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設計在童年》的讀后感范文
一個好老師,不僅應該教給學生學業上的知識技能,而且還應該教給他們日后生活中能用得著的常識。 ——雷夫
最近在網上獲悉,中國大量的普通高校將轉為職業高校,我認為原因有二:一是跟中國式的教育有關,教育的多樣性很難開展,教師可發揮的空間很少,教育土壤貧瘠,教育被過多的權利干預,民間教育被忽視,被不信任,被教育格式化的學生大學畢業后即將面臨失業;二則是缺乏人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了。
孩子長大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許多家長和孩子并沒有認真思考。有的只是憑著高考分數在幾天內臨時選擇專業,把孩子糊里糊涂的送進大學,糊里糊涂地塞進一個專業,鎖定他們的人生,哪里談得上什么人生的設計。沒有理想,人生迷茫,使許多孩子沒有奮斗目標,長大成人后,才開始考慮人生,倉促培養就業技能,為時已晚。
最近,拜讀了秦望老師推薦給我們的《人生設計在童年》一書,使我打開眼界,收獲頗深。
《人生設計在童年》一書講述了一個華裔女孩高倩在父親高燕定的引導下,從小樹立人生理想和職業目標,在預期的人生軌跡上奮力追夢,一步步達到理想目標的故事,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向讀者傳達了一個理念:在一個日趨完善和規范化的社會里,人生是可以設計的,而且應該從童年開始。有了科學、理性的人生規劃,人們完全可以不憑機遇、不靠伯樂,按部就班地、可預見性地獲得自我認識意義上的、必然的成功。作者用充滿溫情、閃爍智慧、迭出新意的故事,詮釋了中美教育的差異和"中西合璧"的教育方法,女兒高倩兒時的心理活動和生理細節,疲于奔命的高中時代和充滿智慧的社會活動,以及自我奮斗、追逐夢想、演義人生的自我表白,與作者的論述交織在一起,引人入勝。
書中的女孩高倩5歲句隨父親高燕定去美國定居,10歲開始立志上哈佛并選擇定下律師職業,10年后達成愿望。客觀的說,高倩的成功是與她的家庭氛圍、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雖然高燕定一直在強調女兒不是個智商超群的人,但是我們不可否認,人的天賦確實是有差異的,看著16歲女孩高倩每天的日程安排,我們不得不為她興趣的廣泛而佩服,而這種廣泛的興趣一方面是父親高燕定有意為之下的產物,另一方面也和美國多姿多彩的基礎教育和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息息相關。
"這真讓國人心情沉重!",早晨剛拿起手機,發現翟校長在學校微信發出這樣的感嘆。我爬樓學習,原來是學校辦公室主任成文佳發了篇《人民大學院長送孩子去美國讀小學,感覺挨了一悶棍……》的鏈接,我拜讀了此文,文章寫的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高鋼訪美時將其9歲兒子送進當地小學,由此發生了一連串讓他驚異的事情,也引發了他對中國教育的憂思……
文中作者通過對中美教育方式的對比,字里行間流露了對"中國式"教育的`批判。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他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
他們沒有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一切努力,去贊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欲望和嘗試。
美國的教育,學校和老師是在這一個個設問之中,向孩子們傳輸一種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引導孩子們去關注人類的命運,讓孩子們學習思考重大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在課堂上都沒有標準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們用一生去尋索。
例如:關于"二次世界大戰"的問題,老師是這樣留作業的:
"你認為誰對這場戰爭負有責任?"
"你認為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原子彈持什么態度?"
"你是否認為當時只有投放原子彈一個辦法去結束戰爭?"
"你認為今天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是什么?"
有人說,中國式教育是"聰明伶俐進去,呆若木雞出來"。作為一個普通老師,我們不敢對教育現狀做過多評判,但想想我們的日常教學,都是在傳授一些知識點。教會學生如何做數學題,如何掌握數學公式,如何記住歷史人物……最終孩子學會的就是如何去考試了,這正如文中"要是憑課堂上的學習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題目,中國學生往往沒有美國學生那么機靈,那么富有創造性。"通過讀了《人生設計在童年》后,使我明確,當今一個成功的人,他們最特別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在于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所以如何去思考則是我們要教給學生的最重要的東西。
人的一生需要設計,早期應該是家長引導、孩子主導,教師和社會共同協調的課題。只有孩子自我認識的不斷變化,經過長期的思考,研究和自我提高,在對社會、經濟、技術的變化和發展有了一定的認識、并經過反復篩選和淘汰之后,才能提煉出他們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標,只有發自內心的理想之火在他們心中燃燒起來,成為他們如癡如醉的自我追求,才會成為巨大的動力,推動他們自我奮斗并獲得成功。
【《人生設計在童年》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設計在童年讀后感07-21
童年?人生02-07
《童年》的讀后感(童年的讀后感受)09-25
童年趣事的設計理念03-29
《童年河》讀后感:享受童年04-15
童年 讀后感05-24
《童年》讀后感04-07
童年讀后感04-11
童年的讀后感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