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基礎薄弱學生的班級管理策略
學校檔次有高有低,學生基礎有好有壞,作為一個班主任,如果我們手頭恰巧是一個學校檔次低、學生基礎薄弱、組織紀律渙散的班級,想要提高學生的成績該怎么辦呢?我摸索出這樣一個公式來:鼓勵+壓力+方法=成績。
先說鼓勵。鼓勵什么呢?鼓勵學生的信心。學生這么差,基礎不扎實,又不勤奮,態度又不端正,你老師鼓勵他有什么用?也許有些老師會作如是想。
的確,有些學校學生的入學基礎差不說,而且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吊兒郎當,不思進取,連家長都管不了這些孩子。所以他們在校整天不是上課講話就是睡覺,不是下課踢球就是上網,不是經常請假就是曠課,甚至還經常打架。稍有點學習目標的學生又缺乏勤奮的精神,學習起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我分析他們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自信心,過于自卑,導致日常學習就不自覺了。
初中時他們也許都努力學習了,在家長的期盼中都希望考上當地的好高中,結果事與愿違,進了一所不起眼的高中。他本來就不知道這所學校,也不喜歡這所學校,甚至還鄙視這所學校,鄙視這所學校的學生和老師,包括他自己,認為自己進了這樣的一所學校是一個恥辱。所以,自卑心就油然而生了。進了這所學校后,又因為大部分同學貪玩厭學、學習氣氛不好,身在其中,不自覺中也隨之墮落下去。再者,高中的課程,跟初中盡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總歸要出初中的要困難多了。在學習過程中的多次失敗(比如考試)是挫敗青年學生自信心最主要的原因。
沒有了信心,就沒有了學習的興趣、動力和目標。最直接的結果是大部分學生變本加厲地遲到、睡覺、貪玩、曠課、打架等等。惡性循環下去,一發而不可收拾。一個人帶壞了一個班,一個班又影響了一個學校。
所以,從班主任的管理角度來說,對這樣的學生,首先不是去嚴管紀律,而是鼓勵他們,鼓起他們的自信心。例如我所帶班級的一位學生馮秋欣,剛進校時是個插班生,成績年級倒數。但我沒有放棄對她的教育,經常性地鼓勵她。她稍有成績我就夸贊她,上課時難題先讓別的同學來回答,對方回答不出來,接下來設置一個簡單的題目讓她來回答,她答對了,我就當眾贊揚她,滿足了她的虛榮心,給足了她面子,她有了成就感,心情也愉悅,于是學習起來就更有勁了。她由原來的年級200多位逐漸進步,一個學年下來,她已經是年級70多位了,進步很大。
有了信心,就沒了自卑,沒了自卑,學生就不再膽子小,也敢問敢說敢做了,學習上放得開,思維也就打開了。而且,有些學生的自閉癥也會因為自信心的加強而有所好轉。如我們班的林佳林同學。高一時一直沉默寡言,不與同學老師交往,一個人經常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對學習有了疑問也不主動問老師與同學,這樣成績就一直上不去。由于經過幾位老師的鼓勵,現在活潑開朗起來了,愛說愛笑了,與同學的關系也融洽了,有了不懂的問題可以開始向同學或者老師請教了。很快地,他的成績也上來了。
再說壓力。壓力過大固然不好,沒有壓力呢,一個班很快就會變成一個菜市場了。學生輕松了,整天就無心向學,盡搞些烏七八糟的事,這樣肯定就沒成績了。優秀的班主任要善于給自己班的學生施加壓力,一定的壓力可以演化為學生的動力,有了動力,學生學習起來才會馬不停蹄,孜孜不倦。
那么施加什么樣的壓力呢?就是給學生一個學習目標、一個生活目標、一個人生目標(我稱之為三個“一”工程)。人生目標在于平常的引導,因為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不一樣的理想,班主任要做到的就是把這個理想在班上透明化。學生有了人生理想,事事處處就會照顧到自己的這個方面,不至于學習時和選擇專業時很茫然。再者,很多學生以為讀書就只為讀書,是父母強迫的,如今都知道自己讀書是為了自己將來的理想,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于是,學習起來,目標明確了,就不再是被動學習了。
三年的高中學習生活雖短卻長。青年學生最缺乏的是恒心和毅力,光有一個人生目標還不行,畢竟那是一輩子的事,還長著呢。也許大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明白自己要好好學習,但在三年中的日日夜夜里,能一直堅持下來的人恐怕還是少。又因為大家同處一個屋檐下,朝夕相對,自然就免不了有生活上的眾多問題: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男女關系……一個班就是一個大集體,一個大家庭。于是,我給自己的班營造成一個家的氛圍,制定一個家的生活原則。違反了這個大家庭的原則的就會受到公眾的輿論。這個原則就是生活目標,即怎樣生活才算是真正的生活,怎樣生活才算是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怎樣生活才算是大家理想的生活。輿論的壓力很大,往往會使那些違反我們“家庭”原則的學生無地自容,不怕他下次不改正。
比如林世楚同學,經常地遲到,一遲到就說謊,編造各種借口。這就與我們班的班級原則相悖了,我再在班會課上一明確遲到是如何影響班集體形象的,其他同學就會私底下議論起他的遲到來,他的好朋友也開始勸他了,甚至有人開始主動幫他了,每天早上親自去他家邀他一起上學。這樣,不出一個星期,他就再也不遲到了,并且每天還來得很早。
還有一次,胡向栓同學和李夏生同學在課堂上鬧開了,為什么呢?是李夏生同學身材比較胖點,上課中轉了一下身子,不小心把同桌的胡向栓的新作業本碰掉到地上弄臟了。胡向栓同學生氣了,就罵了李夏生一句,李夏生同學就不高興了,于是兩人在課堂上扭打開了。這就影響了正上課的老師和同學了。聽聞這件事后,我并沒有把他們叫到辦公室大罵一通,而是分別找二人課下談話,講明道理,分析二人行為的厲害,并且給二人講述名人處理人際關系的事例。另外,我還針對這件事開了一次班會,主題就是“中學生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自此以后,我們班再也沒有發生類似的突發事件了。同學們更加地友好和團結。
學習目標我將其分成大小兩個,大目標就是考大學,小目標就是階段考了。班上同學的層次不一樣,智力水平與后天的努力程度,以及家庭的實際情況等都不一樣,我不強求每個同學都考上大學,也不在班上老是跟他們鼓勵去名牌或重點大學。而是根據實際,又結合他們自己的意愿,區分對待,這樣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學校了,各自為自己的未來奮斗。大目標是個長遠目標,具體到每次階段考,我要求班干部和同學們一起制定全班和個人的小目標,一個階段一個目標。我發動全班同學互相挑戰或應戰,輸贏來一個小賭,輸者送贏者一個小禮物,如鉛筆、巧克力、雜志、名著等等。這樣既增加了他們學習的壓力,也活躍了班上的學習氣氛。
不管是鼓勵也好,壓力也好,那都是思想上的。俗話說有心無力,我看這話用在某些學生身上也是合適的。學生的自信心有了,壓力也有了,但一味苦學肯定是事倍功半。勤奮對每個人來說少不了,但不是說勤奮了就一定會有成績。再者,現在的學生都不是傻子,都喜歡在學習上探索新方法、找捷徑。好的學習方法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有哪些學習方法呢?可以說,多不勝舉。我向同學們推薦了《成功人的七種良好習慣》《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之類書籍,也在班上搞了圖書角,發動全班同學捐書互相借閱,也從網絡上找了很多高考狀元的經驗總結給學生。但法要對人,即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學習方法。平常文靜少話的學生就要求他們多向老師同學問一點;馬馬虎虎的人就要求他做完題一定要檢查,做題速度慢的人就要求他先做容易的后做難的。諸如此類,方法雖細,卻必須跟他們一個個的指導,時時提醒。
如何讓學生掌握這些方法呢?主要是在上課的過程中由各科老師來滲透,在潛移默化中去糾正改變他們。其次是專門開主題班會,系統性地進行教育指導。再者是階段考之后搞個學習方法交流會,成績好的學生向其他同學面授學習方法。最后,找專家親自來給學生上課或者閱讀專家的著作,或者通過網絡尋求幫助。
我們班張永超同學基礎差,悟性也差。但他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并且還很刻苦。我從網上詢問了一位北京的專家,向他請教方法。專家告訴我說,向他這種學生要讓他先開竅,如何開竅呢,就是強調基礎。基礎知識牢固了,再提高就好說了,距離融會貫通就不遠了。我對他加以監督的就是背誦。相信不久他的成績也會趕上來。
總之,就基礎薄弱班級的學生而言,我的體會就是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施加給他們適當的壓力,再輔以良好的學習方法,那么,他們就一定會學得好、考得好。寫成公式就是:鼓勵+壓力+方法=成績。
2005年1月11日
[鼓勵+壓力+方法=成績(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鼓勵跳遠加油稿
2.鼓勵運動員加油稿
4.鼓勵學習的演講稿
6.教師教學方法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