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科學上冊個人工作計劃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計劃吧。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科學上冊個人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科學上冊個人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生物與環境”、“光”、“地球表面及其變化”、“運動和力”四個單元組成!渡锱c環境》單元從內容上分三個部分:通過“綠豆種子發芽和生長”、“蚯蚓的選擇”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環境的關系。第二部分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態群落中生物之間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并通過生態瓶的制作、觀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關系。第三部分內容,是把以上認識拓展到自然界,通過典型事例的分析,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光》單元首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光的傳播(直線傳播和反射)特點及其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運用;接著指導學生認識許多光源在發光的時候也在發熱,太陽是地球的光源和熱源。陽光下物體得到的熱與受到的光照強弱有關系,也與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系。最后通過制作太陽能熱水器綜合運用相關知識。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認識地球表面總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脈、高原等地形及特點;二是地形地貌變化及發生原因。讓學生知道是地球內部的運動,是太陽、流水、風、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運動和力》單元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彈力、反沖力,讓學生用這些力作動力使小車運動起來,并研究動力的大小與小車運動的關系。第二部分學習測量力的大小,認識力的單位,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準備。第三部分認識摩擦力,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第四部分動手實踐,設計和制作一個小車。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并善于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
2、已有知識、經驗: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學生的科學常識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于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科學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1、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冊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
2、通過學習讓學生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
3、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實際控制變量實驗。
4、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
5、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并認識到重復實驗的意義。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閑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五年級科學上冊個人工作計劃2
一、學生情況分析:
1、人數:男生x人;女生x人;合計x人。
2、學生學習習慣:五年級的學生經過幾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對科學教學都已經熟悉,與四年級相比,更加的活潑,有更強的好奇心,同時對問題的分析也更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由于我是新接手五年級的科學教學,在此之前也對五年級的同學做了一番了解。在四年級時因為參加科技活動,所以學生表現出對活動的喜愛,這是學習科學的有效動力,同時也通過這樣的活動開始初步建立學生自己的探究問題的模式。因此在本學期將會加大對科技活動,包括動手試驗這一塊的力度。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與處理能力,著重科學素養的培養。
二、教材分析:
1、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
本學期第一單元《生物與環境》是由原來的兩個單元合并而成,進行了科學的整合,將動手操作性大大加強,提升了從“動手操作獲取知識——做模擬試驗收集事實——擴展研究認識自然界”這一過程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更加注重試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本單元的重點問題:外界條件如何影響生物的生活?生物如何適應它們的生活環境?生物活動又是怎樣影響自然環境的?
2、第二單元:《光》
本單元內容分為兩個板塊,第一板塊是1—4課,是光傳播的特點,第二板塊是光和熱的關系。學生學習從觀察開始,觀察一天中光和影的關系從而揭示光的傳播規律,之后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之上回頭解釋影子的成因,接下來不斷的提升知識層次,開始探究光和熱的關系,在本單元的最后讓學生大上動手來制作太陽能熱水器,對本單元進行實用總結。
本單元的重點問題:光是怎樣傳播的?它有哪些特性?它在現代科技中有哪些應用?
3、第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本單元注重的是通過觀察來推測成因,包括地形的成因和土壤的成因,同時還強調了學生搜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在科學探究方面注重學生用文字、圖畫、符號紀錄試驗結果并互相交流的能力,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要讓學生了解土壤的重要性,一些自然現象有不利于人類的一面,也有利于人類的一面。
本單元重點問題:地球表面是誰“塑造”的?它們發生過變化嗎?它們是怎樣變化的?
4、第四單元《運動和力》
本單元內容原本為五下,現調整至五上,這一單元沿著“運動和力”這條線發展,以探究車的運動為主體,對力的研究相伴相隨貫穿始終,重點在重力和摩擦力的研究上。
本單元的重點問題:初步了解物體運動與受到的力的關系,動手試驗時的準確性上。
三、教學措施:
由于本學期教材內容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學措施也相對應的做了一些調整:
1、落實好沒一堂課的知識點以及課標中相應的要求
2、結合五年級的具體情況對寄宿生和走讀生采取不同的方做到在教學上班級整體的統一。
3、加大試驗在教學中的力度,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試驗中來。
4、加大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訓,加強學生動手能力。
四、研究課題或創新思路:
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為基礎,讓學生經歷“搜集→展示→交流→觀察探究→交流總結→家庭作業展示→課堂深化”的科學探究過程,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實踐能力。
【五年級科學上冊個人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科學試題02-28
科學上冊教學的 工作計劃07-01
科學上冊教學的工作計劃02-04
科學小論文五年級上冊05-11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總結01-12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總結01-13
五年級上冊科學教學總結06-20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工作計劃11-05
五年級科學上冊教學工作計劃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