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手的取舍名人故事
羅丹是法國著名雕塑大師,曾應法國作家協會邀請為著名作家巴爾扎克塑像。
接到這個任務羅丹有些為難,因為他知道巴爾扎克是著名的文學泰斗,舉世聞名,可他長得很丑,不但又矮又胖,而且肚子很大,怎么樣把巴爾扎克塑造得完美一些,而又不失他本來面目,給人們以永久的紀念呢?為此,羅丹傷透腦筋。經過權衡,他決定實事求是地為巴爾扎克塑像,以真實外貌雕塑巴爾扎克,只在形態上做調整,主要突顯出他的精神美和內在美。
設計定型后,羅丹便著手動工。羅丹把巴爾扎克的雕像設計為這樣的一個姿態:身披睡衣,雙手疊在胸前,昂著碩大的頭,眼睛注視著人間,像是在思索又像在蔑視。原來預定雕塑時間為一年半,結果卻整整用了七年才把雕塑完工。羅丹在雕塑完巴爾扎克像之后曾讓自己的學生觀看,找出雕像的不足之處。學生們看到老師的作品紛紛贊嘆不已,認為這座雕像十分完美,尤其雕像的雙手簡直達到無可挑剔的地步。
“這雙手老師雕刻得太精致了,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完美的手。”聽著學生們贊嘆,羅丹仔細觀察雕像的`雙手,他越觀察越覺得這雙手確實很完美,是整個雕像最突出的部位。只是在觀賞雕像時,注意力不由自主集中在這雙手上而忽略了整個雕像,起了喧賓奪主的作用。
羅丹越看越別扭,舉起斧子把那雙完美的手給砍掉了。學生們發出驚呼:“老師,這雙手雕刻得這么完美,您為什么要砍掉它呢?簡直太可惜了。”
“我之所以砍掉這雙手,就是因為它太完美,有它自己的生命,成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使這座雕像失去真正的意義。我雕塑的是一座雕像而不是一雙手。一件真正的藝術品不能出現部分比整體更重要更突出的現象。我砍掉雙手為的是突出整個雕像的意義。”
聽了羅丹的話,學生們恍然大悟,但是法國作家協會無法接受羅丹的做法,他們竟然否認曾向羅丹訂制過雕像。羅丹非常痛心,因為沒有人理解他,但他毫不屈服,認定真理不會滅絕,遲早會有人承認他的雕像,更會理解贊同他那種求真的觀念。果然,羅丹去世后,人們開始理解并接納羅丹的雕刻真理,把那座殘缺的巴爾扎克的雕像譽為珍品而收藏。
【手的取舍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取舍的智慧哲理故事05-16
學會取舍,才會贏的哲理故事04-12
哲理故事:學會取舍,才會贏得01-21
經典名人哲理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2-21
名人與植樹的名人故事03-08
關于微笑的名人故事-名人故事素材02-11
名人故事08-23
名人故事08-04
名人故事06-28