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現行中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升學考試的內容之一,因此,認真研究文言文教學,探討符合文言文教學特點的方法和規律,從而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是每一個教學人員的重要任務。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側重在“講”字上下功夫,教師講,學生聽或記。在文言文方面,表現最為突出。一般采用“串講法”,即教師逐字逐詞細解釋之后再疏通句子,逐句意思弄懂之后,再概括段意,把各段意思概括起來,講通之后再概括主題思想,再講解寫作技巧。在講授知識時,教師不厭其詳,不厭其細。傳統的這套方法使我們想到鳥類育雛的方法,鳥類將覓來之食含在喙里送進幼鳥嘴里,那種親情和負責的態度實在令人感動。
但是,我們用課改的精神,從素質教育的高度,從學生未來的發展來審視傳統和文言文教學時,不難發現,這種方法施教的結果是“學會”。而當今以至未來,知識大爆炸,信息瞬息尤變,科技迅猛發展,學生僅靠老師教會的知識如何適應?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教學那種少、慢、差、費的做法,變學生“學會”為“會學”。
那么怎么在文言文教學中讓學生“會學”呢?
筆者認為文言文的教學分為一讀二譯三析四評五練六誦七結七步走,老師重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教給知識,這正應證了一句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一、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自能逐漸領會文章的大意。
讀課文一般分六遍進行
1、教師范讀一遍,讓學生勾畫出重要的字詞的讀音和節奏,何謂重要呢?就是學生不會的,哪怕是“學生”二字,只要是不會的就是重要的,不同的學生重要的內容不同。
2、自己默讀一遍。在老師范讀的基礎上,學生自讀,還有不會的,借助書下面的注釋和工具書,掃清字音障礙。
3、抽個別學生讀,讓一學生讀時,其他學生認真聽,并對這個學生的讀進行評價,評價可從兩個方面進行,即要指出好的,又要指出學生的不足,這同時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要看到別人的優點。
4、讓學生比賽讀,老師可與學生商量讓學生分組比賽讀,將課堂打造在賽場。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
5、全體學生齊讀一遍。目的讓優生帶動差生,讀通課文,讀出課文的節奏。
6、學生自由朗讀一遍。目的讓全體學生鍛煉朗讀,獲得語感,領會課文大意。
二、譯
老師先教給學生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我認為文言文翻譯要做到五個字“留、刪、調、補、換”, 留:年號、地名、職稱、器具等,可照錄不翻譯;替:用現代漢語詞語替換古義詞;調:調整倒裝句的語序,如賓語前置、介賓短語后置、定語后置等;補:省略句中省略的主語或謂語; 刪:刪去不譯的詞,如發語詞等。然后要求學生借助課下注釋,小組學習翻譯,教師巡回指導,答疑解惑。
學生朗讀時覺得明白了課文的意思,在用筆翻譯時,才感到有許多地方很不順手,一些難詞,難句的障礙橫亙在面前。他們被逼迫著看注釋、查資料、動腦筋、小組討論,問老師。解決問題的自覺性、主動性增強了,咀嚼知識、消化吸收的能力提高了。諸如文言文的詞法、句法老師這時不必肢解,不必講授了。
這樣做的好處是,提高學生整體感知文言文的能力,養成利用注釋,翻查資料,質疑請教的學習習慣。
筆譯之后,讓學生分段分層說說翻譯的內容,再讓別的學生評價、校正,最后教師給予點撥。
教師點撥時,應注意幾點:
1、給予學生肯定性、鼓勵性的評價。
2、學生出現的疏漏之處,訂正時要讓其掌握規律性的東西。如(1)單音詞變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的句子成份(3)調好句子的語序(4)強調古今詞義的不同。
3、告訴學生:能直譯盡量直譯,但并不是所有句子都能直譯,直譯不通要意譯。
三、析
析,即分析,就是教師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進行的必要的分析,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分析的方法要因文而異,一般說來,對那些屬于議論性的文章,可按照論述的邏輯順序進行分析,要分析論點,特別是中心論點。屬于記敘性的文章,可按照敘述的時間先后或空間變換進行分析,一般要重點分析人物和事件。對文學作品,或根據作者思想感情的發展變化來進行分析,或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來進行分析。通過這樣的分析之后,便可進一步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擇要概括文章的寫作特點。
對文章進行分析,一定要突出重點,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論,一定要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
四、評
所謂“評”,就是對課文的思想觀點進行評價,目的是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
教材中所選的文言文,絕大多數是世代流傳、膾灸人口的名篇,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精華,值得借鑒。但由于時代的局限和作者本身的思想局限,在文章中難免有一些消極因素,因此,有必要指導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課文進行鑒賞、辨別、分析、批判,做到批判地繼承,古為今用。
一般說來,限于中學生的閱歷和分析能力,對古代作品進行評價,難深之處應以教師講述為主,學生力所能及的可采用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回答的方式進行。
對古代作品進行評價,要做到兩點:①要根據作品的實際,抓主要方面。②要客觀、恰當,要一分為二,絕不能脫離作者生活的年代和所處的階級地位,對古人提出不切合實際的要求,更不能以今人的標準去人為地拔高。
五、練
要鞏固所學內容,就得多練習。知識重點設題要活,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點。
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自己出一套試題,相互考。
如:古詩練背誦,練默寫,練欣賞名句
文言文翻譯古今異義的詞,翻譯省略成分的句子等等
練習題要加強前后知識的聯系,要注意辨析同一個詞在不同語言環境當中的不同含義。
在學完一篇文言文后,老師再選一篇類似的文言文讓學生學習,拓展并鞏固所學知識。
六、誦
在理解了文言文的基礎上,讓學生背誦,要求不管怎么長的文言文,都必須背會。背誦也不是機械的背誦,老師先分析課文的結構,理清作者的思路,讓學生先記框架,再添枝葉。可能有些同學面對篇幅較長的文言文望而生畏,老師這時又可對學生進行教育,“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個一個的小困難克服,最終克服一個大困難。培養學生從小事做起,最終做成大事的情感。
在背會的基礎上,要讓學生朗誦,有情感地朗誦,真正地走進作者的心靈。
七、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要想取得事業上和人生上的成功,反思最重要,而總結又是反思的前提,讓學生每學完一課都進行總結。我認為課堂總結不是老師在那里總結,要把“表演權”讓給學生,讓學生總結在本節課學到的知識,學會的方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有何體會,感覺有哪些還沒有做到最好,可以采取怎么樣的方法去補救,你還有什么好的方法等方面去總結。每一節課都這樣總結,既可以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態度又可以使學養成凡事總結的習慣,還可以教會學生總結的方法。這也正如老師的教學反思一樣。
以上只是筆者對文言文教學的淺薄認識,愿與各位同仁共勉。
賀智睿
[淺談文言文的教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語文的教學論文
10.關于閱讀的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