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小學作文匯編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習俗小學作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 篇1
在春節時,媽媽從她公司抱了一只小狗回來,小狗的眼睛圓溜溜的,非常可愛,眼睛下面一個烏黑的.鼻子翹得高高的,媽媽對我說:“我們來給小狗洗個澡吧!”我拿了一根紅色的繩子把小狗栓了起來,系在衛生間里。媽媽找了個大盆子,打開熱水,把小狗放了進去。一開始,小狗動不動就跳出盆子,后來好像是感到很舒服就不動了。媽媽拿來了沐浴露抹在了小狗身上,媽媽用手揉啊揉,小狗好像很癢,就繼續往外跑,只聽“呼!”地一聲,直見媽媽換了一盆水,澆到了小狗身上,終于洗完了!
媽媽把小狗抱到了地上,拿著吹風機給小狗吹風,吹完后,小狗變得干干凈凈,渾身的絨毛也干干的,還有一股香氣,摸起來可舒服了!它在地上走來走去,我看著電視,幾十分鐘后,爸爸媽媽把飯做好了,是我最愛的炒飯,我三口兩口的吃完了,然后又倒了一些給小狗吃,小狗吃得可香了!這就是我覺得春節里最有趣的事!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 篇2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過年的習俗,我的老家過年是這樣的'!
今年的春節我們家過得有點特別喲,由于媽媽生了弟弟,我們沒有回老家。可是,我們也沒有省去回老家拜年的習俗!
早上爸爸開車,帶我和姑姑爺爺一起回老家去拜年。在路上,望著窗外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艷艷的春聯,原來光禿禿的大街立馬變成了燈的世界,五彩繽紛,感覺過年真好!到了老家,我們看到了街道上歡聲笑語,都走在去祠堂和拜年的路上。我們按照老家的習俗:五更起來點“旺火”,預示著一年都紅紅火火!然后去了祠堂,把我弟弟的名字寫到了族譜上面。我們就挨家挨戶去給長輩們拜年,祝長輩們萬事如意,新年快樂,身體健康;長輩們也祝我新年快樂,而且給了我壓歲錢。
拜完年以后,姑姑帶我去豪豪家玩了以后,我們還得回家照顧媽媽和叮當,就戀戀不舍地開車回家了。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 篇3
春節為什么穿紅衣服呢?為什么要放鞭炮呢?下面我來講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怪獸叫作年獸,每次到除夕那天,它就會來吃人。因為年獸害怕紅色的衣服和聲音很大的東西,所以人們在過春節的時候要放鞭炮和穿紅色的衣服,并且掛上對聯來將怪獸嚇跑。
除夕為什么要吃魚?為什么要吃湯圓和餃子?吃魚的`意思是年年有魚,吃湯圓和餃子那是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意思。
現在我要說大家都很感興趣的壓歲錢。壓歲錢在古代是用一根紅線穿一百個銅錢放在枕頭下面,避免晚上的時候頭痛。現在大人們是拿壓歲錢放在紅包里面,送上祝福,他們都希望我們能夠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除夕那天,媽媽們從早上一直忙到晚上,為的是讓我們吃上一頓美味的晚餐——年夜飯。出門在外的人不管離家有多遠,都會趕回家吃年夜飯。
“福”字為什么要倒著貼?為什么要貼窗花?為什么要掛燈籠?“福”字要倒著貼表示“福到了”,有意思吧!貼窗花是為了裝飾,掛燈籠是為了慶祝。
我非常喜歡過春節。因為過春節,家里很漂亮、很熱鬧,所以我喜歡過春節!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 篇4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轉眼間春節又到了,在春節里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收壓歲錢……,讓我們來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貼春聯這幾乎是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貼的,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是用以辟邪,后來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于桃木土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意味著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
春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隨著環境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經禁止放鞭炮了,估計以后這個習俗在很多地方也就見不到了。
過年收壓歲錢是我們小孩最喜歡的事了,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壓歲錢就可以壓住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 篇5
“二十八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把肉煮,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來只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買桌酒,三十洗洗皮兒,大年初一長精神”。這首兒時常唱在嘴邊的童謠蘊含了多少童年對過年的新鮮與渴望。現在的許多小孩子已經不會唱這首童謠了,卻知道“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的習俗正在發生著改變。
現在大眾中流傳著“年味越來越淡”的說法。父親對此感慨頗深。他們那一代人小時候物質生活十分貧乏,一進臘月就開始盼,尤其等待著那頓可口的年 夜 飯。到了臘月下旬,全家人就開始為過年忙碌。到了三十晚上,全家人可以吃上一頓黑面帶點肉味兒的餃子。在正月進而,他們可以去看扭秧歌,去串串親戚,嘮嘮家常。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餃子已不是過年才能吃上的新鮮玩意兒,過年吃的'花樣越來越多,走親訪友時,酒菜越擺越上檔次,鞭炮越放越響。可是卻沒有了秧歌隊,沒有了往年對“年”的渴望,沒有了濃濃的年味。以前物質貧乏,只好用精神文化來彌補;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卻忽視了精神生活。以前人們大都在家務農,到了過年全家人一起忙碌,一起品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盼來一個可以休息的年。現在,許多人都漂泊在外,到快過年時才享受個十來天的年假,聚少離多,以前那種全家一起忙碌的年味兒也就淡了。
現在三農問題國家很重視,而恢復傳統節日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想信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年會越來越有味。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相關文章: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03-10
小學關于春節習俗的作文04-19
過年習俗小學作文02-24
小學家鄉的春節習俗作文06-15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10篇02-15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8篇02-17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3篇02-20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5篇02-21
春節習俗小學作文四篇02-21
【精選】春節習俗小學作文三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