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母》教案范文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二首古詩,并熟練地背誦。
2、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二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3、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咀嚼重點詩句的情味,感受詩歌內容,體會詩人情感。
4、在圖文對照和古詩的對比參讀中,提升閱讀古詩文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正確誦讀理解二首古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詩題
1、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你的媽媽愛你嗎?媽媽為你做的哪件事最讓你感動?(指名交流)
2、是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愛時時記刻刻都縈繞在我們的周圍,這就是母愛,母愛是一杯熱騰騰的牛奶,母愛是一餐可口的飯菜,母愛是一件御寒的毛衣,母愛是一句溫暖的叮嚀,帶著這份感恩的心,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繼續學習古詩三首,(板書)首先學習一首贊美母親的古詩《游子吟》。(板書,生齊讀課題)
3、什么樣的人被稱為游子?在本詩中是指誰?
二、初讀古詩
1、請大家自讀一讀古詩,看誰能將詩句讀通順,讀出詩的節奏美。(出示古詩,自由讀)
2、指名讀古詩,之后生再齊讀。
3、讀了這首詩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那你們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這首詩嗎?(師簡介詩人并)
朗讀詩文,意境交融
1、請大家看,在這首詩里,有一句詩直接表達了作者的感受,后來還一直被人們吟誦的千古名句,是哪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1)這里的“寸草”是什么意思?“三春暉”是指什么?
(2)知道這句詩表達的是什么語氣嗎?(反問的語氣)
(3)詩人用反問的語氣想表達什么意思?(生敘述)可他為什么不直接說我們報答不了這份親情,卻用了一個“誰言”這種反問的形式呢?
(4)生自由讀詩句,再指名讀
2、為什么兒子不能報答母親的恩情呢?請大家讀讀前四行詩,結合注釋和插圖,理解這幾句詩,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課件出示插圖和古詩)
(預設:抓住“密密縫”,體會濃濃愛。)
(1)為什么兒子不能報答母親的恩情呢?(預設:作者進京趕考前的晚上,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給兒子縫織衣服。)
(2)你是從哪里得到這種感受的?是的,插圖是文字的再現,書上的插圖再現了哪句詩?(“臨行密密縫”)
(3)母親為什么要“密密縫”?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意恐遲遲歸”)
(4)的確,在古代吳越民間,有這樣一個習俗,兒子出遠門前,母親都要為兒縫織衣服,縫得越密,兒子就回來得越早,縫得越稀,兒子就回來得越遲。所以母親“密密縫”,是因為“意恐遲遲歸”。
(5)母親把這份愿望縫進了衣服里,現在,我們就把這份祝福融在詩句里,讀出來好嗎?(指名讀)
(6)母親擔心的僅僅是兒子“遲遲歸”嗎?她還會“恐”什么?(指名說)
(7)由此可知,母親在“游子衣”里,除了縫進密密的針線,還縫進了什么?請把母親的擔憂、祝福、牽掛和所有的愛,都縫進游子衣里,一起讀讀前四行詩。(指導朗讀)
(8)可以說,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你說,這樣的深厚的恩情能夠報答得了嗎?所以,作者發出感慨——(生齊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三、延伸意境,升華情感。
1、現在,如果你就是孟郊,你們想一想,還有哪些原因讓你覺得無法報答母親?(生暢所欲言)
2、指名說詩意。
四、學習第二首詩《別母》
1、剛才我們發自心地感受了孟郊的《游子吟》,正可謂是“兒行千里母擔憂”,孩子永遠是母親心中最深最重的牽掛,現在再讓我們走進第二首詩《別母》(課件出示)(板書)
2、 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把詩句讀通順,讀出詩的韻律美。
3、指兩名讀古詩。
4、同學們,透過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指名說)
5、你是從哪句詩體會到的?請帶著你體會到的意境,來給大家讀一讀?(生讀第一句詩)
6、“夜欲分”指什么?當時的環境又是什么樣呢?(下著細雨)這更讓你有一種什么感受?(凄涼)來,誰來試著再讀一讀?(指名讀,師相機表揚)
7、這位母親又是什么樣的呢?(白發)母親又在說什么?
8、可是,兒子終歸要遠行的,此時,他也不忍離開自己的家,自己的白發母親,于是他想到了——(生接讀后兩句詩)
9、透過作者的想象,誰來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10、是呀,天涯無邊,漫漫旅程,歸來的日子遙遙無期,而想念家中的白發老母,卻只能在夢中相見了,此情此景,誰來用你深情地誦讀,讓我們來感受一番呢?(指2名讀后兩句詩,再齊讀)
五、體會詩境,悟詩情
1、剛才,我們從《游子吟》中,讀出兒子臨行前,母親“密密縫”的畫面,又從《別母》中,讀出了兒子臨行天涯,母親雨夜不眠的`畫面。不知不覺中,我們就進入了讀詩的第一重境界,那就是讀出了詩中之畫。(板書:詩中之畫)
2、孩子們,當“臨行密密縫”和“白頭閑坐話艱辛”這兩幅畫面交匯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無論在什么時候,我們都在母親的心里;無論我們走得有多遠,都走不出母親的視線。因為,
臨行前,引讀——“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遠行后,引讀—— “出門便是天涯路,明日思親夢里人。”
所以,作者發出感慨(誦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課件出示相關詩句)
3、孩子們,當我們再次吟誦這兩首詩時,你的心里涌動了什么情感?(指名說)
4、是的,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溫暖的,細膩的。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用什么方式,都無法報答母親的恩情。所以,作者不斷地問自己:(生齊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引導朗讀)
5、剛才,你們把體會到的情感放進詩里,把自己的心放進詩里,讓人感覺,你不是在讀別人的詩,而是在讀自己的心聲。不知不覺,你已經達到了讀詩的第二重境界了,讀出了詩中之情。(板書:詩中之情)。
6、剛才,你們都輕聲地問了自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你們能報答自己的母親嗎?此時,你想對自己的媽媽說些什么嗎?(生說)
7、你們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對母親的深情。但僅僅用一兩句話遠遠不能表達對母親的深情,此時,讓我們把心中對母親無盡的愛融化在這兩首詩里,送給自己心愛的媽媽吧。(指名讀兩首詩。)
【《別母》教案】相關文章:
白居易《母別子》08-30
《母別子》詩歌賞析04-27
《母別子》譯文及賞析05-19
母別子原文及賞析08-24
母別子原文翻譯賞析05-04
母別子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6-07
白居易的母別子詩歌賞析09-29
汪中《別母》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4-29
贊美母親的古詩《母別子》及譯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