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名言警句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主要用來激勵和告訴當事人某些道理,提醒人們在生活中時刻保持著某種精神品格。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名言警句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醫學名言警句,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醫學名言警句 篇1
1、選擇醫學可能是偶然,但你一旦選擇了,就必須用一生的忠誠和熱情去對待它。——鐘南山
2、醫術是一切技術中最美和最高尚的。——希波克拉底
3、一位西哲說:“醫學是一門科學,但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大夫卻是一門藝術。”
4、馬克思:“認識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療效重于理論)
5、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
6、博學而后成醫,厚德而后為醫,謹慎而后行醫!
7、凡為醫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人。——《醫工論》
8、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醫宗金鑒凡例》
9、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香,亦當為良醫。——張仲景
10、只要生命還可珍貴的',醫生這個職業就永遠備受崇拜!——愛默生
11、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12、醫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
13、醫為仁人之術,必具仁人之心。
14、醫之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
15、藥理與事理相合,醫法與心法不二。
16、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
17、醫病醫心難醫命,顧利顧名不顧身。
18、德不近佛者不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以為醫。——裘法祖
19、良醫則貴察聲色,神工則深究萌芽。——《千金翼方序》
20、醫以濟世,術貴乎精。——《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21、良醫者,常治無病之人,故無病。圣人者,常治無患之患,故無患也。——《淮南子》
22、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黃帝內經》
23、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孫思邈
24、臨病若能三思,用藥終無一失。——《食物本草會纂病機賦》
25、醫者人之司命,如大將提兵,必謀定而后戰。——《兩都醫案北案》
26、病人理應指望把醫生培養成為一個專心的傾聽者,仔細的觀察者,敏銳的交談者和有效的臨床醫生,而不是僅僅滿足于治療某些疾病。——《愛丁堡宣言》
27、當我們決心要成為醫生的那一刻,我們的身上已經掛上了一條看不見的鎖鏈,讓我們背負醫生。——法國胸科醫學之父雷涅克
28、醫者仁術,圣人以之贊助造化之不及,所貴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活幼心法卷一》
29、敬畏生命,是醫生的第一品格。
30、治急性病要有膽有識,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岳美中
醫學名言警句 篇2
1、醫病非難,難在疑似之辨。不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誤人匪淺。――王肯堂《肯堂醫論卷中雜記》
2、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楊泉《物理論》
3、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4、醫不難於用藥,而難於認證。――溫載之《溫氏醫案咳嗽》
5、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猶或加思,仲景明審,亦候形證。一毫有疑,則考校以求驗。――王叔和《脈經序》
6、蓋醫出于儒,非讀書明理,終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變化。――李梃
7、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故以為名也。――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8、嘗思用藥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將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敵;善用藥者亦必深知藥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9、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臨證游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吳謙等《醫宗金鑒凡例》
10、世無難治之疾,有不善治之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褚澄《褚氏遺書》
11、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陳夢雷
12、醫者人之司命,如大將提兵,必謀定而后戰。――倪士奇《兩都醫案北案》
13、人必有天賦之才而讀破萬卷,庶可以為醫矣。――王秉衡《重慶堂隨筆卷上論治案》
14、勤求古訓,博采眾方。――張機《傷寒論原序》
15、大約心細則眼明,而理名則心細,多讀書辨證則理明識廣。――魏荔彤《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一》
16、醫者,意也。善于用意,即為良醫。――孫思邈《千金翼方針灸上》
17、夫醫藥為用,性命所系。――王叔和《脈經序》
18、藥能活人,亦能殺人,生死關頭,間不容發,可不慎歟!――劉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癥最忌服表藥》
19、夫醫誠難知,知之不精,則罪更甚于不知。――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貫眾》
20、蓋醫學通乎性命,知醫則知立命。――趙學敏《串雅內編緒論》
醫學名言警句 篇3
1、夫病有宜補,以瀉之之道補之;病有宜瀉,以補之之道瀉之。——程杏軒《醫述·藥略》
2、久病成良醫。
3、故治疝必先治氣。——金翼匱
4、是痛之休作由氣聚散也。
5、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6、痘要結,麻要泄。
7、藥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殺人。若知之不詳,用之不的,小錯則貽誤治療,大謬則關系性命。故醫者于藥不可不精。
8、修和無人見 存心有天知。
9、必先歲時,勿伐天和。
10、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11、春捂秋凍,無病無痛。
12、醫貴乎精,學貴乎博,識貴乎卓,心貴乎虛,業貴乎專,言貴乎顯,法貴乎活,方貴乎純,治貴乎巧,效貴乎捷。知乎此,則醫之能事畢矣。
13、緩則治其本,急則治其標。
14、不服庸醫藥,勝請中流醫。
15、瘡大瘡小,出頭就好。
16、學不博無以通其變,思不精無以燭其微。
17、暴怒傷肝,五志化火。
18、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臨證多,更要熟讀王叔和。
19、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20、少年進補,老來吃苦。
醫學名言警句 篇4
1、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2、綜觀醫學大綱,不外理法方藥四字。——謝利恒《中國醫學源流論》
3、與其救療于有疾之后,不若攝養于無疾之先。——《丹溪心法》
4、初病在經,久病入絡。——葉桂《臨證指南醫案·胃脘痛》
5、蓋醫者人命所關,固至難極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為之也。——徐靈胎《醫貫砭卷上傷寒論》
6、無恒德者,不可以作醫。——陳夢雷
7、醫也者,順天之時,測氣之偏,適人之情,體物之理。——吳瑭《溫病條辨·解兒難》
8、人借氣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養,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
9、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素問·刺法論》
10、今之醫者,惟知療人之疾而不知療人之心。——程文囿《醫述·治法》
11、夫醫學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則在辨證,其次則在用藥。理不明,證于何辨?證不辨,藥于何用?——吳儀洛《本草從新原序》
12、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素問·上古天真論》
13、自古無不效之方,而世醫不識之病。——孫一奎《赤水玄珠序》
14、人不窮理,不可以學醫;醫不窮理,不可以用藥。——陳士鐸《洞天奧旨卷十六勸醫六則》
15、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16、上工治未病。——《難經·七十七難》
17、宅心醇謹,舉動安和,言無輕吐,目無亂觀,忌心勿起,貪念罔生,毋忽貧賤,毋憚疲勞,檢醫典而精求,對疾苦而悲憫,如是者謂之行方。——李中梓《醫宗必讀·行方智園心小膽大論》
18、醫雖小道,而性命攸關,敢不知慎!——張介賓《景岳全書卷之三傳中錄京師水火說》
19、醫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專。必精而專,始能由博而約。——趙晴初《存存齋醫話稿序》
20、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21、醫以濟世,術貴乎精。——吳尚先《理渝外治方要略言》
22、讀書而不臨證,不可以為醫;臨證而不讀書,亦不可以為醫。——陸九芝《世補齋醫書李冠仙仿寓意序》
23、醫生不能脫離臨床,更不能離開病人,一個離開病人的醫生,就等于沒有了生命價值。——趙雪芳
24、醫之為道大矣,醫之為任重矣。——喻昌《醫門法律·自序》
25、凡讀古人書,應先胸有識見,引伸觸類,融會貫通,當悟乎書之外,勿泥乎書之中,方為善讀書人。——顧儀卿《醫中一得》
26、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程國彭
27、做醫生不難,做好醫生很難,永遠做好醫生就更難。——裘法祖
28、治身養性謹務其細,不可以小益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損為無傷而不防。——《抱樸子》
29、補即補而瀉即瀉,熱斯熱而寒斯寒,抵當承氣,時用回春,姜附理中,恒投起死,析理詳明,勿持兩可,如是者謂之膽大。——李中梓《醫宗必讀·行方智園心小膽大論》
30、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素問·寶命全形論》
【醫學名言警句】相關文章:
醫學名言警句精選03-06
經典醫學名言警句(精選75句)01-10
名言警句-勵志名言警句精選04-19
《名言警句》名言警句精讀04-21
數學的經典名言警句-名言警句素材01-11
誠信的名言警句_警句03-11
名言警句精選05-25
名言警句02-22
名言警句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