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中秋的作文9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的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的作文 篇1
我國有歡喜熱鬧的春節、掃墓踏青的清明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端午節……可我偏偏就喜歡過中秋節,除了又香又甜的月餅外,更多的是對家人的一種寄托、想念。
時間推移了很久,腦海里始終讓我抹不掉那一次快樂的中秋節。一家人吃完了飯,打算到公園里賞月,還有些稚嫩的我,滿腦子就是那甜甜的月餅了。一路上我們談笑風生,不知不覺就來到了最熟悉的公園。人可真多,警察忙著維持交通秩序,小販們則使出看家本領,使勁吆喝著,賣東西的小車里滿是孔明燈、熒光棒、花燈……像個百寶箱一樣,深深吸引住我們小孩子的眼球,我買了一盞孔明燈,就樂呵呵地進了公園。
我們走進公園,踏著青草,循著月光散步。走累了,就找塊草地,外婆把一張藍色繡著小白花的布鋪在上面,媽媽把小蠟燭點上,瞧,那小蠟燭像一朵朵金色的小野花,若隱若現。大舅拿來一盒月餅和一袋子葡萄。我靠在外婆身上,抬頭數著天上眨著眼睛的小星星,皓月當空,碧藍碧藍的夜空上掛著一輪明月,那月亮是那么淡雅,那么高貴,一層層云彩宛如銀紗一般晶瑩剔透,一種脫俗的感覺。也許,月亮上真的會有善良的嫦娥姐姐、調皮可愛的小玉兔。
看著這情景,我就不禁想起在外地打工的爸爸,這個中秋,他沒和我們一起過,鼻子一陣發酸,望著望著,出了神。媽媽拍了拍我:“放孔明燈吧,你不是最想放放看嗎?”我點了點頭,心里十分興奮,小孩子嘛,對這些新奇的玩意很感興趣。弄了好長時間,我們把孔明燈架了起來,許多人也來看,我小心翼翼的在燈里點了火,火光照著我紅撲撲的'小臉。火散發著熱氣,我用手碰了碰孔明燈,好溫暖。
漸漸地孔明燈鼓了起來,我往空中一放手,孔明燈飛了起來,“飛了、飛了”我激動得叫了起來,對孔明燈許愿吧,說不定能實現呢,我閉上眼睛:希望我們一家能永遠和睦、永遠快樂,對了,還有,希望爸爸下個中秋能和我一起過……也許我有些貪婪,許了好幾個呢。
孔明燈飛得好高好高,我拉住奶奶的衣角:“奶奶,快看,好多好多的孔明燈!”這些孔明燈像天上的星星一樣,不!是比星星還漂亮。我知道這些不是普通的星星,因為這些“星星”里裝滿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裝滿了一個個美好的愿望……中秋節的月,永遠是最圓最最美的;中秋節的月餅,永遠是最香最甜的;中秋節的思念,永遠是最滿最真的!
中秋的作文 篇2
到了傍晚,因為假日的關系,餐廳家家鵲占鳩巢六畜興旺,所以媽媽帶著我們孟母三遷,最后終于決定吃火鍋。有家餐廳剛換壁紙,家徒四壁很是美麗,燈火闌珊配上四面楚歌,非常有氣氛。十面埋伏的女服務生們四處招蜂引蝶,忙著為客人圍魏救趙,口蜜腹劍到讓人誤認為到了西方極樂世界。
饑不擇食的`我們點了綜合火鍋,坐懷不亂的爸爸當頭棒喝先發制人,要求為虎作倀拿著刀子班門弄斧的女服務生,快點將狡兔死走狗烹,因為尸位素餐的我們一家子早就添油加醋完畢,就等著火鍋趕快沉魚落雁好問鼎中原,可惜鍋蓋太小,有點欲蓋彌彰。
湯料沸騰后,熱得樂不思蜀的我們趕緊解衣推食好大義滅親上下其手,一網打盡撈個水落石出。
中秋的作文 篇3
從古至今,無數人因月而思緒萬千。例如,《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水調歌頭》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圓缺”,張麗宏的《望月》等等。現在我們或許不會因月而感慨萬千,但現在我們會欣賞月亮,而且,還有一個特別的賞月日——中秋節。
相傳,嫦娥在家中等待丈夫回家時,家中的仆人趁她不注意時偷走了家里的.長生不老藥。事被嫦娥得知后,她很生氣,決定去找仆人將藥拿回來。然而嫦娥在仆人將要吞藥的時候,將藥搶來自己全部吞下。漸漸的,嫦娥的身子如輕煙似的,雙腳離開了地面,飄飄然地飛上了月宮。后人在賞月時,也常常會提起這個神話故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兒時我靠在父親懷里的時候,常會把月亮當作白玉盤,把嫦娥當作坐在白玉盤的漂亮姐姐。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地,我也懂得了人們這樣說不是因為有趣,而是為了寄托自己的一些思念。就算是路上匆匆的過路人,只要是那天,走路時候都會停下匆匆的腳步,抬頭靜靜地看著月亮······
中秋節還有個特別的習俗——吃月餅。月餅形圓,不大,餡有很多種。在中秋節吃月餅是因為希望家人能早日團聚,最重要的還是為了團圓,家人平安。在皎皎圓月下,吃著月餅,遙寄思念······
中秋節的習俗雖然不多,但是,卻滿滿包含了我們的心愿和希望······大家在同一片藍天下,同賞一個人月亮是不變的······
中秋的作文 篇4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放學回家的路上,抬頭看看天空,月亮已經升得很高。看著幾近變成圓月的月亮,不禁感嘆:又是一年中秋時。
中秋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的八月十五,親人們圍坐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有說有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各自的近況,熱鬧非凡。皎潔的月光照著大地,給漆黑的夜晚帶來一絲明亮。月色如水,月下的我們談笑風生。
月,素來受人們的歡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中秋》是人們歷來稱贊的經典。最后一句更是被人們贊美為千古名句。
中秋節的由來跟一個神話故事有關:嫦娥奔月。雖唯美,但令人惋惜。“團圓”二字,向來是中華人民所期盼的,遠在他鄉的`游子不能和親人相遇就抬頭看看月亮:盡管不能在一起,賞同一個月亮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吧。
如今,中秋節的意味越來越淡。年輕人在外打拼,把父母和孩子留在家,一個月甚至一年見不了幾次。中秋的時候,父母盼望見到他們的兒女,孩子盼望見到他們的父母。辛辛苦苦地等來一個電話,滿心歡喜地接聽,失望遺憾地掛斷,無非就是工作忙,回不去。盡管如此,電話的這一端的人還是囑咐你照顧好身體。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卻忘了從前的簡單和快樂。過節本應是開心的,如今它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東西,沒了氛圍,一些老習俗也漸漸被淡忘。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繼承下來的究竟有多少?
抬頭看著月亮,即將到來的,是“中秋”,還是中秋?
中秋的作文 篇5
皎潔的月光柔柔地灑在院子里,紅燭的火光在風中搖曳。我坐在祭臺旁,吃著月餅,心緒隨著輕煙飄往過去。
小時候我最討厭吃月餅了,總覺得月餅太硬了,太甜了。每逢中秋節,外婆就會追在我后面,讓我把月餅吃了。
跑累了,外婆坐在門檻上,從祭臺上拿了一塊月餅,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故事里月餅、水果都是放在祭臺上紀念嫦娥的。外婆講到桂花樹、玉蟾宮的時候就指著月亮讓我看。月亮上坑洼不平的地方,好像就是桂樹的模樣。看不見玉蟾宮,也許月光就是玉蟾宮發出的呢。睜大眼極力地看,能看見四周飄散的祥云,也許是嫦娥羨慕我和外婆在一起偷偷出來看吧。
外婆把月餅遞給我,我終于試著嘗了一口。月餅里面酥酥軟軟的,甜味緩緩地擴散開來,餡輕輕地滑進喉嚨,淡香在嘴里徘徊。原來月餅怎么好吃啊!外婆笑呵呵地拉著我,和她坐在祭臺旁。靜心欣賞月亮,吃著甜甜的月餅,輕聲聊著家常,敘著心里話,談得很盡興。
眼前的畫面漸漸淡去,離我越來越遠,直到看不見,然而我仍不想移開眼。
開學幾個月來,為了盡快適應初中忙碌的學習生活,多了解新的知識,已經不去外婆家很久了。
多么懷念當時的時光啊!轉眼看看現在,祭臺旁只剩下我一個了。仔細地看著月亮,再也看不見桂樹、祥云,月亮上只有一道道傷痕,一個個陷坑。半隱在云后的月亮,似乎是無法與親人團聚在一起,低聲抽泣的思親人,有滿腔的苦痛,卻無處傾訴。
我覺得有些壓抑,就用吃月餅緩解一下。可是這月餅,好像又不好吃了。硬硬的,甜中帶著點酸了。喉嚨哽得緊,便放下不吃了。咬去一半的'月餅,就如我此時的心,空出了一塊,無從填補。
據說,祭臺下放一盆水,貼近了就可以聽見嫦娥和玉兔講悄悄話,不知是否可以請嫦娥轉到外婆那兒,讓我天天外婆在做什么呢?
月餅的甜味有浮上來,它帶來的是中秋的味道,是團圓之樂,更是思念之苦。然而這多變的甜味,依然飽含我對團圓的期盼。
中秋的作文 篇6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仲秋八月,西風擠過塞北羌關,一路南行,清露凝霜,鴻雁幽笛,殘芳遍野,凋荷獨立。蘆荻無花秋水長,淡云微雨是瀟湘。白露過后,便是中秋。南地還是淡云微雨,享受冬寒之前的最后閑適,北方卻已蘆花茫茫,黃葉遍地。
中秋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據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十五日,在中旬,故稱“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便成為固定的節日。雖然南北風俗各不同,但賞月和吃月餅,卻是中秋節的不可或缺項。據《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五·禮樂五》載 “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所以,中秋節,又是帝王祭祀祈福,祈求團圓之日,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也許,中秋節是眾多節日中,最具收獲意義的節日,所以從古至今,都甚為隆重。宋代民間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中秋之夜,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長安之內,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到了南宋,又發展為贈月餅,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不過這都是湊彩,拜月才是中秋節的主流節目。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因貌丑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突覺得她美麗出眾,遂立她為皇后,民間有無鹽得月神之助的傳言,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傳少女拜月,便會“貌似嫦娥,面如皓月”,當然這只是迷信。但想想,青蔥少女,烏發翠衫,明眸云黛,月光之下,飄飄而拜,即使不是十分標致,恐也多了幾分曼妙,此種浪漫,總好過相親會,拉郎配,甩單一族,何妨一試?
月為詩柄。說起中秋之樂,自然少不得詠賦填詞,吟詩作對。調兵山雖是一座小城,可也自有它的靜謐清幽,生態城的大架構下,街路之上,綠影婆娑,樓宇錯落,花叢掩映。試想中秋之夜,滿月高懸,清輝濯濯,花蘢垂掛,海棠舉頭,串紅爭艷,必也是美到極至。鄉外游子,思鄉之美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調兵”之句必會沖口而出吧?但思慕不可聚之侶也許有王昌齡式的幽怨表達“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人生總是聚少離多,即使短暫歡聚,也令人于歡樂之中,突發離別之悲,如蘇軾所言“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念及至此,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境界倒也沒什么不好了。有人可念,有人可思,即使辛酸淚,男女癡,總也好過麻木無感的日子吧。
我卻獨賞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情景,啦子山下,兀術亭中,一壺濁酒,三五好友,有即高山流水,無即邀月對酌,花暗影香,長空浩渺,擊節唱和,玉盤瑩照。大江歌罷掉頭東,前塵往事皆可拋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該是怎樣人生積淀之后的灑脫?酒要陳釀,人生易老天難老,獨留歲月沁余香。酒愈陳愈香,人生磨難越重越知它的壯闊與華美。
中秋之夜,無論你是與家人朋友美食相疊,高談闊論“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還是心有所屬,默祈著“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快樂卻是最重要的當下,世事沉浮,人生萬重,快樂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智慧。
中秋的作文 篇7
橙色的夕陽渲染了一半的天空,馬上太陽就要落下,天空慢慢地一片死寂。
一輪滿月悄悄爬上這一望無垠的黑暗里,終于世界被點亮了!
我們狂歡著,在這農歷八月十五的時候,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真開心啊!
月餅很好吃,但我們應該不是只顧著“啃”月餅,如果在一起賞月,那豈不更有韻味?
月光溫柔地瀉下來,輕輕撫摸著我的臉龐,那美麗的月光照亮著周圍的云朵,是如此地溫馨。
這讓我想起了宋代著名詩人蘇軾。
在中秋月圓之日,蘇軾痛痛快快的喝了一個大醉酩酊,留下了家喻戶曉的《水調歌頭》這首詞。
在此中,他毫不留情地將自己的思念之情,用華美的語句表現出來。他如此熱愛這清冷的月亮,還不如說他如此迷戀與人世間美好的感情。曠達的胸懷讓他發自內心的期盼到:“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這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見歡》中的一句。雖說不是中秋,但是月也會讓人發自內心的感慨。
這里,詞人用殘月渲染上了一種凄涼的意境,襯托著她亡國后的悲傷心情。看見了月,就仿佛看見了自己失去的“三千里地山河”。冷冷的月光照見了“無言上西樓”的悲哀,一切都在月光下進行著。
中秋節,月是思念、團聚的象征,但是又有多少人真的團聚了呢?看他們都在思念,思念自己的親人和家鄉。
現在我生長在熱鬧的家族、城市中,中秋節到了,我們一起吃月餅、賞月,我幸福得快要融化,何不如讓我們祝福那些淪落他鄉的人們也過一個快樂的中秋吧!
因為月光會帶著你們的意愿與思念,一直到達家人的身邊,此刻你們還要記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的作文 篇8
中秋節那一天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姐的生日。
你說我姐巧不巧,中秋節過生日。但可有個好處——上學的時候中秋節放假,上班的時候中秋節也放假,所以可以和家人一起過生日。
那一年,我姐20歲生日。一回到家,我們就給她慶祝生日:
我們請來了奶奶、外公、外婆、大姨、大叔、二姨、二叔、大舅、二舅……我和姐姐一起過生日。我們還特地買了幾盒蛋糕,你分幾塊,我分幾塊。姐姐和我們一塊兒吃。
吃完蛋糕,我們分成三組:大人:男的一組,看新聞聯播(用電視看),女的一組(用電腦看),我們小孩一組看動畫片(用平板電腦看)。
待他們看了一小時多,都回去了(天有點黑了)。我和鄰居家小孩便在外面嬉戲,媽媽便忙碌起來——做晚飯,姐姐便和以前同學聚在一起聊天,爸爸呢,當然還在看新聞聯播啰!
待晚飯煮好,爸爸搬了一張桌子到門外,我們也各自帶了一張板凳向門外走去。在門外,我們觀賞猶如玉盤的月亮,吃著美味的飯菜,多么美妙的而又恬靜的畫面啊!
今天的這幅畫面永遠留在了我的心里,我永遠忘不了這個溫馨的.畫面。每當想起這件事,就如同昨天剛發生的一般,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永遠不會磨滅……
中秋的作文 篇9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又一個中秋節姍姍來臨。中秋節似一個優美的神話,一年又一年代代相傳……遠方的情愫,舉家的團聚,都將來到這桂花飄香的時刻里展現、流露……
中秋中秋,一說到中秋,那想起的第一個便是月餅。原來,關于月餅,民間還有這等傳說: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殘余勢力盤踞的元大都北京,捷報很快傳到朱元璋那,聽到這消息后,朱元璋欣喜若狂,即傳諭在八月十五這一天普天同慶。
不過,民間說法也不止這一說,但中秋吃月餅,早已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了。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佳節,據史籍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我國的中秋節是僅次于春節的傳統節日。
不僅如此,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對家人、家鄉的思念。比如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就是對“月”抒情;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還有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對月抒情的千古名句。
在這皎潔的月光下,會有多少身處異國他鄉的游子抬頭仰望明月,又會有多少人在圓月下期盼與家人團聚?可這一切,他們只能將相思寄托給明月,讓明月向親人傳遞自己的思鄉情。
每年的中秋佳節,賞月,無疑成了人對月的心靈解讀。這片月色彌漫九州,彌漫千年。這中秋的月夜是如此嬌媚美麗,舉頭望月,融進月色之中,頓覺濾去了世俗的喧囂與浮華。
【中秋的作文】相關文章:
中秋作文:中秋賞月08-21
中秋節作文:中秋08-06
中秋作文02-10
中秋的作文06-12
在中秋作文02-19
中秋的作文05-22
[精選]中秋的作文11-09
[經典]中秋作文11-29
【經典】中秋的作文11-07
中秋的作文(經典)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