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評課稿,評課有利于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么什么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 1
在二年級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和角。在本節課的內容安排上,注重教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從直觀過渡到抽象,讓學生借助直觀引入射線和直線的概念,并讓學生討論線段,直線,射線的聯系和區別,又在射線的概念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表示法。
一、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新課伊始,通過設計一條更近的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線段的回憶。并說出線段的`特點。通過激光燈照射出的線,引出射線。向相反的方向延長,引出直線。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并讓學生找出射線直線的特點,給學生以清晰的認識,也為后面比較三線的區別著出了鋪墊。
二、注重操作體驗,培養學生能力。
強調親力親為,既讓學生親自實踐和體驗,作為概念教學課,孔老師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深入感悟學習材料。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驗,經歷教學過程,逐漸建立概念。如,經過一點能畫多少條射線,讓學生畫了,體驗了,就能得出準確答案。那么經過一點能畫多少條直線,經過兩點能畫一條直線的認識也就自然而然的建立起來了。
三、把握認知水平,溝通知識聯系。
四年級的學生空間概念有一定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本課教學的線段,射線和角都是一種數學化的符號,具有較高的抽象性。學生在二年級時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和角,并對線段有了一定認識。線段——射線——直線這一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比較三線之間的區別與聯系,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對于角的教學,則是在過一點畫射線的基礎上引出了符合對問題研究的線索,這樣對教材的處理,設計,銜接比較自然。
四、教學中的不足與困惑:
1.語言重復:⑴過一點能畫多少條射線得出結論。⑵過一點能畫多少條直線,應換成:猜一猜,過一點能畫多少條射線?(想說點什么,不具體)。⑶過兩點能畫多少條直線?應換成:能得出什么結論?
2.在講射線,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時,應讓學生討論交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加深對三線區別的認識。
3.對學生不放心。學生對某些問題回答得很明確了,結論也很正確,老師不必再重復。
4.前半段時間松,若緊一點的話,后半段的時間就不會顯得那么緊張。
5.困惑:由激光燈引射線時,是按孔老師的先說畫法,再說特點,還是先說特點,再說畫法?我感覺,應先說特點,再說畫法。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 2
盛老師的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數學新課標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學生的數學活動,教學過程具有開放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一、開放了學生的學習空間。
盛老師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討論、交流、總結,把對直線、線段和角的基本知識學習轉化成學生自主的學習,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首先重視運用信息技術學習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在這節課教學中,對直線、射線無限延伸的這一特征以及射線在生活中的例子(如汽車的車燈、手電筒的光、太陽的光),運用信息技術,采用動畫、閃亮、移動的方法來演示其特性,借助這樣動態的演示,學生頭腦中就會出現”無限長”的圖景。這樣彌補了傳統教學難以講清的不足,使學生突破現實的局限,能在腦中展開發散思維,既建立了空間觀念,提高了空間想象的能力,又從中滲透了“無限”的思想。其次重視小組合作學習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討論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么聯系和區別?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對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加以歸納整理,突出了三種線之間的聯系,加深了對線段、射線、直線等概念的理解。同時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開放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開放性教學的核心是開放學生的思維空間,唯有學生的思維空間被打開,思維被激活,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弘揚,學生的創新精神才有可能得到培養。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盛老師注重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在分析中點撥,從而進一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結合,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探索新知的過程。
說說我對本課的不成熟建議,在課的最后能不能設計一點有關“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的教學活動,加深對角的概念的理解。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 3
本課是在學習線段、初步認識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直線和射線雖然曾經前一學段中在某一些練習中出現過,但是沒有明確的定義。學生對直線和射線的的感受或體會很少,特別是直線,在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模型很難找到,基本沒有,它是從具體的長度(線段)到抽象的無限長,是孩子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可能對有一些孩子來說,這種飛躍,它已經具備這種潛意識的感受,而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它需要通過畫一畫、動手做做手勢,從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兩方面加深對直線和射線的體會,為以后學習抽象的空間圖形的作一些淺顯的準備。
但是我從學生交上來的作業本和聽課老師給我的建議中,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中等或稍偏下的學生身上。為了讓他們能理解抽象的'直線和射線,我想了很多辦法。從作業來看,學生對直線和射線的理解已經達到我預想的程度。
2.教師的語言不夠精練、明確,顯得拖泥帶水。因此,對一些關鍵性的問題,課前應該做更深的設計,讓學生能很快按教師的要求去完成下一個學習任務,千萬不要讓學生花時間來理解你教師所提的問題上。這樣肯定會浪費課堂寶貴的時間,時間應該花在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環節上。
3.學生自主練習。讓學生自已嘗試填表格,再總結表格時應該給予指導,讓學生加以改正.
4.一定要把握好課堂的節奏。松松緊緊,適當有度,不要一味太緊或太松。時間久了,學生或許會出現弊端。如:上課開小差,或干脆就不去思考問題。其五,在教學學生畫角時應該指導到位,教師放手的太多,有些學生沒領會老師的意圖,把圖都畫錯了,這樣即浪費了時間,也讓學生的思路混淆。以上是上了《直線、射線和角》這一課的一些感受。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 4
每一次的公開課,我都有一種新鮮感,同時又是一次教學上的挑戰。不管是在設計教案、制作課件、教學方法和課堂上都是挑戰。下面我就如何設計這堂課,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教學目標
這節課要達到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畫、數數等活動,理解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線;
3、從實際生活中讓學生近似的體驗射線、直線和角等簡單圖形,進一步感受多彩的圖形世界。
二、教學重難
1、這節課的重點是弄清線段、射線和直線三者之間的區別及過點畫射線畫直線;
2、難點是理解射線和直線的無限長、角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為了能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為,突破難點。教學過程我這是這樣安排的,第一步是線段、射線、直線的區別,在這個步驟中學習了認識直線、射線、及它們的區別,還有從一點引射線、過一點畫直線、過兩畫直線;第二個步認識角,在這個步驟中學習了角的含義,角的符號,角的記法、讀法;
四、教學方法
這節課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自學式的方法,比如在認識射線、直線及它們的區別時、在學習角的其它的知識時,我都讓學生參考數學書,我覺得比直接說出直線、射線的特點,及它們的區別效果更好些,為什么呢?因為我認為這樣培養了學生自學的習慣,在自學過程中學生肯定會發現一些問題,那在討論時,在教師講解時,學生都會針對性的,有目的性的學習。
2、討論法,比如在自學完線和角的時候,通過交流使學生對一些是懂非懂的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對一些極想表露自己觀點的學生,教師把握這個時機,讓學生自己舒暢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再通過通過個人匯報,讓學生感覺到一種成就感,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講解法,比如學生在匯報完這些線的區別和角的知識時,我覺得教師很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加以整理和講解,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學生在自學的時候對一些抽象性的知識,概念性的知識理解不透,這時教師講解一下學生腦子里就應該沒有什么疑問了。
4、動手操作,比如在理解過點畫線的時候,學生只從書中知道了從一點引了無數條射線、過一點畫無數直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但是還沒有真正理解,這時讓學生動手畫畫,通過親身體驗、感知,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加深對過點畫線的`理解。
四、練習設計
這節課出了以下幾種題型,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比如填空題,如找線段、射線、直線及角主要是讓學生區分這些圖形,在這些題中我特意出了有一個端點,但線不直的圖,還有特意出了線不直的類似角的圖,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更加加深學生對線段、射線、直線和角特點的學習。又如判斷題:我覺得數學課有很多的時候應該從反面思考問題,比如,一條射線長是1.5米,從反面說射線的長,但是學生馬上會反駁,更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射線無限長的理解。包括第2、3題也是這樣的。
五、課件制作
在課件的制作上我的想法是:
1、小學數學課件每一張幻燈片盡量做到活潑點,所以我在課件上放了一些卡通的圖片和一些會動的小圖標;
2、對于圖形的的課件,應該把一些過程性的圖展示出來,比如出示射線、直線的過程、過點畫線的過程、出示角的過程。
3、我沒有把課題做在課件上,原因有兩個一個應該是學到該出示的時候再出示,二個是如果在沒有上課之前就出示學生會沒有新鮮感,所以我認為應板書在黑板上,必既有些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不能丟的;
4、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就應該把課件設計在里面,課件不是獨立的,課件應該是為教學服務的,這樣的課件才可以和課堂融合在一起。
六、不足之處
本節課好有些欠缺的地方,比如板書上。時間上前松后緊,所以導致我在講角的時候比較匆忙。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 5
本節課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角”的第一課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認識射線、直線和角”。包含以下幾個知識點:
①建立射線、直線的表象;
②比較射線、直線、線段的異同,感受“有限”與“無限”的區別;
③體會“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和“兩點之間的距離”;
④建立角的概念,體會角的符號標記。本課內容是學生在第一學段初步、直觀認識了線段、角,知道線段的長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以及知道了角各部分名稱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將以線段為新知識的生長點,繼續認識射線和直線,并在教學射線后,幫助學生建立有關角的初步概念。掌握好這部分內容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還可以為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角、平行和相交等平面幾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節課著重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給學生建立射線的表象,我給學生提供了一幅畫有幾束光帶的城市夜景圖。通過這幾束光帶特點得分析,學生從內心很自然的建立了射線的一些具體表象,為馬上學習射線的概念及特點鋪設了一定的'臺階。順著對這幾條光束特點的研究展開對射線特點的學習,讓學生理解射線的這樣來畫是有依據的。從這里可以說明:直觀的感知與體驗、表象的建立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何等重要。它順應了小學生思維發展“直觀形象——本質屬性——概念抽象“的特點。只有遵從小學生心理發展需求才有可能使我們的教學做到事半功倍。
在比較出射線、直線不能度量時,我追問:“為什么線段可以度量,而直線射線不能呢?”學生回答“因為直線射線是無限長的。”我覺得學生的這種認識還是不深刻的,于是引導學生回憶線段怎么量出來的,如果用量線段的方法去量射線、直線是否能量出它們的長度,教師帶領學生量量看,發現射線有個端點能對準0刻度線,卻找不到另一端點看刻度;而直線連對準0刻度線的端點都沒有,于是更加深刻理解射線和直線無限長,不能度量。
本課中,設計了選一選、判斷、數一數等形式多樣的練習,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鞏固的本課知識點,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有助學生自我內化提升。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 6
《直線、射線和角》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中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在二年級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和角。在本課的內容安排上,注重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從直觀過渡到抽象。即讓學生借助直觀,引入射線和直線的概念,并讓學生討論線段、直線、射線的聯系和區別,又在射線的概念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法。
本節課的教學,我從謎語引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突出體現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一、猜謎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以謎語引出三線,“有始有終”,打一線的名稱,學生很快猜到是線段,并能說出線段的特點:兩個端點,有一定的長度,緊接著我讓學生畫出5厘米的線段。“無始無終”是直線,從而認識直線沒有端點,是無限長的,但畫在紙上,我們只畫一部分來表示,滲透用部分表示整體的數學思想。對于射線的認識,則是讓學生說說觀察手電筒射出的光線和城市夜景中的射燈,你有什么發現?通過學生的交流,再把生活中的光線想象成數學中只有一個端點的一種線,從而引出射線,最后讓學生來給射線編個謎語,這時學生的情緒非常興奮,“有始無終是射線”隨之脫口而出。用謎語的形式進行教學是我的一次嘗試,學生感覺新穎有趣,樂于參與,充滿信心。三個詞語分別形象地概括了三種線的特點,給學生以清晰的認識。也給后面比較三線的.區別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注重操作體驗,培養學生能力。
強調親歷親為,即讓學生親自實踐和真實體驗。作為概念教學課,我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地感悟學習材料,能充分展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經歷數學的過程中逐漸建立概念。如,經過一點能畫多少條直線,經過兩點能畫多少條直線?讓學生親自畫了,體驗了,就能得出準確答案,那么“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認識就自然而然地建立了。通過操作,讓學生對自己原先的猜想進行了一次驗證,也對這個知識點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通過畫角感受角的形成,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稱。還有最后讓學生通過今天所學的知識創作一副圖畫,這里不僅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是為了用數學,更讓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發揮和培養。
三、把握認知水平,溝通知識聯系。
四年級學生的空間觀念有一定的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本課教學的線段、射線、直線和角都是一種數學化的符號,具有較高的抽象性。由于學生在二年級時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和角,并對線段與直線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對于三線的教學我從線段——直線——射線,這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進而通過比較三線的區別與聯系,突破教學重難點,而對于角的教學,則是在過一點畫射線的基礎上直接引出角的概念,符合對問題研究的線索,這樣對教材的處理、設計銜接比較自然,學生學習不感到吃力。
教學不足與困惑:
1、感覺教學內容還可補充《角的大小的比較》更充實。
2、對于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學過于呆板,不夠靈活。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 7
《直線、射線和角》是在學生學習了線段和角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學習本冊平行與垂直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及幾何形體的起點。在聽了同年級兩位老師對本課的執教過程后,我對本課內容的認識更加深刻,也產生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于是分別在兩個班分別嘗試進行教學。
本課的教學目標我確定為:
1.讓學生認識線段、射線、直線,了解并掌握三者區別與聯系;
2.認識角,知道角的定義,學會用角的符號來表示角;
3.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4.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一、復習引入、以小見大
線段、射線、直線,三者之間存在著包含的關系,線段和射線都屬于直線的一部分,而線段又是學生熟悉的知識點,所以從復習線段入手,讓學生首先畫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說說線段的特點。這一過程讓學生在回憶舊知中引入射線、和直線,并且借助線段的特點,體會射線和直線的特點。同時,我還讓學生分別動手畫一畫,交流匯報時,讓學生觀察自己畫的各種不同方向的射線和直線有什么相同的特點。
意圖:學生經歷了回憶、動手、觀察、思考等一系列活動后,他們對線段、射線、直線的理解會比較深刻。
二、充分感知,發揮想象
這部分內容屬于空間與圖形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予學生想象的時間和空間,發展學生的空間感。射線、線段都是能夠無限延長,讓學生閉上眼,讓腦海中的射線向一端延長、延長、在延長,讓腦海中的直線也向兩端無限延長,使學生對射線和直線的理解并不僅僅停留在自己看到的表象上,讓是向更加廣闊的二維空間發展,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經歷空間想象的過程,同時進一步感知射線和直線,加深對它們的理解。
在教學角的時候也是這樣,知道了角的定義后,也讓學生想象角的兩條邊無限延長,讓學生找一找角在變化的過程中,什么是不變的,從而使學生理解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意圖:數學是一門想象的科學,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想象直線和射線的樣子,通過想象來充分理解無限長的含義,可能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三、聯系生活,尋找原形
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許多的數學知識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雖然直線、射線和角是抽象的數學知識,但是它們在生活中有很多原型,比如手電筒發出的光、小朋友的坐姿、椅子的構造等。
意圖: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讓學生感受數學也是一門生活的藝術。
四、思考
1.學生在課堂上雖然也經歷的想象的過程,但是在教師任務驅使下的想象總顯得被動了些,如果學生能夠主動地提出想象的需求,可能更耐人尋味!
2.在課后作業中發現,過兩點畫一條直線時,學生無意識地會畫一條線段,說明他對直線和射線的區別還不是很清楚,或者說他在畫圖時還沒有主動地去區分直線和線段的區別。
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地提出內需,養成思考的主動性,是我后續課堂需要注意和培養的。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 8
《直線,射線和角》這節課是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的第一課時。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知道這三者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定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還要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由于學生以前已經學過線段,我就從畫線段入手引入新課。首先我組織復習線段,然后讓學生畫一條3厘米的線段。畫好后,如果去掉了一個端點,就過渡到射線的學習上。學完射線后,如果把線段的兩個端點去掉,直線就形成了。
這節課我有很多不足之處:
1、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指導學生處理角的練習題的時候有一些失誤:由兩條曲線組成的圖形不是角,我認為這不是我要講的重點所以就給學生講說這什么都不是,是一個知識的錯誤傳授。
2、沒能很好的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雖然教學中也設計了動手畫畫的'環節,但總體上學生活動還是不夠充分,在總結歸納的時候多時候還是自己在進行歸納總結,在肯定或否定學生的同時,沒有留很多的時間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3、介于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我覺得應該嘗試讓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教師作為引導和幫助,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才能發展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實踐中反思,在不斷的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成長中創新!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 9
這一內容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概念有點抽象。反思教學環節,我有一些新的體會。
一、聯系生活,激情導入本課開始教師采用擬人法介紹一位“老朋友”——線段,從而復習回顧舊知識。再通過“小蟲子”穿過山洞遇到的問題,思考應該選擇哪條路,引出線段“直”的特點,呈現夜景燈光圖片,引出射線教學,導入新課教學。
二、注重操作體驗,培養學生能力。為了給學生建立射線的表象,我采用了圖片和實物教學,強調親歷親為,即讓學生親自實踐和真實體驗。課堂上通過看圖片和讓學生射手電筒等活動,使學生從內心很自然的建立了射線的一些具體表象。同時我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地感悟學習材料,能充分展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經歷數學的過程中逐漸建立概念。如,經過一點能畫多少條射線?讓學生親自畫了,體驗了,就能得出準確答案。那么“經過一點能畫多少條直線,經過兩點能畫多少條直線?”的思考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通過小組活動,總結線段、直線、射線的聯系和區別,培養學生的探索知識的能力,師生交流盡量實現數學隱性知識的顯性化,讓他們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線段、射線和直線概念的涵義與區別。
三、練習設計多樣適量、層次清晰,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練習環節我設計了神奇奪寶之旅的闖關行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且在練習中我也都添加了情景。難度上我也進行了適度的調整,除了數學書上的`部分題目外,我有添加了興趣類思考題,希望學生能多動腦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選一選、判斷、畫一畫、想一想等形式多樣的練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鞏固了本課知識點,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學生自我內化。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 10
《直線、射線和角》一課,認識射線、直線這一部分內容比較抽象。教學時,我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去認知,并給學生提供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機會。通過探索、發現、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應用和創新能力,使學生更加熱愛數學。
1.把學生帶進生活中去認知。
本節課我利用了日常生活用品手電筒來讓學生演示線段和直線。再讓學生試著能不能演示直線,這時,學生恍然大悟,直觀的理解了。因為直線兩端都可以無限延伸的神奇,所以難以找到生活中近似直線的物體。這樣,學生不僅掌握直線和射線,還對它們的`特征有了較深的理解,初步感知了射線和直線之間的區別。
2.讓學生帶著發現走進生活去應用。
在《射線、直線和角》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經過一點畫直線”發現了: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在操作中,有學生告訴我在經過一點畫直線時,感覺就象風車在轉動。接著,受這個學生思維影響,其他同學也爭先說出了許多旋轉的物體。這時,老師的一個簡單例子“一個圖釘時不能將一張紙條固定在一個點上”的點撥就會使學生恍然大悟,原來,生活中常見的旋轉跟自己今天的發現還會有著一定的聯系。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去感受,去體驗才能使他們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精彩的生活,精彩的生活化課堂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真正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引領學生在生活中認知,在生活中發展,在生活中成長,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年級數學下冊《直線射線和角》評課稿】相關文章:
四年級上《直線射線線段和角》評課稿10-08
直線、射線、線段評課稿02-11
直線、射線、線段評課稿04-05
《線段、直線和射線》評課稿02-19
線段、射線和直線評課稿01-17
《線段、直線和射線》評課稿05-30
直線射線線段評課稿(精選9篇)10-13
直線、射線、線段評課稿6篇02-11
直線、射線、線段評課稿7篇04-05
《線段、直線和射線》評課稿(6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