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的作文必備[7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習俗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習俗的作文 篇1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于“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這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為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也被視為撮合姻緣的大好日子。
說起中秋的來源,坊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游月宮等故事。
最為人熟悉當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多個版本。在較早的記載中,嫦娥偷吃了仙藥,變成了癩蛤蟆,被叫著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只兔子,就別無他物。可是又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月宮里還有一個叫吳剛的人。
唐明皇游月宮,話說貴為天子的唐明皇對嫦娥非常的迷戀。一天他上了月宮,在月宮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習俗的作文 篇2
4月26日,我來到了云南瑞麗。到了這里,當讓要聽聽傣族的習俗:
在傣族,人們都很信仰神佛。傣族女人都想生女孩,因為女生是賺錢貨,而男孩則是賠錢貨。小孩子在成長中就慢慢的會傣語、漢語和緬甸語,男生長大要出家當和尚,再娶老婆,成了花和尚,然后在家帶孩子,不然人家會笑話他,他在村子里也就抬不起頭來了。女生長大要種田,但是全部的錢$_$要交給女人。戴眼鏡的男人叫“眼鏡貓”。女人們喜歡嫁給個子高高的,稍有一點啤酒肚的眼鏡貓,因為戴眼鏡就感覺很有學問。像這種男人嫁給女人家只要干1年半的苦力活,否則就要干3年的苦力活!男人們喜歡皮膚黑,頭發黑,(只要用淘米水放幾天,然后和檸檬汁摻在一起就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頭發了)身材細的女人。傣族人也喜歡帶銀手鐲、手鏈,銀皮帶,銀勺子,銀碗,銀項鏈,銀梳子。女人一生只有兩條銀皮帶,一個是老乖送的(老乖是老公的意思,人們希望他們越來越乖,越來越聽話),想讓你身材變細,還有一個是父親送的,想讓你早生小孩,生完寶寶后,這里的'女人身材也保持的很好,傣族的銀手鏈如果發黃說明你寒氣太重。你哪里疼、酸的話,只要你用銀梳子摻白酒在疼的地方刮一刮,幾天就見好了。
習俗的作文 篇3
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龍舟競賽。
比賽的隊伍有熱烈的掌聲。歡呼聲和鼓聲中劃著龍舟前進。這項活動是由當時汨羅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劃船尋找屈原演化而來的,這個傳統一直保持了兩千多年。在端午節,最受歡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著肉。花生。蛋黃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葉包裹而成,而粽子的傳統則是來源于汨羅江邊的漁夫將米丟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龍,希望它們不要將屈原的尸體吃掉。因為端午節流行于漢。
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習俗的作文 篇4
春節,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
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xx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
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并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里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習俗的作文 篇5
清明節到了,大家學校放假三天。中午吃過飯,我問奶奶:“奶奶,大家掃墓了沒有呀?”“沒呢!”奶奶應聲道。“大家準備下就去。”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隨著家人去掃墓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清明要掃墓呢?”于是我詢問起父親來,父親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清明是農歷三月的第一個節氣,正是大地回春,一片天清氣明的時候。”父親頓了頓接著講道“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是從秦漢以后才開始的。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后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掃墓,扶老攜幼的情形,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宋朝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真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習俗的作文 篇6
我們終于等到了夢寐以求的春節了。
這里的街道上車水馬龍,兩旁的路燈桿上都掛上了大大的紅燈籠。
廣場里園丁們把五彩的鮮花擺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最多的當然是羊了,因為今年是羊年嘛!晚上的時候樹上的霓虹燈就會像星星一樣閃耀著,又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車站里人上人海,大家都拿著大包小包準備回家和親人團聚,每個人臉上都露出燦爛的笑容。
菜市場里四處都是喧鬧聲,人們不停地買著這些新鮮的菜,大袋小袋的`拎回家,給家人燒一頓難忘的年夜飯。老板們個個忙忙碌碌地賣菜,大把大把的錢數都數不及,高興地嘴都合不攏,要是天天過年就好了!
老人們也很高興,他們又可以見到自己的兒女了。
但最高興的當然數我們小朋友們,我們放松地心情去吃,去玩,去旅行,還可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去做客,還有壓歲錢可拿了!
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貼上了新對聯,家里都打掃地干干凈凈,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過年了,一切都沉浸在歡聲笑語中……
習俗的作文 篇7
豬年的春節來了,我屬豬,我的本命年,新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媽媽決定一起去了秦淮河旁的夫子廟迎接春的到來,感受春的氣息。
迎著新年的第一輪朝陽我們來到了夫子廟,牌匾下顯赫的“春”字躍然在目,“春”字兩旁的祥云圖中羊兒歡騰跳躍,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
“十年了,田田都12歲了,我們一家還在這兒拍張合影吧!”媽媽牽著我挽著爸爸,“咔嚓”,一張全家福,見證了我成長,定格了20xx豬年的春……
還是十年前的夫子廟,還是我們一家人,那橋、那燈、那亭臺樓閣看似沒變,但沐浴著春的陽光,它們滄桑變化,分明更生機勃發,熠熠生輝。這是春的活力,這是時代的發展!
時近正午,夫子廟已經是人山人海,老的、小的、中國人、外國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春風般的笑臉,我猜他們的心里都裝著滿滿的喜事吧!隨著熙熙攘攘的人流我們邊走邊看。有時停下來買點特色小吃嘗嘗,如狀元豆;有時停下來欣賞路邊琳瑯滿目的小商品,最后媽媽為了新年討個好彩頭,給我買了一頂狀元帽。
夜幕初垂,夫子廟的花燈就全點亮了,花燈掩映著古色古香的建筑,好看極了!正是坐船的大好時機。我們買了畫舫船的票,畫舫船是一種裝飾精致的小船,用它來夜游秦淮河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船在航行中要經過很多橋,每座橋都有它的一段歷史和傳說。
其中最神奇的要數文德橋,因為它處在正日子午線上,所以每年農歷十一月十五的午夜前后,在文德橋東西兩側的秦淮河上各有半邊月亮,又稱“文德分月”,這種其妙的景觀令人驚嘆,也讓我對古時的能工巧匠們充滿了敬佩!文德橋對應的是武定橋,夫子廟是為紀念孔子而修建的,明太祖朱元璋為表示對孔子的.尊敬,命令文官在過文德橋的時候必須下轎,武官經過武定橋時必須下馬,以表示對孔子的尊敬。
之后我們又看到了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家的后花園—白鷺洲公園,還有明末“秦淮八艷”之一李香君的故居。還有江南一帶舉行鄉試、會試的考場—江南貢院,這座考場有30萬平方米那么大,有2萬多間的考間,每個考間不足15平方米,真小啊!
坐著畫舫船,看著秦淮河兩邊美麗的夜景,耳邊聽著娓娓道來的歷史傳說,已經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畫舫船已經靠岸了,但我的腦海還一直在秦淮河的歷史中暢游!
河兩岸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映紅了人們的臉龐,畫壁上兩條金碧輝煌的巨龍述說著家鄉的巨變,半空中綻放的禮花奏起了春的序曲……
【習俗的作文】相關文章:
習俗的作文(精選)08-26
(精選)習俗的作文12-12
習俗的作文03-14
【精選】習俗的作文08-23
(經典)習俗的作文09-09
[精選]習俗的作文08-31
(經典)習俗的作文09-19
習俗的作文[精選]12-29
習俗的作文04-12
習俗的作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