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的作文5篇【精選】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后感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后感的作文 篇1
《列那狐的故事》是一本世紀法國動物故事書。在這個動物世界里。弱者常為強肉,患者常為智役,飛禽走獸皆有人情,狐狼兔羊亦通世故。這里也有貪財徇私的國王,動物世界就像人類世界一樣。列那是個身材瘦小,奸詐狡猾,還有一群狡猾的的'朋友有:猴子匡羅特、烏鴉田斯林、松鼠戶棱、野豬波桑等。但花貓蒂貝爾從不上鉤,小狗古杜爾和兔子蘭姆處處提防列那,可是禿鷹莫佛拉被列那騙過數次!我恨列那狐!
讀后感的作文 篇2
馬克·吐溫曾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海倫.凱勒的自傳書籍——《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就是這本書,讓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始了曠世奇跡!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幼年失去視覺和聽覺后,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系。這個小生命不知怎樣排遣孤獨感。她粗暴無禮,直到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后,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著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云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梁!
書中,海倫用細膩的筆觸,對大自然景色的描寫,使人很難相信出自一位盲聾人之筆;她去騎馬、劃船、游泳、劃雪橇,甚至獨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領略月下荷塘的美景;她去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甚至去“欣賞”歌劇....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來感受這個世界,用心來享受生命。她遠比我們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實、活得有意義!是知識給了她生活的勇氣,是知識給了她接受生命挑戰的力量,使她能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識使她產生了一種的信仰:現實環境固然可怕,但人類應該抱持希望,不斷奮斗。生命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價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我們似乎從未想過或不敢想象未來的世界,每日懶懶地生活,懶懶地工作,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時間如流水飛逝,過去的日子不再重現,當我們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戀?是否值得紀念?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用知識點亮自己心中的燈,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是一片光明!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的一生是人類的奇跡,她的自傳,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
在這個世界上,為什么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只有盲人才珍惜重見天日的幸福?讓我們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去充實生命、去享受生活!海倫說:“我努力求取知識的目的在于為社會人類貢獻一點力量。”
知識的力量多么巨大,它能使一個殘疾人,變成一個有益于人類、有益于社會的人。假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像海倫.凱勒一樣,在有生之年把對知識的渴求,看作對人生的追求,每天都抱著這種追求,懷著友善、朝氣、渴望去生活,我們的人生將會增添多少歡樂、多少幸福啊!
海倫的一生,是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生命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
讀后感的作文 篇3
一只獵雕的遭遇是著名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之作。讀完后,我仍還沉浸在故事情節中,隱隱有一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只叫巴薩查的雄金雕經歷了做獵雕,誘雕,種雕,然后又回到了最初的歸宿——丫丫寨的達魯魯,一位好獵手的家。最終犧牲了自己,幫助主人走出了風雪埡口的故事。雖然作者是以第二人稱“你”敘述故事,但從書中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等等方面的描寫,都表現著人物,動物,甚至一根小草的特點。
“九死一生的狩獵”,“信任危機”,“與狼搏殺”這種種故事情節,都讓我如癡如醉。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與狼搏殺”中的場景:“幾場鵝毛大雪下過之后,日曲卡雪山山麋的雪線急速下退,終于和弭瑪爾草原的茫茫雪野融為一體。色彩繽紛的世界只剩下了一種顏色,那就是耀眼的白色。只有幾棵高大的松樹從雪被里頑強地挺立起灰褐色的軀干,撐開墨綠色的樹冠,給白茫茫的大地些許趣味性的'點綴。”讓我讀后不禁感嘆:“多么優美的語句,多么奇麗的景色!”最令我震驚的是一只雄瞎眼雕為了孩子而展翅飛翔,最后一次扇動翅膀。而巴薩查的意識逐漸凝結在了寒風中。雄瞎眼雕死在飛翔中,巴薩死在雪山上,這是一種很有尊嚴的死亡方式!
每當太陽正是炙熱時,金雕都會像太陽飛去,無所謂疼痛,無所謂生死。他們的執著最終會換取成功。回想自己,有沒有一件事會執著到底呢?
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我,每每憶起,心中就會泛起淡淡惆悵,也在感嘆:這就是生命的旋律!
讀后感的作文 篇4
今年寒假,我在父母的推薦下,買了日本著名作家——島田洋七的《佐賀的超級阿嬤》。一回到家,我就如饑似渴的讀了起來,才看了一個開頭,我就被“超級阿嬤”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給吸引了。現在我就把這本書的內容向你們介紹一下吧!
廣島原子彈爆炸后,昭廣的父親只身回到廣島,卻因受核輻射而死去 。因無力撫養幼小的孩子,母親將年僅8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的外婆家。雖然生活極度艱苦,但樂觀的外婆總是有辦法讓日子過下去。外婆在屋后清澈見底的小河中間插了一塊木板,用來攔截從上游被水沖下來的食品;走路的時候在身后綁上一塊吸鐵石,用來吸路上的'廢鐵賣錢,阿嬤說:“只有可以撿來的東西,沒有應該扔掉的東西。”
每當昭廣說:“我們太窮,買不起好吃的。”阿嬤就會說: “窮分為兩種,一種是窮的開朗,另一種是窮的消沉,而我們是第一種。”在小學三年級時,昭廣想要學一項運動,可因為什么都要錢,阿嬤推薦他練習跑步,從此以后昭廣每天早上都早早的起來跑步,后來他當上棒球隊隊員,非常感謝阿嬤在小時候幫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讀了這本書我非常感動,雖然阿嬤很窮,但是她活得很快樂。鄰里之間互幫互助,互相團結,過著幸福的日子。
讀后感的作文 篇5
大學的意義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從來都沒有人問過我,我自己甚至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剛到大學的時候,我有些迷茫。以前自己有一個目標:就是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至少高中三年,這個目標很清晰,這也成為我奮斗的動力。大學開學周的時候,我覺得突然間沒有了方向,只是有一種很習慣的想法:我要好好學習,好好享受大學的時光,主要是在上海好好玩一玩,然后參加一些社團活動,讓自己的生活豐富一些。選完課以后,聽一些學長學姐說有些課程很難,我便放棄了社團,想自己先適應一個學期,感覺一下,如果課業負擔比較重就不再參加社團活動了。沒有參加社團其實還是自己的興趣不夠,說到興趣這個問題,我發現自己好像沒有什么興趣。從小到大,我沒有培養過自己的興趣:一來,我家里沒有經濟條件;二來,我父母都不看好學什么特長,只是教育我好好學習是農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其實,我父母算是農村最重視教育的家長了,和我一起長大的很多孩子僅僅上到初中就不再上學了。當時我就特別羨慕那些可以上興趣班的孩子,因為我小時候特別想學鋼琴和電子琴。當然,這個愿望要以后去實現了。所以我長這么大都沒有什么特長,這也是我比較遺憾的地方。
這本書寫了美國的精英教育,很多孩子參加了好多課外活動,有很多特長,我沒有這樣的經歷,所以也不知道同時學很多特長,同時參加很多課外活動是什么感覺,應該挺累的吧。但是我可以肯定一點,就是不能做到精透。其實我還是很相信做什么事情要做精就必須付出時間的。當我們的時間被很多活動分割得支離破碎,是不會把事情做得很好的。還有,這些孩子都來自精英階層,有很多天然的優勢和條件,這是我沒有的,所以有一些建議對我不太適用,這在下面會提到。
前言里有這樣一句話:反思能力是精神生活的關鍵,而獨處是反思的前提。我很贊同這句話。這可能和我的經歷有關系。雖然我生長在農村,但是由于父母對教育的重視,我初中是在縣城讀的,升高中時我放棄了縣一中的通知書,到了市一中就讀。在市一中的英才班里,我的成績不再像初中那么拔尖,各種學神,極其聰明。我只能排在班級中游,每時每刻都頂著巨大的壓力。我有兩個同桌,每次參加什么活動或者吃飯我們都一起。后來因為文理分班,我的兩個同桌都去學了文科,我們班只有三個同學去學了文科,我的兩個同桌都走了!兩邊的人都走了,后來班主任就只調來了一個同桌,我們兩個關系還不錯,有什么話都說,一起吃飯,一起玩。可是后來,她頂不住壓力,轉去了普通班。沒錯,我就是這么悲催,同桌都走了,連一起吃飯的人都沒有了,嗚嗚。我自己獨桌一直到高考。開始的那一段時間我真的不適應,總感覺一個人怪怪的。可是后來,我漸漸發現,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會思考很多問題,比如對近期生活的總結,自己有什么問題等等。我越來越享受獨處的時間,自己一個人真心感覺不錯,在某些事情上效率也會提高很多。所以到現在我還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做一些事情。在我們班里,這樣的人似乎并不多,特別是女孩子。很多女孩子都喜歡和別人一起做事情,受不了自己一個人,我想如果不是我那三個"棄我而去"的同桌,我也會這樣吧。我是不是應該感謝我那三個同桌呢?哈哈。
其實,再后面提到的那些優秀學生身上的恐懼、焦慮、失落、無助、空虛和孤獨,我都感受過。其中最多的還是焦慮。其實我自己也很奇怪,自己以前高中的時候會因為擔心自己的成績而焦慮恐懼,還有很多老師方面的原因。到了大學,本來就很自由了,也沒有老師管,自己應該會放縱一些,不會再有焦慮恐懼的心理,至少不會再因為擔心成績而這樣。可是上了大學以后我發現自己錯了,我還是會因為成績而焦躁不安;或者說,這已經成為了自己的習慣。第一學期,我的績點達到了4.9,感覺第一學期挺輕松的;雖然第一學期成績很好,或者說就是因為第一學期成績比較好,第二學期我覺得壓力很大,時常焦慮恐懼,擔心自己會做不好。我也總在想自己為什么會這樣,難道每個學生都會這樣嗎?理智告訴我不是的。恰巧第二學期我選了"社會心理學"這門選修課,我就帶著自己的疑惑咨詢了這門課的老師。我大致講了一下我的心理問題,老師說每個人都會有焦慮的時候,但是持續時間會不一樣。其實我的焦慮也只是暫時性的,屬于很正常的現象,特別是在期末考試期間。而且老師建議我在學習之余找一些其他的可以分散注意力的樂趣。其實我也很想,可是我一看書學課本,總覺得自己學的東西還不夠,自己學的還不夠精,總是想反復多看幾遍,讓自己理解更透徹一些,我不想讓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讓自己所收獲,特別是一些理科,這樣會有一些心理安慰。沒什么事的時候就喜歡出去玩一玩,賞賞風景, 散散心。
"我們現在的教育系統培育出了高智商、有成就的二十幾歲年輕人,但卻沒有教育他們領悟生命的.追求,他們甚至并不知道如何去尋找生命的意義。他們按部就班地生活,缺乏新生活的想象力,在內心深處,他們也缺乏勇氣和自由來創造自己的道路".其實中國的教育系統也是如此的。至少我是這樣的。我每天的生活很有規律,而且不愿意去打破這個規律,很多人都說我過著老年人的生活。我喜歡健康的生活。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都會準時地睡覺,絕不熬夜。這也是一種習慣吧。"按部就班",缺乏勇氣和自由來創造自己的道路,我就是這樣的,不敢去冒險,做什么事情總是想要有絕對的把握,當然,我也愿意去嘗試一些事情。同班的一個女同學曾經和我說:"我覺得自己什么事情也不敢做,除非有絕對的把握,我比你差遠了。"我很詫異,我也是一個不愿意冒險的人啊,有時候是不得已或者禁不住誘惑。慢慢地,如果持續下去,我們只會迷失自我,在預定的框框里生活,不敢嘗試,畏畏縮縮。多嘗試一些事情還是很好的,哪怕最后失敗了。或者說,很少有人一次就成功。只有我們不斷地突破自己的框框,才會發現更美好的世界。就像柏拉圖的"洞穴神話",我們不能只看到影子就滿足了,而要走出洞穴尋找更美好的世界。洞穴就是束縛我們的條條框框,自己不敢走出的牢籠,而很多人情愿在牢籠里終其一生。從影子到投射影子的人,再到洞穴外面的世界,需要我們不斷突破,而這是很艱難的。
其實,我很崇拜"機器人學生".他們很厲害,是現實生活中的學霸學神,是每個學生崇拜的對象。他們很努力,同時參加很多活動,同時學習很多課程,而且全A.我們以這樣的學生為榜樣,老師也大力吹捧這樣的學生,提起這樣的學生,我們的眼里全是敬佩與羨慕。我沒有努力嘗試過那樣的生活是什么樣子的,但是可以想象很累很累,我終于知道為什么哈佛大學的學生會住在圖書館了。當美國大學教授在質疑這種教育系統的時候,我們還在羨慕和努力發展中,不禁讓我覺得中國在教育方面有些落后。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們一直想要創新,一直想要全面發展,其實和美國現在的教育系統差不多,甚至我們做不到美國學生那么優秀。
還有一點,在名校的大學生會自認為自己是最棒的。這點嘛,沒有親身經歷,不好說。我沒有這種感覺。我覺得吧,自以為是的背后是自卑與恐懼,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很多人表面上很驕傲,其實是不想讓自己顯得很卑微,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在內心深處是自卑的。想一想,在名校很多人都是極其優秀的,身邊都是一些很優秀的人,一定會有自卑的感覺,很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我為什么會知道呢?因為我高中的班級里都是大學霸,大家都有這樣的想法。我想那些很優秀的人在優秀的氛圍里也會有這樣的心理吧。
最后談一下最重要的話題:尋找自我。大學,首先要選擇自己的專業。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之前也沒有考慮過,報志愿的時候才想了幾天。我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習工科,我更喜歡理科。我開始有一個很普遍的想法:大學就是為就業做準備。特別是經常和我一起的一個女同學,她就一直想在大學里學一些職場的技能,比如談吐、化妝。這一點,我就做不到。我開始也挺羨慕她的,這么早就考慮工作的事情了,我還生活在學生的世界里,呵呵。我說話做事非常直接,很多時候會讓人不開心,但那些就是我自己的真實想法。我總是不會偽裝自己,總是會被好朋友說"傻"、"情商低".可是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性格,反而會更加信任我。各有利弊吧,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我也是這樣,但是我更愿意說真話、聽真話。學校可能是我們最后能夠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地方了,我想珍惜這個地方,珍惜這段時間,珍惜這種機會。等到步入社會,自己可能會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了,各種迷失。大學是塑造自我的時間,我不想讓自己很早地去接受社會那些潛規則,或者說那些比較陰暗的東西。我想讓自己保持一顆純凈的心,享受這段時光。等我在大學養成了滿滿正能量的習慣,以后可能會與社會格格不入,但是我知道自己是正確的,至少會有抗拒負能量的意識,再加上堅強的意志,一定會走上正確的道路。其實重點是怎么找到自我。我沒有這么遠大的理想,或者說我好像沒有太多機會和條件去發現自我。我沒有精英階層家庭的經濟條件,我幾乎沒有機會去嘗試,沒有犯錯誤的空間和余地,我一旦犯錯,基本上就挽回不了啦,而且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沉重。這也是我說有些建議對我不太適用的原因。我的目標很簡單,本科畢業讀研(爭取出國的機會),畢業以后好好工作,讓我的弟弟妹妹有尋找自我的機會,至少有嘗試和失敗的機會。我要努力為他們創造條件,我不想讓他們像自己一樣活得很被動。我一直相信,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可大可小。其實我還是希望自己的貢獻可以大一點呢,最好可以做一些驚天動地的改革之類的,哈哈。機會總是有的,我相信自己可以抓住有限的機會找到真正的自我。
我一直都覺得學習很重要,學的多了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多讀書也會拓展自己的視野,讓自己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所以為了改變我一貫的理科直線思維,我決定多讀一些文學書籍,感覺哲學類的還不錯,雖然有時候不太懂。以前讀的書不是很多,以后要多讀書,提升自己的內涵。我還要多聽一聽自己感興趣的講座,拓展知識面。我最喜歡的就是音樂了。幸運的是,我選到了"星期音樂會"這門選修課,哈哈,下個學期就有耳福了,想一想就覺得自己很幸福。到了大學我挺滿足的,校園環境很不錯,走在小路上欣賞大自然的風景是一種很美好的享受,這是高中的我做不到的。大學也很自由,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老師不再管學習(對我來說都一樣)。唉,我還沒有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美國的那些優秀的"精英",就被這本書敲了一下。我真的想成為學習的機器嗎?不不,當了那么多年學習的機器,真的不想了,可是自己還是很羨慕崇拜那些學生,明明就很厲害嘛,現在,他們的能力很讓我佩服,但是他們內心的承受能力就太差了。我覺得自己的內心還是很強大的。有時候我還是很相信命運的,當我遇到挫折、很痛苦的時候,我就會想:我的命運是很好的,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只要永遠相信這一點,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我有些焦慮恐懼的心理和"精英"還是很類似的,但是抗打擊能力應該比"精英"強,能力方面自然就差遠了。不過我還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很優秀的人,每個人應該都希望吧。我有一個很壞的毛病,太注重結果,往往會因此忽略過程的美好,最后只要結果不好,自己就會很郁悶,我要努力改正這一點。對于大學的發展,我還是想多通過書籍尋找自我,很多時候都可以和作者產生共鳴,這時候應該就找到一些自我了。還有就是多運動,我喜歡羽毛球,新的學期我要多打打羽毛球,我選到了羽毛球課也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英語,我要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養成每天聽新聞的習慣,背單詞。以前總是想多看一些專業書,現在想想,自己的知識儲備不夠,很難看懂,課外書是很好的選擇。
總之,多讀書,好好學習,好好享受,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
【讀后感的作文】相關文章:
草房子讀后感作文《草房子》讀后感作文05-16
讀后感的作文06-14
(精選)讀后感的作文09-05
讀后感的作文[精選]08-03
[精選]讀后感的作文08-22
讀后感的作文(精選)08-27
【經典】讀后感的作文08-25
讀后感的作文[經典]11-14
讀后感的作文(精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