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作文合集[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考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思考作文 篇1
我學會了獨立思考昨天晚上,我在寫作業,突然之間,我被一道題困住了。
蒙提,我們又沒教過,我怎么會寫呀!我左思右想,把自己的腦筋都快要傷到了。就在這時候,妹妹這個“搗蛋鬼”又來煩我了,我都被妹妹這個“搗蛋鬼”又來煩我了。我不勝其煩了,我都被妹妹這個“搗蛋鬼”鬧個雞犬不寧,把我的思路都打斷了,害得我“賠了夫人,又折兵。”,也不知如何是好,我只好把她趕出去,不然還能怎樣呢?我被搗亂的不知從何想起。我在想的時候,我又“遭殃”了,我家小狗毛毛“汪,汪。”的叫,可把我害慘嘍!
我不得已只好請教鄰居,鄰居告訴我:“只要理解意思,就能想出正確的答案啦!”我可高興了,我蹦蹦跳跳地回了家。
不用說,老爸等一下又罵起我了。我只能趁老爸上樓的時候,才偷偷摸摸地跑進書房,還是被料事如神的老爸給逮住了。老爸瞪著白眼說:“給我如實招來。”我吞吞吐吐地說:“我沒干什么,只是出去玩玩。”老爸說:“你能騙得過我這雙眼睛,是不是,老師教過的題目不會做,去問鄰居。”我委屈地說:“不是的,我們沒教過的題目。”老爸親切地說:“對不起,我誤會你了,你原諒老爸好嗎?”我笑瞇瞇地說:“老爸你只是不知道事情的.原因,我不怪您。”我心里美滋滋地想:老爸還我清白了,事情總算有好的結果。
我回到了書房想題目,我想來想去,終于想出了意思。我現在只差答案了,別提多高興。我只好再認認真真的想,我終于把答案想出來了。老爸看我這么晚還沒睡覺,就說:“很晚了,趕快去睡覺,明天還要讀書呢?”我隨聲應道:“我馬上去睡覺。”心想:大功告成了。
我回到了房間,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思考作文 篇2
【摘要】作文講評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課堂的五大基本特征:(1)有效課堂教學應合理設計并充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2)有效課堂教學應選擇適切的教學策略;(3)有效課堂教學應使學生處于最佳投入狀態;(4)有效課堂教學具有暢通的師生溝通渠道;(5)有效課堂教學應當具備良好的課堂管理方式與技巧。構建有效的作文講評課有五個策略:批改多賞識、講評針對性、“下水文”引路、升格性重作、拓展性閱讀。
【關鍵詞】作文教學有效性策略
作文講評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上好作文講評課,對于提高學生作文的審題立意、謀篇布局、語言表達以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很重要。作文講評課應該成為學生作文的一面“鏡子”,其優劣得失都要以鏡子反映出來;作文講評課應該是一座“加油站”,讓學生從這一節課補充向前進發的能源;作文講評課也應該是學生作文水平逐步達到較為理想境地的“橋梁”,教師通過它引導學生不斷提高寫作能力,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本文試圖從構建有效課堂的角度思考作文講評課優化的策略,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有效課堂的五大基本特征
1.有效課堂教學應當合理設計并充分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否合理可從以下五點來考察:(1)課堂教學目標是否與學年、學期、單元計劃協調一致;(2)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適合教學內容和現有的教學資源;(3)課堂教學目標是否在教學中轉換成了學生的學習目標(包括課堂教學目標是否從學習者的需要出發進行設計,是否考慮了學生對學習目標的理解能力,目標是否落在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4)課堂教學目標是否能根據課堂教學進展情況和學生的實際表現體現出一定的彈性(有學者認為這是課堂互動階段的制定教學計劃);(5)課堂教學目標是否體現了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尤其是終身學習的要求。有效課堂教學首先要考察課堂教學目標的合理有效性,然后再考察課堂教學目標達成的程度,教師花費多長的教學時間達到這些目標,效率如何。總之,能否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并充分地達成應當是衡量有效課堂教學的首要標準。
2.有效課堂教學應選擇適切的教學策略
課堂教學策略是一堂課中所有教學方法的有機整合。課堂教學方法種類很多,每一種方法都具有其適用的有效范圍,它的選擇受制于教育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具體特征以及教學環境等,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但是一定不能違背適切性的原則。要保證教學策略的有效性,還要注意不同教學方法之間的取長補短,任何一種方法都有使用的局限性,需要其他方法加以補充,此外,一種方法的大量而長時間的使用,也會造成學生的乏味與疲勞。在一堂課中方法的選擇、搭配可能受多種教學模式的影響,那么,是否合理搭配了教學方法,使之成為巧妙的教學策略也是衡量有效教學的尺度之一。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之下,往往還要考察不同教學策略的時效性,即達到同樣的教學效果,何者花費的'時間更省、重復率少,且能保證學生學習不疲勞,沒有吃力感。同時,教師合理地使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也有助于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3.有效課堂教學應使學生處于最佳投入狀態
課堂中學生的投入狀態指學生自覺學習的程度,它主要包括學生學習的意向與實際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習的意向又包括開始學習的動機與繼續學習的愿望。一般說來,主動投入學習的效果優于被動投入;實際參與學習的程度指學生參與學習的水平與實際掌握的程度;深層參與學習的效果優于表層參與。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師必須做到:(1)引發學習者情感體驗,激發合理適度的學習動機;(2)讓學習者明確學習的目標;(3)給予學生一定的決策權,包括目標的制定、學習方式的選擇、課堂管理的方式等;(4)提出富有挑戰的任務、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與積極行為;(5)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有效的課堂教學應當激發并保護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課堂教學結束后又能保持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愿望。
4.有效課堂教學具有暢通的師生溝通渠道
課堂中師生溝通渠道的暢通,主要指為有效促進教學的進程,達成教學目的,師生借助口頭語言或其他傳遞方式進行教學信息傳遞的自由性與通暢性。有效的溝通是圍繞教學目的的、多向的、可接受的、建設性的和可持續的溝通。從人的因素看,教師與學生同為課堂溝通的主體,因此都應當具有溝通的主動意識,教師應當充滿教學熱情,富有表達技能與傾聽、反饋技巧,能進行有效的教學鋪墊、啟發、反饋、評價;學生應當具有思考的主動性、發現問題的敏銳力、對他人言語的批判力以及對自我學習效果的反省力,從而實現對教師教學的即時、明確、合理的回應。從物的因素上看,應當采用多種媒介,實施多種溝通方式,包括應用現代化的溝通設備以達到溝通的便捷、快速、靈活和個性化,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隨著現代化技術手段的逐步提高,技術將會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溝通。
5.有效課堂教學應當具備良好的課堂管理方式與技巧
良好的課堂管理指教師能緊湊而富有節奏的安排學生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參與課堂,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課堂干擾,維持課堂秩序,保證課堂進程的時效性。良好的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輔助,實施課堂管理的時間要簡短而有效,盡可能做到無聲管理,不干擾教學進程,而且對教師的經驗及技巧要求較高。
二構建有效的作文講評課的幾個策略
1.賞識性批改
此策略應貫穿于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和欣賞是激發學生寫作積極性的有效方法,作文批改的過程中,與其過多的指責學生作文的缺點,求全責備,還不如多欣賞學生作文的“亮點”。落實以上策略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寬打分數。
學生非常看重老師給的分數,教師可通過這一方法來呈現學生的感受,讓學生體驗成功,從而調動學生寫作熱情,激發寫作興趣。學生只要在語言、構思、選材等方面有一些“亮點”即可給高分,不必要求學生作文多方面優秀才給高分,批改作文不應吝嗇分數,哪怕有一個好段落、一個好句子,甚至一個精致的詞語,也要在分數上給予體現。長期如此,學生就能從分數上看到作文進步的方向,教師不知不覺中,給了學生一架“梯子”,讓他自己愉悅地向上攀登。二是寫好評語。作文評語,用語應以褒揚為主,肯定他們在遣詞造句、立意構思上的優點,即使對待較差的作文,也應堅持以欣賞的眼光來尋找一個“亮點”,整篇不行,就欣賞段落,段落不行,就欣賞一個句子。批語中切忌出現“刺眼”的語言,如果指出缺點,語言應盡可能的溫和,少否定,多從正面提建議,多指努力的方向,比如“多讀報,素材就更豐實了”、“增加一點描寫,人物形象就更豐滿了”、“議論寫幾個分論點,你下次作文一定能辦到”,學生得到了老師的好評,內心就會感動,教師讓學生揣一個“火熱的心”進課堂,加之有了努力的方向,這樣就能增強作文講評課的有效性,為高效課堂奠定心理基礎。
2.針對性講評
這一策略應貫穿作文訓練的全過程。學生寫作水平參差不齊,每次作文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如果一次作文講評既要涉及審題立意、布局謀篇,又要涉及遣詞造句、語法修辭,那么勢必會造成面面俱到而收效甚微。為提高實效,作文講評時要體現針對性的原則。應根據學生寫作實際確立講評目的,并選取重點問題,做到一次講評主要解決某一方面的問題。作文教學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一個學生、一個學期甚至一次作文都應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訓練。作文講評課要在整個作文教學計劃的指導下,有明確的目的要求,避免隨意性。講評的目的包含以下兩方面:一是一學年或一學期要達到的目的;二是具體到每次作文要達到的目的。目的明確,講評才能有針對性。比如,本學期作文教學以議論文寫作為訓練重點,那么作文講評課應從這一重點出發,把整個議論文寫作分解成幾個訓練點,逐一突破,最終達到使學生掌握議論文寫作的一般規律及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這一目的。而對他們的每次作文講評,以解決突出的普遍問題為中心,如審題立意、結構布局、材料選擇、論證方法、語言運用等,每個問題都可以成為一次講評的重點,逐一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就達到了講評目的,體現了作文講評的針對性。
教師心中要有一本學生作文的“賬”,要想讓學生把作文的巨額“債務”一次性還清,學生看到這“債務”后,就會感動暗無天日,索性當“老賴”了。因此,有效的作文講評課應該是一節課突破一個“點”的課,只有這樣學生作文信心才能慢慢增強,學生的作文能力才能“螺旋式”上升。
3.“下水文”引路
下水文是教師用于指導學生寫作而作的范文。教師通過“下水文”,訓練了自己的寫作能力,也了解了這篇作文的重點、難點,能在講評時設身處地讓學生基本明確寫作的結構和思路,在腦海中形成文章的大致框架,可消除學生寫作的畏懼心理。學生在閱讀評價教師的“下水文”時自覺地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教師的下水文作為范文要讀給學生聽,發給學生看,學生完全會有自己的觀點,“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最好的范文也難免會被所教的學生挑出毛病來,既然能找出毛病,必然會尋找治病的良方,在無數次的看病與治療的過程中,學生也就掌握了一些“醫術”,能覺察到自己原本的一些毛病,并且會嘗試著去糾正它。這樣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寫作能力逐步提高的過程。
同時,通過寫下水文,教師也可了解學生的寫作狀態,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嘗到了作文的甘苦,在講評時就會多一份寬容,少一份挑剔,將自己寫作時的一些思考,在講評時展示給學生,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也增加了教師講評課的“向心力”。
教師寫“下水文”可采用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矯正式下水文”。在批改學生作文的過程中,教師一定會發現學生作文的共性問題,可針對這些問題寫“矯正式下水文”,讓學生體悟,讓學生模仿,既發現自己作文的問題,又找到矯正的思路和方法。二是“片斷式下水”,可根據學生作文最需要突破的點,寫幾個片斷給學生示范,以解決學生作文的局部問題。三是“提綱式下水”,顧名思義,此法就是教師列幾個作文的提綱給學生,使學生打開思路,有所啟發。
4.升格性重作
所謂升格性重作,也就是在老師講評完成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整體情況了如指掌,特別是對自己的缺點更是刻骨銘心,學生在體味教師所給范文的基礎上,針對自己作文的缺點,重寫作文,力求在原作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避免前一次作文出現的誤區和“雷區”,使重作后的作文能“脫胎換骨”。當然,升格作文也不是要求學生進行面面俱到的升格,只要扣住評講要點,有所進步即可。
升格性重作,可采取如下幾種形式:一是一篇作文的多次升格重作,一次突破一個點,最終力求完美,筆者曾讓全班學生同題升格重作了四次,效果頗佳。二是片斷性升格重作。此法主要是針對寫得不夠理想的片斷重作一個段落的方法,應不厭其煩地貫穿于作文的始終。三是升華式重作。一些作文基本功較好的同學,在講評后,可指導他們在較為成功的原作的基礎上,追求更高一個層次,以達到發表的要求。
5.拓展性閱讀
此策略應在使用作文講評后。在作文講評后,老師可印發自己的下水文、學生的優秀作文、與之類似的時文美文等發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再一次提高自己。
當然,教無定法,作文講評課更應體現出教學的復雜性和靈活性,其策略也應該因“人”、因“文”、因“課”而異。但只要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以提高學生作文積極性為核心,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學生就會感到作文絕非“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大道通羅馬”。
思考作文 篇3
上帝賜予我們與動物的區別是思考,思考是人類的基本權利,也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板橋筆下的竹子,柔弱卻又堅定。人這棵能思考的葦草,也該遵循自然與思想的雙重法則,像竹子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成長。
思考是一種歷史的沉淀,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純粹。早在幾千年前,山頂洞人就知道了用火取暖,用石器捕獵,用獸皮做衣服……這一切都來自于思考。思考讓社會進步。
我很喜歡魯迅。因為魯迅清醒地活在那個“人吃人”的病態社會,用那鋒利的筆批判黑暗世界。祥林嫂的迷信,阿Q的逆來順受,孔乙己的麻木被赤裸裸地展示在眾人面前。有人說魯迅是冷血的,他無情地批判是對當事人沉重的`打擊。其實不然,“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思考讓大腦時刻保持清醒。
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多么平常而又微不足道的事,卻在牛頓的思考下,釀就了“萬有引力”定律。原來,思考也促進科學的發展。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亦苦苦尋求挽救楚國的途徑。你思考,你彷徨,然面你盡力吶喊卻無人聽。你能做的只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你的赤心雖然無人理解,但正因為你為國為民的思考,才讓《離騷》橫空出世。縱觀歷史,才華橫溢的李白,通俗易懂的白居易之所以名流千古,最大的功臣便是“思考”。
獨自守望幸福是一種姿態,午夜曇花一現是一種姿態,但埋頭思考卻獨有一種魅力。
思考作文 篇4
今天下雨了,下午放學時,我們班是第一個出校門的。媽媽要開會,讓我自己一個人回家。所以。我就不需要像平常那樣,一心找媽媽在哪等我,我可以東張張,西看看了。
我走在路邊,看看這里,望望那里。突然,一件感人的事情讓我發現了。事情是這樣的:一個老爺爺在路邊等放學的孩子,可能餓了,就買了一根一元錢的火腿腸來吃,吃完了,又后悔地自言自語道:“我應該把錢給我孫子買枝鉛筆的。”
這時,一個小男孩走過來。說:“爺爺,我餓死了,快給我錢買東西吃。”說著,就把書包甩給了老爺爺。
老爺爺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五元錢,遞給了孫子去買東西。可那個小男孩一點都不領情,還說:“就這一點啊?不夠,再給我十塊錢!”
聽了這話,我已經怒火沖天了,真想去教訓教訓這個不懂事的小子。我正想邁開腳去,可又怕惹是生非,又縮回了腳。
雨越來越大,路邊等待的家長越來越多,許多家長連眼睛都不眨的'緊盯著校門口,害怕和自己的孩子錯過去。
看著在雨中等待的家長們,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尊敬老人,不辜負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我們的愛!
思考作文 篇5
我喜歡玩撲克牌,從兒時起,就與親朋好友一起玩撲克牌。由我來規定不同的游戲規則居多,小小的撲克牌帶給我無窮的樂趣。玩了十年左右的牌,今年春節,玩撲克牌的規則由大家來定,勝敗歸屬變幻莫測,忽然玩撲克牌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
3歲到8歲,我白學了撲克牌的許多玩法,喜歡玩牌時那種出牌、甩牌、砸牌的快樂與激動。在玩撲克牌的“江湖”,我可謂常勝將軍,常常陶醉在贏牌的勝利中,而牌友也多為我親愛的`父母。
6歲那年春節的一次玩牌,讓我記憶猶新,我這個常勝將軍卻出了丑。我和姨媽、表哥、外婆一起在庭院打牌。他們拿出實力跟我拼,根本不像父母那樣“謙讓”,盡可能讓我去贏。這次,表哥和姨媽的牌好像一直好得出奇,讓我連輸數次,我心中不快,情緒越打越低,一直強忍著眼中的淚水,直至我的同伙——外婆對我鼎力相助,我終于把牌出沒了,如釋重負地高興起來,當了一把“皇上”。我的同伙外婆卻被抓住了,我在一旁依舊不明事理地喊著:“哈!那還是我贏了!”
大我3歲的表哥,一邊整理牌堆一邊漫不經心地說:“呃,準確地說,是平局,因為外婆與你同伙,你雖是‘皇上’先把牌出完,但外婆卻是最后出完牌的人,她拖了你的后腿,只有兩個都跑出去才叫贏。”我一聽,差點哭了出來。姨媽趕緊對我說:“那你就叫……叫做‘土皇上’!”這句話給了我一個臺階,也打開了我情感的閘門,我把前幾次輸局的滿腔怨憤潮水般發泄出來。為什么給我起“土皇上”這個綽號?跟表哥他們大肆發了一通脾氣,那之后,我玩牌就是連“勝”。
今年春節,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玩牌,我忽然發現我的牌技不像年長的人那樣純熟、老練。比如,我新學會的一種玩法叫“刨幺”,是迄今為止我所遇到的最傷腦筋的一種玩法。出牌的方式干變萬化、決定勝負的途徑也不止一條,每出一張牌,每做一次決定,都要精打細算,還要運用復雜的技術戰和心理戰。不僅對自己手中的牌要排兵布陣,還要學會與同伴配合出牌,賺取制勝的分數,甚至用自己的好牌去引誘對方將更好的牌打出來,那叫“引蛇出洞”,更要學會計算一些大牌在雙方的持有量,以及打出來的時機,甚至觀察對方的表情來透視他們的心理,估算對方的實力,那真是妙趣無窮。() 最困難的是,遇到牌不好,或偶爾自己出錯牌,或同伙不配合等等情況,我也從不氣餒,一直淡定從容,沉著應對,保持著良好的心理狀態。玩到最后,總體算起來,竟然是贏多輸少!
經過十多年的打牌經歷,今年春節,我真的是有了覺悟:打牌就如同人生競爭一般。被父母保護時會覺得很快樂,也貪戀那種幸福,一旦保護人不存在時,自己便深陷于競爭之中,會覺得現實殘酷無情,把父母過去的庇護就看成是對自己的一種蒙哄和欺騙,心里有隱隱的傷痛。如今,靠自己的實力全力拼搏真正贏了牌之后,那種樂趣,如久旱遇甘霖,給了我巨大的痛快感和成就感,也深深體會到,自己打拼才有意義。
【思考作文】相關文章:
思考作文08-13
(精選)思考作文11-02
思考的作文12-22
思考作文[經典]04-14
思考作文(精選)03-25
(經典)思考作文03-08
思考作文(經典)10-17
思考作文(精選)05-13
(精選)思考作文05-03
(經典)思考作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