、妹妹。”
“不做危險的動作,不亂吃東西。” “要講禮貌,會倒茶給客人喝。”
活動二:統計“我家有幾口” 致家長的`一封信 尊敬的家長: 您好!
我們現在進行“我長大了”的主題活動,旨在樹立幼兒尊重、關愛他人;能參與家庭分工及勇敢、負責任、守規則、解決問題等良好品質。
請您協助幼兒將自己近期的進步或在家會做的事用圖文形式做一本書(書名自定)。請下周三帶來。
注:請家長將《家園聯系手冊》填寫好下周交來。 感謝您的支持! 大班
分析:幼兒通過統計活動,能了解家庭的人口。 活動三:“大帶小活動” 談話
師:你們是幼兒園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們應該怎么幫助弟弟妹妹呢? 幼兒的談話記錄 :
活動小結:
在活動的開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很濃,在帶弟弟妹妹時他們非常的認真、細心 。幼兒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會做許多事情,并愿意為成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例如:
帶弟弟妹妹玩大型玩具時,每位孩子都找了一位弟弟或妹妹做朋友,教他們玩大型器具,教他們怎樣注意等。
設計方案 篇5
活動準備:
樹葉、紙條、泡沫墊、平衡木、雞毛、雪花片、記錄紙、筆
活動目標:
1、幼兒能用簡單的線條記錄自己的觀察,對物體飄落產生興趣和探索的欲望;
2、幼兒能用身體動作表現不同物體飄落的樣子。
教育過程
1、認識材料:“小朋友,今天老師帶給了大家一些禮物,我們一起看看都是些什么?”小朋友一一認識這四種材料,能說出名字。“想想,這些禮物可以用來玩什么呢?”
2、引導幼兒觀察并操作:
①“你們看看它是怎樣落下來的?”老師示范樹葉飄落,小朋友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如小朋友只能說出是飄下來或飛下來等,進一步引導其在空中的動作。
②“我們來試試這些材料,看看它們又是怎樣落下來的好嗎?你們可以自由選擇籃子里的材料,但可別忘了玩兒過之后得把它們送回自己的家,要不它們的爸爸媽媽得著急了”。
幼兒自己擺弄各種材料,老師引導小朋友用語言說自己發現××是怎樣落下來的,個別能力較強幼兒引導其進行物體間的比較,先從飄下來的空中動作比較。接下來可引導幼兒比較物體飄落的快慢差異,“××小朋友,我們倆一起放下看看能發現什么?”。
在飄落過程中先在地上進行,可能有小朋友會自己站到平衡木上去,引導小朋友發現站得高飄下來觀察得更清楚,時間更長一些。鼓勵其他小朋友也試試。
③“小朋友,你們看,它們在空中的樣子,像是在干什么呢?”先個別引導,“那你能學學它的樣子嗎?”鼓勵孩子在墊上學樹葉落下的樣子。激發其他小朋友想學的欲望。
放音樂伴奏:“咦!這個小朋友真有趣,他變成了××,是這樣飄落下來的,我們也去試試吧!請在做動作的`時候注意別撞著朋友了。”幼兒和老師一塊用身體語言表現物體落下的動作。
3、
①音樂停。“小朋友,你們發現每種物體落下的動作,它們一樣嗎?那邊有紙和筆,我們一起去把你們觀察到它們是怎樣落下來的情況做個記錄好嗎?請小朋友在貼有物體對應的下面記錄,畫好后將筆的帽子蓋上,再送回家”。
②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記錄。
設計方案 篇6
[學習重點]
1、了解《左傳》這部編年體史書的概況。重點了解《左傳》作為先秦歷史散文杰作的基本內容和語言特色。
2、積累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的知識,以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學習難點]
1、掌握正確誦讀方法,養成閱讀文言文的良好習慣,在課余拓展遷移中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燭之武智退秦師的政治活動,鑒賞燭之武的嫻熟而精要的外交辭令。
[文習賞識]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政外交等大小事實。
《左傳》也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作者相傳為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有人認為它是一部獨立的自成體系具有獨立創見的歷史著作。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關春秋時期各諸候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實都有載述,具體面完整地顯示了時代概貌。顯然,傳統天命、禮教思想時有流露,這是歷史局限性。
《左傳》又具有很高的文字價值。善于描寫戰爭和記述行人辭令,敘事委婉詳盡,情節富于故事性和戲劇性,描寫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鮮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顯示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整體感知]
本文記述了秦晉聯合攻打鄭國的一個故事。鄭國被秦、晉兩的國包圍,危在旦夕,鄭文公派能言善辯的燭之武前去說服秦伯。燭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晉之間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采取分化瓦解的辦法,說明了保存鄭國對秦有利、滅掉鄭國對秦不利的道理,終于說服了秦伯。秦伯不僅撤走了圍鄭的秦軍,反而派兵保衛鄭圍,迫使晉國也不得不撤兵,從而消除了鄭國的危機。燭之武臨危受命,不避艱險,只身說服秦君,解除國難,表現出他機智善辯的外交才能。
文章中的中心人物燭之武,不計前嫌,受命于危難中,義無反顧奔赴敵營。在大國國君面前,不卑不亢,抓住秦晉間互爭霸權,權利不一致的基本矛盾侃侃而談,句句打動對方。終于說服秦君,解除國難,燭之武的言行,體現了他深明大義和捍衛國家主權的愛國思想。
課文按故事情節的發展分為四段:第一段寫秦、晉國圍鄭;第2段寫燭之武臨危受命;第3
段寫燭之武智退秦師;第4段寫晉師撤離鄭國。
本文主要寫燭之武說退秦師,因此燭之武的外交辭令是本文記敘的重點,從而塑造了燭之武義無反顧奔赴敵營的信心和勇氣,見到秦伯后的胸有成竹,對秦晉兩國關系和矛盾的了如指掌,,使他的形象躍然紙上。至于其他方面就寫得較為簡略。文章波瀾起伏,亦張亦弛,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敘事中注意伏筆與照應,從而使結構嚴謹。
[課文重點存儲]
要重視積累,對常用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要寓詞于句,從意義和用法兩方面透徹理解,應牢記:積累是運用的前提。
詞類活用
一、字
1、字音:
①汜,fàn,字的左邊為三點水,故其義必與水相關。指汜水,是位于鄭國境內的`一條河流。另外,范字的讀音也是由草字頭下面的汜的讀音而來。
②縋,zhuì,字的左邊為絞絲旁,故其義與繩索、絲綢相關。
意為用繩子拴著人或物從上往下送。其造字法采用形聲構字法,左邊為繩索之形,右邊是其音,縋的讀音就是根據追而來。
③共,本為象形字,下面兩點為盛食物的器皿之足,意為祭祀用的食品等,而文中是一個通假字,通供,供給之意,讀gōng。
④闕,形聲字,門為形,闕為聲,讀作quē,意即門戶受損。
⑤逢,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時,讀páng。
2、通假字:
(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通矣,了。)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給、供應。讀gōng)
(3)夫晉,何厭之有(厭,通饜,滿足。)
(4)秦伯說,與鄭人盟(說,通悅,高興。讀yuè。)
(5)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明智,聰明。讀zhì)
二、詞
1、詞類活用:
①燭之武退秦師(退,使動用法,使撤兵。)
②晉軍函陵,秦軍汜南(軍,名詞作動詞,駐軍。)
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亡,使動用法,使滅亡。)
④越國以鄙遠(鄙,名詞意動,把當作邊邑;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地。)
⑤領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薄弱。)
⑥即東封鄭(東,名詞作狀語,向東;封名詞意動用法,使成為疆界。)
⑦若不闕秦(闕,動詞使動用法,使削弱。)
⑧闕秦以利晉(利,名詞使動用法,使獲利。)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
⑩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詞作名詞,缺少的東西。)
2、古今異義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①東道主
今義:請客的主人。
古義: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來。
②行李
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等。
古義:缺少的東西。例如:共其乏困
③乏困
今義:疲勞。
古義: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④夫人
今義:對已婚女子的尊稱。
三、特殊句式
1、判斷句
①是寡人之過也(也表示判斷)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斷)
2、省略句
①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②(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
(省略主語燭之武)
③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略介詞以的賓主之)
3、賓語前置句
夫晉,何厭之有?(有的賓語何厭前置,之作為標志。翻譯時要調整為有何厭)
4、狀語后置
以其無禮于晉(介賓短語于晉作狀語,后置,翻譯時要調整為于晉無禮)
[典型例題激活]
[例1]下面對文言句式的判斷,相同的一組是()
①夫晉,何厭之有?
②今已服矣,何又求矣?
③諸候有在者乎?
④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②句為賓語前置句,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何作賓語,賓語前置。③為省略句,應為諸候子孫其繼有在者乎?④為判斷句。用者也句式表示判斷。
答案:A
點評:
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式的理解。平時多了解文言句子的各種類型(判斷句、被動句、疑問句、賓語前置句、省略句等),根據各類句型的特點和文言句式本身的意思來判斷。
自測題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全對的一組是()
A、秦軍汜(sì)南夜縋(zhuì)而出佚(yì)之狐
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闕(jué)秦許君焦瑕(xiá)
C、秦伯說(yuè)杞(qǐ)子楊孫戍(shù)之
D、逢(féng)孫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與,不知(zhì)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貳:兩個
B、晉軍函陵 軍:駐軍
C、焉用亡鄭以陪鄰 陪:增加
D、以亂易整,不武 易:替代
3、找出通假字
①無能為也已
②共其乏困
③秦伯說,與鄭人盟
④失其所與,不知
4、下列加點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C、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下列加點詞語沒有活用的一項()
A、晉軍函陵,秦軍汜南
B、越國以鄙遠
C、既東封鄭
D、鄭既知亡矣
6、句式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B、何厭之有
C、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D、以其無禮于晉
7加點詞意義和用法與其他各項不同一項是()
A、鄰之厚,君之薄也
B、行李之往來
C、君之所知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課內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812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8、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夜縋(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下來)而出
B.越國以鄙(偏僻)遠
C.行李(出使的人)之往來,共其乏困
D.闕(使缺,損害)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9、以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若舍鄭以為東道主君亦無所害
B.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C.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D.以為得之矣
10、加點詞的用法與例句不相同的一項是()
例:君知其難也
A、共其乏困
B、又欲肆其西封
C、吾其還也
D、失其所與
11、對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B、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C、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D、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12、燭之武的話表現了外交辭令中婉曲這種表達方式的是()
A、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事
C、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D、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318題。
介之推不言祿
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懷無親,外內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其母曰:能如是乎?與女偕隱。遂隱而死。
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13、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外內棄之
棄:厭棄
B、不亦誣乎
誣:荒謬
C、焉用文乎
文:文飾,動詞
D、以綿上為之田
田:田地
14、較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字的意思,判斷正確的是()
①祿亦弗及
②、罪又甚焉
③、盍亦求之
④、焉用文之
A、兩個亦字相同,兩個焉字不同
B、兩個亦字相同,兩個焉字也相同
C、兩個亦字不同,兩個焉字也不同
D、兩個亦字不同,兩個焉字相同
15、母曰:能如是乎?句中的是指代的是()
A、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B、不食其食,身將隱
C、介之推不言祿
D、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16、對介之推讓祿一事的分析,最確切的一項是()
A、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態度和在榮譽地位面前的謙讓精神。
B、介母三次設問,表明她是一個關心兒子但并不愿違背兒子意愿的人。
C、本篇頌揚介之推母子不求賞賜,不圖浮名的品行。
D、晉侯是個卑鄙小人,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
17、對文章寫介母三次設問的目的,判斷不正確的是()
A、誘導兒子追求名利。
B、考驗兒子是否堅決隱退。
C、使文章曲折跌宕。
D、寫介母是個深明大義教子有方人。
18、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下義其罪,上賞其奸。
譯文:
②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譯文:
③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④譯文:
[創新拓展練習]
19、仿照下列句子寫兩句話。
要求:①句式相同。②內容有聯系意義。
例句:如果愛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給兒童,一只送給老人。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一只送給早春,一只送給晚秋。
A、
B、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經典】設計方案07-22
設計方案【經典】09-19
設計方案(經典)08-21
設計方案(經典)08-14
[精選]設計方案08-24
設計方案(精選)09-14
(經典)設計方案07-28
設計方案【精選】07-29
(經典)設計方案08-30
設計方案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