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陽節的作文13篇【精】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陽節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的作文 篇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秋高氣爽,菊花怒放的季節迎來了今年10月21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在這一天是讓老人們登高休閑更是為了讓人們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師,學校在這一天給她祝壽,不僅安排了精彩的節目和慶祝禮儀,還送給她一個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請全體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頓團圓飯,也順帶著過重陽節。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和我的一家都到齊了,晚餐開始了,奶奶燒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紅燒雞肉,糖醋昌魚,陽澄湖大閘蟹等……
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氣的先吃起來了。大家邊品嘗美味的`菜肴,邊談著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經,說說笑笑,有多么的親熱又是那么的和諧啊!接著我們舉起酒杯,為奶奶慶祝生日。
大家酒足飯飽后,一起在大廳看起有關重陽節的電視節目,我和哥哥可閑不住了,為了能使爺爺奶奶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負責給他們捶捶背。過了一會兒,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著前,猜猜我們要干什么呢?吃蛋糕呀!我把蠟燭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燈點關了,然后由二伯把一個蓮花式樣的蠟燭點著了中心,“啪!”,那朵蓮花奇妙的開放了,大家都被嚇了一跳,但緊接著美妙的生日歌音樂響起來了,家人個個笑逐顏開的隨著音樂唱了起來,奶奶露出了激動的神情,等蠟燭吹滅,二伯母親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給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濃的蛋糕,真誘人啊!
哥哥一口氣吃了三快,還變成了一只名副其實的:“大花貓”當然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最后媽媽給奶奶和爺爺各做了一碗長壽面,我搶先祝福一聲:“祝爺爺奶奶福如東山,壽比南山”。他們笑了,笑的那么滿足,那么慈祥,那么快樂。
重陽節的作文 篇2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也是傳統的老人節,應該在自己家里和我的老人一起歡度,但是恰逢小記者要去郭家溝村敬老院,和這里的老人們一起過節,覺得別有意義,所以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
早晨,我們小記者不約而同的集合在了廣電藝術中心的門口,坐上大巴車走了半小時的.羊腸小道,突然眼前呈現出一片西式別墅,別墅下面是花園,還有廣場上有好多健身、娛樂設施……知誰喊:“敬老院到了,”哇!可以想象出老人們生活環境的感受。活動開始了,我走近一家別墅,敲了一下門,走出一位老奶奶,“找誰,孩子,”“奧,老奶奶,我是廣電中心的小記者,今天是老人節,我們的老師帶領我們和您們老人一起過節,好嗎?”老奶奶很慈祥,很親切,雙手握著我的手迎進屋,坐下我便打開了話匣,“老奶奶今年你多少歲了,”老奶奶十分有力的說:“72歲了,”“您身體好嗎?生活好嗎?兒女們常來看您嗎?”
老奶奶高興得合不攏嘴說:“身體不孬,兒女們經常來看我,生活更好,一日三餐我村的書記徐向新安排,都有專門人員送,飯菜不大重樣,住這樣的房子,冬暖夏涼,晚上還可以和朋友一起聊天,村里還時常請戲班子唱戲,真是怪好怪好的,這些年住在這里可幸福了······”看來老奶奶生活在這里很美滿,提起話茬我還沒等問多少,老人就將自己的甜蜜生活滔滔不絕的講給我們聽。心里感覺社會真好,我高興地給老奶奶唱起了歌,講起了故事,最后幫老奶奶屋內屋外的掃地,她還不停地念叨“孩子,要好好學習!你看你們小小年紀就會孝敬老人,真懂事。”院子里灑滿了和諧,充滿了笑聲。
是啊,孝敬老人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不讓老人操心,不讓老人孤獨,讓老人們度過愉快晚年更是每個人的責任。祝所有的老人重陽節快樂,幸福安康!
重陽節的作文 篇3
今天是10月19日,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現代中國的老人節。它用了九的諧音“久”,也就是長久,而且,“9”也是數字中比較大的,用來比喻長壽。
“每逢佳節倍思親”,身在異鄉的我不能親自到老人們身邊給老人問候,給他們送去禮物。但是可以用電話聯系他們,讓聲音傳到他們的耳旁,傳到他們的心里,這應該是比較好的禮物。
早上,我自告備勇地對媽媽說:“今天晚上,我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電話!”我很不喜歡打電話,但是有這個美麗而艱巨的任務,我左右為難到底是打還是不打呢?我心里有兩個小人在對打。
“對了,就這樣嘛。”我叫道,兩個小人都被我槍斃了。又出來一個念頭:先讓爸爸打頭陣,等他說完了我再上。
我把爸爸請來,讓他打頭,在撥號的時候,我心里忐忑不安,撥通后,是奶奶接的電話,爸爸說:“媽!嚴哲雨說今天是重陽節,來問候一下!”說完,就讓我說,我虔誠地說“奶奶,重陽節快樂!”
奶奶說:“你也快樂!學習好不好?”
“好!”我高興地說。接著我們就聊開了,先聊家里忙不忙,奶奶說,忙的時候還沒到。我心里想,電話打得真是時候。我又問爺爺身體怎么樣,奶奶說,爺爺的身體很棒。我聽了十分高興,在屋子里又蹦又跳。聊了很久,我們才依依不舍的掛了電話。
爸爸照樣子又給外婆家打了電話,說了差不多的話,又讓我來說,我也說了差不多的話。當然,老人們聽了都非常高興,還夸了我一番,說我真孝順。聽了這樣的夸獎,我心里像吃了蜜似的`甜。
真可惜我們沒有和老人們生活在一起,不然,在這樣美好的節日里,我們可以到老人們的家中,幫助他們打掃衛生,燒飯,做一些家務活,陪他們聊聊天。但是,我們離得太遠了,現代通迅如果發達到普及可視電話就好了,但現在什么也不行,只能原始的打一個電話了。
重陽節的作文 篇4
今天是農歷九月九,傳統的重陽節,老人節,也是登高節。媽媽單位里就組織了一場規模浩大的登小斗山、大斗山活動,參加人數有700多人。我和媽媽作為登山老隊員,擔當了開路先鋒,帶著幾位叔叔率先攀登。
伴著泉水叮叮咚咚的歌聲,我們上山了。沿著寬闊的水泥路筆直向前走,就能看到一個岔路口,一條是狹窄的山路,一條依舊是寬闊的水泥路。小路通向小斗山,大路通向大斗山。雖然名字這么叫,但小斗山比大斗山更陡。
趁著大人們貼指示牌的時間,我環顧四周,發現這里簡直是綠的海洋:竹子是綠的,野草是綠的,石頭上的青苔也是綠的……這些美麗的'綠色,映得我腳印也泛著綠色的光芒,輕松極了。
牌子上寫著,接下來的路有些挑戰,我心想:對我這個爬山健將來說,還不是小菜一碟嘛。
山路彎曲陡峭,并且因為前幾天菲特的影響,有很多碎石塊被沖到路面上,幾個叔叔正在修路。我感受到了他們工作的艱辛,我們輕裝上陣都有些氣喘,他們更加累了,我們走在石頭路上,也是走在他們的汗水之上啊。
正想著,我也累得出汗了。回頭看看,已經登得很高,但抬著向上看,哇,還有這么多臺階啊,一眼都望不到頭,真像是通到天上一樣。確實好累啊,但我不能停下來,我要第一個到達峰頂。“前面這點走完,就會到了。”我給自己鼓鼓勁。
媽媽安排一位叔叔站在路邊,專門為大部隊人馬鼓勁,還讓他告訴所有的人,不能坐下來休息,因為心臟會受不了。這時,我看媽媽自己也很累了。她埋著頭,不再跟我聊天。我知道她又在用“三步勝利法”了。就是低著只看自己眼前的三個臺階,鼓勵自己不斷地征服這三個臺階,不知不覺就能到達山頂。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攀登,我們終于到了小斗山頂,完成了1/3的路程,再往大斗山去的路就平坦多了,我們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比起之前的持續登高,算是輕松多啦,我一鼓作氣,到達了鑒遠亭,之后就全部都是下山路啦。
爬山可以登高望遠,欣賞美景,還可以鍛煉自己的毅力,呼吸新鮮的空氣。我喜歡登山!
重陽節的作文 篇5
一千多年前的今天,王維登高遠眺,面對茫茫蒼穹吟出千古名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而今,穿越歷史的煙云,又是一年重陽節,再念敬老,顧思經典。
重陽節,在這金風送爽的季節里,老人們更是笑口常開啦!各個地方開展老人們比較喜愛的節目,如:扭秧歌啦、播放古典音樂啦、登高遠眺啦……爺爺奶奶們唱歌、跳舞,慶祝自己的節日,九九重陽正趕“九”,家家戶戶樂開懷。
我們是初生的太陽,老人更是一輪永遠不落西山的太陽!丹鳳迎秋,秋蘭飄香,采一朵菊花插在奶奶頭上,送一包煙放在爺爺手上。中秋過后又重陽,它代表著永不落的太陽,無疑是比較美的。只要在這一天,你做到了,此后,不管多么久,你還會記得重陽,還會想起你的爺爺奶奶。只要真情悠久天涯也只不過咫尺比鄰。重陽節,我也為爺爺奶奶獻出了自己的一份敬老情……
預料之外,我原本精心籌備的“驚喜”又泡湯了——禮物太貴了。我十分失落,心里默默想著:怎么辦,爺爺奶奶會不高興的呀!一抬頭就看見了家門。爺爺為我開了門。我不敢直視爺爺的眼睛,膽怯地回到了房間。“沒辦法了,只能說句祝福語了!”我想著。我邁著顫抖的步子,走到爺爺奶奶跟前,鼓起勇氣,說出了那句話:“奶,奶奶……”不知怎么的,我突然有些口吃。“怎么了孩子?”奶奶問道。“今,今天是重陽節,祝,祝你們節日快樂!”,我終于說出了那句話。“喲,我們的寶貝孫子長大了!”爺爺激動地說。他們一把抱住我,呵呵地笑著。我也樂了,之前的失落一掃而光,頓時來了勁兒:“爺爺奶奶,我今天下午帶你們去登山吧!”“好!好!好呀!”爺爺奶奶異口同聲地回答。
下午,我攙扶著爺爺奶奶,來登山。雖然他們有一把年紀了,但身體硬朗,比我跑得還快!
我們終于登上了山頂。秋風送爽,吹得我們頭發都飛起來了。回頭一看,爺爺奶奶望著茫茫蒼穹笑了,笑得如此甜蜜,仿佛年輕了十歲。
重陽節,秋風送來的.節日,她帶來的不僅是節日,還有濃濃的敬老情。當我們的長輩們正沐浴在這天地之中時,重陽節已經悄然而去。但它并不會帶走爺爺奶奶的歡樂,更不會帶走我們的敬老情,它就像太陽一樣無法缺少。讓我們一起,把重陽節永遠刻在我們心中,永遠弘揚,永遠傳承!
重陽節的作文 篇6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在古代《易經》中“九”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所以稱為“重陽”。重陽節的習俗有很多,登高祈福、秋游賞菊、佩插茱萸、感恩敬老……去年的重陽節,對我來說終生難忘。
還沒到重陽節,民樂老師就讓我們做準備,學校會帶我們去敬老院給爺爺奶奶表演節目。晚上一寫完作業,我就拿出心愛的二胡,認真地練習要表演的曲子。我一邊拉著二胡,一邊想:表演那天,我一定要發揮出我最好的水平。終于到了重陽節,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敬老院。
當我走進敬老院時,我驚呆了,我以為敬老院會和醫院一樣那么大,那么豪華,可是卻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樣。眼前只是一棟樸實無華的兩層樓房,在那里住著很多年邁的爺爺奶奶。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安排住在一樓,其他的住在二樓。爺爺奶奶一看見我們臉上便充滿了笑容。
敬老院里掛了一個大紅的橫幅歡迎我們的到來,工作人員提前把座位擺放得整整齊齊,留了一大片空地給我們當舞臺。爺爺奶奶被安排在相應的位置上,一場精彩的民樂表演即將開始。我們在老師的指揮下,給爺爺奶奶表演了二胡曲《賽馬》、《金蛇狂舞》,還有其他同學各種樂器表演,最后我們合奏了《我和我的祖國》。爺爺奶奶看得津津有味,有的跟著一起打節拍,有的晃著腦袋,還有的不停地鼓掌。那一張張樂開花的笑臉,讓我們覺得非常驕傲。節目表演完后,我們拿出準備好的水果,送給敬老院里的爺爺奶奶。有個爺爺把香蕉掰了一根,遞給我,說道:“小朋友,你也吃!”我連忙擺擺手,微笑著說:“爺爺,不用了。我家還有,這些是送給你們吃的。”我看到有的爺爺奶奶舍不得吃,轉身放進了自己的袋子里。看到這一幕,我心想:如果有更多的人來關心爺爺奶奶,他們一定會過得更開心。
晚上回到家,我把在敬老院發生的故事告訴了爸爸媽媽。媽媽摟著我,輕聲對我說:“重陽節也叫老人節,就是要我們感恩敬老。今天你們參加的這場活動非常有意義,傳承了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媽媽給你點個大大的贊!”爸爸在一旁也點頭稱贊。我暗自心想:以后我要將敬老愛老付諸行動,在家里尊敬長輩,在社會上關愛老人,讓敬老愛老之花開在感恩的枝頭!
重陽節的作文 篇7
“重陽節?今天是重陽節?哈哈!早忘記了哦!”說到重陽節我便想起王維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來。
今天是重陽節,也是第112個老人節。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敬老祭祖,傳統的重陽節是一個詩意又溫馨的節日。但在浮躁,匆忙的經濟市場生活工作中,重陽節的高潮正隨著金秋的過去而慢慢的退去。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家鄉,重陽節雖沒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插茱萸,吃糍粑是很普遍的。只記得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奶奶就會宰殺自己養的雞鴨,并且通知所有的姑姑、伯父們前來享用。其實反哺之情,人人都有。但有多少人能體會此時的父母親自宰殺牲口聚集子女享用的真實用意呢?當我再次看到這一對坐在家樂福門口正在歇息的老大爺、老太太,他們攜著手,顯得無比的親近。他們對重陽節有這深厚的感情,子女們成天忙于工作,他們也只有兩個字“理解”。今天購買點好東西,晚上等他們回來吃個團員飯。很多人不知道父親節,也遺忘了母親節。“祖先可真堅強日曬雨淋卻始終堅定不移我們要學習祖先這種好精神讓自己也像祖先這樣堅強!”
爸爸.伯父們在吃力地鏟雜草累得大汗淋漓。我呢?卻在郁郁蔥蔥的荔枝樹下乘涼。一邊哼這動聽的.小曲,一邊做“樹葉小喇叭”,做好“樹葉小喇叭”后,我像一只快活的小夜鶯,快活的吹起來,融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嘀嘀嘀……嘀嘀嘀……”我又像一名出色的笛手,正為大家表演。
看見妹妹在太陽底下“烘烤”,心疼啊!畢竟她是我的妹妹,我可不忍心,便摘了幾條樹藤子編織草帽,先用藤子繞著卷起來,然后,靈巧的雙手用樹葉綁在藤子上,哈哈!一頂精致的草帽就這樣做好了。我呼喚妹妹過來,把草帽放在她頭頂,她竟然撅著嘴說:“這帽子戴起來很癢,我不要.我不要。”真憤怒,辛辛苦苦為她做的草帽,她竟然不戴!
太陽的光芒十分強烈,午時已,該回家了。
一路上,微風牽著我們的手,伴隨我們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重陽節的作文 篇8
初聞桂花香,轉眼間,重陽就到了。“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每年的九月初九是我國的重陽節,在這一天里,人們會和老人一起登高遠眺,遍插茱萸,以愿老人健康長壽。“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清代的詩人納蘭性德表現了一種離鄉的哀愁。讓我深深地覺得,陪伴老人是一種多么重要的事情。
還記得在去年的重陽節,我陪伴著外公外婆一起去公園。天上下起了蒙蒙細雨,雨里帶來些桂花的香氣,金黃的樹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般飛舞,最后以完美的弧線又飄到地上,為那灰色的路面增添了些許生氣。外公笑著說:“真美呀!還記得我像你這么大時,每次到了秋天,都會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撿落葉。”外婆也應和著說:今年又一個重陽,轉眼間這么多年過去了,一切都還是那么美好。唉,只可惜無法與當年的那些老朋友們會面了……我打斷他們的話,“你們看這景象多美呀!像一個個精靈在風中舞蹈。再說了,不是還有我陪你們過重陽嗎?”外公外婆聽了,笑著說:“是啊!有你陪伴著我們,我們也不覺得孤單了。
就這樣我們慢慢走著,走到了一棵桂花樹下,桂花被風吹下了些許花瓣,有些花瓣粘在了外公外婆的頭發上,我笑著對外婆說:“您變成花仙子啦。”外婆聽了,笑了一下。“還記得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次也是走在這樣的桂花樹下,也是被桂花把花瓣吹到頭發上,只不過那時我頭發還是烏黑的,現在確實滿頭白發了。”我連忙說:“但是看起來還是很好啊。”一路上我們都在互相說著話,時不時看見幾片落葉又從樹上飄下,但是卻并沒有一種很悲涼的氛圍,反而是溫馨愉快的……
走在公園的小路上,我不免心生感嘆,陪伴對于老人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呀!老人其實不需要那么多的物質上的`財富。她們更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以后我要更多的幫助和陪伴老人……“你們走慢點”我發現自己被落到了后面,笑著向前跑去,風中帶來些桂花香,細雨打在臉上,涼涼的,很美好……
重陽節的作文 篇9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后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于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后出室暢游的春節,那么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的作文 篇10
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重陽節的起源,比較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慘害后,宮女賈某也被逐出宮,將這一習俗傳入民間的。
古代,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人登高詩很多,大多數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起源于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很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后,賞菊之俗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后比較為繁盛。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
重陽節除了佩帶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節的作文 篇11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便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
重陽節是在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以前,我對重陽節確實不怎么了解,認為只不過每到這一天人們吃上幾塊重陽糕,大伙再聊聊天也就過去了。后來,等自己漸漸懂事了,并從父母那里了解到了一些關于重陽節的來歷和特殊的含義。重陽節也叫敬老節或老人節,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民間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轉眼間,今年的重陽節又來到了,我的心里有了個小算盤。這天上午,我走到奶奶旁邊,想考考奶奶的記性,就問:“奶奶,今天是什么日子?”奶奶疑惑的說:“今天,今天什么日子?”我神秘地說:“想想,好好想想。”“今天是咱媽的生日?”“不對,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生日?我的生日要到十二月啊!”“呵呵,不是那個生日。今天是重陽節,是你們老年人的節日啊。所以我帶你出去走走。”說著,我便拉著奶奶的衣角向前走。奶奶臉上的笑容今天很燦爛,一旁清澈的湖水倒影著岸邊樹木的身影,幾條小魚無憂無慮的在水里游弋,有時互相嬉戲,有時吐吐水泡。耳邊還不時傳來奶奶小時候的故事,奶奶陶醉在這美麗的詩畫里了。是啊,經常聽大人們說,要讓老人老有所樂,安享晚年。或許說的就是這幅美麗畫面吧。這時,天色已晚,我和奶奶意猶未盡的回到了家,而媽媽也早早在餐桌上放上了重陽糕。我連忙遞了一塊給奶奶,又抓起一塊塞進了媽媽的嘴里,當然我不會忘了自己。咦?今天的重陽糕怎么比以前的更甜了呢……
重陽節的作文 篇1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秋高氣爽,菊花怒放的季節迎來了今年XX月XX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在這一天是讓老人們登高休閑更是為了讓人們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師,學校在這一天給她祝壽,不僅安排了精彩的節目和慶祝禮儀,還送給她一個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請全體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頓團圓飯,也順帶著過重陽節。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和我的一家都到齊了,晚餐開始了,奶奶燒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紅燒雞肉,糖醋昌魚,陽澄湖大閘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氣的先吃起來了。大家邊品嘗美味的菜肴,邊談著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經,說說笑笑,有多么的親熱又是那么的和諧啊!接著我們舉起酒杯,為奶奶慶祝生日。
大家酒足飯飽后,一起在大廳看起重陽節的電視節目,我和哥哥可閑不住了,為了能使爺爺奶奶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負責給他們捶捶背。過了一會兒,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著前,猜猜我們要干什么呢?吃蛋糕呀!我把蠟燭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燈點關了,然后由二伯把一個蓮花式樣的蠟燭點著了中心,“啪!”,那朵蓮花奇妙的`開放了,大家都被嚇了一跳,但緊接著美妙的生日歌音樂響起來了,家人個個笑逐顏開的隨著音樂唱了起來,奶奶露出了激動的神情,等蠟燭吹滅,二伯母親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給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濃的蛋糕,真誘人啊!哥哥一口氣吃了三快,還變成了一只名副其實的:“大花貓”當然我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最后媽媽給奶奶和爺爺各做了一碗長壽面,我搶先祝福一聲:“祝爺爺奶奶福如東山,壽比南山”。他們笑了,笑的那么滿足,那么慈祥,那么快樂。
這是一個我過得最愉快,最有意義的重陽節。
重陽節的作文 篇13
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重陽節又被稱為重九節和老人節,重陽節有許多習俗:登高,賞菊,秋游,吃重陽糕,插茱萸……
說到重陽節,它源于戰國時期,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分為陰陽兩類,陰代表著黑暗,陽代表著光明和歡樂,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為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兩陽相重,便稱之為重陽節。
今天我們的郭老師組織全班同學一起去登山,我們的地點是神仙嶺,本以為神仙嶺的范圍很小,直到走完全程,才發現神仙嶺看似小實則挺大。一路上我們觀賞了神仙嶺的風景,真是美極了!我們爬上來可真費勁吶,同學們都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雖然上到山頂很累,但是我們看到了美麗的.風景和寺廟,就覺得再累也是值得的。一路上媽媽給我和同學們拍了許多照片和視頻,把我們美好的畫面都記錄下來。中途我們休息了一會,又繼續朝山上走去。在路上我看見了形態各異的石頭,還有漸變色的樹葉:有青綠色的,有紅色的,還有黃色的,好看極了。
終于到達了山頂,我們的肚子都餓得咕咕叫了,沒想到郭老師想得還真周到,她從袋子里拿出了美味的零食,有面包、橘子,還有果凍等等級,同學們一個個都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吃飽了以后,我們開始游戲活動了,第一個環節是數字成語接龍,輪到我的時候我迅速地答上來了,我非常高興。第二輪活動我們是組隊說出描寫春夏秋冬的成語,5人一組,我們這一組是說關于秋天的四字成語。游戲規則是這樣的:各組進行接龍,沒接上來的這組就要表演節目,最后被淘汰。經過幾輪激烈的比賽,最后我們這組贏了,每個同學都得到了獎品。第三個活動就是才藝展示,有朗誦古詩,有唱歌等,而我表演了我最拿手的舞蹈,我們的表演結束后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們都非常高興。最后我們全班一起唱起了班歌,做起了手語操,我們在歡快的歌聲中結束了這次完美的登山活動。
這次的重陽登山活動真讓人難忘,讓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