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方案精華(3篇)
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圓滿進行,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你知道什么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設計方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方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白楊的特點,學習邊疆建設者像白楊一樣,“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
2、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初讀課文,了解白楊的特點。
2、理清課文脈絡,分段、概括段意。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白楊”是一種樹的名字,又叫大葉楊,哪位同學見過,你能介紹一下嗎?
(調動學生學習《白楊》這一課的積極性,由學生們的介紹將同學們帶入描寫白楊樹的情景中。)
同學們講得好。白楊樹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沙漠地區種植非常廣泛,因為它樹木筆直,生命力強,而且還可以防風固沙。因此,人們都很喜歡它。
二、學習本課生字詞,掃除文字障礙
1、填寫生字表格:
音序、音節、部首、再查幾畫、結構、字義、組詞。
2、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導學生讀準本課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區別形近字,然后組詞:
教師出示形近字,也可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容易寫錯的字,想一想它與哪個字相近及怎么區別,以促使學生記準字形。
撫(撫摸)洪(洪水)埋(埋怨)介(介紹)疆(邊疆)
扶(攙扶)烘(烘托)理(道理)價(評價)韁(韁繩)
茫(蒼茫)辨(辨析)挺(挺拔)晰(清晰)戈(戈壁)
芒(光芒)辯(辯論)廷(宮廷)析(分析)弋(弋獲)
4、辨析詞語,理解詞義。
5、區別近義詞、反義詞,進一步理解詞義:
⑴近義詞:
清晰──清楚表白──表明分辨──辨別粗壯──健壯
軟弱──懦弱界線──分界分辯──辯解沉思──深思
⑵反義詞:
清晰──模糊軟弱──堅強動搖──堅定
精壯──細小消失──出現
三、理清脈絡,了解課文內容,分段,概括段意
這篇課文以白楊為線索,用自然段合并法,把課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寫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著高大挺秀的白楊。
第二段(第四至十一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并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十二至十五自然段)講的是“孩子們”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們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楊樹。
第四段(第十六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他們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四、朗讀課文,了解白楊樹的特點,為理解邊疆建設者的高貴品質做準備
五、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高貴品質。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繼續學習《白楊》。請四位同學每人朗讀一段課文,其他同學思考問題。
出示幻燈片,請同學齊讀題目,《白楊》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件什么事?
請同學談一談自己的理解。
(《白楊》這篇課文記敘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樹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著這些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衛士”指什么。
(這里講的“衛士”指的是戈壁灘上的白楊樹。)
這位旅客“出神”為什么呢?我們分析課文之后,就會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突破課文難點
請同學們在書上畫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特點的話,并說一說每句話都講了白楊樹的什么特點。
(第一句是這樣寫的,“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這句話寫出了白楊樹直的特點。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這句話寫了白楊樹適應性強的特點,無論“在哪兒”它都能適應,并且很快生根、發芽。)
集體朗讀這兩句話,再一次體會白楊樹的特點。
板書:
直
適應性強
請同學們結合課文談一談哪些地方表現了白楊樹直和適應性強的特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高大挺秀”,說明了白楊樹又高又直。爸爸講白楊樹特點的話中有兩個“哪兒”,說明了無論在什么地點,什么情況下,白楊樹都能夠很快生根發芽。表現了白楊樹適應性強。)
說得很好。請看書上的圖,這些白楊樹生長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對。請同學們看看書上的圖畫,聽配樂朗讀第一段的錄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樣子,談談你的感覺。
(大戈壁荒無人煙、環境很惡劣。)
在這樣荒無人煙,環境很差的地方,白楊樹卻生長得這么“高大挺秀”,這一點不僅說明白楊樹直,而且也說明白楊樹適應性強。請一位同學再來讀一讀爸爸的第二句話,體會白楊樹的這一特點。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
爸爸講的第三句話介紹的是白楊的什么特點呢?
(這句話講的是白楊堅強,不軟弱,不怕艱險和抵御災害的特點。)
板書:
堅強
從這里可以看出,白楊樹不但“高大挺秀”,適應力強,而且還能抵御災害。爸爸講的話無不流露著他對白楊樹的贊美。請同學們以贊美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同學們,請你想一想,爸爸的話只是在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請你用書上的話來談一談。
(“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別人解釋或說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時此刻孩子們還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們“只知道”什么呢?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汽車。”)
課文連續用了三個“只知道”告訴我們孩子們知道的全部內容。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我們同學能不能替他們想一想呀?四個人一組討論、研究一下,他們不知道的內容是什么?
教師巡視指導各小組的討論,然后請小組選出代表發表意見。
除了孩子們知道的,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請各組派代表談談你們的討論結果。
(孩子們不知道爸爸媽媽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樣工作?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不在自己親人身邊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學們講得很有深度,他們還不知道什么?
(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上學?他們還不知道新疆到底是個什么樣子?)
同學們討論得很好,如果繼續討論下去,可能還會有眾多的不知道。現在我們一起來歸納小結一下。
請同學們朗讀三個“只知道”,教師在每個“只知道”的句子后,加上同學們討論的“不知道”的內容。
(“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去新疆工作?做什么工作?
(“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為什么要把他們接到新疆念書?
(“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可是他們不知道新疆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師:同學們,孩子們不知道的這些內容,都是爸爸想讓他們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讓他們知道什么呢?請同學們再一次分小組議論議論,替孩子們找到答案。
(因為新疆是祖國的邊疆,生活條件及生活環境都很不好,需要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人去建設。所以他們的爸爸媽媽就來到了新疆。)
當年很多邊疆建設者都和課文中的爸爸媽媽一樣,聽從祖國的召喚來到新疆。為什么他們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為他們的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們能繼承他們的工作,建設邊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沒有直接講明,卻讓同學們給解釋得這么好。看來同學們理解了課文的內容。可是爸爸好像對白楊樹情有獨鐘,為什么?
(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實際上他通過介紹白楊樹表白了很多邊疆建設者的心愿:祖國需要他們在哪兒工作,他們就到哪兒去安家。)
的確如此,許多邊疆建設者離開了繁華的城市。告別了朝夕相處的親人,毅然來到祖國最艱苦、最需要的地方,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還為此獻出了生命。同學們,你們說他們是不是具備了白楊樹的高貴品格的人呢?
我們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讀爸爸贊揚白楊樹的幾句話。
三、默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學們,通過以上的分析,前面提到的爸爸在車上望著車窗外“出神”,是因為他想到自己。可現在爸爸“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從哪兒看出來的?
(課文最后一段的第二句話是這樣說的,“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這是因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幾棵小樹象征的是:邊疆建設者的下一代正迎著困難,茁壯成長。這一點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剛才爸爸沉思的內容,他在想孩子們是否也能同他們一樣迎著困難,不怕艱苦,建設邊疆呢。)
說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經說明,他不必擔心了。
四、朗讀全文,體會邊疆建設者具備白楊樹的高貴品格
五、理解《白楊》的中心思想
教師出示投影:
選擇你認為概括的最準確的中心思想:
1.課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2.課文表達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
3.課文通過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這件事,贊揚了邊疆建設者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請三位同學讀三種答案,同學們進行比較,然后找出一種最準確的答案,并說一說為什么?
(我認為第三種答案是最準確的。因為第一種只寫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沒有寫出作者的寫作目的。第二種沒有講課文中的什么事,只寫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好像還不全面。而第三種講的是最全面、最準確的,它把課文的寫作目的與主要內容結合在一起。)
請同學們齊讀第三種答案。
板書:
扎根邊疆
建設邊疆
六、總結全文
從課題我們知道,這篇課文講的是白楊樹,可是通過分析課文,我們又進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寫白楊樹,實際上贊揚了邊疆的建設者。這種寫法很新穎,能夠引人入勝。這種方法叫做借物喻人。表面上寫白楊,可真正的目的是寫那里的人。白楊的品格,正是邊疆建設者的品格。小白楊迎著風沙成長,也正是邊疆建設者對孩子們扎根邊疆健康成長的期待。
板書:
借物喻人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記住白楊的特點,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
七、探究活動
1、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續寫,想像20年以后,課文中的“哥哥”“妹妹”是如何心系新疆,建設新疆的。
2、通過讀書看報,收聽廣播,收看電視,了解西部大開發的情況,與同學交流。
設計方案 篇2
1合解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電網在合解環過程中存在以下3個突出問題:
(1)長時間電磁環網影響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2)由于運行方式改變造成繼電保護失配,設備故障時使事故范圍擴大。
(3)操作時間長,影響事故處理能力和應急處置水平。
目前合解環過程需要通過電網調度和現場值班人員接發令操作,造成電磁環網運行時間較長。例如圖1中102開關處合環后,若電源A線發生永久性故障,對側保護跳開105開關,但故障并沒有被隔離,因橋接線典型設計不配置保護,101,102,103開關無法跳開,故將越級跳電源B線的出線104開關,最終會導致變電站全站失電,擴大了事故范圍。
2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
探討思路之一是橋開關增設過流保護。線路合環后,當線路故障時,跳開對側開關和橋開關(或橋開關過流保護選跳線路開關),對故障進行隔離;當線路超穩定限額時,跳開橋開關(或橋開關過流保護選跳線路開關),完成解環。不足之處是需要增加投資、新增設備,每套過流保護的投資需5~8萬。同時也無法解決長時間電磁環網問題,成效并不顯著。另一種思路是合環后自動解環,一旦102開關處合環后經短暫延時即自動跳開101開關或103橋開關,快速完成解環,從而解決越級跳問題,同時也縮短電磁環網持續時間。采用文獻[4]介紹的合環解列保護是一種選擇,但每套需投資6~9萬。備自投裝置技術成熟,有備用的軟/硬件,通過功能拓展,可在人工合環后實現自動解環,以解決合解環問題。改造時只需在備自投的軟件上更新程序代碼、在硬件上新增功能壓板,投資少,性價比高。
3備自投工作原理
若電源A線故障,對側保護跳開105開關,故障被105開關和102開關隔離。若為瞬時性故障,則105開關重合成功即可恢復正常運行;若為永久性故障,105開關重合后加速跳開。備自投在躲過重合閘時間后啟動,并檢測電源A線受電側母線失壓、備用線路有壓、101開關無電流3個判據同時成立,即可動作于補跳101開關,合上102開關,實現備用電源(電源B線)的自動投入,恢復對受電側變電站的供電,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合解環操作與備自投的相同之處是:都僅涉及101,102,103這3個開關的操作以及開關位置、電壓、電流量等。而不同之處是:合解環操作“先合后拉”,備自投“先拉后合”。兩者僅在軟件動作邏輯上有細微差別,硬件方面則完全一致,可見利用備自投拓展合解環功能是完全可行的。
4方案可行性分析
4.1技術層面
目前主流的備自投裝置普遍采用微機實現。通過采樣,可得到線路電壓和電流、母線電壓和電流、開關位置等輸入量;通過編程與定值整定,可設置相應期望的動作邏輯,完成預定功能。多年運行經驗表明,備自投性能穩定、誤動率低,軟/硬件備用充裕。拓展備自投功能以實現上文所述的合解環操作,對于備自投廠家來說,硬件系統基本無需改動,軟件系統也只需通過編程來實現以下邏輯功能:在操作人員合上102開關后,檢測101,102,103開關均在合位,各開關動作前后電流發生變化(驗證合環成功,潮流確已轉移),經過短暫延時以后,自動跳開101開關或103開關完成解環(電網調度根據運行方式預置解環點為101開關或103開關)。
4.2管理層面
近年來,用戶對連續供電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保證持續可靠供電,電網調度需要通過合解環操作來轉移負荷。合解環雖存在諸多問題,但很少出現因合解環操作而引發的電網安全事故,因此合解環問題受到的重視程度稍嫌不足。隨著電網的發展,電網結構越來越復雜,智能化水平越來越高,合解環問題將日益突出且無可避免。從管理角度考慮,不論是為建設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目標,還是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方針,或是為踐行風險管控前移的管理理念,都應積極應對。
5設計方案
利用備自投合解環操作的方案設計如下:
(1)由調度指令啟用自動解環功能。
(2)采集101,102,103開關位置信息,并驗證其均處于合位。
(3)為防止在合環不到位的情況下直接解環導致負荷丟失的情況出現,可采用各開關的電流信號作為閉鎖條件,只有在101,102,103開關已處合位且電流突變量大于整定值后,才能經過短暫延時后跳開電網調度預置的解環開關,完成解環。合解環過程的動作邏輯流程如圖2所示。
6結語
本文提出的利用備自投來實現合解環操作的設想,不管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管理層面,都不失為一種值得考慮的方案。
設計方案 篇3
【摘要】
針對瀑河水庫滲漏嚴重的問題,為保證大壩滲流穩定和減小滲漏量,通過分析庫區地質資料,推薦采用土工膜水平防滲處理方案。根據庫
區天然鋪蓋等厚度圖分析和必要的滲流計算,確定了庫區土工膜水平防滲的范圍。該方案可以基本解決大壩存在的問題。保證大壩安全。
【關鍵詞】
滲流穩定;滲漏量;防滲處理;土工膜
1 工程概況
瀑河水庫位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瀑河中游,壩址座落在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縣解村村北0.5km處,距徐水縣城25km。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63km2。
瀑河水庫總庫容為0.975億m3,洪水標準為1一遇洪水設計、一遇洪水校核,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
2 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壩基滲漏嚴重,致使工程不能正常發揮應有的效益。壩后曾多次出現管涌和大面積沼澤化現象,大壩存在滲透破壞的危險。經過多年的運用觀測表明:當水庫蓄水時,壩下游地下水隨庫水位的增高變化明顯,說明壩基滲透強烈。1973年10月蓄水后,庫水位達到39.4m,至1974年3月庫水位已下降到36m,總滲漏量1300萬m3;當庫水位高于38m時,庫水滲漏明顯加劇。水庫實際運用過程中也曾發生過多次管涌破壞,1960年6月,當庫水位達40m時,水庫下游3~4km處的戶木、南城村一帶,出現嚴重沼澤化。主壩后發生管涌,河灘出現涌泉,井水外流,戶木村局部住房地面滲水。
1963年8月8日,當庫水位達45.18m時,樁號1+050處壩后反濾溝出現管涌13處,冒出帶泥沙的渾水。
1977年8月27日,當時庫水位40.38m,在樁號0+406的壩后反濾溝溝頭,距壩軸線58.75m,高程33.83m的位置,發生管涌。為保大壩安全,采取放水降低庫水位措施,使集中滲流有所減少。但在一個月后,即9月25日,庫水位40.05m,上述位置再次出現管涌。1978年和1979年為了渡汛安全,用濾料對管涌部位進行臨時處理,并將反濾溝改為盲溝。1979年8月20日~12月10日4個月內,庫水位保持在40.13~40.40m之間,壩后未發生管涌現象,但壩后地下水位明顯升高,與上游庫水位幾乎同步變化,水位最高達到38.56m。
3 水庫滲漏和發生管涌原因分析
3.1 地質條件
根據工程地質資料,樁號0+100~0+380段河床砂卵石與下部卵礫石層連通,下部卵礫石層不僅厚度大,而且分布在庫區下部、壩基和庫外的廣大范圍內,形成庫內外的連通,因此形成良好的滲漏通道。樁號2+080~3+220段表層黃土狀壤土中所夾粗砂層,層厚4~6m;埋深3~11m,頂板高程32~39.5m,與河漫灘砂卵石層相通,庫內外亦連通。在枯水年,該砂層無水,當庫水位上升時,該段成為水平集中滲漏段。樁號4+200~5+700段,砂卵石層埋深為2~10m,頂板高程34.6~44m,與河漫灘卵礫石層相通,庫內外亦連通。該層厚度大且與樁號4+200段以前的深層卵礫石層為一層。庫水位一旦上升,這里將成為集中滲漏帶,其滲漏量將比樁號2+080~3+220段滲漏量還大。
范村村北地表以下6~7m,廣泛分布有粗砂層透鏡體,回水淹沒后易形成水平滲漏。1985年勘探時,在樁號0+500~0+800段發現埋深8.0m,厚0.8m的透水砂帶,按其走向和高程分析,此砂帶從壩前延伸至壩外,副壩壩后管涌與該透水砂帶有關。水庫水平防滲重點應放在庫區上游段現代河床和二級階地以下砂層出露或埋深較小地段,其它部位要視天然鋪蓋分布厚度考慮。防滲的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小壩基滲漏量和壩下卵礫石層的滲壓水頭。
3.2滲漏和管涌原因分析
通過以上現象和地質條件分析可知,壩基滲漏基本上是沿庫區現代河床以及二級階地的.砂層出露部位,滲入下部的深厚砂卵石層,通過深厚的砂卵石層排泄到庫外的。由于存在良好的滲流通道,因此滲漏嚴重。由鉆探剖面可知,發生管涌范圍上游在高程33.5m左右夾有薄層砂層呈條帶狀分布區域,走向幾乎與該段壩軸線平行,分布寬度約70m,厚度一般0.2~0.7m。砂層的存在是壩后管涌形成的基本條件,反濾溝將砂層切割形成臨空面是誘發管涌的外在原因。由管涌發生時庫水位分析,砂層與庫區上游二級階地所夾砂層特別是與某處階地坎壁出露的砂層相連通。當庫水位升高,庫水進入階地坎壁出露砂層形成滲流時,滲透坡降增大,流速增強,在反濾溝內的臨空出逸點附近形成較集中的滲流,且對與砂層接觸的土層產生接觸沖刷,并攜帶細顆粒出逸,造成管涌現象的發生。
4 庫區防滲處理方案比較
通過對和在下庫庫區進行的地勘資料及天然鋪蓋等厚度圖分析,除沖溝以外,壩前200m范圍內的天然壤土鋪蓋較為連續,厚度達4~15m,具有弱~中等透水性,因此,通過這部分滲漏的水量不會很大。一級階地和右側二級階地以及主河床部位,大面積的土層較薄,厚度不足3m,甚至小于2m,而且還存在局部砂層、砂卵石層出露的現象,這些部位出露的高程大多在38m以上。這也是庫水位在38m以上壩基滲漏加劇的原因。雖然這些部位距壩體較遠,但由于其下的卵石層連續性較好,厚度較大,滲透性強,滲漏量還是相當大的。
大壩壩基的地質勘探資料表明,壩基的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十分復雜,卵礫石層厚度大、分布范圍廣,滲透性強,基巖埋深最大83.6m,河床寬度大,施工難度大,而且費用高。如果為了達到徹底解決滲漏問題,保證壩基不發生滲透破壞和下游不再發生沼澤化的效果,可以采用深入基巖的垂直防滲墻。另外,如果本著上堵下排的原則,也可以采用上游加強防滲與下游排滲減壓相結合的防滲措施,采用水平防滲方案。針對瀑河水庫的地層分布情況及水庫滲漏的特點,分別對水平防滲和垂直防滲方案進行了分析比較。提出以下3個設計方案進行比選。
4.1土工膜水平防滲方案
根據工程地質資料分析,水庫大壩附近的壤土覆蓋層平均厚度為5~20m;也就是說,主壩前的人工鋪蓋及副壩前的天然鋪蓋較好,不是主要的垂直入滲的部位。在庫區沿原河道部位,存在一條天然鋪蓋薄弱帶,且在河道二級階地部位,有砂層或者砂卵石出露,為主要的垂直入滲部位,是造成滲漏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庫區弱透水層較薄部位和砂層出露部位,采用土工膜水平防滲處理。土壩水平防滲處理的原則是上堵下排,以保證大壩滲流穩定。從庫區天然鋪蓋等厚度圖可以明顯看出,壩前壤土層的厚度較大,垂直入滲量不大,而現代河床部位弱透水層很薄,局部砂層出露直接與深層砂卵石層相通,主要垂直入滲部位為現代河床,因此水平防滲重點為庫區大面積的現代河床位置。對于局部的采砂坑和范村舊址的坑圈井窖導致局部的滲漏通道,也進行封堵處理。在主壩和靠近主壩的部分副壩,也就是曾經發生管涌的位置,需增加壩體排水。
根據計算成果分析,當砂卵石層滲透系數與上層壤土滲透系數相差100倍以上時,庫區滲漏量與上層壤土的厚度和滲透系數有直接的關系。當壤土的滲透系數為1.010-4cm/s,上層壤土的厚度較大時,砂卵石層的滲漏量有大幅度降低,或者當上層壤土厚度較小,但是滲透系數也較小時,達到1.010-6cm/s,滲漏量也會有大幅度的降低。由滲流計算可知,當壤土厚度達到3.0m時,滲透系數達到1.010-5cm/s,當水位為40m的情況下,水庫滲漏量為0.28m3/d?m;當水位為46.59m時,水庫滲漏量為1.92m3/dm。基本可滿足防滲要求.而土工膜的滲透系數為1.010-14cm/s,根據達西定律可知,滲漏量與滲透系數成正比關系,所以土工膜防滲可滿足防滲要求。
根據地質資料發現,對于水庫的滲流穩定問題,主要原因應為存在滲流通道導致庫區滲漏嚴重,而壩體下游較單薄的壤土層,不能承受幾乎沒有消減的上游水頭,使土體承受的水力坡降大于土體允許的出逸坡降,發生管涌等滲透破壞。因此通過在上游滲流通道進口采取防滲措施,消減水頭,使下游土體承受的水頭減小,達到解決大壩滲流穩定的目的。
根據滲流計算分析,庫區天然鋪蓋厚度小于3.0m時,滲漏將加劇;當天然鋪蓋厚度大于3.0m時,滲漏量相對較小。因此,水平防滲處理范圍為天然鋪蓋厚度小于3.0m的部位,主要分布在現代河床部位。
4.2壤土水平防滲方案
對天然鋪蓋厚度小于3.0m的部位,先進行平整,用壤土進行鋪蓋補強。與土工膜水平防滲方案不同的是防滲體由土工膜改為壤土.因此,要求作為防滲鋪蓋的壤土必須有較小的滲透系數。施工過程中,采用分層碾壓,控制最大干容量和最優含水量。土料壓實標準要根據當地土料用擊實儀進行擊實試驗來決定。壤土平均補強厚度為2.0m,要求土料粘粒含量不少于20%,壓實度不低于0.93。該方案要到庫區以外尋找料場,運輸到庫區。防滲鋪蓋占用部分庫容。
4.3垂直防滲方案
根據地質勘察資料可知,壩前天然鋪蓋厚度不均,具中等透水性,大范圍的垂直入滲較強烈;庫區河床靠上游段壤土層較薄,局部卵礫石層出露,壩基卵礫石層厚度較大,且分布連續廣泛,并與河床卵石層相通,導致庫水垂直入滲后通過卵礫石層向庫外排泄,造成壩基滲漏嚴重。由于局部地段卵礫石層與上部土層直接接觸,卵礫石層粗粒含量較高,缺少砂粒填充,透水性強,高水頭作用下易產生層間接觸沖刷,潛蝕作用會影響壩基滲透穩定。為解決壩基嚴重滲漏與壩基滲透穩定,對深厚的砂卵石地基采用混凝土防滲墻防滲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混凝土防滲墻布置在壩軸線上游壩腳位置。防滲墻頂端埋入壩腳,下端要求穿透深層的砂卵石層,打入相對不透水層。壩基為粘性土、砂性土、碎石土及堅硬巖多層結構,其中砂卵石層下分布有較連續的粘土層,滲透系數較小,可作為相對隔水層,為減少工程量及施工難度,在粘土層較厚部位,防滲墻下端打入粘土層內不小于2.0m,粘土層較薄的部位要求防滲墻嵌入基巖。防滲墻平均深度為62m,墻體厚度0.8m,混凝土強度為c10。
4.4方案比較
經比較分析可知:①垂直防滲方案。防滲效果好,但是防滲墻深度大,壩線長,防滲墻總面積達32萬m2,施工難度大,工期長達4年。工程總投資最高,達46371萬元。②壤土水平防滲方案。施工較易,但防滲處理效果不如土工膜水平防滲方案,總投資為13998萬元,比土工膜水平防滲方案大。施工用的粘壤土要到庫區或庫外較遠的地方運土,對庫容有一定減小。施工時要嚴格控制碾壓質量,對施工要求嚴格。③土工膜水平防滲方案。施工容易,防滲效果好。
【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教學設計方案完整的教學設計方案11-11
經典設計方案12-01
設計方案11-03
設計方案11-08
[精選]設計方案08-24
設計方案(經典)08-21
設計方案(經典)08-14
(經典)設計方案08-30
(精選)設計方案09-04
設計方案(精選)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