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上的齒孔》語文S版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
《郵票上的齒孔》一文介紹了郵票上齒孔的來歷,啟發學生養成喜歡思考和動手的好習慣。文章內容淺顯,語言精練,敘事清楚,適合小學生閱讀。
在課文的講授中,我采用了老師少講、學生多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領悟的教學方法可。對于一些詞語的理解,如“無可奈何”、“疑惑不解”我則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來理解,自己體會出詞語的含義,在此基礎上,老師再總結概括,加深學生的印象。然后,讓學生自己來設置這樣的.情境,檢驗學生的理解情況。“發現”和“發明”的意思容易混淆,我結合了上下文來讓學生理解、區別。體會出“發現”在本課是發覺的意思,事物本身已經存在的;“發明”在本課是創造的意思,事物本身并不存在。
由于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經驗、生命體驗,情感世界、精神世界的不同,在教學時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生活中你注意哪些有趣的事情呢?”這個問題一出現,孩子沒暢所欲言,各個談自己在生活中發現了的奧秘,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基礎。
【《郵票上的齒孔》語文S版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郵票上的齒孔》教學反思07-26
《郵票上的齒孔》教學設計11-18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07-28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02-16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10-13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02-16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02-08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