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社六年級《日益富強的祖國》的教案
教學目標:
1、從人們“吃”的變入手,引導學生體會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工農業生產的突飛猛進,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祖國一天比一天富強。
2、知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改變了一窮二白的面貌,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驕傲。
3、從了解過去與現在生活的差異中,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學重難點: 學會收集、整理信息,能夠運用一些信息做簡單的分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上課之前我想做個小調查,希望得到同學們的熱切配合。
1、說說你們的年齡和具體生日。你今天早飯吃什么啦?
2、你知道你父母的出生年嗎?你爺爺奶奶的呢?他們小時候吃什么呢?
二、新課:
(一)了解“中國人吃飽”的問題。
1、我們每天都要吃飯,那么,從我們的餐桌上能否看到我們祖國發生的變化呢?板書:餐桌上的變化。
2、現在我們就請各小組的同學匯報交流一下課前的社會調查情況,(過去與現在,人們的餐桌是上有什么變化?)學生匯報交流
3、通過大家的討論,你有什么感受?你最想說什么呢? 師:通過大家的交流,我們了解到50年代到60年代,這一代人經常忍饑挨餓,吃不飽,70年代到80年代時,人們勉強能吃得飽,可不要小看了這種變化,要知道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因為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時,國際上曾有人預言:無論怎樣,中國的每一屆政府都絕對無法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那結果怎么樣呢,讓我們先來看一看這里的統計圖。(出示)
4、通過看這個統計圖,你明白了什么?(學生交流)
5、學到這兒,大家可能和老師一樣,會產生疑問:為什么糧食總產量增長得這么快呢?為什么我們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約21%的人口呢!你認為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學生交流,師引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水平提高了。)
6、師:說到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農民們開玩笑說“中國兩個平,吃飽了中國數億民”,你們知道這兩個“平”指什么嗎?迅速閱讀課本相關內容,你就能得到更全面的.答案。 師:談談鄧小平給你的印象。 (1978年鄧小平提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他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行現代化建設,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也就是分田到戶,在城市廢除終身制,打破大鍋飯,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在我國沿海建立了經濟特區,對香港澳門實行一國兩制等。是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讓我們偉大的祖國走進了美好的春天。 為了緬懷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讓我們一起欣賞歌曲《春天的故事》。播放音樂。
7、談談袁隆平。 (有了雜交水稻,我國水稻單產量由原來的200多公斤增長到現在的600多公斤。全國每年可多產糧食上百億公斤。這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而且還為解決世界糧食生產問題做出了巨大貢獻,袁隆平也因此被世界譽為“水稻之父”。)
(二)探討“中國人吃好”的問題
1、師:有了這兩平,吃飽了億萬中國人。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吃的東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讀讀課本中相關內容,找出人們的要求。
2、師:蔬菜的品種多,而且大多一年四季都能買到,使我們的餐桌越來越豐盛。為了讓我們吃上安全、營養、衛生、健康的蔬菜國家、社會都為我們做了哪些?(出示:綠色食品的相關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知道,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飽”以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怎樣吃得安全、營養、衛生、健康,才是廣大百姓的新追求。從而切實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富強。)
三、從“洋”到“MADE IN CHINA” 中國的農業經歷了這樣一個曲折的過程,同樣,中國的工業也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寫,在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第一”。 小組合作: 1、快速閱讀68頁內容,找出帶“洋”字的物品,并談談感受。 2、快速閱讀課本69—71也內容,用表格列出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第一”。交流感受。
板書設計:1、日益富強的祖國 吃不飽 吃飽 吃好 從無到有,中國第一
教學反思:讓學生從真實的生活入手,學會在生活中細心的觀察、體驗、親身去感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運用了調查、整理、歸納、匯報、討論等教學方式,引領學生感悟祖國的日益富強。
【小學品社六年級《日益富強的祖國》的教案】相關文章:
日益富強的祖國教學設計11-27
日益變化的祖國小學作文04-26
日益變化的祖國作文10-10
祖國更加富強板報內容11-16
為祖國的富強而努力作文11-19
為祖國偉大富強而讀書作文09-17
日益變化的祖國六年級作文07-12
日益變化的祖國作文400字10-06
日益變化的祖國400字作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