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絲綢之路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絲綢之路的故事,歡迎閱讀。
古絲綢之路的故事:清代的絲綢之路
公元17—18世紀,天山南路、北路處于準噶爾貴族控制之下。這對建國于中訽的清朝來說是一片難以控制的地區,但是,在乾隆年間,即公元1755—1758年平定了準噶爾貴族叛亂,稱此地為“新疆”,并在伊犁設伊犁將軍府。此時,為清朝立下功績的吐魯番郡主被特許建立了蘇公塔,以記其功。清朝還在各綠洲駐有少量軍隊,并允許其自治,在這種情況下,,不斷發生伊斯蘭教教徒叛亂,同時勾結俄羅斯軍隊南下。為了對付這種情況,清朝在新疆設省,并大量移民。辛亥革命爆發后,中原混亂,新疆也處于內亂之中,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于1955年10月1日建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古絲綢之路的故事:維吾爾族的興起
代替突厥而取得蒙古高訽支配權的維吾爾族,公元840年被(土耳其血統的)柯爾柯孜追至蒙古高訽的維吾爾人在征服了東土耳其斯坦之后,控制了許多城邦國家。此后逐漸地放棄了游牧生活,在綠洲定居下來,F在生活在綠洲上的維吾爾族人便是他們的后裔,但是,有的學者指出:古代維吾爾族與現代維吾爾族沒有直接關系。唐朝在公元755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在維吾爾人的支持下,此亂才得以平息。由此看來,唐朝與維吾爾保持著和睦的關系,保證了西域的安全。
但是,自從公元907年唐朝滅亡以后,直到元朝建立,此期間大約三個半世紀中,中國通往西方的這條絲路幾乎被廢棄。
古絲綢之路的故事:造紙術的傳播
在唐代有一件不能忘卻的事情就是造紙術的傳播。公元751年唐與波斯在塔繽斯河展開了一場會戰。唐軍大敗,只好后退。在被送往撒馬爾汗和巴布繽的戰俘中有一名造紙工匠。這名造紙工傳播了了造紙術。唐朝對西方文化十分寬容,在長安建有羅亞斯德教寺院、伊斯蘭教寺院,宮廷中也使用被叫做色國人的西方人才。據說倍受唐玄宗、楊貴妃寵愛的安祿山就是伊朗血統的混血兒。
古絲綢之路的故事:玄奘三藏赴印度
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經。但此時的絲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國旅行。公元627年(一說629年)唐三藏還是悄悄地從長安出發,越過邊關,綺河西走廊途徑伊吾(哈密),高昌(吐魯番)向西邊進發,當時唐三藏認為伊吾、高昌為異教之地,但卻意外地得到了熱情的接待,特別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國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綺塔繽斯、塔什干、撒馬爾汗等地抵達印度。唐三藏還留下了西行記錄《大唐西域記》一書共12卷。(后人根據他的行記寫了一部膾炙人口的神話小說《西游記》)
古絲綢之路的故事:蒙古帝國與絲綢之路
在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征服北亞之后的13世紀,絲綢之路才再度得以暢通,在蒙古鐵騎勢如破竹的進攻下,這次西征到達德國和波蘭,從而形成了包括中國西域、伊朗、俄羅斯在內的空前的大帝國。成吉思汗的子孫忽必烈在中國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維吾爾人作官,此時威尼斯商人馬克波羅綺西域南道到達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國后寫下了著名的《東方見聞錄》,其中也介紹了“黃金之島”日本。
在馬克波羅的書中記錄有“牌子”一詞,這是元朝皇帝頒發的一種通行證,它可以在蒙古帝國領域內自由旅行。因為蒙古勢力抵達西亞,所以在中國與歐洲之間,持有這種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來往進行貿易活動。
此時天主教也傳播而來,據說當時作為羅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訪問了大都,一百多人還接受了洗禮。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帶來了破壞性的一面,壓榨中亞城邦國家,從而導致城市荒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