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母校作文錦集(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母校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母校作文 篇1
20年后的今天,我已經是一名頗負盛名的廚師。秋風乍起,身在異國的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校,因為十分想念我的母校,我決定回母校看看。
來到了校門口,正好碰見張老師,張老師對我說:“這幾年學校變化可大了!我帶你去看看吧。”我點點頭,只見張老師把手放在指紋識別器上,大門就開了,張老師帶我來到了“傳達室”臨朐了兩個‘按鈕徽章’,張老師說:“ 這個‘按鈕徽章’有心電感應,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變化服裝”。張老師一按按鈕,衣服就變成了黑白兩色的教師服,我也按了一下按鈕,我的衣服就變成曾經穿過的校服。”“真是太神奇了!”我不禁感嘆道,張老師說:“還有更精彩的呢!”
我跟隨張老師來到了操場,操場上空蓋上了一個玻璃罩,我好奇的問:“張老師,玻璃罩不會被打球嗎?”張老師回答道:“這個玻璃罩看上去是玻璃,其實是橡膠做的。這個是為了防止球飛出去。而且如果臟了,還不用人工清洗,它會自己擦洗。”
“咕咕——”我的肚子叫了起來,張老師笑著說:“餓了吧?來,跟我去食堂吃飯吧。”來到了食堂,我發現食堂沒有一個工作人員,張老師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說:“現在的'食堂已經不用人工了,我們坐的椅子裝有心靈感應,只要你想著自己要吃的食物,桌子上馬上就會變出來,我在心里想著各種美食:”糖醋排骨、大閘蟹、水果沙拉等等。“我心想的美食”一食不漏“的呈現在桌子上。大吃一頓后,我們決定去參觀一下”教學樓“。
來到了”教學樓“,張老師說:“只要按一下‘云梯按鈕’就能到達你想要去的樓層。”我們來到了曾經熟悉的教室。看見課桌上擺著一臺臺各式各樣的電腦。張老師說:“現在學生們都不用背書包,電腦就是他們的課本,只要提早在電腦里下載要上的內容,上課時打開就好了。”
20年后的今天,學校變化真是太大了!
母校作文 篇2
我們是母校的優秀學子
母校是我們的第二家園
我們的母校燦爛陽光
我們的母校書香四溢
我們的母校人才輩出
我們的母校青春飛揚
假如說
我是一株小草
母校便是讓我扎根的沃土
為我的'茁壯成長打牢了基礎
哪怕狂風暴雨也不能將我摧毀
假如說
我是一只小鳥
母校便是讓我棲息的大樹
為我的宏圖大志提供了窠巢
哪怕艱辛旅途也不能將我打敗
啊!母校!
我在這里汲取知識
我在這里開拓奮進
我在這里拋灑熱血
我在這里鑄造輝煌
操場上有我流下的汗水
教室里有我朗讀的聲音
考場內有我舞動的雙手
小道上有我歡脫的身影
啊!母校!
千言萬語,道不盡您的故事
滔滔不絕,也贊不盡您的輝煌
今日我為您而感到自豪!
明天您為我而感到驕傲!
母校作文 篇3
幾番周折,我們勝利鎮的同學們終于走進了這個令人矚目和向往的殿堂。一進校門,我們便為一中的氣派所傾倒,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聳立在藍天之下,鮮艷的五星紅旗飄揚在熱鬧而又充滿活力的校園中,多么美好的景色,多么舒心的環境。難道這一切不足以讓我們陶醉嗎?踏進這個校門,我就下了很大決心:“一定要讓自己的才能盡情地揮灑,讓自己的理想在這里實現,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得以肯定。”入校以來,學習活動、文體活動、競賽活動幾乎數不勝數,幸運的是經過自己的努力爭取到了參與的機會,在幾次活動中,我體會到了付出與收獲的快樂。雖然成績不盡如人意,但寶貴的經驗和精神上的滿足是不能用物質回報來衡量的,幾次活動的經驗讓我的人生又增添了幾分色彩,我感謝一中——母校。
我在一中努力的學習、拼搏,讓自己變得充實而又快樂,在這里我的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素質都得到了提升。這一令人高興的結果是一中嚴格的管理使我的行為一次次地被修正;是一中良好的教學條件和雄厚的'師資力量讓我取得了跨越式的進步,我熱愛一中——母校。
一中為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基礎,我將以最好的、最優秀的一面去回報一中。初中四年的學習生活即將告一段落,中考即將到來,我知道我別無選擇,只有面對這一激烈的挑戰,但我并不恐慌,并不畏懼,因為我奮斗過、努力過,我會在這次考試中以我不屈的精神去迎接和面對。一中,我不會讓你失望。
我即將告別初中生活,告別我熟悉的老師,告別書聲朗朗的母校,但初中生活是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歷程,一中是我奮進的搖籃,讓我的追求插上奮飛的翅膀;一中是求知的殿堂,讓我的理想在驕陽中展翅翱翔;一中是開心的樂園,讓我的心靈在歡笑中成長;一中是一支彩筆,把我的青春描繪的更加燦爛輝煌。
今天,我為一中驕傲,明天,一中將為我感到自豪。
母校作文 篇4
今年,是母校的八十誕辰。
沒有特別的禮物,沒有閃亮的光環,更沒有“金榜題名”后獻給母校的榮耀,但我們可以給母校點一盞燈。
給母校點一盞燈,道出無限的崇敬。
遠離了城市的喧鬧,遠離了大街上的燈紅酒綠,在書香氤氳中給人一種超俗的氣息,這就是我眼中的一中。
金秋的陽光柔柔地從銀杏樹間瀉下,滿地的斑駁,寫意著生命的詩情。在新算學館前的石階上,我凝視著一道道裂痕,試問胡先生可曾在此駐足?沒有回答,歷史的痕跡永不會隨歲月流逝,而是在時光茌苒中歷久彌新。正如文廟的紅墻上那一壁的爬山虎,追逐著陽光的足跡,只為爭奪生命的制高點。即使在深秋時只能像一只枯黃的蝴蝶一樣驀然飄下,也無悔于頑強的攀爬,無悔于曾經的追求與拼搏。
或許,這就是一中的精神,奮發向上,頑強拼搏。
給母校點一盞燈,道出不盡的感激。
我們只是一代過客,而母校永遠是我們心靈的故鄉。昨日的學子們如今已遠走他鄉,但母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小草,每一縷陽光都與他們牽掛著。曾記得,這里,有辛勤耕耘的園丁們,嘔心瀝血終得桃李芬芳;這里,有篤學上進的學子們,攜手共進只為共同的理想;這里,更有歲月沉淀的可貴的一中精神。
心懷一份感激,因為母校讓我閃求知的目光不再迷茫;心懷一份感激,因為我們的生活因一中而多了幾道炫麗的色彩。
給母校點一盞燈,道出誠摯的祝愿。
風雨兼程八十載,母校一路走過,留下了光輝的足跡,難以想象八十年前的某一個日子里,古老的小山城中朗朗的讀書聲第一次破曉,迎來了瀏陽的一個不一樣的黎明。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再多的贊美的話語都顯得無力,再美的描繪都量得蒼白。我們只能在燈光中默默祝福母校的明天會更好,我們暗許今后的日子里再努力一點,我們高唱青春無悔的歌。
夜幕下,燈火次第亮起,我們為母校點一盞燈,拜謁孔廟,探索于科學館,徜徉于圖書館,然后,沐浴著一中的氣息,提下那盞燈,夢回睡蓮池旁,輕聲道一聲:謝謝,生日快樂。
母校作文 篇5
日月如梭,光明似箭,轉眼間二十年過去了,即使我成了科學家,但我也要去母校一趟。
當我乘坐著私人飛機剛一降落到學校就看到了濮陽市第八中小學的八個大字,我就喊了自己的名字們就打開了,到了樓梯我喊了一聲到四(4)班的門前去,樓梯就像時空轉移器一樣馬上到了四(4)班的'門前,我在窗戶前看了看學生,看了老師,我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周老師。接著我又看見了黑板直接顯示了字,而且那我位老師還不用粉筆寫。我又看了教室的地上,看了地上我驚訝了起來因為地上竟然一塵不染。而桌子都變成觸摸屏的啦!
我又看了看那位老師總感覺他是我的一位熟人,之后我才想到了原來他是我的同學啊!等到了下課,我就進到教室里來找同學聊了聊。上課了之后我就走出了教室門來到樓梯,我說了一聲來到操場上之后,我地面覺著很硬,我小聲說了一下,如果地面能變成軟的那就好了。結果地面真的變軟了,而且還能蹦,蹦了幾下之后,我就說把地面還原。
我走到大門面前說了自己的名字大門就開了,我坐上自己的飛機就走了,在飛機上我還想著母校的變化可這大啊!
母校作文 篇6
前些天回母校,看到我們原來就餐的學生食堂已經拆除,取而代之是多功能的餐廳。隨著記憶中老房子的消失,除了感慨母校的巨大變化以外,同時對這曾經是許多人記憶中的食堂產生了懷念。
我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讀的高中。當時的食堂是那個時代特有的一層樓的磚木結構的禮堂,樓門前正中上有一顆紅五星,下面有用青瓷碎碗片嵌有“會場”二字,如果用當年盛行的毛體嵌上“為人民服務”一定要漂亮得多。它所處位置橫縱都在校園的中心點上,可見這棟房子的重要性。這個“會場”事實上是一個多功能的禮堂。下雨天,學校召開學生大會,這里是會場,學校組織文藝演出,這里是劇院,一周一次露天電影放不成的時候,這里是影院,有室內體育課,這里就變成了操場。但主要還是以學生就餐為主,我們就一直稱之為食堂。因此,這里就頑固地與我們年輕時饑餓的肚子連在一起了。
我們吃的是集體食堂,每月交的伙食費不多,伙食也很差。那時大家都沒有錢,有錢也還買不到多少魚肉葷腥。一年四季的菜總是如此單調,蘿卜、白菜、冬瓜、鹽菜,不會有什么變化。一個星期吃一餐肉,肉片都藏在辣椒和蘿卜青菜里。由于缺少油水,肚子太寡,因此總是吃不飽。食堂里擺著幾十上百張油黑發亮的飯桌。十人一席,有時一個班湊不滿十人,還要跨班跨年級組合。每一桌都有一個席長,專門負責分飯分菜。那應該算中國最小的官了,但卻掌管著十個人的吃飯大事。一個班的還好說,不是一個班的,碰到負責的席長,會等到人到齊后再分飯菜。碰到不負責任的席長,后下課的人有沒有飯吃就不得而知了。那時不是現在,食堂沒飯吃可以蹲飯館,當時整條街也沒幾家飯館,即使有,也不是我們這些窮學生吃得起的。饑餓的肚子,總是放縱著耳朵功能的極致發揮,只要開飯的鈴聲一響,總有幾個同學不等老師的下課號令,就已經沖出教室直奔食堂。每次,老師總是要將沖出老遠的人叫回來,有時還要故意拖一陣子堂。每每這個時候,全班幾十雙饑餓的'眼睛,除了對那些被揪回來的同學表示出憤怒外,還明顯地流露出對老師的強烈不滿。有一個初一的小同學,十一、二歲,個兒還不及飯桌高,總是因為打不到飯在食堂門口哭,每次都是我們這些大哥哥大姐姐們從自己碗里你一口我一口分些給他,才止住那孩子饑餓和傷心的哭泣。
食堂里是永遠吃不飽的。于是我們就想出很多離奇古怪的補充辦法。我們班的一個同學,一個星期從家里帶來點豬油,吃飯時悄悄地挖一小坨埋在碗底。因為我們是同床,關系挺好,所以也偶然能夠享受到豬油拌飯的饋贈。大部分同學,總在木箱子里放一小袋米,在晚餐后短暫的時間里,一個人或邀上一二密友,在學校后山的小溪邊,用漱口的搪瓷杯子埋鍋造飯。往往還等不到飯熟,學校上晚課的鈴聲已經響起,其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了。還有同學偶爾到老師的菜地里,偷得一蔸白菜兩個蘿卜,晚自習后偷偷地翻過殘缺的圍墻,到校外的小吃店里,出幾毛錢的加工費,再買上幾兩米飯,匆忙填進饑餓的肚子。有時深夜實在餓得不行,等到老師查房熄燈以后,悄悄起床,在早已準備好的瓷杯里盛上一撮米,淘都不用淘,放在小火箱上生火煮飯。用不了多久,在饑餓的寢室里,就有米飯的陣陣香氣極具誘惑力地飄散。許多個饑腸轆轆的夜里,我們貪婪地呼吸著這香氣入夢。許多年以后,這誘人的米飯香仍然無法從記憶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