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蘋果為什么回落地》教案分析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相關事例來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大小。
3.能夠用水桶做模擬萬有引力的實驗。
4.能收集有關牛頓的科學故事,與同學分享。
科學知識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愿意主動提供自己的資料和想法,聽取其他同學的看法和意見。
2.體會到任何的科學認識都來源于科學實踐,科學認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3.感受科學活動和探究的樂趣,激勵學生像科學家牛頓那樣大膽想像,熱愛科學研究。
學習成果:
預計學生能夠能夠收集相關事例來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大小。能夠用水桶做模擬萬有引力的實驗。能收集有關牛頓的科學故事,與同學分享。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展
層次1:通過本課學習學生不能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不能認識到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層次2: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不能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不能認識到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層次3:通過本課學習學生能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能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能認識到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探究能力:
層次 1:不能夠收集相關事例來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大小。不能夠用水桶做模擬萬有引力的實驗。
層次 2:能夠收集相關事例來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大小。不能夠用水桶做模擬萬有引力的實驗。
層次3 能夠收集相關事例來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大小。能夠用水桶做模擬萬有引力的實驗。
教學步驟
互動性質
學生/教師互動目的
集中話題
利用課間時間組織學生到室外活動,學生按要求分小組進行投擲紙飛機。
問:為什么我們擲出去的飛機無論多高最后總是落在地上呢?還有哪些現象與重力有關呢?
2、活動、思考、回答(提出假設)。
3、小組討論、匯報。
4、掛在樹上的蘋果,晾在繩子上的衣服也會受到重力的影響嗎?為什么?
5、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6、教師總結:原來,地面上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正是這種吸引作用,才產生了上述現象。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小學四年級科學下冊《蘋果為什么回落地》教案分析】相關文章:
《蘋果落地》教案08-13
小學《蘋果落地》語文教案08-01
《蘋果為什么會落地》說課稿04-30
《蘋果為什么會落地》說課稿08-10
蘋果落地教案范文01-17
《蘋果為什么會落地》教學反思06-26
蘋果落地課文教案03-28
《蘋果落地》語文教案06-27
蘋果落地教學教案設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