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 1
本節課的設計有兩個明確的想法:
一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觀察、實驗等方法自己獲得知識,形成概念,掌握方法,認識規律;
二是在認識植物的有性生殖過程后對有性生殖的概念有更深的理解。
在教學設計上:
將“自我評價”化整為零,使評價與學習過程緊密銜接,成為認知的最后一個環節,目的在于縮短認知與評價的'間隔,鞏固知識結構,使評價成為知識拓展與升華的手段。 ?通過課后向學生征詢意見,認為這節課方式靈活,組織嚴謹,教師語言風趣幽默,教學效果不錯,學生學習的興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系,但學生缺乏這方面的實踐,教師可多舉一些這方面的例子,例如展示馬鈴塊莖,還有姜、蒜、番薯等實物,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列表對比有性生殖與無性生殖的本質區別;通過播放錄像,讓學生認真觀察,了解嫁接和扦插的方法,并能學以致用。都得到了培養,不過,課堂上的學生活動還要更多設置學生動手性的實驗或實踐內容。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 2
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覺得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課程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要面向每一位學生。要關注學生全面的發展。
基于以上的認識,我精心設計實施了本節課。
生物科學來源于自然世界,回歸于自然才能化僵為活,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特別是發揮本土資源優勢,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提升了學生對環保的'認識,從自身做起才能切實提高這一代的環保素質。
課前我指導學生進行了社會調查,我覺得社會調查是一種很好的實踐活動,我們的學生似乎永遠是家庭、學校兩點成一線,孩子們對社會好奇,但又有些懼怕,通過社會調查的形式,使學生有了接觸世界的機會,在與各種調查對象接觸的過程中,孩子們了解的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打交道。孩子們調查歸來,總結經驗時說:怎樣才能讓一個路人愿意停下腳步,配合調查呢?這需要調查者做到禮貌、誠實、懇切。多么今人高興的總結呀,如果我的孩子們以后本著這樣一種待人處世的態度,怎能不說我的教育是成功的,有效的呢?
這節課的課堂不再是我展示風采的舞臺,各個小組精心準備的匯報,一個比一個精彩,同學們在交流與爭論中掌握了知識,升華了情感。我的角色是加油器,形成性評價、表現性評價,使孩子們更加積極踴躍地投入。下課后,孩子們圍著我問,下次的課題是什么?
我熱愛我的孩子們,熱愛生物教學,這是我不斷努力探索前行的動力。
用真情澆灌學生,用生命感悟教學!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 3
本節在復習有性生殖的基礎上,再學習無性生殖。
1、生成概念:通過詩配畫《草》全文導入新課。每種生物都不會因個體的死亡而滅絕,詩中描述的'草考什么方式繁殖后代的?(根)
七上生物所學的桃樹的生殖過程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回顧桃樹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問:這兩種生殖方式有何主要區別呢?由此引入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
延伸拓展:我們所學生物的生殖方式哪些是有性生殖方式?(細菌、真菌、病毒、動物)
2、通過視資料介紹植物無性生殖在生產實踐中兩種主要方法:嫁接和扦插,并討論操作過程中注意方法。(如枝條切口方向,帶芽數目等)
3、動手操作,增加生活經驗,提高實踐能力。讓學生親自動手嘗試扦插和嫁接,并相互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積極引導和拓展,使教學過程符合認知規律。
不足之處有:過分依賴多媒體,板書較少;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不足,引導不十分到位;學生實踐操作時,活動秩序有些隨意。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 4
本節課的導入可通過復習花的結構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在復習花的基本結構及其在生殖中的作用的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從而導入課題。
在學習有性生殖中,要通過做游戲,復習桃花的基本結構,分析其生殖特點,進而總結出有性生殖的定義。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也可讓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列舉常見的植物無性生殖方式,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歸納出無性生殖的定義,幫助學生學會區分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
無性生殖的應用,說明生物學是生產實踐的基礎,這部分內容,要從實踐入手,可讓學生先訪問當地農藝師或果農,然后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本節教學建議以游戲討論,實踐相結合,輔以觀察思考,閱讀講授法,重視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做到生物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索精神。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 5
今天下午第二節課(周五)是八三班的生物課,我用多媒體上了《植物的有性生殖》第一課時,這節課內容相對比較多,矛難度也較大,學生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困難。因此我講的比較細致,從有性生殖的定義,到被子植物有性生殖過程(包括開花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然后帶領學生分別學習花的結構,傳粉方式自己受精過程。花的.結構通過展示圖片以及與課本圖片相結合,讓學生自己識記,并說明花的主要結構是雄蕊和雌蕊,借此拓展兩性花以及單性花;傳粉這一塊首先通過展示蜜蜂采蜜的照片,引出傳粉這一概念,然后課件展示幾個問題(什么是傳粉?有哪兩種方式?環境條件有何影響?),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來回答。再借助課件進行講解,并拓展蟲媒花和風媒花;其次就是受精,放大子房結構,認識內部結構,然后設計幾個問題(花粉落到柱頭上之后會發生怎么樣的變化?花粉管經過哪些部位到達胚珠?釋放出什么東西?釋放出的東西最終到哪里去?)
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本,回答問題,再課件展示講解受精過程,并講解雙受精。最后課堂小結,習題訓練,并拋出問題:受精卵形成之后如何形成果實和種子呢?預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課后作業:
1.繪制花的結構示意圖
2.繪制植物受精的過程并寫出其流程!
本課不足之處:
1.未完全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
2.講解不是很連貫,學生理解不夠透徹
3.應該及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
4.板書有所進步,但還是不夠整潔,希望改進!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09-21
《植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09-29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精選7篇)03-14
《植物的生殖》教學反思(通用7篇)11-02
“植物的生殖”教學設計07-30
《人的生殖》教學反思06-24
關于植物的生殖教學設計02-27
人的生殖教學反思(精選5篇)05-09
人的生殖教學反思(精選10篇)03-14
鳥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