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国产午夜三级-国产性大片黄在线观看在线放-国产性老妇女做爰在线-一区一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時間:2025-04-02 17:25:13 曉映 習俗 我要投稿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通用20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通用20篇)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

  我們家有一個習慣,每到農歷三月三,我們就會祭三位菩薩。“今天又是農歷三月三,爺爺,我們又該祭菩薩了!”“對啊。”“爺爺,我們為什么要祭三位菩薩呀?”“這樣能讓三位菩薩保佑我們一生平安。”“哦,原來是這樣。”我心中知道了“驚天大秘密”而開心。

  每到農歷的三月三,也就是我們祭菩薩的時候,爺爺會先把雞的毛全都拔掉,再放進鍋里煮,通常雞毛拔掉后不會全部扔掉,還會留下三根屁股上面的毛。這時候爺爺和我會留在家里面看著雞,奶奶去外面買香、蠟和米糕。

  爺爺拿出很多杯子來,把每個都裝滿沙子,再從里面拿三個出來放在桌子最前方,左右兩邊各一個,中間也有一個,再拿出兩個盤子擺在桌子中間的左右兩邊,然后爺爺又把裝滿沙的杯子均勻的擺放在家里面的各處。

  等奶奶把香、蠟和米糕買回來后爺爺的.雞也好了。爺爺把蘋果、米糕放在兩個盤子里,又把雞放到盆子里,把三根雞毛插在雞屁股上,把香插到擺在地上的杯子里,每杯一個,桌上的杯子左右兩邊插上香,中間插上蠟,在放吃的時候,爺爺還說:“三位菩薩上桌子吃飯了……”

  終于到了祭拜的時候,我站在桌子前面,爺爺讓我作三個揖,我在作揖的時候,爺爺就在旁邊幫我祈禱:“三菩薩請保佑我孫子考上好學校,一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祭菩薩是一個祈福的活動,它寄托了人們對菩薩的尊重,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

  每個地方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傳統的節目,有的流傳的較為廣泛,如中秋節,吃月餅、賞月這樣習俗幾乎家家戶戶都知道,同樣的,也有一些是某些地區或某個民族的特色,如三廣西的三月三。

  廣西的三周三是一個法定節日,在三月三時,人們都要放兩天假,這足以證明三月三這個節日的`重要性,當然,三月三也不是一個憑空冒出來的節目,它也是有來歷的。

  相傳,遠古的壯鄉有個員外,他有三個美若天仙的女兒,其中,只有小女兒麗妹沒有嫁出去。這當然不是因為麗妹丑陋,實際上,她聰明漂亮,也有不少人上門提親,但麗妹都一一拒絕,這是因為,她早已喜歡上了博學善良卻出身貧寒的阿強。他們兩情相悅,甚至有不少人都給予他們祝福,只可惜,員外反對他們的戀情,這讓麗妹心灰意冷,侍父母睡去后她留下遺書,懸梁自盡了。而阿強知道后,一頭撞到梁柱上,和麗妹去陰間做夫妻了。

  而三月三,便是為了紀念這一對求而不得的戀人。在三月三時,人們會包五色的糯米飯和彩蛋,人們采來各色的植物,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這種糯米飯軟糯可口,據說吃了還能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制作糯米飯非常講究技巧,每一種顏色都要用到植物體內的汁液,而且能強身健體、清熱涼血,并且還很好看。畢竟是五色的糯米飯,跟普通的糯米飯不一樣。而彩蛋,則是用來促進感情的。

  其實三月三本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不知為何,現在只有廣西等少數地方才過這種節日。我挺希望三月三能傳承下去的,畢竟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要由我們中華民族繼續傳承下去。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廣西”三月三”,就是壯族、侗族,苗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特有的節日,我們還稱它為“花炮節”。

  為什么要叫它“花炮節”呢?因為在廣西農歷三月初三這天,人們會舉行一項富有特殊競技性、對抗性的體育運動——搶花炮比賽。花炮是一個直徑6厘米,外圍包了一圈花綢的圓形鐵環,將它套在一個迫擊炮似的圓筒上,通過火藥爆發的沖擊力將它送上天,落地的時候人們可以跳起來爭搶它,搶到它的人呢,所在的隊伍就可以積一分,到最后誰的分最高,就可以得到全參賽人員的祝福和稱贊。花炮是個象征幸福的花圈,誰搶到花炮,就寓意著他以及他所在的寨子在這一年會人財兩旺、幸福安康。

  廣西素有“歌海”的美稱,特別在“三月三”這天,家家都要穿上特定的服飾,去參加城寨的歌舞表演會,對唱山歌、跳竹桿舞、吃美食等各種民俗活動全部匯集在一起,好不熱鬧。表演會上,最令人興奮的,莫過于群舞表演了,上百號人手牽著手,圍成個圈一蹦一跳地轉起來,姑娘們身下的裙子飄揚,就宛如一條五彩的絲綢帶鋪開,每個人的臉上都揚溢著幸福與喜悅的笑容,步伐是那么輕盈,眼睛是那么明亮,神情是那么美好,這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贊嘆與欣賞。

  不止是活動,“三月三”專屬的美食也是讓人贊不絕口。先講講五色糯米飯吧!傳說,是一個叫特儂的.人,為了不讓猴子偷吃老母親的糯米飯,靈機一動把黑楓葉搗爛,再用水一沖,把糯米放進去浸泡,這樣,蒸出來的飯就是黑色的了,猴子看見了以為是毒藥,也就不敢吃了。后來,經過時間的推移,人們又發明了紅、黃、白、紫四種飯,并稱為“五色糯米飯”。

  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在三月三這天,還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煮上一大鍋,全家吃上一碗,食之即可交發財運,又可防治頭痛頭昏病,據說還可以祛風濕、清火、腰腿不痛,還可預防春疫。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雖祖籍湖北,但在廣西生長的這些年,也感受到廣西少數民族的風情,并漸漸融入其中。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4

  說起壯族的民風民俗,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呀!

  走進我們壯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壯族最具特色的用來傳情達意的信物——繡球。繡球為圓形,布面,繡有花鳥,內裝木棉花或豆、米之類的農作物。四角綴以彩色絲帶,供手握拋擲。拋繡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當時用以甩投的是青銅鑄造的古樂器——“飛駝”,并且多在作戰和狩獵中運用。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的提高,“飛砣”逐漸發展成為繡花布囊及繡球。

  當然對我們壯族來說,最重要的.日子非“三月三”莫屬。壯族三月三又稱“歌圩節”。意為到洞外、田間去唱歌,農歷三月初三,在我國西南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在我國北方中原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軒轅生”的說法。在壯族的傳說中,三月三是壯族始祖布洛陀的誕辰日。壯族過三月三,大多數是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也有傳說是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所以又稱“歌仙節”。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進行交際的大好時機。每逢歌圩,方圓數十里內的男女青年便會聚集在歌圩點,小伙子在歌師的指點下,與中意的姑娘對歌。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游覽歌”,遇到合適的對象便唱起“見面歌”“邀請歌”,女方若有意就答應。男青年再唱“詢問歌”,若彼此有了情誼,再唱“愛慕歌”“交情歌”。歌詞皆即興發揮,脫口而出。若姑娘覺得眼前的小伙子有眼緣,并對他的歌才滿意,便會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將懷中的繡球贈予意中人。

  在農歷三月初三這天,廣西各族人民普遍制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豐登的象征。五色糯米飯五彩繽紛,鮮艷誘人,天然色素對人體有益無害,味道清香,別有風味。如果再搭配五色粉蒸肉,味道更是不可言喻。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就是我家鄉的三月三,有機會歡迎你們到廣西做客。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5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陽春三月的太陽照在人們身上暖洋洋的.小朋友們都脫下了厚厚的冬裝,可愛的小燕子又從南方飛回"老家"了,柳樹今年又長出了長長的枝條,像小姑娘的辮子.

  "吹面不寒楊柳風",陽春三月的風吹在人們臉上暖暖的、柔柔的.。,像媽媽的手撫摸著我.春風吹綠了小草、吹綠了樹葉、吹綠了田野、吹綠了大地、吹綠了柳枝、吹飛了風箏。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6

  故鄉,故鄉是什么?故鄉是你在兒時的一個夢,故鄉是你在成長過程中的一塊基石。有一首歌這樣唱到:“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還是故鄉;喝遍天下的水,最甜的還是故鄉。”

  我的故鄉在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那里3月3日時會敬娘娘,每年的生日三日,這天我奶奶總會跑到我姥爺那邊,買上一大袋的紅蠟燭,香煙等等。每次都靜靜的時候,她總會把香燭點燃,放在汽車的每個輪胎面前,讓我過來磕頭鞠躬,我鞠完躬后她會讓我拿著煙跟在她的后面走剛弄完后,才準休息。

  我記得今年3月3日的時候,我奶奶像往年一樣。買了煙和燭,讓我姑爺爺下來把雞殺掉,將雞血滴在一張張紅紙上,讓我拿點兒紅紙跟她圍著車轉,將滴有雞血的紅紙粘在車輪上。然后又叫我把紅燭點燃,跟她一起走,最后拿幾塊磚頭放在車輪前,然后叫我把紅燭和煙點上后放在一直磚頭上,讓我鞠躬磕頭。

  敬完娘娘后,奶奶就把剩余的善后工作交給了我,她就去洗手了,讓我把剩下的雞血倒掉,把把剩下的紅紙嗯放在一個抽屜內,把竹和香放在柜子上,最后把地上的灰掃掉娘娘就敬完了。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每個人的`家鄉可能說風俗不一樣,但是每個家鄉的風俗寓意都是一樣的,都是象征著美好,對新生活的向往和辭舊迎新心愿,三月三那天許多人都在敬娘娘,都做這和我們一樣的工作,但是每個人都覺得非常快樂。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7

  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是壯族的傳統節日——三月三,又稱“歌圩節”,意為到洞外田間去唱歌。傳說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歌仙——劉三姐。我曾聽奶奶給我講過,劉三姐能歌善舞,她的歌聲像春風一樣柔和動聽,常常帶領鄉親們唱歌,以表達對常常壓迫村民的地主的不滿。所以地主莫懷仁對她懷恨在心,企圖禁歌,卻被劉三姐用山歌反駁的理屈詞窮,啞口無言。可是不甘心的莫懷仁,甚至不惜重金聘請來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企圖用歌聲降服劉三姐,結果毫無招架之力,輸掉比賽的莫懷仁一氣之下掉進河里。所以人們在三月三這天對山歌,吃五色糯米飯來紀念劉三姐。

  五色糯米飯不僅僅用來紀念劉三姐,也有著五谷豐登的寓意。有黑、紅白、黃、紫五種顏色組成。黑色象征土地肥沃,紅色象征子孫帝王。黃色象征五谷豐,白色象征純潔的愛情色,紫色象征富裕飲食。小的時候,每逢三月三吃到香甜軟糯的糯米飯,我就會想:糯米飯這些鮮艷的`顏色是怎么做出來的呢?于是去年三月三,我特意請教了在我心中無所不知的奶奶。原來黑色的糯米飯是用楓葉染制的,黃色使用梔子染制的,紅色和紫色是用同一種植物——紅藍草染出來的。

  首先要把糯米洗干凈,接著把糯米泡進這些植物的汁里。糯米剛泡進汁里的時候,顏色還是白凈的,像是珍珠散落在了彩色的布匹上,奶奶說這些糯米要泡上一整天。于是我時不時就來看看,看著原來純白的糯米一點一點染上顏色,有趣極了。第二天,白凈的“珍珠”已經泡成了艷麗的黑、紅、紫、黃各種顏色。奶奶把糯米放進了鍋里蒸,我站在一旁,好似一個木頭人一般一動不動,目不轉睛地盯著。雖然我表面平靜,但我的內心的湖面已經泛了波瀾,對于即將做好的糯米飯,我迫不及待。

  在奶奶掀開鍋蓋的一瞬間,幾縷白煙向上散開,香氣鉆入鼻中,讓我垂涎三尺。我舀起一勺熱乎的糯米飯,軟糯的口感散在口中,鮮美極了。讓人吃了一口就會想吃下一口,真是回味無窮。這樣色香味俱全的糯米飯,是誰都無法不喜歡的吧?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8

  說起我們壯族的節日,那最熟悉的便是“三月三”了。

  在“三月三”這天,人們會唱山歌、拋繡球、打花炮、吃五色糯米飯。說起唱山歌,就會想起劉三姐,她聰慧美麗,歌如泉涌,歌聲優美動聽,深受民眾喜愛,被人們稱為“歌仙”,所以人們還專門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這天紀念她。

  在我的家鄉,每逢三月三,人們便會一起對山歌。有時就算我聽不懂方言,但是我也樂在其中。

  五色糯米飯有黑、白、紅、黃、紫這幾種顏色,象征著五谷豐登。小時候我很疑惑,為什么糯米飯有這么多的顏色?這些顏色是怎么來的呢?問了媽媽才知道,哦,原來是用植物染成的。黑色用的是黑豆;黃色用的是梔子;紫色用的是紅藍草;而紅色是用楓葉染的。

  去年三月三,我們一家人回了老家。經過了大約四個小時的路程,終于到了家里。一進家門,只見奶奶拿著梔子和紅藍草正在泡水。我連忙跑向廚房,興奮地喊道:“奶奶這個什么時候才泡好啊?今晚可以吃了嗎?我想吃糯米飯了。”奶奶笑了笑:“要到明天,你先去吃外面的那些糯米飯吧。”我吃到的是白色的.糯米飯,不甘心地想:唉,這些糯米飯只有香和味,要是有顏色,那才叫好吃呢!畢竟美食都講究色香味俱全嘛。

  我記得那天我總是在廚房里進進出出,恨不得馬上吃到黃色和紫色的糯米飯。終于我從中午熬到了晚上,連睡覺都夢到自己在吃五色糯米飯,真想快一點到明天。到了第二天,我匆匆洗完漱就跑進廚房,看到已經煮好的糯米飯,那色澤光鮮亮麗,五彩斑斕,擺在簸箕上,仿佛開了一朵五彩的絨花。那誘人的香味撲鼻而來,真是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除了我們壯族的三月三,還有彝族的火把節、傣族的潑水節……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祖國。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9

  我外婆家在南丹縣的巴平蠻壩村,是個地道的壯族之鄉。壯家人勤勞、善良、好客,逢年過節,大家喜歡湊在一起歡聚一堂,特別是壯家“三月三”,更是喜慶連連。

  “三月三”這一天,我來外婆家觀看山歌會。一到表演場地,人們早已坐滿,一眼望去,真是人山人海。山歌會就要開始了,一陣鑼鼓聲響起,獅子隊舞動了起來。只見獅子們時而翻騰,時而撲跳,時而扭身,時而甩尾……就像一頭頭活生生的獅子在人們面前歡騰跳躍,為節日平添了許多喜慶和熱鬧。接著腰鼓隊登上舞臺,只見她們身穿藍色衣服,腰系紅綢帶,腳穿繡花鞋,展示了我們壯家民族的特色與魅力。她們有節奏地敲打著腰鼓,似乎打出了她們歡悅的心情,打出了壯家“三月三”的喜慶祥和。

  歡快喜慶的氣氛還未散盡,我們翹首以待的山歌會開始了,各山歌隊隊員陸續上臺,大家擺成擂臺陣式,開始比試。大家仔細聽,比賽由拉樂隊首先開嗓:“太陽出來照四方,黨的思想放光芒。蠻壩金城輪流轉,家家戶戶起洋房。”拉樂隊的歌聲才剛落下,臺下立即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接著,巴幾隊不甘示弱地唱到:“旭日東升照此方,大米基地美名揚。國家撥款來開發,條條道路通硬化。”巴幾隊的歌聲還在回蕩,甲屯隊就唱了起來:“蠻壩是個好村莊,特色大米在此方,大米賣到東南亞,十個吃了九個夸。”甲屯隊還想繼續唱,卻被拉昌隊接了下去:“萬畝梯田好風光,年年豐收糧滿倉。天天游客來觀看,四面八方齊涌來。”大家唱得那么動情,唱出了壯家人的美好生活。歌聲依然不斷,就在此時,蠻壩隊抓住時機,帶著自豪高唱:“蠻壩是個旅游區,榮華富貴萬年青。這個村子風景好,蓋過北京第二城!”聽著臺上的歌唱,臺下觀眾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蠻壩是個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風光……”還沒唱完,我眼前就浮現出我們壯鄉的一幅幅美麗風光。

  春天,萬畝梯田里的油菜花相繼開放,黃黃的油菜花重疊在這錯落有致的田野里,遠遠望去,大地像鋪上了一條條金色的地毯,陽光下,春風吹過,田野里涌起了一波又一波金色的亮光。走近它,濃濃的花香彌漫了整個世界,讓人如癡如醉。

  夏天,人們扶犁耙田,一塊塊田地灌滿了水,漫山遍野的層層梯田,好似一面面大大小小的鏡子,猶如五彩池般美麗。耕田完畢,栽完秧,整個田野又綠油油一片,如果你登上高山極目眺望,就會發現壯鄉的綠色之海是那么令人神往,而坐落在海洋里的一座座島嶼,與阡陌交錯的水泥道路相互映襯,更顯示出了壯族鄉村獨特之美。

  秋天,層層梯田的`稻子黃澄澄的,沉甸甸的稻穗壓得稻稈都直不起腰,秋風吹來,稻浪在翻滾,在歡笑,從山頂滑下來,好像金山在滑坡。風聲稻浪,勾畫出了壯家五谷豐登的畫面,讓游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我的思緒還在橫飛,突然一陣高亢的歌聲打斷了我的思路,我才發現所有山歌隊一起唱道:“中央落實十八大,人人要聽黨的話。黨的政策來指導,蠻壩實現中國夢。”是呀,山歌唱出了人們的心聲,唱響了壯鄉的美好藍圖。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0

  成群結隊的青年男女身穿節日盛裝,云集山頭曠野,即興對唱;嘹亮的歌聲像陣陣海浪,此起彼伏,響徹山間。唱完了歌,熱鬧的人群中又開始了“打扁擔”、“打銅鼓”等傳統活動這就是廣西壯族三月三山歌節的場景。每到三月三,廣西的人家都要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這個盛大的節日。

  三月三的來源有個傳說。相傳,有個叫劉三姐的姑娘,她心地善良,歌聲優美動人。她經常教百姓們唱歌,受到了百姓的愛戴。但后來她遭到了迫害,被人推入水中。劉三姐沒有沉入水底,而是騎著一條魚飛上了天,成為了歌仙。為了紀念她,人們把她升天成仙的日子三月三,定為了節日,并一直流傳下來。

  三月三這天,最重要的活動是對歌,當地人稱之為“趕歌圩”。大家身著盛裝,聚在山頭曠野、竹林草坡歌唱。歌聲連綿不斷,深入人心。一會兒讓你感覺置身云海間,云霧繞著你翩翩起舞;一會兒讓你仿佛走進了森林,綠色在你旁邊蕩漾開來勤勞智慧的壯族人,創造了悅耳動人、豐富多彩的山歌,使這一傳統民族節日披上了迷人的音韻紗衣。

  “打扁擔”也是一項廣受歡迎的活動。三月三這天,村頭巷尾,隨處可以聽到扁擔“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敲擊聲,節奏強烈有力,聲響清脆高亢,熱鬧非凡。表演者或四人一組,或八到十人一組。他們手執一根扁擔,配合著輕松悅耳的竹筒伴奏聲,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聲合著村民的.歡笑聲,匯成和諧幸福的聲浪,激蕩人心。“打扁擔”的表演寓意著豐收喜慶,寄托著人們對來年豐收的美好祈盼。

  兒童最喜歡的是做五色飯。每年的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壯族人家會采來紅蘭草、黃花、楓葉和柴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蒸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這樣做出來的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艷、五彩斑斕,就像彩虹掉進了碗里;口感柔軟滋潤,吃起來唇齒間有淡淡的植物清香,令人回味無窮。據說五色飯受到了仙女的贊賞,人們吃了會身體健康。壯家人喜愛五色飯,把它作為幸福吉祥的象征。

  三月三,驅除了人們辛勞一年的疲憊,讓人們以更好的心態迎接新的一年。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1

  三月三,一個傳統的中國節日,快來看看這個節日的活動吧。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三月三”、“歌圩節”、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千里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擺歌臺、拋彩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過對歌接觸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伙子碰。蛋碰裂后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彩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在節目的氣氛中。

  今天是傳統的三月三上巳節,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節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在這一天有很多有很多習俗,最重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通過祭高禖、祓禊和會男女等活動,除災避邪,祈求生育。

  在古代,三月三是個親水的節日。三月三這一天有春浴的習俗,這一習俗發源于周代水濱祓禊,魏晉以后,確定三月初三為春禊,是祓除災禍,祈降吉福的節日,人們都會在水邊沐浴,形成“東流水上自潔濯”的情景。

  上巳節還演化出一段“曲水流觴”的逸事。魏晉時,士大夫在祓禊的同時,還要舉行水濱宴會,談文作賦,飲酒取樂。飲酒時,要將酒杯置于流水之中,酒杯隨水流動,到誰的面前,就要飲酒吟詩。這個活動,在著名書法家、文學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被記為“曲水流觴”。曲水流觴的活動還遠傳到日本,形成日本的曲水宴與洗塵禮儀。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2

  我的家鄉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這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這里保留了許多的風俗習慣,我想介紹的是三月三歌圩節。 在我國三月三是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相傳三月三是皇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后,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但是現在,每個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壯族的三月三相傳為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所以又稱為歌仙節。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壯族的特色,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壯族多于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壯族山歌簡稱為壯歌,又稱壯族民歌,是指壯族人民用壯話演唱的民間歌謠。壯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壯族原始社會時代狩獵時的吶喊。雖然吶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無疑孕育出了壯族山歌的種子。真正義意上的壯歌應該是從壯族原始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和祭祀活動開始,這從現在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中可見一斑。廣西壯族古老的`歌圩集會和繡球一直流傳至今。壯族素以善歌著稱,壯鄉素有歌海盛譽。壯民善以山歌來表現生活,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壯族山歌歷史悠久,壯民從盤古開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幾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節上拋繡球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哪個小伙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不過壯族人玩繡球,以拋繡球為樂,也不是近一兩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輔所著的《溪蠻叢笑》,對歌墟的拋繡球活動描述道:土俗節數日,野外男女分兩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來拋接,名為飛綸。周去非在《嶺外代答》中也說: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會,各為行列,以五色結為球,歌而拋之,謂之飛綸。男女目成,則女受綸而男婚已定。所謂飛綸,就是今天的繡球。

  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宋《太平寰宇記》中也記載:壯人于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已經相當興盛。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墟活動的地方就有多達26個縣,幾乎遍布廣西各地。

  如今在我們家里,雖然不會以唱山歌的形式過節,但會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等等歡度節日。這樣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將是永恒的經典。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3

  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是老昆明的一個小節日。在昆明有一種說法:“農歷三月三,耍西山。”在這一天很多昆明人都會去西山游玩。不知從哪一年開始的,也不知經過了多少年,耍西山的傳統在昆明人的心里已經是一個重要的節日了。

  今年的清明節,恰逢昆明農歷三月三——耍西山的節日。爸爸媽媽在這一天帶我去西山游玩,也算是過一個小節,湊個熱鬧,增長一點見識。

  一大早我們就乘車到了西山。今天的人真多啊!我看到許多人都在往西山趕,長長的人流看不到頭和尾,像一條長長的巨龍。人群中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看樣子都是一家人出來游玩。因為天氣熱,有的人戴著涼帽,有的人扇起了扇子,有的人打起了傘。一路上我看到了許多民俗表演:有唱花燈的,有雜技表演的,有民族歌舞表演的,還有耍猴的……在觀眾的笑聲和掌聲中顯得好熱鬧。這是一幅人與人之間多么美麗和諧的風景畫呀!這一路上我們還逛了西山的龍門和華亭寺,玉蘭園,瞻仰了聶耳墓,欣賞了煙波浩渺的滇池……

  這是一次難忘的出游,讓我增長了很多見識,期待來年的“農歷三月三”我再去耍西山。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4

  奶奶今天可終于來了,這算是第二次來了,記得這年第一次是三月初三。

  三月三,是個大日子!按著奶奶說的,這天必要吃一種雞蛋、地菜、黃豆、海帶混在一起煮的湯,叫它是湯只因為里頭滲著好些水,但只要輪到我這里也就不能稱湯了,因為我碗里被雞蛋、黃豆、海帶擠得沒有一點盛湯的地方!且這還不足,媽媽、奶奶在我吃時,又會順勢加幾個雞蛋,等這些都吃了,才能夠吃些湯,湯里沒放糖但卻十分甘甜、潤口,久久不散,正對了十分耐飽十分香。

  奶奶是三月三的掌勺,但味道仔細是怎樣,也就是散不去的甘甜,加上奶奶又不是什么大廚,不會在雞蛋上繡花、黃豆上寫字,那個用瓷碗盛著東西也就是了了,但卻能夠綁著我的神經一天一天數掛歷。

  三月三的奶奶精神煥發、容光滿面、神采風揚!一年中只有幾次,一應是春節團圓飯

  二是元宵發湯圓、三是三月三的地菜煮雞蛋、四是清明發艾粑粑、五是端午發月餅、六是臘八吃粥。月餅、臘八粥近些年停疏了一些,但湯圓、地菜煮雞蛋、艾粑粑管夠。

  除團圓飯,奶奶每次都按份照輩的分著、發著,地菜煮雞蛋也同樣。奶奶腿腳不大行,每次送完東西,必要停下歇歇。奶奶在歇息時總不忘帶說∶這個是我自己找的東西,親手做的,外面的統統比不了,吃一點試試她不說我們也都懂,但媽媽偏搶著說∶真的啊!那就吃些 便揚了揚手,摧著我拿碗裝著,到這里奶奶總會笑笑,如同小孩被夸了一般。在我小時候,我總會端著薺菜湯、圍著奶奶、拉著奶奶的`衣角,問∶為什么今天要吃地菜煮雞蛋呀?奶奶便會撫著我的背,笑著望著我的臉,說∶今天啊!王母娘娘擺宴,神仙老爺們都要吃這些,王母娘娘便差著仙女們去采,這些地菜沾上了仙氣,在這一天,便可包治百病了!你如果多吃一些,便能夠考試考一百分啰!聽到這些,我就會猛吃幾大口,就盼著得一百分。

  幾次我問奶奶為什么送東西,還送來送去的。(奶奶有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出了瀏陽)奶奶總會卷卷手說∶沒事做,心里就虛得荒這也就難怪奶奶在自己房后開荒 種菜了。

  奶奶熬過了七十年了,加上腿腳病惡化,奶奶好像也不像前些年一樣,上下充足著使不完的勁。但一年四次保管!但這次以訛傳訛出來的流言裴語,有心的奶奶也各戶說明了。

  今天,奶奶到我們家是有事找媽媽,但在閑談時,奶奶卻在那里說∶再過一陣就端午了,那粽子啊!我又會一種新式樣啦!其實奶奶在前些年也變了。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5

  美麗富饒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尤其是盛大的農歷三月三,方圓數十里的男女青年,都興高彩烈地穿上節日盛裝趕來參加,少有幾百人,多達數千人或上萬人。

  頓時人山人海,歌聲嘹亮,成了歌的海洋。 農歷三月三是廣西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對歌又是農歷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歌圩”或“歌節”。 歌圩,是廣西壯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的,也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所。在壯語中被稱作“窩墩”、“窩巖”,意為“出野外玩耍”。由于這種活動相互酬唱,彼此對歌,所以古代人之為“墩圩”。 廣西壯族歌圩,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比較流行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

  傳說在以前,有位廣西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不過,據古代文獻的記載,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經流行。南宋周去非的《嶺外代答》載,壯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臨機自撰,不肯蹈襲,其間乃有絕佳者。”這里所說的就是男女青年聚會的歌圩。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發展,并定期在固定地點舉行。 廣西壯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過,農歷三月三最為隆重。搭彩棚、擺歌臺、拋彩球、擇佳偶,別有風情。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或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山歌。

  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游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對象,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答應,就唱“詢問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隨編隨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青年男女經過對歌后接觸,建立一定感情,相約下次歌圩再會。 歌圩上,除對歌外,還舉行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有精采的拋繡球,有趣的碰紅蛋,熱鬧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眾喜聞樂見的壯戲等。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6

  農歷三月三,也叫上巳節。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參與農歷三月三活動,廣西首次在農歷三月三節日放假兩天,太令人喜出望外啊。

  天空細雨綿綿,我來到了壯鄉。這壯鄉隱藏在群山懷抱之間,一眼望去,全是用竹子搭建的吊腳樓,滿地都是嫩綠的野草,一副多么美麗的田園詩畫啊。樸實的廣西壯族人們熱情地邀請我們這些外來的.游客進屋里歇息,避雨。我進了一位老大娘的家中,她熱情

  地給我沏上了一杯熱乎乎的茶,我和老大娘攀談起來,對農歷三月三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相傳為了紀念廣西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

  雨住了,人們的心也不由自主地火熱起來了。只見方圓幾十里的廣西壯族男女青年穿著艷麗的民族服裝來到了精心搭制的歌圩臺上載歌載舞。圩臺周圍人山人海,煞是熱鬧。我好奇地望著舞臺上,只見男女分成了兩個隊,像拋繡球一樣,你拋來一句,我就回一句。對山歌到了高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內容也更精彩紛呈了。姑娘唱問:“什么結果一條心?”小伙子唱答“就是芭蕉結果一條心呀!”還有很多斗智的歌詞,大家也被情不自禁地帶入到了思索歌詞之下句的境界中了。驀然回過神來,才知壯鄉人民的智慧之大,以及壯鄉人民對于歌曲的追求之多,這些早已把人們都折服了吧。

  天色晚了,人們漸漸散去了,但這壯鄉美妙的山歌已深深留在了人們心中。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7

  云南瑤族有“干巴節”。各村寨男女老幼結對進山打獵或下河捕魚,集體宴飲,共祝豐收,唱歌跳舞,歡度節日。

  三月三,海南島黎族又叫做“孚念孚”,既是預祝“山蘭”(山地旱谷)和漁獵豐收的節日,又是青年男女的“談愛日”。是日,村寨集會預祝豐收,青年男女對歌歡舞,以“三月三”為定情之日。老人們則拎著酒壇,走親串友,曰喝“團結酒”。

  云南布依族家家戶戶做花糯米飯招待親友,以此日為合家歡聚、親友聚會之節日。有布依族三姐妹請外公吃飯之傳說。

  漢族農歷三月三,漢族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該日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福建地區三月三為“三月節”,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掃墓,兼具踏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廣西壯族有“歌圩節”“歌仙節”,相傳為紀念歌仙劉三姐而舉行,家家蒸五色糯米飯、做紅雞蛋,祭祀祖先,接待親友。人們趕歌圩、搭歌棚、辦歌會,青年男女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嬉戲娛樂,終日歌聲不斷,成為今之“歌節”。

  侗族,多于三月三舉行搶花炮、斗牛、斗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畬族,以三月三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傳說,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饑而軍威大振,于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畬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8

  明天就是“農歷三月三”。我們家鄉有個習俗,在這個日子里,要約幾個好朋友野炊。可是明天我要去少年宮練跆拳道,所以奶奶決定把這個活動提前到今天。我很期待這個活動,因為可以和很久沒見面的小朋友玩,所以特別興奮,一大早就起床了,催著媽媽出發去太湖沿途看到公路兩邊的油菜花開得真漂亮,金黃金黃的,象一片金色的海洋。

  路旁還睡著些不知名的小草,綠黃相間,真美!我問媽媽:“是不是春天到了,花兒就會自然開放?”媽媽對我說:“是啊!花兒收到春姑娘的邀請函就來參加春天的.盛會了”媽媽還告訴我,這些油菜花謝了以后就會長出油菜籽,油菜籽經過壓榨就變成我們做菜吃的菜油了,我在想菜籽怎么能變成香噴噴的菜油呢……

  一陣春風吹到我的小臉上,我感到有點冷,媽媽讓我抱緊了,因為她要加足馬力直沖目的地。我心里樂滋滋地,巴不得插上翅膀,好快點到太湖和小朋友玩。腦海里已經浮現出小朋友相聚一堂的快樂場面了……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19

  三月三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里的三月指的是農歷三月份。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意思是說農歷三月初三軒轅皇帝出生的日子。 因此,每年的這一天,很世界各地的炎黃子孫會到“老家河南”的新鄭,尋根問祖。

  三月三是上巳節的俗稱,是漢民族傳統節日 。上古時代是以“干支”紀日,把三月上旬的第一個巳日,稱為“上巳”。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來固定在夏歷三月初三 。在古代這一天人們會結伴去水邊沐浴,稱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郊外游春等內容。 在古書《周禮》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到了魏晉以后,上巳節又改為農歷三月初三。

  三月三這天是有很多傳說的,例如,傳說三月三這天是上古時期伏羲的出生日,也傳說是王母娘娘的出生日,也有人把三月三稱為中國人的情人節、女兒節等等。其實,也沒有什么特別的,古人這些習俗都是為了祈福未來美好生活的,也是想圖個吉利。

  在古代早期的時候,人們會在上巳節這一天“淋水除垢,袱除不祥”,通過沐浴洗濯達到祈求去病消災的目的。在古代每年這一天人們穿上新縫制的衣服,相約在水邊嬉戲沐浴。在沐浴之前大家也會相互贈送蘭草,在古人的認知里,蘭草所釋放出的香味,能夠有驅邪的功效。

  古時候上巳節這一天,一些相互有好感的青年男女也會借這次機會,表達愛意,贈予對方“芍藥”,作為定情信物。這個芍藥有啥特別呢?其實沒啥特別,只不過是芍藥的“藥”字通“約”字,代表相約。古人談戀愛和我們現代不同,還是比較含蓄的。所以,那個時候的芍藥是男女間的定情信物。這種表達愛的方式也是有記載的',在《詩經鄭風溱洧》記載:“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讠于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描述了老祖宗在上巳節這一天,在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戲,互結情好的動人情景。

  在杜甫《麗人行》中也有上巳節這天的描述:“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時到今日,這些活動其實已經很少有了,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三月三是古代情人節了,只記得“三月三,薺菜煮雞蛋”了。

  上巳節在唐代盛行起來,也被稱為踏青節,變成了全民的狂歡節日,這一天官府會組織大型的郊游和飲宴活動與民同慶,歷史上著名的《曲江宴》就是這么來的。當然,上巳節作為古代重要的節日之一,不可能只是吃喝了事。這一天在民間還會有像踏青、蕩秋千、蹴鞠、拔河、放風箏、射箭、彩舟競渡等一些活動,是非常熱鬧的一段時間。

  上巳節一般是清明前后,是農民春耕的大好時節,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夠影響到越冬作物的長勢和春季作物的種植。所以,古人也非常重視這一天的天氣變化,形成了很多農諺流傳下來。分享幾個給大家,作為了解!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 20

  今年,我第一次到鄉下姥姥家去過農歷三月三,農歷三月三是廣西壯族傳統的節日。廣西壯族人民做的五色糯米飯特出名,我是早有耳聞的。一聽見五色糯米飯這個詞,我嘴都讒了。

  到了姥姥家,我叫姥姥演示一次做糯米飯的程序給我看,姥姥笑了笑就答應了。開始,姥姥把楓葉放在臼中搗爛,曬干浸入一定量的水中,姥姥還說,這楓葉一定要泡到明天才能繼續做。第二天,姥姥把葉渣撈出來濾凈,然后取出黑色染料液體。黑色染料液體要放入鍋中用文水煮到五、六十度,再把糯米浸入其中。姥姥接著把黃梔子的果實提取,再將黃梔子搗碎成片后放入清水里浸泡,就可以得到黃橙色的雜料液體。緊接著,姥姥又用同一品種而葉片形狀不同的紅藍草經水煮而成的紅色雜料液體和紫色雜料液體跟糯米浸泡。姥姥還告訴我說,這些植物葉片稍長的,顏色就稍深點,煮出來的顏色較濃,泡出來的米即成紫色;葉片較圓的,顏色較淺,煮出來的顏色較淡,泡出來的米即成鮮紅。經姥姥這么有一講,我才知道:原來一種植物還會有兩種顏色呢,真是太神奇了!

  姥姥說,用這些雜料浸泡過的糯米分別放在鍋里蒸十幾分鐘,就能得出各種各樣的糯米飯。說著說著,我口水都流了,真想很快就能吃到五色糯米飯啊!

  可是當姥姥還沒有做好五色糯米飯時,鄰居的小伙伴已經來叫我去趕歌圩了。我聽了立刻欣喜若狂,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去趕歌圩呀。我和小伙伴邊走邊聊天起來,雖然他們說的壯語我一句也聽不懂,但是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里,我知道了廣西壯族人民是很熱情好客的,就連小孩也不例外。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個土坡上,只見一對對青年男女肩并著肩在土坡上對歌,周圍都圍滿了觀眾,真是熱鬧非凡啊!他們唱的山歌咿咿呀呀的,我都聽不懂唱的是什么,但是從那些叔叔阿姨臉上的表情來看,我猜想他們唱的應該是喜慶的山歌。聽到他們的歌聲,我突然想起現在中央電視臺正在播放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里所唱的歌,就有一些選手唱的也是用民族語言唱的'歌曲,主持人把它叫作原生態唱法,我想:這些叔叔阿姨們唱的調子大概也應該是原生態唱法吧。

  看著看著,我忽然想姥姥還在家給我做五色糯米飯呢,于是我趕緊往家跑去。剛回到家門口,就聞到一股清香味從門縫里鉆出來。我趕緊跑進家去,只見飯桌上擺滿了香噴噴的五色糯米飯,它們的顏色分別是:紅、黃、黑、紫、白五種。我連忙盛了一碗糯米飯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那五色糯米飯色澤鮮艷、五彩繽紛、晶瑩透亮,再加上它的滋潤柔軟、味道鮮美、純正平和、且有微甘、美味可口、沁人心脾,真是令人回味無窮啊!

  如今,已經過了一個多月,可是每當想起姥姥做的五色糯米飯,那濃濃的親情和純純的友情便縈繞在我的腦海里。

  我愛美麗而迷人的家鄉,更愛家鄉勤勞熱情好客的廣西壯族人民!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相關文章: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06-14

(精選)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06-25

(優秀)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06-14

廣西壯族三月三的習俗作文06-15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精選47篇)04-16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精選28篇)04-24

廣西三月三習俗有哪些04-12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優選6篇)06-14

廣西三月三的習俗作文6篇[熱]08-3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a视频 | 国产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五月婷婷视频在线 | 制服丝袜第一页在线 | 色噜噜色噜噜天天拍一拍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麻豆 | 免费观看日皮视频 | 久久国产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 高清 国产 日韩 欧美 | 91精品国产综合成人 | 精品国产成人在线 | 天天做天天爽爽快快 | 成人小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毛片污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欧美激情综合亚洲一二区 |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 狠狠狠色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 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 | 在线www天堂资源网 在线播放a 1 | 免费日韩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1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视频 | 色婷婷成人网 | 天天摸天天碰色综合网 | 日韩一区在线视频 | 欧美国产三级 | 一级毛片免费 | 久草毛片 | 国产第四页 | 在线免费毛片 | 妞干网免费看 | 日韩在线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 天天操天天弄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 成人在线第一页 |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 亚洲一区二区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