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唱片制作助理,在負責唱片公司所有人的盒飯之余,周杰倫在那間7平方米的隔音間里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半年下來,他寫出來的歌倒不少,但曲風奇怪,沒有一個歌手愿意接受。其中包括拒絕《眼淚不哭》的劉德華和《雙截棍》的張惠妹。當然,兩年后他們后悔不迭。
吳宗憲有些著急,他決定給這個年輕人一些打擊。他讓周杰倫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告訴他寫的歌曲很爛,當面把樂譜揉成一團,丟進廢紙簍里。這是周杰倫在音樂道路上遭受的重大打擊。然而,吳宗憲第二天早上走進辦公室的時候,驚奇地看到這個年輕人的新譜子又放在了桌上,第三天、第四天……每一天吳宗憲都能在辦公桌上看到周杰倫的新歌,他徹底被這個沉默木訥的年輕人打動了。
1999年12月的一天,吳宗憲把周杰倫叫到房間說,如果你可以在10天之內拿出50首新歌。我就從里面挑出10首,做成專輯——既然沒有人喜歡唱你的歌,你就自己唱吧。10天之后,周杰倫安安靜靜地拿出50首歌,于是就有了周杰倫一舉成名的專輯《JAY》。從這張專輯開始,周杰倫一發而不可收拾。
周杰倫從此進入他職業的第三個時期:職業發展期。從很多成功人士的經歷來看,這個階段的開始往往是由于鏈接到了業內的第一平臺。周杰倫聯系到當時的臺灣娛樂界名人吳宗憲;王寶強這個階段開始拍《士兵突擊》;愛因斯坦在這個階段聯系上了科學伯樂奧斯特瓦爾德;打工皇帝唐駿在這個時期寫信聯系到了比爾·蓋茨;而比爾·蓋茨在這個階段正磕磕巴巴地在IBM的董事會面前展示了他的windows1.0。幾乎每一個成功人士背后都有一個登上行業第一平臺的故事。所以這也是職業規劃的重要原則:進入行業內的第一平臺,并展示自己。
周杰倫的職業經歷說來傳奇,其實也普通。每個人進入職場的時候,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領導的批評,不被人認同……如何對待和處理這些問題,比問題本身更加重要。沒有被上司的諷刺打倒的周杰倫,用更多的努力獲得了認同。勝利者不一定總是贏的人,能夠接受打擊,能夠更加積極對待事業,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綜觀周杰倫的職業發展,經歷了3個時期:在校學習期間的職業培養期,餐廳打工的職業適應期和之后的職業發展期,在每個時期,他都做了很好的示范。在職業培養期,他選擇了專注自己的天賦,沒有被“大而全”的教育模式平庸化。在職業適應期,他明智地選擇了先就業再擇業,先養活自己,慢慢培養自己的能力,期待在最高平臺展示的機會。在職業發展期,他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用認真、踏實的精神和態度打動公司的同時,也打動了所有的聽眾。這些道理都很簡單,只是簡單并不代表容易做。周杰倫也許有一些你我沒有的天賦,但是成功的路上絕對沒有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